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精粹: 多用易学万年历 (精装) 牛洪义 9787534486371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精粹: 多用易学万年历 (精装) 牛洪义 978753448637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牛洪义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传统文化
  • 易经
  • 万年历
  • 风水
  • 命理
  • 黄历
  • 传统文化
  • 牛洪义
  • 精装
  • 文化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86371
商品编码:2969031902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精粹: 多用易学万年历 (精装)

定价:49.80元

售价:20.9元,便宜28.9元,折扣41

作者:牛洪义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44863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万年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工具书的特点就是要使用方便。本书即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要,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首先,本书历表从公元1900至2100年,跨三个世纪201年,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同类书中时间跨度长的。第二,本书以现在为通行的公历为主线,具体到每一日,辅以农历、干支历和星期历。第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用以设置闰月的依据,在在历中战有很重要的地位,本书不仅在表中以黑体显示,还在表头标出交节的时辰,对于易学爱好者来说可是太重要、太方便了。第四,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入梅、出梅、三伏、九九等均以醒目黑体显示。第五,本书还附有一些非常有用的知识,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知识(依据本万年历及日上起时法可迅速排定每年每月每时的天干地支)历法知识(据此可知公历2月为什么有的年份是29天、农历如何安置闰月)、节气与农谚等。

内容提要


万年历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古老的一部太阳历。为纪念历法编撰者万年功绩,便将这部历法命名为“万年历”。而现在所使用的万年历,即:包括若干年或适用于若干年的历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万年历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更能包含黄历相关吉凶宜忌、节假日、提醒等多种功能信息;而其载体更包括历书出版物、电子产品、电脑软件和手机应用等非常丰富,极为方便人们查询使用。万年只是一种象征,表示时间跨度大。

目录


作者介绍


 牛洪义,男,75年生人,2003年进入图书出版业,自由撰稿人。10多年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图书的策划与编撰工作。善长编撰生活保健、励志、国学及与青少年相关的教辅类、阅读类图书。曾独立策划并编撰的图书有:《会睡的身体不生病》(繁体版权已输出到港台)等生活类图书,《策动成功系列》等励志类图书,《古文观止全译》等古代文学类图书,《语文新课标指定必读世界名著》(部分)等青少年课外阅读类图书。

文摘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精粹:多用易学万年历》(精装) 本书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精粹:多用易学万年历》是一部集传统文化精髓与实用历法知识于一体的精装典籍。本书由著名学者牛洪义倾力编撰,汇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以万年历为载体,将深邃的易学理论、丰富的传统节日、重要的天文节气、经典的养生之道以及实用的生活指南融为一体,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易于理解和应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入门读物。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单纯的历书或文化汇编,而是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赋予了传统历法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更广泛的实用价值。通过对中国古代历法、天文、哲学、民俗等方面的深入挖掘,本书呈现了一个鲜活而立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图景。 内容详述: 一、 易学精髓的智慧阐释 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博大精深的易学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易学,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周易》这部经典。牛洪义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将《周易》中的基本概念,如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卦象的演变规律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 阴阳五行理论: 详细介绍了阴阳学说在中国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这些理论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了中医、天文学、建筑学等多个领域。本书将阴阳五行与具体的节气、时辰、方位相结合,展现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八卦与六十四卦: 对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象及其所代表的自然现象、事物属性进行了详细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由八卦两两相重形成的六十四卦,及其每卦的卦辞、爻辞,并辅以生动的图示和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卦象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 易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着重于将易学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如何根据易学原理选择吉日,如何理解不同时辰的能量变化,如何运用易学知识来指导生活中的决策,以及易学对中国古代建筑、命名、医学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二、 节气天文的科学与人文 中国传统的万年历是以二十四节气为骨架,天文现象为依据构建的。本书在这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介绍。 二十四节气详解: 详细介绍了每一个节气的由来、天文特征(如日地关系的变化)、气候特点、物候现象以及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每个节气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蕴含着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本书将节气的诗意景象、相关农谚、养生建议等一并呈现,让读者感受到节气背后丰富的人文关怀。 天文历法常识: 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如太阳、月亮、星辰的运行规律,以及历法(如农历、阴历、阳历)的形成原理。通过对这些基本知识的介绍,帮助读者理解万年历的科学基础,并认识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 历法的演变与应用: 简要回顾了中国历法的历史演变,从上古的“太初历”到“时宪历”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历法科学的进步。同时,也阐述了历法在古代社会中的多种用途,包括农业指导、祭祀庆典、节日安排等。 三、 传统节日与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对主要的传统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介绍,让读者在了解节日日期和习俗的同时,更能体会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 重要传统节日: 详细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主要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饮食、娱乐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诗词、故事。本书力求呈现每个节日鲜活的民俗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地方特色民俗: 除了全国性的节日,本书还可能提及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节日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每个节日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如春节的团圆、清明的缅怀、端午的爱国、中秋的思乡等,帮助读者理解这些节日对于中华民族的情感维系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四、 养生智慧与生活指南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视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本书将传统养生智慧与万年历相结合,提供实用的生活指导。 顺时养生: 结合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介绍不同季节、不同时节的养生原则。例如,春季如何养肝,夏季如何清热,秋季如何润肺,冬季如何温补。本书会提供具体的饮食建议、起居作息、运动方法等。 中医养生理念: 普及一些基本的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药食同源”等,并解释其科学道理。 生活实用技巧: 除了养生,本书还可能包含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用技巧,如趋吉避凶的传统观念,如何选择居住环境,或者一些简单的风水常识等。这些内容都以一种温和、普及的方式呈现,避免了迷信色彩,更侧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生活智慧的启迪。 五、 艺术与文学的璀璨星光 中国传统文化是艺术与文学的宝库,本书在介绍万年历和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元素。 经典诗词引用: 在介绍节气、节日或特定日期时,书中会引用大量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增添了本书的文学色彩,也更加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象、人文风情和情感意境。 传统绘画与书法: 精美的装帧和排版设计,可能会搭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作品,或是在内容中提及相关的艺术形式,让读者在阅读知识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历史典故与传说: 在阐释易学、节日或养生理念时,书中会穿插相关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使内容更加引人入胜,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 本书特点: 内容全面: 涵盖了易学、天文、节气、节日、民俗、养生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重要方面。 结构清晰: 以万年历为线索,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逻辑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语言通俗: 避免使用过于艰涩的专业术语,力求用平实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文化内涵。 图文并茂: 搭配精美的插图、图表和版式设计,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实用性强: 不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注重将传统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提供实用的指导。 装帧精美: 精装设计,材质考究,兼具收藏价值和阅读体验。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包括: 对易学、哲学有初步了解意愿的学生和研究者。 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的普通读者。 关注健康养生,希望学习传统养生智慧的人群。 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家庭读者。 海外华人,希望通过本书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以及任何希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读者。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精粹:多用易学万年历》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的佳作。它如同一把钥匙,为读者打开了通往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世界的大门,引领读者在古老的智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本号称“经典精粹”的书籍,我最看重的还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在“精粹”二字上是否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读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精华,而不是流于表面、泛泛而谈。例如,对于一些被认为是“难懂”的经典,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脉络梳理和易于理解的阐释,让普通读者也能窥见其堂奥。同时,所谓“多用”的定位,也让我好奇它在实用性方面的设计,是否能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既尊重传统又贴合当下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古朴的色调搭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一定很有分量。拿到手的时候,沉甸甸的触感也印证了它的厚实,精装的装帧显得格外有质感,放在书架上也足够体面。我尤其喜欢这种带有历史沉淀感的封面设计,仿佛一下子就能将人带入那个悠远而博大的文化世界。包装也很用心,细节处理得相当到位,看得出出版方在打造一本有收藏价值的图书上花了心思。整体而言,光是这个外在的呈现,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相信这会是一本能陪伴我很久的经典之作。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万年历”这个概念感到非常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日历相结合的呢?这是否意味着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生肖、节气、传统节日、黄道吉日等信息,并加以文化层面的解读?我设想,或许每一天都会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点,从诗词歌赋、典故传说,到养生之道、民俗习惯,甚至是一些古代的历法知识。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这本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就大大提升了。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一本摆设,而是能够真正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翻阅每一页时,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精装”版本,让我联想到它可能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重量,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承载着历史的厚度。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梳理,让我们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宏观的认知。从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到文学艺术、生活习俗,是否都能有所涉猎?“精粹”二字,也暗示着内容的筛选和提炼,这需要作者有极高的眼界和深厚的功力。我希望它能将那些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呈现出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最大程度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我更期待它能成为我通往理解中华文明内在逻辑的一把钥匙。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非常关注作者在内容组织和表述方式上的独到之处。牛洪义这个名字,我虽然不熟悉,但相信他作为编撰者,一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甚至能够挑战一些固有的认知。如果作者能够将枯燥的史料变得生动有趣,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那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投入和专业功底,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更是文化的传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