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能源的宝藏---海洋能
定价:3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李丹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63943258
字数:194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海洋能是蕴藏于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在人类所探索的新能源宝藏中,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能源。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改善环境和稳固发展道路,人类将目光投向了这里。李丹编著的这本《能源的宝藏(海洋能)》主要介绍浩瀚的海洋中所蕴藏着的丰富的海洋能。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系统了解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海洋能,具有巨大开发潜能,是寸土不能让的蓝色国土。同时,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还能深入了解海洋能的特点及开发海洋能的意义。
虽然对于人类的生命长度海洋是永恒的,然而,根据科学家的推算,海洋也有其形成的过程。
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只能通过想象和神话去寻求海洋成因问题的答案。后来,经过进一步分析和推理,人类才逐步提出一些有一定依据的假说。
在所有的自然之谜中,“海洋的形成之谜”可算是令人痴迷的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专家学者为解开此谜而全身投入、苦心探索,提出了许多新奇的见解和假说,主要有“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学说”等几种。
其中有趣的是“月球分出说”,它是由世界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于1879年提出的,曾在“海洋起源”假说思想时期轰动一时,给人类探索海洋的起源增添了无限的遐想。
“月球分出说”的核心思想是:地球是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是太阳的“女儿”。这个“女儿”刚开始独立在宇宙中闯荡时,还是一个布满岩浆的大火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孤独地运行。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自转相互产生的作用,使得地球甩出了一大部分的岩浆。这块岩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终形成了月球,它是太阳的“孙女”。
但是,月球被地球甩出去的时候,在地球上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坑洞,这就是古老而巨大的太平洋的雏形。同时,地球自身由于巨大的作用力,也产生了极其强烈的震动,这使得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大的裂缝,裂缝慢慢扩大,于是又形成了古老的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雏形。
那么,海水究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弗朗西斯·达尔文认为:地球刚诞生时,四周被一层极热的大气包围着,随着时间的延长,地球不断地冷却,大气中的水汽便凝成水滴,水滴越积越多。然后,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凝集的水滴便降落到了地面上。这些雨滴不停不息地降落了几千年,使得那原本干涸的巨大坑洞和裂缝盈满了水,终形成了烟波浩渺的汪洋大海。
这种有些荒诞的假说提出后,立即遭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反对。有人曾计算过,若想使地球上的物体飞离出去,其自转速度必须达到目前地球自转速度的17倍,也就是说,一昼夜不得长于1小时25分,这显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还有的人认为,若月球是从地球上分离出去的,那么月球的运行轨道应该处于地球赤道的上空,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随后,法国学者狄摩切尔提出了新的太平洋成因假说——“陨星说”。狄摩切尔认为,太平洋是由另一颗地球卫星(其直径比月球大两倍)坠落地面所造成的。这颗卫星的巨大撞击,使得地球表面产生了巨大的陨石谷。这颗卫星还有可能冲击了地球内核,引起了地球的强烈膨胀与收缩,其结果是不仅产生了太平洋,而且由于巨大的冲击力又使更多的地壳随之破裂塌陷,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大洋。
对于狄摩切尔的“陨星说”,人们难以接受偶然的碰撞产生了占地球表面积1/3的太平洋的观点。因为,人们在地球和月球上,还从来没有发现类似太平洋那般规模的陨石坑来验证狄摩切尔的假说。
P4-5
……
一本关于海洋能的书,听起来就充满了探索未知和拥抱未来的气息。我一直对各种新能源技术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源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资源库,蕴藏着怎样的能量秘密,又将如何被人类所用?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的画面:巨大的潮汐发电站,如何在潮起潮落间悄然运转,将澎湃的海水转化为清洁的电力;温暖的海流,又能否像一个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将热能收集起来,服务于人类的能源需求?甚至,那些深邃的海底,是否还隐藏着我们尚未触及的能源潜力?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这些令人振奋的可能性,去想象一个更加可持续、更加依赖自然智慧的未来。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揭示海洋能的奥秘,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绿色、更美好的世界的大门。
评分我一直对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充满敬意。《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我脑海中充满了对海洋能开发前景的憧憬,期待着它能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加清洁、更加绿色的能源蓝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希望它能展现出海洋能技术的现实应用和未来潜力。比如说,有哪些国家已经在积极探索和利用海洋能?它们的项目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成果?在环境影响方面,海洋能开发是否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如何才能实现海洋能的可持续开发,既满足能源需求,又保护我们珍贵的海洋环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图解,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海洋能的魅力,并对这个领域充满信心。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星球的未来能源走向,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它蕴藏的能量之巨大,可想而知。我迫切地想了解,这些“海洋能”具体指的是什么?是那些汹涌澎湃的潮汐吗?是海面上下起伏的波浪吗?还是海洋深处的温度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海洋能的各种形式,并详细介绍每一种形式背后的物理学原理,比如潮汐的成因、波浪的形成机制、温差能的利用基础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这些技术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发电装置,它们是如何在海洋环境中工作的,以及在规模化应用方面,它们又面临着哪些技术难题和成本挑战。
评分我总是对那些能够提供新视角、拓展我认知边界的书籍情有独钟。海洋能,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具体的原理和应用却知之甚少。《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个名字,恰好戳中了我的好奇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读到关于海洋能的“前世今生”,了解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认识到海洋的能源潜力,又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或许,这本书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早期人们对潮汐、洋流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利用;然后,深入到现代的海洋能技术,比如潮汐能发电、波浪能发电、温差能发电等等,详细解释它们的发电原理,以及它们在技术成熟度、经济可行性、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比较。我尤其希望能读到一些具体的案例,了解有哪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在积极开发和利用海洋能,以及它们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挑战。
评分我最近正在寻找一些能让我眼前一亮的科普读物,尤其是那种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科学概念的书籍。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个书名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海洋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感。我一直觉得,相对于太阳能、风能,海洋能似乎是一个更加“隐秘”的宝藏,它的开发和利用可能面临着更多的技术挑战,但也正因如此,它所蕴含的潜力也更加巨大。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假设它有一个很棒的封面)如果能够恰当地展现出海洋的辽阔和能量的澎湃,那会更让我跃跃欲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各种海洋能的类型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讲述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这些技术是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的。我想知道,那些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是如何克服深海的压力、海水的腐蚀,以及复杂的洋流环境,最终将海洋的能量转化为我们可以使用的电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