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精粹: 多用易学万年历 (精装)
定价:49.80元
售价:20.9元,便宜28.9元,折扣41
作者:牛洪义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44863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万年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工具书的特点就是要使用方便。本书即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要,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首先,本书历表从公元1900至2100年,跨三个世纪201年,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同类书中时间跨度长的。第二,本书以现在为通行的公历为主线,具体到每一日,辅以农历、干支历和星期历。第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用以设置闰月的依据,在在历中战有很重要的地位,本书不仅在表中以黑体显示,还在表头标出交节的时辰,对于易学爱好者来说可是太重要、太方便了。第四,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入梅、出梅、三伏、九九等均以醒目黑体显示。第五,本书还附有一些非常有用的知识,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知识(依据本万年历及日上起时法可迅速排定每年每月每时的天干地支)历法知识(据此可知公历2月为什么有的年份是29天、农历如何安置闰月)、节气与农谚等。
内容提要
万年历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古老的一部太阳历。为纪念历法编撰者万年功绩,便将这部历法命名为“万年历”。而现在所使用的万年历,即:包括若干年或适用于若干年的历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万年历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更能包含黄历相关吉凶宜忌、节假日、提醒等多种功能信息;而其载体更包括历书出版物、电子产品、电脑软件和手机应用等非常丰富,极为方便人们查询使用。万年只是一种象征,表示时间跨度大。
目录
作者介绍
牛洪义,男,75年生人,2003年进入图书出版业,自由撰稿人。10多年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图书的策划与编撰工作。善长编撰生活保健、励志、国学及与青少年相关的教辅类、阅读类图书。曾独立策划并编撰的图书有:《会睡的身体不生病》(繁体版权已输出到港台)等生活类图书,《策动成功系列》等励志类图书,《古文观止全译》等古代文学类图书,《语文新课标指定必读世界名著》(部分)等青少年课外阅读类图书。
文摘
序言
对于一本号称“经典精粹”的书籍,我最看重的还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在“精粹”二字上是否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读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精华,而不是流于表面、泛泛而谈。例如,对于一些被认为是“难懂”的经典,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脉络梳理和易于理解的阐释,让普通读者也能窥见其堂奥。同时,所谓“多用”的定位,也让我好奇它在实用性方面的设计,是否能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既尊重传统又贴合当下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古朴的色调搭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一定很有分量。拿到手的时候,沉甸甸的触感也印证了它的厚实,精装的装帧显得格外有质感,放在书架上也足够体面。我尤其喜欢这种带有历史沉淀感的封面设计,仿佛一下子就能将人带入那个悠远而博大的文化世界。包装也很用心,细节处理得相当到位,看得出出版方在打造一本有收藏价值的图书上花了心思。整体而言,光是这个外在的呈现,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相信这会是一本能陪伴我很久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万年历”这个概念感到非常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日历相结合的呢?这是否意味着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生肖、节气、传统节日、黄道吉日等信息,并加以文化层面的解读?我设想,或许每一天都会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点,从诗词歌赋、典故传说,到养生之道、民俗习惯,甚至是一些古代的历法知识。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这本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就大大提升了。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一本摆设,而是能够真正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翻阅每一页时,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精装”版本,让我联想到它可能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重量,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承载着历史的厚度。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梳理,让我们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宏观的认知。从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到文学艺术、生活习俗,是否都能有所涉猎?“精粹”二字,也暗示着内容的筛选和提炼,这需要作者有极高的眼界和深厚的功力。我希望它能将那些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呈现出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最大程度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我更期待它能成为我通往理解中华文明内在逻辑的一把钥匙。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非常关注作者在内容组织和表述方式上的独到之处。牛洪义这个名字,我虽然不熟悉,但相信他作为编撰者,一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甚至能够挑战一些固有的认知。如果作者能够将枯燥的史料变得生动有趣,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那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投入和专业功底,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更是文化的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