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颱灣原住民概論
定價:46.00元
作者:陳傑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801415349
字數:
頁碼:24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颱灣原住民這個特殊的群體在颱灣社會有著獨特的曆史地位,影響力不容小覷。近年來,齣於選舉和政治上的各種考慮,颱灣當局的原住民行政管理部門和立法部門對原住民事務越來越重視,越來越用心和細心,也取得瞭一些成效,無論從“立法”、原鄉土地流轉的限製、特殊預算的編列、各種保護區和文化園區的設立、都會區原住民就業的輔導、原鄉基礎設施的建設、原住民特色文化的保護和重建等方麵,都逐步取得一些看得見的進展。但是,由於曆史賬太多,問題太過嚴重,原住民人口基數太低,生存狀態過於脆弱,目前這些常規的建設和保護措施有些杯水車薪。隨著金融和經濟危機下的颱灣財政狀況的持續惡化,用於原住民事務的預算很難維係。如果沒有特殊的強力乾預,也許再經過幾十年兩三代人,原住民特彆是一些人口稀少的平地原住民的民族特性,將可能隻會存在於書本裏和博物館中。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在各個不同時期執政者的統治下,“改姓”一直影響著原住民氏族社會中的命名。日本侵占颱灣時期,在“皇民化”的政策下,原住民各族群被迫改用日本姓名。二戰後,國民先是下令原住民必須自選“漢姓”,之後又敕令“從父姓”,直接導緻瞭原住民各族群固有傢族姓氏習慣全麵瓦解。1991年,原住民開始覺醒,為自己族群的尊嚴與當局展開要求恢復氏族姓氏、爭奪閤法權益的鬥爭。他們積極推動恢復原住民傳統姓氏的抗爭,終於在1995年取得瞭成效。在颱灣《姓名條例修正草案》實行後,原住民終於可以不必再冠漢姓,並允許他們自由選擇改迴本族群的傳統姓氏。
二、原住民的婚禮
原住民的婚姻,因各部族社會組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母係社會的平埔諸人、阿美人、卑南人,過去是“招贅婚”,婦女有選夫的權力。父係社會的泰雅、太魯閣、賽夏、布農、鄒、邵、達悟諸族群采取“嫁娶婚”。排灣人、魯凱人則因“貴族、士、平民”等級製度衍生齣門當戶對的“同級婚”、“升級婚”、“降級婚”,新郎新娘雙方傢庭可能因身份地位的不同,齣現隨著婚約而升級或降級的情形,從平民升為貴族,或從貴族降為平民。
序言
序(梁國揚)
跋(陳傑)
章 原住民的起源與族群分布
節 原住民的起源
第二節 原住民十二個族群及其人口統計
第三節 原住民的地域分布及其特點
第二章 原住民的語言
節 原住民語言的歸屬與分類
第二節 原住民語言的分布及使用情況
第三節 原住民語言的特徵及簡單的問候語
第三章 原住民的文化
節 原住民族群與文化特點
第二節 原住民先民文化
第三節 原住民經濟生活與社會組織
第四節 原住民的音樂與舞蹈
第五節 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
第六節 原住民的工藝藝術
第四章 原住民的風俗習慣
節 原住民風俗習慣
第二節 原住民的服飾與飲食特色
第三節 原住民的傳統信仰
第四節 原住民的成年禮
第五章 原住民族群祭儀信仰
節 早期的管理理念——祖靈祭拜
第二節 泰雅人特色祭儀——祖靈祭
第三節 賽夏人特色祭儀——矮靈祭
第四節 布農人特色祭儀——射耳祭
第五節 邵人特色祭儀——豐年祭
第六節 鄒人特色祭儀——小米祭、戰祭
第七節 魯凱人特色祭儀——豐年祭
第八節 排灣人特色祭儀——五年祭
第九節 阿美人特色祭儀——豐年祭
第十節 卑南人特色祭儀——年祭
第十一節 達悟人特色祭儀——飛魚祭
第十二節 葛瑪蘭人特色祭儀——豐年祭
第十三節 太魯閣人特色祭儀——祖靈祭
第六章 原住民與祖國大陸的關係
節 原住民與祖國大陸的淵源
第二節 原住民與祖國大陸的交流交往
第七章 原住民的抗日鬥爭
節 的抗日鬥爭
第二節 抗日鬥爭的特點和意義
第八章 原住民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節 原住民的發展現狀
第二節 原住民的住居睏境
第三節 颱灣當局的原住民政策
附錄:颱灣原住民大事記
主要參考資料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全新世界的鑰匙!我一直對颱灣這片土地上的曆史和文化充滿好奇,但總覺得那些零散的信息很難串聯起來,直到我翻開《颱灣原住民概論》。這本書並非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颱灣原住民的深邃過往。從他們古老的神話傳說,到各個族群獨特的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再到他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每一頁都充滿瞭令人驚嘆的內容。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各個原住民部落的細緻描繪,比如賽夏族神秘的矮靈祭,阿美族熱情洋溢的豐年祭,達悟族與海洋共舞的飛魚季……這些文字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他們的慶典,感受到瞭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它坦誠地講述瞭原住民在殖民時期所經曆的苦難與掙紮,以及他們如何在變遷中努力維係自身文化。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將颱灣視為一個旅遊勝地,而是對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深的敬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原住民”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的書,關於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堅守自己的根,擁抱自己的文化。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遠超我的想象。我原本以為“概論”二字意味著一個籠統的介紹,但《颱灣原住民概論》卻做到瞭“麵麵俱到”和“深入淺齣”的完美結閤。它係統地梳理瞭颱灣原住民的曆史脈絡,從早期人類的遷徙,到不同族群的形成,再到與外界的互動,整個過程清晰而有條理。但更令人稱贊的是,它並沒有停留在宏觀的敘述,而是深入到每一個族群的細節之中。我可以瞭解到不同族群在語言、服飾、建築、祭祀等方麵的差異,甚至一些非常細微的生活習慣。這種細緻入微的描繪,讓各個族群的形象更加鮮活立體,不再是模糊的群體概念,而是擁有各自獨特個性的群體。書中對原住民與自然環境關係的探討,也讓我印象深刻,他們如何從自然中汲取養分,如何與之建立深厚的聯係,這種生態智慧在當下尤其具有藉鑒意義。這本書就像一本百科全書,但它又充滿瞭人文關懷,讓人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一種溫暖的力量。
評分坦白說,我原本對這類“概論”性質的書籍抱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覺得會是乾巴巴的學術術語和枯燥的史實堆砌。但《颱灣原住民概論》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偏見。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文筆也相當優美,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長者娓娓道來,講述那些古老而又鮮活的故事。書中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注重情感的注入和人文關懷的體現。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颱灣原住民深厚的情感和真誠的敬意。他並沒有將原住民描繪成遙遠的、神秘的存在,而是將他們拉近到讀者的身邊,展現瞭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傢庭、他們的情感、他們的追求。書中對原住民社會變遷過程中個體命運的刻畫,尤為動人,讓人在閱讀時不禁為之動容。它讓我思考,在時代的巨變麵前,每一個生命個體是如何努力地尋找自己的位置,如何守護自己的尊嚴。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住民文化並非靜止不變的古董,而是在不斷地適應、發展和演變,充滿瞭生命力。
評分讀完《颱灣原住民概論》,我感覺自己對颱灣的認知,從平麵升級到瞭立體,從淺層觸及到瞭深層。這本書以一種極其深刻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解構瞭“原住民”這個概念,將其還原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群體,以及他們所創造的獨特文化。作者並非簡單地介紹他們的曆史事件或文化習俗,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思想的根源、情感的寄托以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原住民世界觀的闡釋,他們如何理解宇宙、生命、死亡,這些深刻的哲學思考,讓我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有瞭更深的敬畏。書中對於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所麵臨的挑戰的探討,也極具現實意義,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迴顧,更是對當下社會問題的一種反思。它讓我思考,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否也正在失去一些寶貴的東西?這本書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廣博的知識,為我提供瞭一個理解颱灣社會多元文化的新視角,也讓我對“文化”本身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解讀颱灣曆史文化的方式,讓我對“原住民”這個概念有瞭顛覆性的認識。以往對於原住民的認知,大多局限於一些刻闆印象,或者僅僅是作為曆史的背景闆。然而,《颱灣原住民概論》卻將他們置於舞颱的中央,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姿態,深入挖掘瞭他們豐富多彩的內在世界。書中對不同族群的社會組織、信仰體係、藝術錶現形式的闡述,讓我看到瞭他們超越物質的豐富精神生活。我尤其被書中對原住民社會如何應對外部衝擊的討論所吸引,他們並非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地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尋找平衡。這種韌性和智慧,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作者在描述中,善於運用大量生動的案例和細節,比如不同族群在狩獵、農耕、漁業上的獨特技巧,他們在紡織、雕刻、音樂上的精湛技藝,都讓我眼界大開。這些細節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對原住民智慧和創造力最直觀的展現。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熟知的“現代文明”並非唯一的進步方嚮,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同樣蘊含著深刻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