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
定价:35.00元
售价:17.5元,便宜17.5元,折扣50
作者:翟立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0302427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科学教育与未成年人素质培养、社区科普与居民素质培养、其他科普形式与素质培养、用评估促进公民素质建设的发展等多元角度出发,为各级科技、教育、科协等主管部门和组织工作者,基层中小学校的教师、社区科普工作者如何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了详尽的理性思考和实际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结合先进地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出6个活动方案和教学方案、16个典型案例、18篇媒体相关专题报道。这些具有先进性、实效性的鲜活事例,有益于读者在获得理性思索的同时促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实践操作。
本书适合科普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翟立原,1948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了《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青少年科学探究》和《社区科普与公民素质建设》等5部图书,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引人注目,色调沉稳又不失活力,封面上那几行朴实却意味深长的文字,似乎就预示着这是一部严肃又不失温度的作品。初读的感受,仿佛是走进了一个既有理论深度又有鲜活实践的知识殿堂。作者在开篇就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没有陷入空泛的口号式论述,而是直指核心——如何将宏大的“公民科学素质”概念,落地为可操作、可衡量的具体行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性,每一个观点都有扎实的背景支撑,让人感觉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并非蜻蜓点水,而是经过了长期的浸润与思考。整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从理论框架的构建,到实践模式的探讨,再到未来趋势的展望,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新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获得系统性的认知提升。读完前几章,我已经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学术力量和实践热情扑面而来,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深入阅读体验。
评分读罢全书,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被赋能的感觉。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可复制的“工具箱”,它不仅阐释了“为什么要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更重要的是,它细致地展示了“如何才能做得好”。作者对衡量标准和评估体系的构建部分的论述尤其精妙,他强调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反对一味追求短期数字上的成功。这种注重长期影响和内在转变的教育理念,与当前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科学素质提升,是内化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点的记忆。这本书无疑是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为我们理解和推动社会整体科学精神的进步,提供了一张坚实而可靠的路线图。
评分从文风上看,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兼具学者的冷静分析与教育者的赤诚之心。他的语言风格是内敛而有力的,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精准到位,直击要害。在讨论到当前公民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时,作者的分析充满了批判性的深度,他没有指责任何一方,而是客观地剖析了体制、资源分配、文化认知等多重制约因素。这种深刻的反思能力,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经验分享,上升到了方法论的探讨层面。特别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内生驱动的科学教育生态系统的那部分论述,提供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思路,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更在于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批判。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经历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田野调查,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和思考的碰撞。作者在叙述中巧妙地穿插了大量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并非仅仅是数据的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生动的“微观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社区科普活动组织的一些细节描写,那种从零开始,面对居民的疑虑、缺乏资源的困境,最终如何通过创新的方法激活社区参与热情的全过程,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这种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执行的无缝切换,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代入感。它让我们看到,所谓的“素质提升”,最终落脚点是每一个具体的人,每一次成功的互动,每一次知识的传递。这种以人为本的叙事角度,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理论讨论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那些看似寻常的科普行为背后的复杂性和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透露出一种朴实无华的专业气质。纸张的质感很好,墨色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深度研读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内容上,作者在引用和参考文献的规范性上做得非常到位,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态度,也为有志于进一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可靠的路径。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的对比分析,这种跨文化、跨区域的比较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公民科学素质”是一个具有高度情境依赖性的概念。它不像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而更像一个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精心培育的生态系统。这种全局观和细节兼顾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既适合政策制定者参考,也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