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寻力乡村: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案例研究
定价:58.00元
作者:王学文,肖坤冰,高志英,王彦,李松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07748048
字数: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寻力乡村: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案例研究》对云南、贵州6个少数民族发展案例的民族志式的深描,分别是:《水各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共谋》、《朗德村:从遗产保护到乡村旅游》、《恩宗村:内部的竞争与自我的异化》、《丙中洛:NGO的参与》、《石桥:现代市场中的古法造纸》、《三都:马尾绣“非遗”后的技艺传承》。这些案例涉及到水族、苗族、纳西族、怒族等多个民族,有、民众、资本合力共谋型,有NGO协调参与型,有村寨民众主导型还有精英型等保护发展类型。通过这些案例例,作者探讨了少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问题,力图厘清:为谁保护、谁来保护、怎么保护?为谁发展、谁来发展、怎么发展?如何认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目录
章 引言
第二章 发展的欢歌
一、人类发展报告:“发展”的发展
二、中国:杂糅的发展实践
三、文化遗产:价值的重新发现”
四、发展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章 水各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共谋
一、水各村的旅游发端
二、旅游协会:博弈中行进
三、共谋的发展
四、脆弱的共谋
第四章 朗德村:从遗产保护到乡村旅游
一、村寨基本情况
二、社区发展:从遗产保护到乡村旅游
三、走向衰落:重重矛盾
四、“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村民自主发展
第五章 恩宗村:内部的竞争与自我的异化
一、恩宗村基本概况
二、拉市乡的马场旅游
三、恩宗三社的马场
四、李金宝:“流氓村长”
五、被异化、误读的文化
六、村民自主发展旅游业的隐忧
七、思考与建议
第六章 丙中洛:NGO的参与
一、丙中洛概况
二、发展的“资源”
三、TNG和丙中洛的发展
四、TNc项目对丙中洛的影响
五、讨论
第七章 石桥:现代市场中的古法造纸
一、村落概况
二、石桥古法造纸
三、问题
四、社会影响
五、建议和对策
第八章 三都:马尾绣“非遗”后的技艺传承
一、马尾绣与水族的传统生活
二、繁复的工艺
三、古老的纹样
四、“非遗”后的介入
五、新情境下的马尾绣传承
六、马尾绣制品自身的变化
七、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第九章 结语:有尊严的发展
一、共同的问题
二、多样的态势
三、激发内生的力量
附录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种倾向”及对策分析
附录二 觉醒与期待——中国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一种朴实而又充满力量的设计感扑面而来。我是一名对中国乡村文化和历史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尤其关注那些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被遗忘的民族村寨。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立刻被“寻力乡村”这个词组所吸引,它仿佛在召唤着我去探索那些隐藏在乡村深处的生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民族村寨独特文化遗产的实际案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我也关注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何能够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鲜活的人物故事,那些为保护家乡文化而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的坚持和智慧,能够给我带来深刻的启发。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不同民族村寨的风土人情、传统技艺、节日习俗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从中看到乡村发展的新可能,那将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古老村落在新时代的脉搏。
评分我是一个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问题的研究者,在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后,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更具体、更接地气的案例分析的书籍。这本书的副标题“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案例研究”正是我所需要的。“案例研究”这几个字让我看到了书中将会有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细致的分析,这对于我理解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聚焦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村寨,深入剖析他们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所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为了保护自身文化所采取的策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这些保护措施是如何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例如如何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传统手工艺品销售等方式,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的动力。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政策建议、社区参与机制以及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角色扮演等内容尤为感兴趣。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量化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将极大地提升其学术价值。
评分我是一名热爱旅行,尤其喜欢探寻独特民俗风情的人。每次出行,我最喜欢做的就是深入当地的村落,感受最真实的生活气息。这本书的标题“寻力乡村: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案例研究”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云游”一些我可能暂时无法亲自前往的民族村寨,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建筑特色、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等。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为我展现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民族村寨,让我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文化基因。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我想知道这些古老的传统是如何被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它们是如何被保护和发扬的。如果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旅行目的地的新灵感,并且让我对中国的乡村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那么我一定会非常享受这次阅读。
评分我是一名对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抱有极大热情的学生,目前正在寻找能够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的书籍。这本书的 ISBN 码(9787507748048)让我确信这是一本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严谨的理论框架,并用扎实的田野调查数据来支撑这些理论。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关于社会变迁、文化适应、社区认同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人类学和社会学概念的应用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矛盾的深刻见解,以及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如何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研究方法论的启示,或是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研究问题,那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非常有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刚刚开始涉足乡村旅游规划的年轻从业者,我渴望从实践中学习,寻找可复制的经验。“满58包邮”这个信息虽然是购买时的附加条件,但它也传递了一种朴实的商业理念,似乎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呈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民族村寨的文化魅力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思路和方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列举一些成功的乡村旅游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例如如何挖掘和包装当地的文化资源,如何设计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和体验活动,以及如何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关于如何提升村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应对旅游旺季和淡季的管理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旅游吸引力和传播效率,那将对我的工作大有裨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