基本信息
書名:東亞文明與韓國學前沿
定價:69.0元
售價:46.9元,便宜22.1元,摺扣67
作者:全瑩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09770108
字數:27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研究東亞外交、文化、文學、史地、民俗、藝術、考古等學科的國內外知名學者或專傢所作專題學術講座的閤集。所謂“臥龍學術講壇”取名自延邊大學臥龍山,每年舉辦若乾次。同時,“臥龍學術奬”則按年度授予在韓國學領域具有突齣貢獻的研究者。本輯為至十六講的匯編,在學術前沿等方麵具有前瞻性,主要集中於東亞文明(圈)與韓國學前沿研究動嚮。
目錄
作者介紹
全瑩,女,延邊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摘
序言
編 者 序
延邊大學臥龍學術講壇是由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延邊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辦,旨在關注朝鮮—韓國學發展、開拓學術研究視野、豐富學術成果交流、營造學術研究氛圍、傳播人文精神而建立的係列學術講座。
臥龍學術講壇自2009年9月舉辦以來,已經成功地邀請到瞭來自美國、日本、朝鮮、韓國和國內等22位知名的朝鮮—韓國學專傢、學者,就時下前沿的理論熱點話題,從朝鮮、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學、曆史等多個角度進行瞭剖析和解讀。這些專傢深入淺齣、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演講,不僅讓學生們近距離地聆聽到名傢的思想,感受大師的學者風範,深刻瞭解到朝鮮、韓國的政治、經濟、曆史和文化,同時也極大地豐富瞭廣大朝鮮—韓國學研究者的研究視野,為提高延邊大學朝鮮—韓國學領域的科研水平做齣瞭貢獻。
為瞭讓更廣泛地關注朝鮮—韓國學問題研究的社會讀者能夠汲取到臥龍學術講壇各位專傢思想的精髓,分享各位專傢的智慧,同時也為瞭使這些真知和灼見得以保存和收藏,我們在校內外各界同仁的幫助下,經過兩年的邊整理邊編輯,終於將臥龍學術講壇(輯)編輯成冊,現在使其與廣大讀者見麵。
本書的編輯齣版離不開朝鮮—韓國研究中心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在此感謝延邊大學各位領導的大力支持,感謝參與前期錄音整理的羅小印、欒國琴、秦非、王洋洋、李慧、夏楠等同學,感謝每次參與攝像的楊嘉林老師,感謝大傢的真誠付齣和無私奉獻。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有些演講稿在編輯過程中難免存在錯誤和不足,另外由於資料收集不全,有一部分專傢學者的精彩言論未能編入,在此錶示歉意,同時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4年3月12日
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很可能在於其對韓國學研究的“前沿性”的呈現。這不僅僅意味著對最新學術成果的介紹,更可能包含作者自身在前沿領域的探索與思考。我好奇書中是否會對當下韓國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例如社會分化、人口結構變化、以及年輕一代的價值觀等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韓國如何應對文化同質化的挑戰?其獨特的娛樂文化,如K-pop和韓劇,在輸齣其文化的同時,又對本土文化産生瞭怎樣的反作用?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我期望書中能提供一些新穎的研究方法,或許結閤瞭社會學、人類學、媒介研究等跨學科的視角,來解讀這些復雜現象。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理解當代韓國社會復雜性和活力的全新框架,讓我拭目以待。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對東亞這片廣袤而深邃的文化土壤,尤其是韓國這片土地的理解,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我一直對亞洲近現代的文化變遷抱有濃厚興趣,而“韓國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常常讓我感到好奇。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透露齣一種前瞻性和探索性,“前沿”二字更是激發瞭我想要瞭解最新研究動態的渴望。在閱讀之前,我曾設想過本書可能會涵蓋韓國曆史、哲學、藝術、社會結構等多個維度,或許還會涉及韓國與周邊國傢,特彆是中國和日本在文化上的互動與異同。期待書中能有對韓國現代社會轉型、國民性格形成、以及其在全球化浪潮中獨特文化身份的深入剖析。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視角,幫助我們理解韓國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經濟騰飛的同時,又保留並發展瞭其獨特的文化傳統,這其中的平衡與張力,對我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研究課題。
評分作為一名對世界文明抱有好奇心的讀者,我總是希望能通過閱讀來拓展視野,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聯係與差異。“東亞文明”這個宏大的主題,讓我看到瞭本書的野心,而“韓國學”則聚焦於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我猜想,這本書並非簡單地將韓國孤立起來研究,而是會將其置於東亞文明的整體格局中,分析其在曆史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例如,在文化交流、政治互動、經濟發展等方麵,韓國與其他東亞國傢(如中國、日本)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互影響和製約?書中是否會探討韓國在東亞地區扮演的某種“橋梁”或“緩衝”角色?我期待書中能展現齣一種宏觀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東亞文明的整體發展邏輯,以及韓國文化在其中所貢獻的獨特元素,這對於理解整個東亞地區的曆史進程至關重要。
評分翻開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其中宏大的曆史敘事。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僅僅梳理韓國自身的曆史脈絡,而是將韓國置於更廣闊的東亞文明背景下進行審視。我猜測書中可能有一部分章節,會詳細闡述中國文化對朝鮮半島長久以來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它會如何展現韓國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如何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形成獨具特色的韓國文化。例如,儒傢思想在韓國社會的體現,是否與在中國有著顯著的不同?佛教的傳入,又如何與本土信仰融閤,演變齣獨特的韓國佛教文化?我期待書中能通過具體的史料和生動的論述,展現這種“韓流”的文化基因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孕育而成。同時,“前沿”二字也讓我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對韓國曆史的重新解讀,或者對一些長期被忽視的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抱有期待,希望能藉此顛覆一些我以往的固有認知,獲得更具批判性和深度的曆史觀。
評分讀這本書,我希望能深入理解韓國文化的精髓。從曆史悠久的傳統藝術,到如今風靡全球的流行文化,韓國似乎總能展現齣一種獨特而強大的生命力。書中是否會深入挖掘韓國傳統藝術的根源,例如繪畫、音樂、舞蹈等,並分析它們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得到傳承與發展?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對韓國的民族精神和集體意識進行探討,思考這些深層文化基因如何塑造瞭韓國人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以及社會結構。例如,“情”文化在韓國社會中的具體體現,以及它在人際關係、社會倫理等方麵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幫助我理解韓國文化背後的深層邏輯,以及其在國際舞颱上所展現齣的獨特魅力,這對我來說將是極大的收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