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第三版)

现代交换原理(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桂海源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原理
  • 交换理论
  • 电路分析
  • 信号处理
  • 现代通信
  • 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61703
商品编码:2969555876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交换原理(第三版)

定价: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桂海源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1151617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较全面地讨论了与语音通信相关的交换技术。其内容包括: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我国电话网的结构,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结构,数字交换原理,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终端和接口,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交换机运行软件的结构,程控操作系统和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及信令,移动通信呼叫处理的过程和主要的信令过程,固定智能网和移动智能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几种主要的分组交换技术(X.25、帧中继、ATM、IP)的协议结构和工作原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下一代网络的特点和分层结构,固定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演进步骤,我国固定电话网的智能化改造方案。
  本书是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及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章 电信交换基础 
 1.1 电话交换的基本原理 
 1.2 电话交换机的类型及发展 
 1.3 主要的交换方式 
 1.4 我国电话通信网的结构和编号计划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 信令系统 
 2.1 信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2 用户线信令 
 2.3 中国No.1信令 
 2.4 No.7信令系统概述 
 2.5 消息传递部分 
 2.6 电话用户部分 
 2.7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2.8 事务处理能力 
 2.9 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 
 3.1 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3.2 数字交换原理和数字交换网络 
 3.3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终端与接口 
 3.4 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软件 
 4.1 程控交换软件的概述 
 4.2 运行软件的一般结构 
 4.3 操作系统 
 4.4 呼叫处理程序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 移动交换技术 
 5.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接口 
 5.2 移动通信系统的编号计划 
 5.3 移动交换信令系统 
 5.4 移动交换的处理过程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6章 智能网 
 6.1 新业务的传统实现方法 
 6.2 智能网的基本概念 
 6.3 几种典型的智能业务 
 6.4 固定智能网的结构 
 6.5 智能网应用部分 
 6.6 移动智能网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7章 分组交换技术 
 7.1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7.2 X.25简介 
 7.3 帧中继 
 7.4 ATM 
 7.5 IP交换与MPLS 
 小结 
 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8章 下一代网络 
 8.1 电信网发展概述 
 8.2 下一代网络概述 
 8.3 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结构 
 8.4 固定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的演进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磁场与波导》 内容概要 《电磁场与波导》一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传播规律以及在波导等关键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扎实的电磁场理论基础,使其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电磁现象,并为后续深入学习微波工程、通信系统、射频设计等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书内容覆盖了从静电场和静磁场的基本定律,到时变电磁场及其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再到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以及在介质中的行为。特别地,本书详细阐述了各种类型波导的结构、工作原理、传播模式、特性阻抗和损耗等关键参数,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深入剖析了波导在微波传输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电磁场基本理论 本书的开篇从静电场开始,系统介绍了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高斯定律等核心概念。通过对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的分析,读者将理解静电场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运用积分和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述和求解静电场问题。同时,本书也会探讨电介质的极化现象以及电容的计算,为理解电磁场的能量存储奠定基础。 接着,内容转向静磁场。介绍了安培环路定律、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洛伦兹力等概念,并分析了不同载流结构产生的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引入,为计算复杂磁场提供了重要工具。本书还将深入探讨磁性材料的性质,如磁导率、磁化强度等,以及它们在磁场分布中的作用,并介绍电感和电感器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时变电磁场与麦克斯韦方程组 本书的这一部分是理解电磁波传播的关键。它将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出发,引入位移电流的概念,并最终整合静电场、静磁场以及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之间的联系,完整地推导出描述时变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本书会从积分和微分两种形式详细讲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并说明它是所有电磁现象的普适方程。 在讲解完麦克斯韦方程组后,本书将自然过渡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读者将了解到,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相互激发,可以在空间中以光速传播,形成电磁波。本书将详细分析电磁波在理想介质(如真空、自由空间)中的传播特性,包括波的传播方向、偏振状态、波长、频率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电磁波的传播与边界效应 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是工程应用的基础。本书将详细讨论电磁波在良导体、良介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这包括: 衰减与相移: 分析电磁波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会产生衰减,以及介质的电导率和磁导率对衰减常数的影响。 反射与折射: 详细阐述电磁波在两种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遵循斯涅尔定律和菲涅尔方程。本书将分析不同入射角、极化方向和介质参数对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影响。 全反射: 解释当电磁波从光密介质传播到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讨论其在光纤等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散射: 简要介绍电磁波遇到不规则表面或微小粒子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第四部分:波导理论与应用 波导是电磁能量传输的重要媒介,尤其在微波和射频领域。本书将投入大量篇幅深入讲解波导的理论和应用: 平行板波导: 作为最简单的波导结构,平行板波导的分析可以为理解更复杂的波导打下基础。本书将分析其横电(TE)和横磁(TM)模式的传播特性,包括截止频率、相位常数、群速度和特性阻抗。 矩形金属波导: 这是微波工程中最常见的波导类型。本书将详细推导矩形波导的TE和TM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特性,如主模、高次模、截止频率的计算、模式的能量传输等。还将讨论波导的尺寸、材料对传播特性的影响,以及其在微波器件(如耦合器、滤波器、变压器)中的应用。 圆波导: 介绍圆柱形波导的结构及其TE、TM模式的传播特性,分析其与矩形波导的异同,并探讨其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同轴线: 作为一种传输线,同轴线实际上也是一种波导结构。本书将分析其TEM(横电磁)模式的传播特性,并将其与开放传输线进行对比。 波导中的损耗: 详细分析波导中的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探讨影响损耗的因素,并介绍提高波导传输效率的方法。 波导的阻抗匹配: 解释阻抗不匹配会导致能量反射和传输效率下降,并介绍常用的阻抗匹配技术,如匹配片、阻抗变换器等。 第五部分:电磁场与波导的工程应用 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本书还将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展示电磁场和波导理论的强大威力: 天线基础: 简要介绍不同类型天线(如偶极子天线、斑马线天线、喇叭天线)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与电磁波辐射理论的联系。 微波器件: 介绍波导在构建各种微波器件中的作用,如隔离器、环形器、定向耦合器、功率分配器、滤波器等。 通信系统: 阐述电磁波和波导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支撑现代信息社会的运行。 电磁兼容(EMC)初步: 探讨电磁场理论在解决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性(EMS)问题中的重要性。 本书特点 《电磁场与波导》以严谨的数学推导和清晰的物理概念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使读者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深刻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书中穿插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步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的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读者打开通往电磁场与波导工程领域的大门。 无论是电气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工程师,本书都将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能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电磁世界的奥秘,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论证。它不仅仅关注单一设备的工作原理,而是将整个交换网络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研究,强调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与制衡。作者在描述分布式控制架构和集中控制架构的演进时,逻辑链条非常清晰,能让人清晰地看到技术决策背后的权衡。书中对于未来网络管理和运维的展望也十分引人深思,特别是对自动化和智能化运维的探讨,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总的来说,这本书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技术教科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系统论述现代通信交换系统演进和未来趋势的权威著作。即便是作为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冲着它在网络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论述去的。果不其然,作者在网络层面的安全防护和冗余备份机制上着墨颇多。书中关于SS7信令安全和信令防火墙的介绍,让我对传统电信网络的脆弱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作者将目光投向了面向未来的SDN/NFV在交换网络中的应用前景,这部分内容紧跟技术前沿,非常具有前瞻性。关于虚拟化交换的实现原理,书中给出了清晰的逻辑模型,虽然涉及到一些云计算的基础知识,但作者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交换原理的框架内,使得衔接非常自然。对于正在从事或计划从事电信运营商核心网维护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佳的参考手册,里面关于故障诊断和恢复策略的描述非常具有实操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对软交换技术深入探讨的部分。作者对于SIP、H.323等信令协议的讲解,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同类书籍中较为全面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这些协议时,不是简单地罗列RFC文档的内容,而是结合实际的网络架构,分析了协议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比如,关于媒体流的传输和控制,书中详细分析了RTP/RTCP的作用,并且用案例说明了如何利用这些协议来保证QoS。对我来说,最实用的部分是那些关于网络融合的章节,如何将传统的语音业务与现代的IP数据业务进行整合,书中的架构设计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的难度确实不低,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数字通信基础,但一旦掌握了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现代电信网络的核心机制将会有质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大气,黑白灰的配色透着一股学术的沉稳感。作为一名通信工程的学生,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章。作者在开篇部分对现代交换系统的发展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从早期的机电交换到如今的软交换,每一个阶段的技术演进都阐述得深入浅出。尤其是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原理的对比分析,非常到位,不仅解释了它们各自的工作机制,还深入探讨了各自的优劣势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书中大量的流程图和框图,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概念的难度,比如讲解呼叫建立和释放过程时,那些示意图简直是救星。我感觉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不仅仅是想传授知识,更像是在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去。书中的术语解释也很详尽,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上手。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值得称赞,字体清晰,图表精美,阅读体验极佳。相对于一些陈旧的教材,这本书的例子更新了很多,更贴近当前5G、物联网时代的网络需求。比如,书中讨论的关于边缘计算(MEC)与交换网络融合的章节,虽然篇幅不长,但点出了未来网络架构的一个重要方向。作者在阐述复杂算法时,常常会采用逐步推导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给出最终公式,这一点非常照顾需要深入理解数学模型的读者。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书中关于负载均衡和流量工程的部分,书中提出的几种优化算法,虽然在理论上有些烧脑,但通过随后的仿真例子,我感觉自己对如何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如果有的话,虽然我主要看书)也应该会很丰富,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