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程/系列 21世纪高等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定价:25.60元
售价:17.4元,便宜8.2元,折扣67
作者:薛居宝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61833735
字数:
页码:1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程:电子产品、电路设计与创新》是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编写而成的。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部分为创新能力实训项目 ,第二部分为创新能力实训理论基础,为学生的专业实训提供参考材料。
篇 创新能力实训项目
项目一 无线调频话筒
项目二 防酒后驾车控制器
项目三 光标式电子检流计的设计
项目四 电视伴音转发器
项目五 电视自动静噪器
项目六 红外线烟雾粉尘报警器
项目七 单线红外遥控开关
项目八 LED通用电平显示器
项目九 可调稳压电源
项目十 频率、幅度可调振源的设计
项目十一 NE555应用电路
项目十二 光控式路灯长寿节能开关
项目十三 微弱光信号前置放大电路
项目十四 风扇模拟自然风控制电路
项目十五 由NE555制作的自动漏电保护器
项目十六 无线四路遥控开关的设计
项目十七 楼道灯自动开关
项目十八 定时电铃
项目十九 数字频率计的设计项目二十 正负电荷检验电路
项目二十一 自动水龙头
项目二十二 用单片机制作煤气泄漏检测报警器
项目二十三 多路可编程控制器设计
第二篇 创新能力实训理论基础
理论点一 时基电路555
理论点二 音频功率放大器——TDA2030
理论点三 交流无触点开关——双向晶闸管
理论点四 部分单、双向晶闸管参数
理论点五 三端固定输出稳压器的原理与应用
理论点六 三端可调精密电压基准电路TL431
理论点七 电容降压式直流电源的应用探究
理论点八 小功放电路LM386的性能及应用
理论点九
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原理介绍
理论点十 LM358双运算放大器电路简介
理论点十一 运算放大器使用技巧
理论点十二 集成电路及其分类
理论点十三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与特点
附录A 常用4000系列标准数字电路的中文名称
附录B 74系列数字电路的中文名称
附录C 常用运算放大器性能参数
附录D 常用光耦合器性能参数
附录E 部分晶体三极管封装形式
附录F 集成电路标准封装形式
附录G 常用晶体二极管参数
附录H 常用晶体三极管参数参考文献
关于书中配套资源的整合与可访问性,这是衡量一本现代技术教材实用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我希望能看到,除了书本上的文字和图表,是否提供了相应的数字辅助材料。比如,代码示例的在线代码库链接、实验环境的配置指南、甚至是一些辅助理解的仿真模型或视频教程入口。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做得完善且易于获取,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得到几何级的提升,因为它真正实现了“实训”的承诺——即学习者可以在不产生额外大量搜索和配置时间的前提下,迅速投入到实践操作中去。反之,如果所有的内容都固守在纸张的二维平面上,那么它在培养现代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当今的电子类专业早已高度依赖数字化工具链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看上去并没有特别抓人眼球的地方,那种典型的教材风格,封面设计得比较朴素,色调偏向沉稳的蓝色或者灰色系,让人感觉它更侧重于内容本身的严肃性和实用性,而不是花哨的包装。纸张质量倒是中规中矩,摸上去有一定的厚实感,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翻阅和做笔记的工具书来说是件好事。书脊的字体排版处理得比较清晰,即便是放在拥挤的书架上,想要快速找到它也并不困难。不过,如果能借鉴一些现代设计语言,比如在插图或者关键概念的展示上多运用一些视觉化的元素,哪怕只是在局部使用亮色点缀,相信会更符合当代大学生对教材的审美期待。整体而言,它给人的感觉是“靠谱但略显保守”,更像是默默耕耘的实用工具,而不是引人注目的时尚单品。
评分从一个资深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在“广度”和“深度”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我非常关注这本书是如何处理那些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点的。电子类专业的创新往往需要跨界思维,比如涉及软件算法、硬件设计、材料科学乃至人机交互的综合应用。我期待这本书没有仅仅停留在某个单一技术栈的深入挖掘,而是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理解不同技术模块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如果它能在介绍某个技术模块时,清晰地标明它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点,并引导读者去探索这些“灰色地带”中的创新机会,那么这本书才算真正担得起“创新能力培养”的称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本技术手册来使用。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开始关注它的章节逻辑安排,这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率和连贯性。初读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煞费苦心,它似乎是沿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来构建知识体系的。从最基础的理论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实际的项目操作流程,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对于初学者非常友好,可以有效避免一开始就被复杂的概念“劝退”。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似乎非常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应用场景紧密结合,而不是单纯堆砌公式和定义。我期待在后续的阅读中,能看到更多贴近行业前沿的案例分析,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创新能力培养”这个核心目标是如何通过这些实训步骤来实现的,否则,再好的逻辑结构也可能沦为纸上谈兵的空泛说辞。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微妙的。它似乎采用了非常严谨、近乎学术论文式的叙述方式,力求表述的绝对精确和无歧义。这种风格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它保障了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减少了因模糊表达而产生的误解。然而,对于需要快速理解和掌握核心要点的读者来说,这种过度的严谨有时会转化为一种阅读上的“沉重感”。我希望作者能在保持专业性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更具启发性的语言,比如通过设问、类比或者简短的“思考题”来引导读者的主动探索,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既定的知识框架。毕竟,“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冲破既有的思维定式,而过于板正的语言可能会无意中限制这种探索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