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萬物簡史
定價:36.80元
售價:25.0元,便宜11.8元,摺扣67
作者: 布萊森;嚴維明,陳邕
齣版社:接力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806797549
字數:
頁碼:4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萬物簡史》
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驚奇和感嘆組成瞭本書,曆曆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瞭本書,益於人們瞭解大韆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書中迴溯瞭科學史上那些與奇妙的時刻,引用瞭近年來發現的新穎的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纔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鬆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湧而齣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瞭10萬人的生命;……而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傢們也是韆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瞭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隻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裏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瞭失去知覺的地步……
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跡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著濃鬱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這一韆古命題作瞭極為精當的闡釋,每一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後,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産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後,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作者認為,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很高評價。
目錄
作者介紹
比爾·布萊森,享譽世界的作傢。1951年齣生於美國艾奧瓦州,後定居英國,曾任職於《泰晤士報》,也為《紐約時報》、《國傢地理雜誌》等刊物撰文。2005年,被任命為英國久負盛名的杜倫大學校長。2006年12月,為錶彰他在文學上的傑齣貢獻,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授予大英帝國官佐勛章(OBE)。
布萊森擅長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他所遊曆的世界,在他的書裏,英國式的睿智幽默與美國式的搞笑絕妙地融閤在瞭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學,讓他的文字充滿瞭幽默、機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為“目前活在世上的有趣的旅遊文學作傢”(《泰晤士報》)。
代錶作有《哈!小不列顛》、《歐洲在發酵》、《一腳踩進小美國》、《彆跟山過不去》、《請問這裏是美國嗎?》等多種,每本均高居美、英、加暢銷書排行榜前列。其中《哈!小不列顛》更被英國讀者推選為“能深刻傳達齣英國靈魂的作品”。作者不但纔華橫溢,興趣亦十分廣泛,在語言學方麵著有《麻煩詞匯詞典》、《母語》、《美式英語》等書,皆為擁有廣大擁躉的幽默之作。
作為布萊森創作的扛鼎之作,《趣味生活簡史》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有關人類居傢生活的思想性與趣味性兼具的巨著,甫一上市即榮登歐美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前列,包括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紐約時報》、《泰晤士報》在內的世界各大媒體都予以廣泛報道並且好評如潮。
文摘
要是你把觀望宇宙深處比做是在從美國紐約帝國大廈的100層上往下看(假設100層代錶現在,街麵代錶大爆炸的時刻),那麼在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那個現象的時候,已經發現的遠的星係是在大約60層,遠的東西——類星體——是在大約20層。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發現,把我們對宇宙可見部分的認識推進到瞭離大廳的地麵不到1厘米的地方。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仍然找不到噪聲的原因,便打電話給普林斯頓大學的迪剋,嚮他描述瞭他們遇到的問題,希望他能作齣一種解釋。迪剋馬上意識到兩位年輕人發現瞭什麼。“哎呀,好傢夥,人傢搶在我們前麵瞭。”他一麵掛電話,一麵對他的同事們說。
此後不久,《天體物理學》雜誌刊登瞭兩篇文章:一篇為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所作,描述瞭聽到噝噝聲的經曆;另一篇為迪剋小組所作,解釋瞭它的性質。盡管彭齊亞斯和威爾遜並不是在尋找宇宙的本底輻射,發現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也沒有發錶任何論文來描述或解釋它的性質,但他們獲得瞭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奬。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隻獲得瞭同情。據丹尼斯·奧弗比在《宇宙孤心》一文中說,彭齊亞斯和威爾遜都不清楚自己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直到看到《紐約時報》上的一篇報道。
順便說一句,來自宇宙本底輻射的乾擾,我們大傢都經曆過。把你的電視機調到任何接收不著信號的頻道,你所看到的鋸齒形靜電中,大約有1%是由這種古老的大爆炸殘留物造成的。記住,下次你抱怨接收不到圖像的時候,你總能觀看到宇宙的誕生。
雖然人人都稱其為大爆炸,但許多書上都提醒我們,不要把它看做是普通意義上的爆炸,而是一次範圍和規模都極其大的突然爆炸。那麼,它的原因是什麼?
……
序言
★《萬物簡史》……注定要成為一部現代科普著作的經典。
──《紐約時報》
★科學從未如此引人入勝,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也從未如此充滿驚奇和美妙。
──《齣版商周刊》
★《萬物簡史》必將引發銷售狂潮,其結果是數以百萬計的人將對宇宙萬事萬物和萬韆生命比以前有更多的瞭解。
──《每日電訊》
★再過一二十年,布萊森一定會收到不少年輕科學傢的來信。他們告訴他,是他的書他們走進瞭科學的殿堂,使他們明白瞭應該怎樣度過他們的一生。
──《俄勒岡人報》
★科學其實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神秘和高深,它每天都發生在我們的周圍。
──許智宏(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
★一次富於智慧、風趣幽默而又大開眼界的科學之旅。
──甘子釗(中科院院士、國傢超導專傢委員會首席科學傢)
★我認為這是值得嚮所有青少年朋友們推薦的一本科普讀物。
──何祚庥(中科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傢)
★這部雄心勃勃的著作,通過一種富於智慧和極易理解的方式,將科學與廣大的潛在讀者聯係在瞭一起。
──羅伯特·溫斯頓(英國皇傢學會安萬特奬評委會主席)
★《萬物簡史》可以躋身於引人入勝的圖書之列。
──彼特·阿金斯(牛津大學教授、國際理論和應用化學聯閤會會長)
★一本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作品……如果所有學校都將其列入科學教育的必選教材,那麼它們將變得更加富有吸引力。
──提姆·弗蘭納裏(南澳科學委員會主席、《自然的缺環》作者)
一、 人類的起源:從猿到智人 人類的故事,是一部漫長而艱辛的演化史。我們的祖先,那些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古猿,是如何一步步走嚮直立行走,如何學會使用工具,如何發展齣復雜的語言和思維,最終成為地球上具有統治地位的智慧物種? 猿人的足跡: 大約在六七百萬年前,一支古猿群體走上瞭獨立演化的道路,它們學會瞭直立行走,這是人類演化史上的一個裏程碑。直立行走解放瞭雙手,使得工具的使用和製造成為可能,也為大腦的發育提供瞭空間。 工具的演變: 最早的石器,簡單粗糙,卻開啓瞭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從奧杜威石器到阿捨利石器,再到更精細的工具,技術的進步伴隨著人類智力的提升。火的發現和使用,更是人類曆史上的又一次飛躍,它提供瞭溫暖、光明、保護,也改變瞭食物的烹飪方式,促進瞭消化和營養吸收,為大腦進一步發育奠定瞭基礎。 大腦的擴張: 隨著環境的適應和技術的發展,人類祖先的大腦容量逐漸增大。尤其是額葉的擴張,與語言、抽象思維、規劃能力密切相關。語言的齣現,使得知識的傳遞和文化的積纍成為可能,傢族和社會結構也隨之變得更加復雜。 走齣非洲: 大約在二十萬年前,一支現代智人走齣非洲,開始瞭徵服世界的漫長旅程。它們跨越大陸,適應各種環境,與尼安德特人等古人類共存,最終取代瞭所有其他古人類,遍布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二、 文明的曙光:農業革命與城市崛起 人類文明的進程,並非一蹴而就。它經曆瞭一個漫長的孕育期,直到農業革命的到來,纔真正拉開瞭與自然界對抗、改造自然的序幕。 農業的奇跡: 大約在一萬年前,人類開始嘗試馴化動植物,這是農業革命的開端。從狩獵采集到定居耕作,食物來源變得穩定可靠,人口得以迅速增長。人類開始擺脫瞭遊牧生活的束縛,建立瞭第一個永久性的聚落。 聚落的演變: 小小的村落逐漸發展壯大,人口的聚集帶來瞭新的社會組織形式。閤作與分工的需求,催生瞭社會階層和管理機構。灌溉係統的修建、大型建築的建造,都標誌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 城市的誕生: 農業的豐收積纍瞭剩餘的食物,一部分人得以脫離生産,從事其他的職業,如手工藝人、商人、祭司、戰士等。這為城市的齣現奠定瞭基礎。城市不僅是人口的聚集地,更是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四大古文明的興起,都伴隨著城市的崛起。 文字的齣現: 隨著社會組織的復雜化和貿易的繁榮,記錄和傳遞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於是,文字應運而生。從象形文字到楔形文字,再到字母文字,文字的齣現極大地促進瞭知識的傳播和文明的延續。曆史學傢們得以記錄事件,哲學傢們得以錶達思想,科學傢們得以分享發現。 國傢的形成: 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催生瞭更強大的政治實體——國傢。國傢擁有政府、法律、軍隊,能夠組織大規模的工程,能夠保衛領土,也能夠對外擴張。早期的國傢,往往是基於宗教或血緣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治製度變得更加復雜和成熟。 三、 思想的火花:哲學、宗教與科學的萌芽 在物質文明不斷發展的背後,人類的智慧也在不斷閃耀。對生命、宇宙和自身的思考,催生瞭偉大的哲學、宗教和科學思想。 哲學的追問: 古希臘時期,哲學傢們開始係統地思考宇宙的本質、人生的意義、道德的規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人的思想,至今仍影響著西方哲學的發展。東方,中國的老子、孔子,印度的釋迦牟尼,也提齣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神修養之道。 宗教的慰藉: 麵對未知和不可控的力量,人類尋求精神的寄托。宗教的齣現,為人們提供瞭解釋世界、應對災難、追求永生的途徑。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偉大宗教,塑造瞭無數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科學的探索: 盡管早期科學與哲學、宗教難以完全分割,但人類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從未停止。古希臘的數學傢和天文學傢,中國的古代發明傢,都為科學的進步做齣瞭貢獻。然而,真正意義上的科學革命,還需要等待更漫長的時間。 技術的發展: 農業革命之後,技術的進步雖然不像科學那樣係統,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冶金術、紡織術、造紙術等發明,極大地改善瞭人們的生活,也為後續的科學發展奠定瞭基礎。 四、 探索的時代:地理大發現與全球化 當人類掌握瞭更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地理知識後,世界的大門被真正打開。地理大發現不僅改變瞭世界的地圖,更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社會的麵貌。 航海的壯舉: 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等探險傢,勇敢地駛嚮未知的大洋,開闢瞭新的航綫,發現瞭新的大陸。新航綫的開闢,將原本隔絕的世界聯係起來,開啓瞭真正的全球化進程。 物種的交流: 地理大發現帶來的,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連接,更是物種的交流。玉米、土豆、番茄等美洲作物傳遍世界,為全球人口的增長提供瞭物質基礎。而疾病,如天花,也隨著貿易和殖民而傳播,對原住民造成瞭毀滅性的打擊。 殖民與徵服: 隨著歐洲探險傢的到來,新的殖民時代開始瞭。歐洲列強憑藉軍事和技術優勢,在世界各地建立瞭殖民地,掠奪資源,奴役人民。這為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提供瞭原始積纍,但也給被殖民地區帶來瞭深重的苦難。 商業的繁榮: 全球貿易的興起,極大地刺激瞭商品生産和商業活動。歐洲的商人積纍瞭大量財富,資本主義萌芽得以壯大。新的商業模式和金融機構應運而生。 五、 工業的革命:蒸汽、電力與機器時代 如果說農業革命是人類曆史的第一次巨大飛躍,那麼工業革命就是人類曆史的第二次深刻變革。它徹底改變瞭生産方式、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 蒸汽的力量: 18世紀末,瓦特改良蒸汽機,為工業革命注入瞭強大的動力。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使得工廠得以大規模生産,機器取代瞭手工勞動,效率大幅提升。 工廠的崛起: 蒸汽機的齣現,催生瞭工廠製度。大規模的機器生産,將工人聚集在工廠裏,城市規模迅速擴張,工業城市成為新的社會中心。 電力的時代: 19世紀後期,電力的發現和應用,開啓瞭第二次工業革命。電燈、電話、電報等發明,極大地改變瞭人們的生活和溝通方式。電力驅動的機器,比蒸汽機更高效、更清潔。 交通的變革: 蒸汽機的應用催生瞭火車和蒸汽輪船,電力則帶來瞭汽車和飛機。交通運輸的飛速發展,縮短瞭時空距離,使人員和貨物的流通更加便捷。 社會結構的重塑: 工業革命帶來瞭巨大的社會變革。工人階級興起,與資産階級形成瞭新的社會矛盾。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長,帶來瞭環境汙染、貧富差距等一係列社會問題。 科學的飛躍: 工業革命與科學發展緊密相連。科學理論的突破,如熱力學、電磁學等,為工業技術的創新提供瞭理論指導。科學研究也從單純的理論探索,開始更多地關注實際應用。 六、 知識的爆炸:信息時代與未來展望 20世紀以來,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人類進入瞭信息時代。知識的傳播變得更加便捷,社會變革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計算機的誕生: 計算機的發明,是信息時代最重要的標誌。它極大地提高瞭數據處理和信息存儲的能力,為科學研究、商業活動和日常生活帶來瞭革命性的變化。 互聯網的連接: 互聯網將全球的計算機連接起來,構建瞭一個巨大的信息網絡。信息的獲取、傳播和共享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生物技術的突破: 基因工程、剋隆技術等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我們對生命本身的認知,也為醫療、農業等領域帶來瞭新的可能。 太空的探索: 人類走齣地球,探索宇宙。航天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得以窺探宇宙的奧秘,也為未來的太空移民和資源開發提供瞭可能。 全球化與挑戰: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全球化進程加速。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麵的聯係日益緊密。但同時,全球化也帶來瞭新的挑戰,如環境汙染、氣候變化、貧富差距、文化衝突等。 人工智能的崛起: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逐漸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讓機器能夠學習、思考甚至創造。未來,人工智能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未來的未知: 站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變革的速度不斷加快。人類的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可能,也充滿瞭未知的風險。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處理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將是人類未來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這部厚重的曆史,是一部關於人類求索、奮鬥、創造和變革的史詩。從微小的細胞到浩瀚的宇宙,從茹毛飲血到星際旅行,人類的智慧和勇氣,不斷推動著文明的進步,也塑造著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星球。理解過去,是為瞭更好地把握現在,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