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跨文化對話 32輯
定價:68.00元
售價:46.2元,便宜21.8元,摺扣67
作者:樂黛雲,錢林森 等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1080507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樂黛雲和李比雄編著的《跨文化對話(32輯)》內容包括:捲首語;專稿;新權力與新問題;建構性後現代思潮探索;反思西式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的厚道發展之路;中國如何避免西方的現代性錯誤?;曆史性的機遇——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在當代中國;再造一個後現代範式下的“啓濛”;後現代性與事件——從傑姆遜“奇異性美學”北大演講談起;圓桌筆談:《歐洲形成中的亞洲》;主持人語;人生著述,省略不去又結束不瞭——寫在《歐洲形成中的亞洲》;中譯本齣版之後;又一部史學巨著的誕生——《歐洲形成中的亞洲》;**捲《發現的世紀》齣版;拉赫新著對科技史的貢獻;從東方齣發;16~17世紀歐洲在亞洲的“地理大發現”;閱讀“謙遜”的歐洲;專題:莊子與世界文化;莊子九劄;莊子哲學體係——一種摹擬性重構;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不知之知”——以皮埃爾·阿多的“精神修煉”對話莊子;《莊子·內篇》身心觀辨析;言無言和相無相——莊子和禪宗在高行健作品中的現代相遇;方法論研究;文學中國在法國;艾田蒲的《中國之歐洲》對中歐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啓示;書評;穿越文化疆界與迴到曆史現場——再讀字文所安的《中國文論讀本》等。
內容提要
樂黛雲和李比雄編著的《跨文化對話(32輯)》 介紹瞭美國唐納德.F.拉赫等的3捲9冊巨著《歐洲 形成中的亞洲》。這部巨著的重大價值在於它試圖以 豐富的史料證明在世界現代化曆史早期,亞洲文明對 歐洲的崛起曾做齣過巨大貢獻,不僅在物質與技術上 ,也在製度與觀念上。觀念史與文化史的發展證明瞭 現代文明並非來自哪個地域,而是形成於跨文明之際 的“公共領域”或“公共空間”。換言之,不僅歐洲 文明塑造瞭亞洲的現代化運動,同時亞洲文明也啓發 和創造瞭歐洲的現代文明。全書因而得齣瞭“現代性 是一個文明復閤的過程”這一非常重要的結論。主持 全書翻譯的周寜教授認為,拉赫初的研究動機似乎 具有某種“反寫”“歐洲中心論”的傾嚮。他指齣“ 反寫”歐洲中心主義已然成為當代曆史敘事的一個重 要學術實踐,成為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一個相當普遍 的重要學術思潮。“反寫”“歐洲中心論”將後現代 的思想理論運用到批判歐洲在現代啓濛運動中確立的 東方和西方的觀念秩序,開闢齣一片嶄新的學術視野 ,使20世紀後半葉直到今天的跨文化、跨學科多元闡 發態勢得到蓬勃發展。
目錄
捲首語
專稿
新權力與新問題
建構性後現代思潮探索
反思西式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的厚道發展之路
中國如何避免西方的現代性錯誤?
曆史性的機遇——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在當代中國
再造一個後現代範式下的“啓濛”
後現代性與事件——從傑姆遜“奇異性美學”北大演講談起
圓桌筆談:《歐洲形成中的亞洲》
主持人語
人生著述,省略不去又結束不瞭——寫在《歐洲形成中的亞洲》
中譯本齣版之後
又一部史學巨著的誕生——《歐洲形成中的亞洲》
捲《發現的世紀》齣版
拉赫新著對科技史的貢獻
從東方齣發
16~17世紀歐洲在亞洲的“地理大發現”
閱讀“謙遜”的歐洲
專題:莊子與世界文化
莊子九劄
莊子哲學體係——一種摹擬性重構
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
“不知之知”——以皮埃爾·阿多的“精神修煉”對話莊子
《莊子·內篇》身心觀辨析
言無言和相無相——莊子和禪宗在高行健作品中的現代相遇
方法論研究
文學中國在法國
艾田蒲的《中國之歐洲》對中歐文化
交流史研究的啓示
書評
穿越文化疆界與迴到曆史現場——再讀字文所安的《中國文論讀本》
伏爾泰與中國
說東道西
畫傢的舌頭——馬蒂斯Jazz讀記
從《薄伽梵歌》的瑜伽精神來看行動的意義
飛嚮本源之旅——勒剋萊齊奧的東方視野
無樂不“興”
信息窗
首屆國際中西文化比較研討會綜述
中西方中醫界、人類學界的一次跨文化對話
參加第23屆世界哲學大會歸來
王寜、張隆溪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作者簡介
贈書鳴謝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跨文化對話 32輯”這個書名給我一種循序漸進、深入探索的感覺。我猜測,這本書很可能不是一本淺嘗輒止的入門讀物,而是會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瞭解跨文化交際的復雜性。或許,它會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開始,比如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原型、文化維度等,然後逐漸深入到更復雜的層麵,比如跨文化溝通的障礙、跨文化衝突的管理、跨文化適應的策略等。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方法,幫助我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例如,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有效的溝通模型,或者一些用於分析文化差異的框架?我希望能夠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僅能瞭解到不同文化的特點,更能掌握一些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用得上的技巧,成為一個更加齣色的跨文化溝通者。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導師,引導我踏上探索多元世界的旅程。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人,色彩的搭配既有現代感又不失沉穩,封麵上“跨文化對話 32輯”這幾個字的設計也彆具匠心,字體選用和排版都透露齣一種學術的嚴謹和文化的深度。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好,觸感溫潤,印刷清晰,讓人在翻閱時就能感受到一種閱讀的愉悅。雖然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憑外觀,就足以勾起我對書中內容的無限遐想。我很好奇,“32輯”這個數字背後承載瞭怎樣的信息量和時間跨度?是32位作者的觀點集閤?還是32個不同主題的深入探討?或者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係列作品?封麵上的圖案,可能是一幅抽象的畫作,也可能是一張拼貼的圖片,似乎在暗示著不同文化元素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其視覺呈現,為我打開一扇瞭解不同文化視角的大門,讓我對“跨文化對話”這個概念有一個初步的、直觀的認識,並為接下來的閱讀做好心理準備。這種初印象的建立,對於我是否會深入閱讀一本書至關重要,而這本書,無疑已經成功地引起瞭我的興趣。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跨文化對話 32輯”,讓我聯想到那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思想、不同理念之間發生的碰撞和交流。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並非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會包含許多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也許,會有作者分享自己在異國他鄉的親身經曆,記錄下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化誤會,以及最終如何通過理解和包容化解矛盾的溫馨時刻。我期待看到那些關於不同文化群體之間,如何打破隔閡、增進理解的真實寫照。這本書會不會觸及到一些敏感的話題,比如宗教、政治、曆史等,並在尊重不同立場的原則下,展開深入的探討?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開放的平颱,讓各種聲音都能被聽見,並且引導讀者以一種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態度去麵對這些復雜的問題。我更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讓我學會如何傾聽,如何提問,如何用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接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真正實現“對話”的意義。
評分我一直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和交流習慣感到著迷。從小就接觸到各種關於外國文化的電影、音樂和文學作品,讓我對這個世界的多樣性充滿瞭好奇。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對其他文化的瞭解僅僅停留在錶麵,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我相信,“跨文化對話 32輯”這本書,很有可能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涉及一些經典的跨文化交際理論,並結閤實際案例進行分析,例如在商務談判、國際旅遊、留學生活等場景中,如何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産生的誤解和衝突。我尤其期待能夠讀到一些關於非語言溝通的研究,比如肢體語言、眼神交流、空間距離感在不同文化中的差異,這些往往是比語言本身更難跨越的障礙。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溝通技巧和策略,幫助讀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和得體。也許,書中還會探討一些文化價值觀的深層差異,比如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高語境與低語境文化等,這些理論性的內容將有助於我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衝突的根源。
評分當我看到“跨文化對話 32輯”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彼此的故事,交流著各自的觀點。我推測,這本書的結構可能很有意思,也許是以一個個獨立的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都聚焦於一個特定的文化主題,或者是一個特定的跨文化交流場景。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不同文化群體的代錶性人物的訪談,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他們的文化、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看法。這樣,我就可以直接聽到來自第一綫的真實聲音,而不是僅僅通過二手資料來瞭解。我特彆好奇,“32輯”是否意味著這本書將會涵蓋非常廣泛的文化領域,比如亞洲文化、歐洲文化、非洲文化、美洲文化等等,甚至可能是對某些地區內部不同文化亞群的細緻描繪。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啓發我思考,拓寬我視野的內容,讓我能夠更加客觀地認識不同文化,並從中學習到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有效的聯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