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孟子的理想国:一位普通教师的孟子阅读笔记
定价:45.00元
售价:31.1元,便宜13.9元,折扣69
作者:何伟俊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598030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说起理想国,似乎总在那遥远的古希腊。其实,我们身边的理想国至今尚未被人窥见。这座“理想国”的建造者就是孟子。人性善,是孟子理想国的根基,仁和义是孟子理想国的栋梁,民众安乐天下太平是孟子理想国的风景。
走进《孟子》,你会看到有别于古希腊的中华大地理想国的别样风景。这座理想国不是空想,是有待实现的中国梦,是全人类共同的向往。
内容提要
本书稿是继《论语里住着的孔子》之后,作者对《孟子》的解读和感悟。作者从《孟子》整本书提炼出了贯穿《孟子》全书的核心思想——“仁义”,并从文本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作出了富有个性的阐释。作者注意博采众长,汲取多家智慧,但面对不盲从,提出自己独立思考,其中一些见解颇有创意。
作者对《孟子》十四卷360章逐一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解读,每一卷提炼出中心,每一章或几章列出小标题,尽可能地将每一卷的内容系统化、逻辑化,进而将全书的内容整体化,理出一条进入经典《孟子》的独特路径,具有“文本解读范例、经典阅读向导”的价值。目录
卷一 、卷二梁惠王章句上、下
初见梁惠王,布“仁义”之道
开导梁惠王,“与民同乐”
向梁惠王阐述“仁政”措施——“安民”“养民”
对梁惠王讲,“为民父母”在“保民”
请梁惠王相信,“仁者无敌”
仁者,不嗜
引导齐宣王,“发政施仁,孰能御之?”
从“与民同乐”隐喻“仁政”
从“与民同之”隐喻“仁政”
君王之勇,以民为安
王者之道:忧乐以天下
仁政之途,与民同之
国君的责任与担当:四境之内治
听取民意,任人唯贤
残仁害义,罪有应得
治国理政,尊贤任能
民悦则可取,则乱天下
出尔反尔:爱人者,人恒爱之
保国为保民,保民方保国
鲁平公不见孟子,不怨天、不尤人
中部:漫议“仁义”
卷三公孙丑章句上
仁政的“梦幻之旅”
由“梦幻仁政”喷发出“浩然之气”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国之盛衰在“仁”与“不仁”
环境美好,惠及众生,则无敌于天下
养“仁义礼智”之端,修炼完善自我
仁与职业选择
仁之道:乐取于人,与人为善
“同流”不“合污”
卷四公孙丑章句下——游齐轶事,去留之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的“不卑”而“亢”
是“非此即彼”,还是彼此“皆是”
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绰绰有余”的背后
“好为人师”的孟子,为何沉默缄口
孝在尽心
文过饰非与过则改之
“垄断”的起源
失落后的自信
卷五滕文公章句上——劳心、劳力,各尽其责、互通有无
向滕文公灌输仁政思想: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指导滕文公办丧事: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指导滕文公治国之策:民生,治国之本
孟子论社会分工、交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儒”“墨”对话
卷六滕文公章句下——天地正道、人间沧桑
做人,遵从内心“正道”
天地正道——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君子入仕:不由其道不为也
取之有道,则坦然受之
行王政,四海举首而望
近朱者赤:环境的作用到底多大
君子坦荡荡
知错,何时改
正本清源,梳理道统
何为“廉士”
卷七离娄章句上——居仁由义,人间大道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仁政,为政之规矩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人的行为悖论:“恶醉而强酒”
君子求诸己:行“仁政”的基础在修身
“仁义”的典范:巨室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沧浪之水,“自取之也”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自暴自弃者,即逃离“仁义”之家,做心灵的“流浪汉”
行“仁政”的途径:尊亲、孝悌,明善、诚意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石不开,精诚不变
行“文王之政”,必为政天下
,罪不容诛
孟子的发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为君之道,敬人律己
“英雄”救不救“美人”
“易子而教”是正论,还是悖论
事亲守身,人之大本
榜样之力,到底多大
特别的“毁誉”
无语境、五背景的话,怎么理解
孟子自省:莫“好为人师”
尊师,应在时间
君子不为“稻粱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何理解
快乐之源
超然物外,视天下为草芥
卷八离娄章句下——以仁义存心,修身敬人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为政之道不在小节,而在“平其政”
为君之道:尊重臣下,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则善反己
君主无道,则士大夫说“不”
上行下效
大人“尊礼守义”
好为人师与主动施教
为与不为
君子慎语言
做事之度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修养之道:赤子之心
质疑“厚葬”
为学之道:修养之根在“自得”,修养之境在“逢源”
深入浅出,出博返约
对“服从”思维的思考
“假大空套”,其害无穷
智者乐水:孟子对孔子“水哲学”的解读
之别:仁义
圣贤之道:“夜以继日”“坐以待旦”,为天下民生
从“诗”到“史”,以史为鉴,惩恶扬善
传承孔子之道,义不容辞
选择之难
逄蒙杀羿,羿也有过。被杀者,其何罪也
内外兼修,身心共美
孰为大智:顺乎自然
孟子和王欢的隔阂
“终身之忧”与“一朝之患”
圣人之德,心怀天下
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情异处,皆出于道
君子异于人乎,君子坦荡荡
无耻钻营,自古有之
卷九万章章句上——先贤之德,万古流芳;民族楷模,亟待弘扬。
大孝无疆
孝悌有道,以德报怨
宽容待弟
“以意逆志”:“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君子道,民为本;民之道,仁义为本
从避世自乐者,到出世担当着——的伊尹
道不同,不相为谋
智者,知其进退者也
卷十万章章句下——士人,如何安身立命、立身处世
推“四贤”以为榜样
周朝爵位、俸禄的等级规定
之道:敬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万章的“无情”追问
做“官”的高境界、理想境界:为官非为稻粱谋
由“士之生存之道”到“国君之尊贤”
士之人格:非其招不往也
以“文”会友、“读书”,友遍天下、友越古今
劝谏:卿大夫之职
下部:探寻“仁义”
卷十一告子章句上——千古探寻:“心性”的源头
告、孟的“人性”之辩
再论“义之内外”
从“性”到“心”
人“心”的同与异
为善在“存心”
心“专”方可善
走向“精神的高地”
寻找失去的灵魂
知“类”而“推”,求其“心”也
“心”之官则思:“小”人如何养“大”
“天爵”:“人性善”开出“仁义之花”
“志于彀”则“规矩”立
卷十二告子章句下——多方应答,寓“仁”于事
“轻重”比较的背后
人,皆可为尧舜
孝的本质
心怀仁义
比“礼物”重要的是“心意”
再遇淳于髡
再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保民反战,终身坚守
对话白圭,佳思维
君子诚信为本
再论“为仕之道”
人生感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教”之“教”
卷十三尽心章句上——修“内”行“外”,唤醒“良知”
仁义之根:修养心性
“存心”“养性”的路径——求、行
知耻之勇
王者的本心:好善而忘势
外在的“穷”“达”自己不能左右,内心的“善”则可坚守
从治国教民,看人性之本
“本心”在我,其为“良能”“良知”
从“天性”到“良知”到“快乐人生”
孟子的“学习哲学”
德行不同,其本一也
孟子的教育哲学:因材施教、教亦多术
尾声:重申“仁义”
卷十四尽心章句下——照应开篇,重申“仁义”
“不仁者”伤人害己
春秋无义战
仁者无敌
战争的目的:保民、安民
学习不是“装货”,为善来自“心诚”
心安何处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仁心缺失,以“关”为暴
种瓜得瓜
则稳
君子之“名”
治国之策“仁”为本
唯仁者可以得天下
民贵君轻
百世之师,文化传承
仁者,人也
“圣之时者”的坚守
身正不怕影子歪
教育须有敬畏之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茅塞之心
引而不发
再作“冯妇”
“性”和“命”的博弈
发出“天性”的光
儒者的自信
爱民的举措:薄赋轻徭
玩物丧志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为教花絮:来者不拒
“仁义”之道的路径:达、充
深入浅出,言近旨远;“仁义”就在身边,改变世界短的距离就是做好自己
“天性”、“道德”与“仁义”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利令智昏,寡欲清心
孝子曾参
尧舜之道,天下“中道”
旗手的责任
作者介绍
何伟俊,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阅读爱好者,热心于推动全市师生阅读。1998年创立兴化市小学青年教师读书班, 2010年创立兴化市小学教师“心远”读书会,至今一直坚持教师读书。近年来,为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他带头研习中国古代典籍,义务为“读书班”“读书会”老师做“四书”讲座。2016年获《中国教育报》 “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专著《论语里住着的孔子》被评为《中国教育报》“2015年教师喜欢的100本书之一”,专著《犁痕桨迹》被评为《中国教育报》“2016年教师喜欢的100本书之一”。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孟子的理想国:一位普通教师的孟子阅读笔记》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我对孟子其人其思想一直颇感兴趣,但常常感到古文的阅读门槛较高,有时即使勉强读懂,也难以体会其精髓。恰恰是“一位普通教师”这个身份,让我对本书的解读方式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作者一定能用一种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将孟子关于仁爱、正义、道德的论述,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也许,他会从自己作为教师的视角出发,分享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去践行孟子所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或者如何去培养学生们的“浩然之气”。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作者是如何将孟子的哲学智慧,运用到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或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本可以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随时翻阅,从中获得心灵滋养的读物?我希望它能带给我们一些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德行、更有智慧的人的思考,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清醒和良知。
评分我最近购入了一本名为《孟子的理想国:一位普通教师的孟子阅读笔记》(作者:何伟俊,ISBN:9787559803054)的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朴实而又引人入胜的质感,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烫金的标题,仿佛预示着一场智慧的探索之旅。我尤其欣赏的是“一位普通教师”这个定语,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带着真实生活气息和教学实践的感悟,能够触及到我们普通读者内心深处。我期待作者能够将孟子深邃的思想,用一种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娓娓道来,解答那些困扰我们许久的人生哲学问题。比如,在面对社会不公时,我们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良善?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又该如何践行仁政的理念?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接地气、有温度的国学解读的渴望。我设想,作者在课堂上讲解孟子时,那些活泼生动的例子,那些与学生互动的精彩瞬间,都会被巧妙地融入笔记之中,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鲜活起来。而且,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他的视角一定更加聚焦于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应用于当下的教育实践,这对于正在为人父母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感受一位教育者眼中孟子的“理想国”究竟是何模样。
评分我被《孟子的理想国:一位普通教师的孟子阅读笔记》这个书名深深吸引。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孟子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坦白说,直接阅读原著常常让我感到吃力,尤其是文言文的理解上。然而,“一位普通教师”的身份,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特价值。这预示着作者并非高高在上的学术大家,而是从更贴近生活的角度,去解读孟子深邃的思想。我期望这本书能用一种更加亲切、更加易懂的语言,将孟子关于“仁政”、“民本”、“性善”等核心理念,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比如,作者是否会在书中分享他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含义?或者,他是否会将孟子关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情怀,与当代人如何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进行探讨?“阅读笔记”的形式,更让我期待其中充满作者个人的思考、感悟和心得,而非生硬的理论堆砌。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深入理解孟子思想的一扇窗户,让我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也更好地去践行那些关于“善”与“道”的古老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孟子的理想国:一位普通教师的孟子阅读笔记》本身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以来都对古代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在阅读原著时,会被晦涩的文言和繁复的论证所阻碍。而“普通教师”的身份,让我看到了一个可能更加亲切、更加易于理解的解读视角。我猜测,作者会将孟子关于“仁政”、“民本”等核心理念,与当下社会现实进行有趣的对照和思考。譬如,在国家治理层面,孟子所倡导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现代社会中又该如何体现?在个人层面,如何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否就是一种个人理想国的构建?作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或许更能体会到如何将这些宏大的思想,转化成学生们能够接受、能够内化的价值观。我期待看到书中包含一些他个人的教学心得,或者是在课堂上引发学生思考的精彩片段,让孟子的思想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能够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的活的智慧。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东方智慧和我们现代的生活,让我充满了探究的动力。
评分我之所以会选择《孟子的理想国:一位普通教师的孟子阅读笔记》,主要是被“理想国”这个词所吸引。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柏拉图的理想国,而这里却是中国的古代圣贤孟子。我好奇的是,在一位中国普通教师的眼中,孟子的“理想国”与西方哲学家的“理想国”有何异同?作者是否会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出发,解读孟子关于社会和谐、个体修养、以及国家治理的独特见解?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他或许更能理解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如何去播撒“善”的种子,如何去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的下一代。我期待书中能够触及到一些关于教育伦理、道德培养的深刻讨论,比如孟子所强调的“性善论”,在现代教育中又该如何去理解和实践?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善的潜质,并以此为基础去引导他们成长?而“阅读笔记”的性质,又让我觉得这本书会充满作者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可能是他对某个章节的独特理解,可能是他在教学中遇到的某个问题,引发了他对孟子思想的深入挖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更美好社会、更健康心灵的启示,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古籍的表面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