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電子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訓教程/係列 21世紀高等教育精品規劃教材
定價:25.60元
售價:17.4元,便宜8.2元,摺扣67
作者:薛居寶
齣版社:天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61833735
字數:
頁碼:18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電子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訓教程:電子産品、電路設計與創新》是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電子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項目組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依據教育部《關於全麵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乾意見》的精神編寫而成的。
本書共分兩大部分:部分為創新能力實訓項目 ,第二部分為創新能力實訓理論基礎,為學生的專業實訓提供參考材料。
篇 創新能力實訓項目
項目一 無綫調頻話筒
項目二 防酒後駕車控製器
項目三 光標式電子檢流計的設計
項目四 電視伴音轉發器
項目五 電視自動靜噪器
項目六 紅外綫煙霧粉塵報警器
項目七 單綫紅外遙控開關
項目八 LED通用電平顯示器
項目九 可調穩壓電源
項目十 頻率、幅度可調振源的設計
項目十一 NE555應用電路
項目十二 光控式路燈長壽節能開關
項目十三 微弱光信號前置放大電路
項目十四 風扇模擬自然風控製電路
項目十五 由NE555製作的自動漏電保護器
項目十六 無綫四路遙控開關的設計
項目十七 樓道燈自動開關
項目十八 定時電鈴
項目十九 數字頻率計的設計項目二十 正負電荷檢驗電路
項目二十一 自動水龍頭
項目二十二 用單片機製作煤氣泄漏檢測報警器
項目二十三 多路可編程控製器設計
第二篇 創新能力實訓理論基礎
理論點一 時基電路555
理論點二 音頻功率放大器——TDA2030
理論點三 交流無觸點開關——雙嚮晶閘管
理論點四 部分單、雙嚮晶閘管參數
理論點五 三端固定輸齣穩壓器的原理與應用
理論點六 三端可調精密電壓基準電路TL431
理論點七 電容降壓式直流電源的應用探究
理論點八 小功放電路LM386的性能及應用
理論點九
編碼解碼芯片PT2262/PT2272原理介紹
理論點十 LM358雙運算放大器電路簡介
理論點十一 運算放大器使用技巧
理論點十二 集成電路及其分類
理論點十三 數字集成電路的分類與特點
附錄A 常用4000係列標準數字電路的中文名稱
附錄B 74係列數字電路的中文名稱
附錄C 常用運算放大器性能參數
附錄D 常用光耦閤器性能參數
附錄E 部分晶體三極管封裝形式
附錄F 集成電路標準封裝形式
附錄G 常用晶體二極管參數
附錄H 常用晶體三極管參數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說實話,第一眼看上去並沒有特彆抓人眼球的地方,那種典型的教材風格,封麵設計得比較樸素,色調偏嚮沉穩的藍色或者灰色係,讓人感覺它更側重於內容本身的嚴肅性和實用性,而不是花哨的包裝。紙張質量倒是中規中矩,摸上去有一定的厚實感,這對於一本需要頻繁翻閱和做筆記的工具書來說是件好事。書脊的字體排版處理得比較清晰,即便是放在擁擠的書架上,想要快速找到它也並不睏難。不過,如果能藉鑒一些現代設計語言,比如在插圖或者關鍵概念的展示上多運用一些視覺化的元素,哪怕隻是在局部使用亮色點綴,相信會更符閤當代大學生對教材的審美期待。整體而言,它給人的感覺是“靠譜但略顯保守”,更像是默默耕耘的實用工具,而不是引人注目的時尚單品。
評分關於書中配套資源的整閤與可訪問性,這是衡量一本現代技術教材實用價值的關鍵指標之一。我希望能看到,除瞭書本上的文字和圖錶,是否提供瞭相應的數字輔助材料。比如,代碼示例的在綫代碼庫鏈接、實驗環境的配置指南、甚至是一些輔助理解的仿真模型或視頻教程入口。如果這些資源能夠做得完善且易於獲取,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得到幾何級的提升,因為它真正實現瞭“實訓”的承諾——即學習者可以在不産生額外大量搜索和配置時間的前提下,迅速投入到實踐操作中去。反之,如果所有的內容都固守在紙張的二維平麵上,那麼它在培養現代工程實踐能力方麵的效力就會大打摺扣,因為當今的電子類專業早已高度依賴數字化工具鏈瞭。
評分拿到這本書後,我立刻開始關注它的章節邏輯安排,這直接關係到學習的效率和連貫性。初讀目錄,就能感受到編者在內容組織上的煞費苦心,它似乎是沿著一個非常清晰的技術演進路綫來構建知識體係的。從最基礎的理論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實際的項目操作流程,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對於初學者非常友好,可以有效避免一開始就被復雜的概念“勸退”。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似乎非常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工程應用場景緊密結閤,而不是單純堆砌公式和定義。我期待在後續的閱讀中,能看到更多貼近行業前沿的案例分析,這樣纔能真正理解“創新能力培養”這個核心目標是如何通過這些實訓步驟來實現的,否則,再好的邏輯結構也可能淪為紙上談兵的空泛說辭。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對我的影響是比較微妙的。它似乎采用瞭非常嚴謹、近乎學術論文式的敘述方式,力求錶述的絕對精確和無歧義。這種風格的優點是毋庸置疑的,它保障瞭知識傳遞的準確性,減少瞭因模糊錶達而産生的誤解。然而,對於需要快速理解和掌握核心要點的讀者來說,這種過度的嚴謹有時會轉化為一種閱讀上的“沉重感”。我希望作者能在保持專業性的前提下,適當加入一些更具啓發性的語言,比如通過設問、類比或者簡短的“思考題”來引導讀者的主動探索,而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既定的知識框架。畢竟,“創新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衝破既有的思維定式,而過於闆正的語言可能會無意中限製這種探索的欲望。
評分從一個資深學習者的角度來看,一本優秀的教材應該在“廣度”和“深度”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我非常關注這本書是如何處理那些橫跨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點的。電子類專業的創新往往需要跨界思維,比如涉及軟件算法、硬件設計、材料科學乃至人機交互的綜閤應用。我期待這本書沒有僅僅停留在某個單一技術棧的深入挖掘,而是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角,幫助讀者構建起一個知識網絡,理解不同技術模塊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如果它能在介紹某個技術模塊時,清晰地標明它與其他領域的交叉點,並引導讀者去探索這些“灰色地帶”中的創新機會,那麼這本書纔算真正擔得起“創新能力培養”的稱號,而不是僅僅作為一本技術手冊來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