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走读亚细安---境外田野工作11地
定价:48.0元
作者:陈恒汉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7113249
字数:3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人类学的一种典型方法体系,田野工作也是语言文化研究的基本手段,而把田野经历当成写作的焦点和阐述的对象,这本身也是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是作者在东南亚、台港澳各地考察“南洋文化圈”时的田野工作书写,旨在通过脚踏实地的行走,配以细微沉稳的笔调,简要勾勒出“走读亚细安”的所见所闻和关于语言、文化、社会等的点滴思考,为宏大叙述遮盖下的个人体验提供一份真实的记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涵盖了作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以及港澳台等地的田野工作笔记,历时一年,走读11地,它不单是田野之旅的经验再现,也是“沉浸式”地进入异文化的过程表述,更是一种自我完善和学术追寻的心路历程。
目录
作者介绍
陈恒汉(1971—),男,福建惠安人,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兼任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BEC考官、剑桥ESOL华南区培训官,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英汉语言变体及跨文化比较研究,并涉猎文艺评论、软实力研究、诗文及民谣创作等,在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等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近年来,著有《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快捷之路》等相关教材3部,学术专著《南洋纵横——文化接触和语言教育研究》、《语言的流播与变异:以东南亚为观察点》等3部,评论文集《殊途同归——跨学科视野里的文艺批评》、《文化与软实力漫谈:从大中华到地球村》等3部,译著《深海的珍珠——英语诗歌译鉴99篇》等,另有诗集《文字与音乐共舞》,文集《梦和现实的边缘》,以及《中英文&闽南语词曲创作弹唱选》光盘1张(收录作品Demo40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旅行感,淡淡的素描风格勾勒出东南亚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和风土人情,瞬间就能勾起我对那些异域风情的好奇心。作者的名字“陈恒汉”显得沉静有力,让人联想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行者。封底的简介虽然言简意赅,但“境外田野工作11地”几个字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仿佛能看到作者在陌生的土地上,与当地人深入交流,捕捉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我一直对东南亚充满兴趣,那里多元的文化、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都深深吸引着我,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想把它带回家。想象着跟随作者的脚步,穿越泰国热闹的街市,感受马来西亚的多元融合,探索越南古老的寺庙,甚至潜入印度尼西亚的海底世界,去体验那些书本上无法完全呈现的真实场景,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阅读期待。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致,纸张的触感很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让人觉得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当地人的生活日常,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价值观,以及在现代文明冲击下,他们如何坚守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所呈现的学术深度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作者在进行田野工作时,显然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观察,而是对当地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历史渊源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学术性的内容写得枯燥乏味,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叙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吸收知识。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东南亚地区不同族群的历史变迁、文化融合以及他们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地人民的尊重与同情,他关注他们的生活困境,也赞赏他们的坚韧与智慧。这种人文关怀,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地理或文化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探索。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探讨,他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反思。这种开放式的叙事,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阅读本身,它能够激发我的思考,拓展我的视野,甚至改变我对世界的看法。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了画面感,读起来就像是在观看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东南亚各地的风光民情,从热带雨林的郁郁葱葱,到海滨城市的繁华热闹,再到古老村落的宁静祥和,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跃然纸上。我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当地的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料和食物的气息;能够听到街头巷尾传来的叫卖声和人们的交谈声;也能够感受到海边微风拂面的惬意,以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除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描绘,作者还善于捕捉当地人民的生活细节,他们的穿着打扮,他们的饮食习惯,他们的节日庆典,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仿佛能够闻到咖喱的辛辣,尝到海鲜的鲜美,感受到热情的舞蹈节奏。这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旅行。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艺术的呈现。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一般的旅游指南那样走马观花,也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报告。作者似乎是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将自己的田野调查经历娓娓道来。他并没有回避在异国他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反而将这些经历融入到行文之中,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我能感受到作者在与当地居民互动时,那种既保持专业素养又不失人情味的沟通方式。他不仅仅是在记录,更是在体验,在感受。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比如当地人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眼神的交流,甚至是一道地道的菜肴,都能被他细致地描绘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热爱这片土地,并愿意深入了解它的人。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所描绘的场景,想象自己如果身处其中,会作何感想。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非常有收获。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东南亚,一个充满故事和温度的东南亚。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行走中的思考”。作者并非仅仅将田野工作视为一种任务,而是将每一次的出行都看作是一次与世界的对话。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视角,反思自己的认知,并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中,逐渐深化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每一次的田野调查中,都付出了巨大的心力,他不仅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还要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他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刻,也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他者”的描绘,作者并没有将当地人视为需要被拯救或被同化的对象,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理解他们,去学习他们。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珍贵。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走读”,我的思维被拓宽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也变得更加多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