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电路国家标准汇编 基础及测试方法卷
定价:190.00元
售价:129.2元,便宜60.8元,折扣68
作者: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室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5066480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1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便于广大读者查阅和使用微电路国家标准,我社编辑出版《微电路国家标准汇编》,汇编收入截至2007年底前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分两卷出版。本汇编为《微电路国家标准汇编 基础及测试方法卷》,共收集有关国家标准23项。
本汇编在使用时应读者注意以下两点:
1.收入标准的出版年代不尽相同,对于其中的量和单位不统一之处及各标准格式不一致之处未做改动。
2.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本目录上标明(GB或GB/T),标准年号用四拉数字表示。鉴于部分标准是在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保留原样。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国际标准的业内人士,我通常会觉得国内的标准汇编在细节的解读上略显保守或过于简化。然而,这份《微电路国家标准汇编 基础及测试方法卷》却展现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专业度。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精准和权威,用词考究,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文件的严谨性,但同时,在关键的解释性脚注中,又巧妙地融入了行业内公认的最佳实践。我特别喜欢它在涉及“公差”和“允许偏差”时的处理方式。在微电子领域,每一个微米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巨大的性能差异。书中不仅列出了这些极限值,还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标准的变化趋势,暗示了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对更高精度的追求。这对于我们进行未来技术路线图规划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书中对于特定工艺环节(如光刻分辨率、薄膜厚度测量)的测试规范,其详尽程度几乎可以作为操作手册来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我们在实际生产线上进行参数校准时因标准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的返工率。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架起了理论规范与实际工程之间的桥梁。
评分坦白讲,市面上很多标准汇编常常给人一种“一堆条文堆砌起来”的刻板印象,阅读体验极差。但《微电路国家标准汇编 基础及测试方法卷》在排版和检索便利性上做得非常出色,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它的索引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按标准编号查找,还是按技术关键词(如“键合强度”、“介电常数”)查找,都能迅速定位到相关章节。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复杂公式和图表的注释非常清晰,有效地避免了纯文本阅读带来的理解障碍。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历史沿革”小栏目,虽然篇幅不长,但简要介绍了某些基础标准是如何随着技术发展而迭代更新的,这让读者能够对当前标准的要求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理解这些规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持续优化的产物。这种对用户阅读体验的重视,使得原本严肃的国标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和有效率,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学习兴趣。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微电路国家标准汇编 基础及测试方法卷》的时候,内心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标准的书籍汗牛充栋,真正能做到深入浅出、兼顾深度与广度的凤毛麟角。但翻阅几页后,我的疑虑便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出色,它没有采取按时间顺序或者简单的编号顺序罗列,而是按照微电路生命周期的逻辑进行划分,从原材料的入厂检验,到器件的封装要求,再到最终的系统级测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测试方法”的论述部分,它不仅仅引用了标准编号,还对测试的原理和关键设备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比如,在讨论阻抗匹配测试时,它清晰地说明了为什么需要特定的测试夹具和多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以及环境温度对测试结果的敏感性。这种对“为什么”和“如何做”的双重关注,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本简单的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结合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的“圣经”。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频繁进行跨部门协作的项目经理来说,确保所有团队都遵循同一套标准语言至关重要,这本书恰好提供了这种统一的参照系。
评分这部《微电路国家标准汇编 基础及测试方法卷》简直是电子工程领域的一股清流。我作为一个深耕行业多年的工程师,手头自然少不了各种规范和标准,但很多时候,它们散落在不同的文件中,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平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标准条款,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打开第一部分,关于基础部分的描述就让我眼前一亮,那些看似枯燥的术语和参数,在这里被阐释得既严谨又易于理解。例如,对于某些关键材料的物理特性要求,书中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数值范围,还配以图示和应用场景的分析,这对于理解标准背后的设计意图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关于可靠性测试的章节,详细描述了不同的应力测试(如高低温循环、振动测试)的操作规程和判定标准,这直接关系到我们产品能否顺利通过认证。对于初入行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典,它能帮助他们迅速建立起对行业规范的系统认知,避免走弯路。我个人认为,任何从事微电子设计、制造或质量控制的人,都应该将其置于案头,它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经历了一次密集的、高质量的专业培训。我过去在处理一些涉及到高可靠性要求的军用或航天级项目时,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对比不同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市面上很多资料只是告诉你“该用什么标准”,但很少有人会深入剖析“为什么”和“在什么条件下不能用”。这部汇编则在这方面做得淋漓尽致。它对测试条件的限定描述得极其细致,比如,在进行静电放电(ESD)测试时,对测试探针的接触力、上升时间、以及环境湿度的要求,书中都有明确的界定,并且会标注出这些限定条件对测试结果影响的量级。这种深度挖掘使得读者能够从根本上理解测试的物理意义,而不是机械地套用流程。读完相关的章节后,我感觉自己对测试报告的审查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更专业地质疑那些可能存在测试偏差的数据。对于从事质量保证(QA)和可靠性工程的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提供的洞察力是无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