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濟社會發展視角下的中國保險業:評價、問題與前景
定價:35.00元
作者:孫祁祥,鄭偉 等
齣版社:經濟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05863712
字數:
頁碼:26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北大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和英傑華集團閤作的個研究成果,也是“北大賽瑟—英傑華保險研究係列叢書”中正式齣版的本專著。該書自2006年5月開始撰寫,曆時一年完成,全書選擇經濟社會發展視角,從發展評價、問題探源、未來前景三個方麵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進行全麵的審視和反思,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和決策參考價值。
目錄
摘要/1
ExecutiVe Summary / 1
導論保險業發展的十大理念/1
部分 發展評價
章 評價標準及總體評價/15
一、保險業發展與經濟增長:機製、路徑與實證分析/15
二、保險業發展與和諧社會:機製、路徑與實證分析/32
三、保險業發展的評價標準及總體評價/38
第二章 商業保險評價/59
一、商業保險及績效和效率的界定/59
二、商業保險的資源配置及其績效評價/62
三、商業保險公司的生産效率評價/82
第三章 政策性保險評價/85
一、齣口信用保險發展評價/86
二、農業保險發展評價/92
三、巨災保險發展評價/99
四、計劃生育綜閤保險發展評價/103
第二部分 問題探源
第四章 産業共性原因分析/113
一、技術上的特殊性/114
二、特定的市場結構/117
三、較高的交易成本/128
四、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130
第五章 中國特有原因分析:內部因素/134
一、行業曆史背景/135
二、市場環境背景/144
三、現存問題的根源/150
第六章 中國特有原因分析:外部因素/157
一、社會階層結構/157
二、社會心理與傳統觀念/162
三、金融市場/163
四、稅收政策/167
五、社會保險/169
第三部分 未來前景
第七章 國際經驗啓示:産業政策的視角/175
一、保險業主要發展模式及其代錶國傢/176
二、代錶國傢産業政策比較/183
三、代錶國傢産業政策對我國保險業的啓示/197
第八章 中國保險業中長期增長潛力分析/201
一、世界保險業增長模型/202
二、相關變量假設/206
三、基於“市場匯率法”的普通測算/210
四、考慮“購買力平價”的修正測算/212
第九章 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中國保險業的影響/216
一、經濟發展走勢及對保險業的影響/216
二、社會環境走勢及對保險業的影響/222
第十章 中國保險業:模式轉換與路徑選擇/233
一、對中國保險業發展模式的迴顧與反思/233
二、中國保險業發展新模式的目標和內涵/236
三、中國保險業發展的路徑選擇/24l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理解中國保險業的視角。我以前接觸到的關於保險的信息,多半是關於保險産品如何推銷,或者是一些零散的市場數據。但這本書,它跳齣瞭營銷和數據的局囿,將保險業置於整個國傢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大坐標係中去衡量。它讓我明白,保險不僅僅是一種金融工具,更是一種社會契約,一種風險分散機製,一種社會財富再分配的通道。它連接著個人的風險需求和國傢的經濟發展目標,連接著社會的公平和個體的安全感。書中的分析,往往從宏觀政策、社會結構、人口變遷等角度切入,然後再落迴到保險業的具體業務和發展路徑上。這種“由大及小,由宏觀到微觀”的分析框架,讓我能夠更係統、更深刻地理解保險業在中國社會體係中的位置和作用。它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通過邏輯嚴密的論證和豐富翔實的案例,讓我看到瞭保險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多重身份”,這種認知上的提升,對我來說是受益匪淺的。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穿越瞭一段中國保險業波瀾壯闊的發展史。它沒有落入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用大量的真實案例和詳實的數據,勾勒齣保險業在中國從萌芽、探索到騰飛的每一個關鍵節點。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保險業改革開放的章節印象深刻,那種在摸索中前行,在挑戰中學習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它不僅講述瞭政策的演變,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瞭背後的社會經濟動因。比如,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風險意識覺醒的背景下,保險需求是如何逐步釋放的?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國際經驗又是如何被藉鑒和本土化的?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讓我對保險業的每一次轉型升級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展現瞭保險公司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麵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産品創新、服務升級和渠道拓展來適應市場變化的。我感覺,這本書為我理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側麵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讓我不再隻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能夠更深入地洞察其中的邏輯和脈絡。
評分我一直認為,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對其自身存在問題的深刻反思和持續改進。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迴避中國保險業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挑戰,而是直麵現實,進行瞭坦誠而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對關於“償二代”等監管體係的探討印象深刻,這不僅僅是技術性的問題,更是關乎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書中對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精算能力、內控機製等方麵存在不足的分析,讓我看到瞭行業在追求規模增長的同時,可能存在的隱患。同時,書中對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關注也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畢竟,保險的本質是風險保障,如果連最基本的消費者信任都無法建立,那麼行業的發展將是空中樓閣。它提齣的那些關於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産品設計、加強信息披露等建議,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讓我對保險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嚮有瞭一些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瞭行業內部的肌理,這種深刻的剖析,恰恰是推動行業走嚮成熟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沉穩而專業的基調,淺藍色和銀灰色的搭配,既有金融行業的嚴謹感,又不失一種蓬勃發展的生命力。書名本身——《經濟社會發展視角下的中國保險業:評價、問題與前景》——就點明瞭其宏大的敘事框架,預示著它將不僅僅是泛泛而談的保險行業現狀,而是要將保險業置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大背景下進行審視。我個人一直對保險業的發展軌跡在國傢現代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充滿好奇,尤其是在過去幾十年的飛速發展中,保險業是如何從一個邊緣化的行業,一步步成長為如今深刻影響經濟運行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的?這本書似乎正是我尋找的答案。我期待它能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解析保險業的增長動力,探討其與GDP增長、居民消費、社會保障體係等方麵的聯動關係,並深入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保險業又為經濟的平穩運行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瞭怎樣的支持和保障。它或許能揭示齣,保險業不隻是一個簡單的金融中介,更是一個社會風險管理和社會財富積纍的重要引擎,它的健康發展對於國傢整體的經濟韌性和社會福祉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前景”部分,更像是一幅描繪中國保險業未來藍圖的畫捲,充滿瞭前瞻性和啓發性。我看到瞭作者對於科技賦能保險業的樂觀展望,特彆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風險定價、産品創新、客戶服務以及反欺詐等方麵的應用潛力,讓我對保險業的智能化轉型充滿瞭期待。同時,書中對綠色保險、普惠保險等新興業務模式的深入分析,也讓我看到瞭保險業在服務國傢戰略、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麵的新機遇。例如,綠色保險如何助力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應對,普惠保險又如何為小微企業和低收入群體提供更有效的風險保障,這些都讓我看到瞭保險業作為社會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它不僅僅是在討論一個行業的未來,更是在探討這個行業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傢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如何為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貢獻力量。這本書的結尾,不是一個簡單的總結,而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起點,激發瞭我對保險業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入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