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華僧楹聯
定價:22.00元
售價:15.0元,便宜7.0元,摺扣68
作者:金實鞦
齣版社:宗教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1-01-01
ISBN:9787801233226
字數:
頁碼:29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現代華僧楹聯》收錄瞭近瞭然、大悟、大醒、廣濟、化光、印光、永靈、聖一、傳印、會覺等200位大德的楹聯2000餘幅。
一誠
江西靖安寶峰寺
力空
山西洪洞廣勝上寺
瞭中
福建泉州崇福寺
颱灣颱北縣汐止靜修禪院
颱灣颱北北投法藏寺
颱灣新竹香山玄奘大學
颱灣澎湖法藏寺
颱灣彰化埔心法蓮寺
颱灣某地念佛堂
新加坡福海禪院
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
馬來西亞檳城梵音大殿
馬來西亞吉隆坡觀音寺
瞭然
江西寜都海蓮寺
大悟
安徽安慶迎江寺
大休
題雲居聖水寺自挽
大醒
自撰
廣元
颱灣颱北縣淨律寺
颱灣颱北縣琉璃寺
颱灣颱北縣海明禪寺
颱灣颱北縣廣緣藝品公司
颱灣颱北市蓮池閣
颱灣南投菩提寺
上海靜安寺
浙江
湖州報恩寺
安徽蕭縣聖泉寺
新加坡般若講堂
馬來西亞三慧講堂
菲律賓世界日報《慧燈》佛刊
美國洛杉磯法印寺
廣淨
福建泉州同蓮庵
福建泉州宿燕寺
廣濟
福建福清萬福寺
廣洽
福建惠安平山寺
雲峰
廣東潮州嶺東佛學院
廣東雷州天寜寺
廣東雷州真如庵
廣東湛江玉佛寺
廣東韶關大鑒禪寺
廣東大埔福山寺
廣東梅縣烏仙岩佛光寺浙江舟山普陀山伴山庵
開持
福建惠安海潮庵
木魚
浙江溫州江心寺
浙江鄞縣天童寺
浙江天颱國清寺
浙江鄞縣阿育王寺
浙江新昌大佛寺
浙江某地三聖殿
浙江某地樂善庵
浙江某地淨土聯
太虛
浙江杭州淨慈寺
福建廈門南普陀寺
福建泉州開元寺
福建泉州崇福寺
安徽肥西紫蓬山廟
四川新都寶光寺
四川樂山烏尤寺
四川峨嵋雷洞坪
四川重慶溫泉寺
四川遂寜廣德寺
四川什邡羅漢寺
河南開封鐵塔寺
河南開封河南佛學社
巨贊
江蘇南通廣教寺
浙江天颱高明寺
廣西桂平洗石庵
心定
廣東雷州福田寺
心融
浙江杭州淨慈寺
文珠
廣東湛江玉佛寺
化光
福建福清黃蘖寺
從達
上海寶山寶山淨寺
月恒
湖北沙市章華寺
玉成
江蘇海安觀音禪寺
本光
四川成都昭覺寺
本旺
安徽青陽通慧庵
本智
安徽石颱蓬萊仙洞
安徽石颱圓會禪林
安徽石颱陶公祠
本煥
廣東廣州光孝寺
廣東樂昌古佛寺
本慧
颱灣颱北縣吉祥寺
颱灣颱北縣萬佛寺
颱灣桃園中壢圓光寺
颱灣彰化佛導寺
香港寶蓮寺
新加坡福慧講堂
弘一
浙江溫州江心寺
福建廈門萬石岩
福建廈門南普陀寺
福建廈門會泉法師墓塔
福建泉州承天寺
福建泉州開元寺
福建泉州崇福寺
福建惠安碧泉寺
福建惠安淨峰寺
福建永春普濟寺
福建莆田廣化寺
福建南安蓮花峰佛龕
福建晉江南天寺
福建晉江草庵
福建永春普濟寺
廣東饒平雷音寺
集佛經句
弘澈
廣東潮州鎮國禪寺
廣東饒平雷音寺
……
秦觀研究資料
(天津古藉齣版社 1988年)
古今警聯匯覽
(江蘇文藝齣版社 1990年)
關帝廟對聯集
(北嶽齣版社 1990年)
文壇管見
(南京大學齣版社 1997年)
古今戲麯楹聯集萃
(中國戰劇齣版社 1992年)
東坡遺跡楹聯輯注
(江蘇文藝齣收社 19935)
三國名勝楹聯
(黃山書社 1993年)
中國名橋楹聯大觀
(中國旅遊齣版社 1994年)
佛教名勝楹聯
(宗教文化齣版社 1997年)
鄭闆橋與佛教禪宗
(宗教文化齣版社 2001年)
【注釋】
①華嚴境界:喻果圓覺滿之大方廣境界。
②楞嚴壇場:即菩薩萬行道場。
③四十二手眼:華嚴宗認為,華嚴般若二經所說的梵文四十二字母為一切字之根本。此處喻華嚴宗之地位重要。
④妙覺:大乘行位五十二位之佛陀之覺位。
⑤等覺:大乘行位五十二位之第五十一位菩薩之極位。
諸佛菩薩,神通妙用,移山倒海難思議;
凡夫眾生,智昧無明,反迷歸覺證菩提。
莫直為麯,莫麯為直,五蘊危城無掛礙;
自有化空,自空化有,六道險宅得齣離。
萬法歸一,深榖聞梵音,有情離苦成正覺;
韆門不二,高峰警迷夢,無緣獲渡證菩提。
真修道者,少說話、多用功,休把時間空放過;
僞作善人,沽虛名、釣假譽,豈能空處重捉迴。
萬佛城,乃三界導師演摩訶般若洞天福地處;
如來寺,是四方眾生修無上菩提壇場法苑林。
文殊大智、諸佛本懷,微塵數三昧,善財成正覺;
普賢宏願、菩薩行為,刹海韆劫在,龍女證無生①。
【注釋】
①無生:即無生無滅,猶如涅架。
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楹聯藝術情有獨鍾,尤其對那些與佛教相關的楹聯更是充滿好奇。聽聞市麵上有一本名為《現代華僧楹聯》的書籍,雖然我尚未親眼拜讀,但僅憑書名就勾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設想,這本書大概會深入探討現代僧侶們如何將佛教的智慧與深厚的中華傳統楹聯文化相結閤,創作齣既富有時代氣息又不失莊重典雅的楹聯作品。也許它會收錄許多現代名僧,如星雲大師、淨空法師等,他們對楹聯藝術的理解和實踐。我好奇書中會如何分析這些楹聯的遣詞造句、意境營造,以及它們背後所蘊含的佛教哲理和人生智慧。是通過對具體楹聯的賞析,來展現佛教思想在當代語境下的傳承與創新嗎?還是會探討這些楹聯在寺廟建築、宗教活動、乃至個人修行中的實際應用和意義?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有對楹聯創作技法的介紹,例如如何巧妙地運用典故、對仗,以及如何將佛教的“空”、“無”、“慈悲”、“智慧”等核心概念融入楹聯之中。這種將抽象的宗教理念具象化為工整優美的對仗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創造力的過程,我非常期待瞭解其中的奧秘。這本書是否會提供豐富的實例,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現代華僧在楹聯創作上的纔華與心意?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座橋梁,連接起深奧的佛教義理和精妙的文學藝術,讓更多人能夠通過楹聯這種形式,走進佛教的廣闊世界,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評分我對於《現代華僧楹聯》的想象,更多地聚焦於它可能為楹聯藝術本身帶來的創新和發展。我推測,這本書會收錄大量由當代僧侶創作的、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所突破的楹聯作品。我好奇這些現代華僧是如何在遵循傳統楹聯格律的前提下,融入新的時代精神和現代審美情趣的?他們是否會在楹聯中探討更具現實意義的話題,比如科技發展、環境保護、社會公平等等,並試圖從中提煉齣具有佛教特色的見解?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包含一些關於楹聯創作的理論探討,分析現代僧侶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剋服這些挑戰,創作齣既符閤佛教教義又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楹聯藝術的生命力,證明它並非僅僅是塵封的曆史遺跡,而是能夠與時俱進,不斷煥發新的光彩。它或許能為楹聯愛好者提供新的創作靈感,為研究者提供寶貴的素材,也為普通讀者提供一次近距離接觸優秀傳統文化的絕佳機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領我,去發現楹聯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無限可能,感受文字的力量,體悟智慧的閃光。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能否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佛教在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脈絡。書名中的“現代華僧”四字,暗示瞭其關注的重點並非曆史上的高僧大德,而是當下活躍在佛教界的僧侶群體。我推測,這本書或許會通過分析這些現代僧侶創作的楹聯,來摺射齣當代佛教在思想、文化、社會責任等方麵的轉變與適應。例如,當代的僧侶是否會在楹聯中融入更多對社會現實的關懷,比如環境保護、教育普及、扶貧濟睏等主題?他們的楹聯是否會比傳統的更多地使用現代漢語的詞匯和錶達方式,以拉近與普通大眾的距離?我對此充滿好奇。我想象書中可能會收錄一些發生在具體寺廟或宗教活動中的楹聯案例,通過這些案例來展現楹聯在當代佛教實踐中的具體功能,是用於弘法利生,還是用於教化眾生?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楹聯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者的身份、創作動機,以及這些楹聯所要傳達的特定信息?我猜想,它可能會是一本集學術研究與文學賞析於一體的作品,既能滿足對佛教研究有興趣的讀者,也能吸引喜愛楹聯藝術的愛好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佛教是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保持其精神內核,並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與現代社會對話,而楹聯,或許就是其中一種非常獨特而富有潛力的媒介。
評分我對《現代華僧楹聯》一書的期待,更多是圍繞著它可能對社會文化産生的影響力展開。我猜想,這本書的齣版,或許旨在推廣和普及佛教文化,尤其是在當代社會語境下,如何通過一種更易於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來傳播佛教的教義和精神。我好奇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針對普通大眾的解讀,幫助非佛教徒也能理解和欣賞這些楹聯的深刻含義?它是否會鼓勵更多人學習楹聯創作,將這種傳統藝術形式發揚光大,甚至將其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設想,這本書或許能夠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橋梁,連接起古老的佛教智慧與現代社會的需求,通過楹聯這種形式,傳遞積極嚮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這些楹聯在現代社會中的實際應用,例如在學校教育、社區建設、乃至個人修養方麵的藉鑒意義。這本書是否會收錄一些具有代錶性的現代華僧,並介紹他們創作楹聯的理念和方法?我猜想,它可能會是一本充滿啓發性的讀物,能夠激發讀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對佛教慈悲、智慧精神的認同。它也許能夠幫助我們發現,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如何通過簡潔而富有深意的文字,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評分對於《現代華僧楹聯》這本書,我更多的是從其文學價值和藝術欣賞的角度去構想。我設想,這一定是一本充滿詩意和哲思的書籍,它將佛教的智慧凝練成一句句優美的對聯,展現齣一種寜靜緻遠、超凡脫俗的意境。我好奇書中會收錄哪些類型的楹聯?是那些用於寺廟山門、殿堂梁柱上的宏偉之作,還是那些更具個人情感和生活氣息的短小精悍之語?我希望它能展現齣一種“禪意”,一種在文字的嚴謹對仗中蘊含的禪機妙理。書中對於楹聯的分析,我期待它不僅僅是停留在字麵上的解釋,而是能夠引導讀者去體會楹聯背後所傳達的空靈之美、慈悲之懷,以及對生命真諦的探索。我猜想,優秀的現代華僧楹聯,必定能夠超越宗教的界限,觸及人類共同的情感和思考,引發讀者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深層感悟。它或許會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內心深處的迷茫;又像一縷清風,滌蕩我們心靈的塵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一個由文字構建的充滿智慧與美學的世界,在那裏,我可以靜靜地品味那些經過精心打磨的詞句,感受佛教文化與中華傳統楹聯藝術完美融閤所帶來的獨特韻味。它一定是一次關於心靈的旅行,一次關於美的發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