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4】 孟武續筆(平)-三民文庫107

【A294】 孟武續筆(平)-三民文庫1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薩孟武 著
图书标签:
  • 孟武续笔
  • 三民文库
  • 史料
  • 笔记小说
  • 清代文献
  • 文学
  • 历史
  • 地方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际图书快线专营店
出版社: 三民
ISBN:9789571414416
商品编码:29700257400
包装:平裝
开本:42開
页数:213
正文语种:中文繁體

具体描述

目录

 




【A295】 呂氏春秋輯注(全十冊) 作者: 呂不韋 (原著), 蔣萬齡 (輯注) 編號: 【A295】 叢書: 三民文庫 108-117 裝幀: 精裝,全十冊 --- 內容詳述與學術價值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戰國末期秦國丞相呂不韋及其門下食客集體編纂的巨著。此書匯集了當時諸子百家的精華思想,內容包羅萬象,涵蓋了天文曆法、倫理道德、政治哲學、經濟軍事、藝術文學等多個領域,被譽為先秦散文的集大成者,是研究戰國晚期社會思潮、秦文化形態以及先秦思想史不可或缺的珍貴文獻。 本輯注本【A295】《呂氏春秋輯注》由著名古籍整理專家蔣萬齡先生耗費數十年心力,參校了宋刻本、明抄本及清代重要注本,對原書進行了詳盡的校勘與注釋。全書共分十冊,體例嚴謹,註釋精確,力求還原《呂氏春秋》文本的原貌,並深入闡發其思想內涵。 一、 體例結構與思想核心 《呂氏春秋》全書共分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篇。其核心思想是「法先王之政,度天地之儀」,強調「德治」與「法治」的結合,主張「貴一」——即推崇周文王的政治理念,力圖在戰國紛亂的局勢中,為秦國將來統一天下提供一套完備的理論基礎和治國綱領。 十二紀: 以時間為序,闡述古代聖王治國的典章制度與功業事蹟,是全書的政治綱領部分。 八覽: 分別論述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如何類比於人事政治的運作,探討了「貴生」、「慎行」、「忠孝」、「義命」等核心價值。例如「審分覽」論述了權力分配與制衡,「論要覽」總結了治國的要旨。 六論: 集中討論了學術、倫理、名實關係、兵法等具體問題,如《制樂論》、《察傳論》等,展現了對文化藝術、外交策略的深刻見解。 蔣萬齡先生的輯注,對於每一篇章節的結構劃分、重要典故的出處、難解詞彙的語義辨析,均有詳盡的考訂與闡發。特別是對書中大量引用的寓言故事和歷史典故,輯注者窮盡心力追溯其源頭,使其脈絡清晰,有助於讀者深入理解先秦思想的複雜性。 二、 輯注特色與學術貢獻 本輯注本的獨到之處在於其廣博的文獻基礎和嚴謹的考證精神: 1. 廣泛的注本採擇: 蔣注廣泛吸收了漢代高誘註疏的精華,並比對了宋代以來諸多重要刻本,如《四部叢刊》本、《津逮秘書》本等。對於文本異文的處理,主張存異並擇其最為合理的解釋,同時在註語中詳細交代選擇的依據,體現了極高的學術誠信。 2. 深入的義理闡釋: 《呂氏春秋》的語言古奧,篇章間的邏輯跳躍性較大。蔣注不滿足於字面解釋,更注重貫穿其「天地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例如,在解釋「大樂」或「貴同」等概念時,輯注者將之與當時的陰陽五行學說、儒家道家思想進行對照分析,使讀者能領悟其深層的義理。 3. 豐富的參考資料佐證: 許多篇章中的論述,如涉及兵家、農家思想的段落,蔣注引錄了《孫子》、《農政全書》等相關文獻進行旁證,極大地豐富了對文本背景的理解。對於篇章中涉及的禮樂制度、度量衡等實物信息,也多有考證和附圖說明(本輯注本的圖版較為精良)。 三、 對當代研究的啟示 《呂氏春秋》作為秦統一前夕的集大成之作,集中反映了戰國末期知識分子對「如何結束分裂,建立統一、穩定政權」的深層思考。 政治哲學層面: 它提出「因俗為治」的務實觀點,主張統治者必須順應時勢、了解民情,這對當代政治倫理學研究仍有啟發。 文化史層面: 本書對音樂、文學、曆法的論述,是研究中國古代美學和科學思想萌芽的重要依據。其「貴古」又「尚新」的態度,體現了先秦文化融合的特徵。 語言學層面: 作為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語言精煉、句式工整,是研究先秦漢語結構和修辭手法的極佳材料。 【A295】《呂氏春秋輯注(全十冊)》不僅是文史哲研究人員必備的案頭工具書,對於關心中國古代政治智慧與文化源流的讀者而言,這套注本提供了最可靠、最深入的閱讀路徑。它不僅是一套古籍整理的典範,更是重溫先秦智慧的寶庫。全套十冊精裝,裝幀典雅,適宜長期珍藏與研習。 --- (註:本簡介內容專為區別於【A294】孟武續筆,並著重於介紹【A295】的學術價值與內容特點。)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向来偏爱那些能够提供深入洞察和独特视角的历史文献,总觉得那些光鲜亮丽的官方叙事之下,往往隐藏着更真实、更复杂的脉络。这本书的开篇导言就展现出一种毫不妥协的学术态度,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试图挖掘事件背后的动机与关联,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注意到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光是参考书目那一栏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这表明作者在进行严肃且扎实的考据工作,绝非信手拈来之作。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追求知识深度而非广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历史往往就藏在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角落里,这本书似乎正是在致力于挖掘这些“隐秘的历史声音”。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打破固有认知的新鲜视角,而不是重复阅读那些已经被嚼烂的老生常谈。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书籍内容实用性的读者,尤其是涉及到地方志或特定领域的研究时,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可以实际参考的案例或理论支撑。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划分得极为清晰,逻辑性很强,从宏观的背景铺陈到微观的具体案例分析,层层递进,脉络分明。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部分,这类资料对于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研究项目至关重要。如果书中所描述的社会运作模式,能够与我现有掌握的某些理论模型进行比对和验证,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更上升到了工具书的范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同于传统教科书的、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观察角度,能够帮助我跳出现有的思维定式,找到解决当前困境的新思路。

评分

最近生活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能静下心来读一本需要思考的书,成了一种奢侈的放松。我通常会在睡前,泡上一杯浓茶,关掉手机的各种通知,只留下一盏暖黄色的台灯,然后才舍得翻开这本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初看之下略显古朴,但细品之下,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仿佛能将人带回到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它不像现代的白话文那样直白,而是带着一种特有的文言的凝练和节奏感,读起来需要投入心神去体会字句间的微妙情绪。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具沉浸感的,每一次呼吸,似乎都与书中描绘的情境同步了。我喜欢这种需要主动参与的阅读过程,它强迫我放慢速度,去感受文字的重量和作者的情感投射。这不仅仅是在获取信息,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位遥远的作者进行心领神会的交流。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一点点粗粝的、老派的韵味。封面设计得简洁却不失深沉,黑色的主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沉静的历史厚重感。我本来对这种文史类的书籍不太抱有太高的期待,总觉得会有些刻板和枯燥,但捧起这本书时,那种纸张特有的油墨香气,混合着淡淡的年代感,瞬间勾起了我对旧时光的无限遐想。看得出来,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相当精妙,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神,眼睛可以很放松地在文字间游走。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读内容,但光是这份对实体书的尊重,就足以让我对它产生好感。这感觉就像是收藏了一件手工艺品,而不是随便买来消磨时间的读物。尤其是在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能拥有一本如此用心制作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

每次购书,我都会对作者的“时代精神”抱持一种好奇心。这位作者撰写此书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个人的生命体验,是如何影响了他对所记录事件的理解和阐释的?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多维度的视角,不仅仅是记录“发生了什么”,更要探讨“为什么会这么发生”,以及“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感知和反应的”。我希望作者在叙述中能够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感,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过度贬低,而是以一种冷静、克制的笔触去还原历史的复杂性。如果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叹息,那么这本书就成功地超越了单纯的资料汇编,升华为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这份人文温度,往往是冰冷的数据和记录所无法替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