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儒林漫筆
定價:36.00元
作者:高昌
齣版社:海豚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1102674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儒林漫筆》(精裝),散文集,這是一本極為特彆的文壇雜記,有料有趣,有味有識,收錄作者高昌27篇佳作,大部分篇章是作者對中外文壇人物的采訪,有我國作傢、詩人、學者、名編輯,更有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少量篇什是作者對文壇現象的思考以及個人往事的迴憶。
作者視角獨特,長於捕捉人物真實細膩一麵,為讀者奉獻瞭諸多鮮為人知的文壇掌故和可供思考的主題。可貴的是,在名傢遍布的書稿中,作者的個體話語擲地有聲,采訪或是雜感,都彌漫著作者作文為人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和對詩歌的熱愛。翻開作品,作者的熱情和態度撲麵而來。
內容提要
《儒林漫筆》作者高昌,作傢、詩人、記者,身份多元,緣歸文字。
季羨林、莫言、大江健三郎、巴爾加斯·略薩、卞之琳、王濛、鄧友梅、周大新、閻連科……作者以記者的敏銳抓取到這些人物鮮為人知的一麵,以詩人的情懷和你聊聊閃耀文壇的那些人、那些事,奉獻你不知道的文壇故事。
目錄
1 丁力和謝冕
7 找到真實的自我
14 頭上三尺有青天:訪莫言
27 聽鄧友梅說為人處世
35 冒充邵燕祥
45 謝謝林白
51 食指50歲生日記
58 重逢:公木的1978
83 卞之琳先生飄走瞭
90 悼念老詩人何理
95 那朵荷花般的微笑,留在心底……
104 送一送那片綠葉
110 大江先生
116 王濛話交流
122 樂黛雲先生反對兩種“主義”
129 屠岸老人訪問記
140 周大新的愛人是位“領導”
146 陸天明的“後院很穩固”
153 閻連科背後的女人
159 試改顧城《一代人》及其他
165 魯迅論壇小記
178 束鹿民歌運動漫溯
203 巴爾加斯略薩先生的這幾天
220 迴憶青春詩會(外一篇)
229 讓“張愛玲熱”迴歸文本(外四篇)
241 一位“詩人”的來訪
249 水桶裏擔來清澈的愛
作者介紹
高昌,記者、詩人,1967年生於河北辛集,1989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作傢班,曾任《文化月刊》雜誌執行主編,現任《中華詩詞》雜誌執行主編,中國文化報社理論部副主任,中國作傢協會詩歌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玩轉律詩》《玩轉詞牌》《兩隻鳥》《帶一本書去北京》。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剛讀完一本讓我心頭久久不能平靜的書,它講述瞭一個關於時代變遷下,幾代文人墨客的悲歡離閤。書中刻畫的人物性格鮮明,從意氣風發的少年纔俊,到曆經滄桑的中年學者,再到風燭殘年的老者,每個人物的命運都與那個時代的洪流緊密相連。我特彆喜歡作者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描摹,那些在曆史大潮中掙紮、沉浮的人物,他們的內心世界被展現得淋灕盡緻。有時是懷纔不遇的憤懣,有時是對時局的無奈,有時又是對傳統的堅守與反思。書中的故事並非驚心動魄,更多的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曆史畫捲,卻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常常在閱讀時,仿佛置身於那些泛黃的書頁之間,與書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尤其是其中一段,描繪瞭一位老秀纔在科舉製度變革後,如何麵對自己畢生追求的幻滅,那種失落與不甘,卻又帶著一絲看破紅塵的釋然,讓我感觸頗深。這本書不僅是對一個時代的記錄,更是對人生、對理想、對命運的深刻探討。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時,我對它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以為不過是又一本曆史小說,卻沒想到它能帶給我如此大的驚喜。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對人物內心的挖掘,作者仿佛擁有讀心術一般,將人物最深層的想法、最細微的情感都一一剖析齣來。我讀到一位年輕書生,在初次接觸到一些顛覆傳統思想的書籍時,那種內心的掙紮與彷徨,既有對新知的渴望,又有對舊有觀念的依戀,讓我感同身受。書中還描寫瞭不同階層的人物,從富傢公子到貧苦書生,從官場顯貴到市井小民,他們各自的生活軌跡交織在一起,構成瞭一幅生動鮮活的社會百態圖。我尤其被書中幾個配角的塑造所打動,即使他們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在有限的齣場篇幅裏,他們依然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擁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這本書並非追求宏大的敘事,而是更注重對個體命運的刻畫,那種個體在時代浪潮中的渺小與無奈,以及在絕望中依然不放棄的韌性,都深深地觸動瞭我。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一開始的節奏稍顯緩慢,但一旦你沉浸其中,就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深邃力量。它不像市麵上許多追求情節跌宕的書籍,而是以一種沉靜而有力的筆觸,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時代圖景。書中的人物關係錯綜復雜,但作者的處理手法卻十分巧妙,不會讓人感到混亂,反而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微妙的聯係和影響。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無論是古樸的建築描繪,還是人物的衣著服飾,亦或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生活習俗,都刻畫得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時空親臨其境。書中探討的主題也十分具有現實意義,它關於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關於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的衝突,關於如何在動蕩不安的年代保持內心的清明。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道義”的討論印象深刻,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不同的人選擇瞭不同的道路,有的堅守,有的妥協,有的甚至迷失,這些都引發瞭我對當下社會的深刻思考。這本書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它所能給予你的,絕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相當“磨人”的,但這種“磨人”卻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磨礪。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跳讀的書,每一個字,每一個句,都仿佛蘊含著作者精心打磨的意圖。書中關於“學問”與“功名”的辯證關係,在不同人物身上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有的追求淡泊明誌,有的卻為瞭虛名而蠅營狗苟,這些都讓我看到瞭人性中復雜而矛盾的一麵。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傳統”的探討,在時代變遷的衝擊下,傳統文化是如何被衝擊、被繼承、被改造的,這些都寫得非常細膩。書中的一些人物,他們身上承載著曆史的印記,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命運,都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我被書中對“堅持”的描繪所打動,即使麵對重重睏難,即使被世人誤解,依然有人選擇堅守自己的信念,這種精神力量,在任何時代都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這本書不是一本消遣讀物,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敘事的“沉浸感”。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用文字搭建起瞭一個完整的時空,讓我完全投入其中,無法自拔。我被書中描寫的那個古老城鎮所吸引,那裏的街頭巷尾,那裏的茶館酒肆,那裏的文人雅集,都充滿瞭濃鬱的時代氣息。我讀到一位老者,在晚年迴首往事,對年輕時的選擇進行反思,那種對錯綜復雜的人生際遇的無奈與釋然,寫得極其真實。書中關於“名節”與“現實”的衝突,也是一個反復齣現的主題,許多人物在這種矛盾中糾結、掙紮,最終走嚮瞭不同的結局。我個人特彆欣賞作者的語言風格,既有文人的典雅,又不失生活的樸實,讀起來十分流暢,卻又富有深度。書中的許多段落,我都反復閱讀瞭幾遍,因為它們所蘊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實在是太精妙瞭。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曆史的塵埃中,個體的生命依然可以如此閃耀,如此具有意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