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技術(第3版)
定價:30.00元
作者:汪紅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12119515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電子技術》(第2版)自齣版以來,得到瞭大多數讀者的肯定,同時收到瞭很多教師讀者的反饋,主要是目前各學校調整教學計劃,教學時數有所減少,生源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書的特點是少講原理,降低難度,注重實際操作。為提高教學效果,編者在總結多年電子技術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把電子技術教材章節內容重新規劃排列,更適於目前的教學,同時擬為《電子技術》第3版教材精選習題,增加習題答案,使學生自主學習更有可能。
目錄
章 二極管及應用
1.1 二極管
1.1.1 半導體基本知識
1.1.2 二極管簡介
1.1.3 二極管的伏安特性
1.1.4 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1.2 二極管的應用
1.3 特殊二極管
1.3.1 穩壓管
1.3.2 發光二極管
1.3.3 光電二極管
1.3.4 變容二極管
1.3.5 肖特基二極管
1.3.6 無引綫片狀二極管
1.4 二極管的簡易測試
本章小結
習題1
第2章 三極管及放大電路
2.1 三極管
2.1.1 三極管的結構
2.1.2 三極管的放大作用
2.1.3 三極管的特性麯綫及工作狀態
2.1.4 三極管的主要參數及溫度影響
2.1.5 三極管的簡易測試
2.2 共射放大電路
2.2.1 電路結構
2.2.2 電路的工作原理
2.2.3 靜態工作點的選擇與波形失真
2.3 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法
2.3.1 靜態工作情況分析
2.3.2 動態工作情況分析
2.4 放大電路的微變等效電路分析法
2.4.1 三極管微變等效電路模型
2.4.2 微變等效電路分析法
2.5 靜態工作點穩定電路
2.5.1 溫度變化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
2.5.2 分壓式偏置穩定電路
2.6 共集放大電路和共基放大電路
2.6.1 共集放大電路
2.6.2 共基放大電路
2.7 MOS場效應管及放大電路
2.7.1 MOS場效應管
2.7.2 MOS場效應管共源放大電路
2.8 多級放大電路
2.8.1 多級放大電路的組成
2.8.2 級間耦閤方式
2.8.3 多級放大電路的性能指標
2.8.4 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2.9 差動放大電路
2.9.1 直接耦閤放大電路的零點漂移
2.9.2 典型差動放大電路
2.10 功率放大電路
2.10.1 功率放大器的概念
2.10.2 互補對稱功率放大器
2.10.3 集成功率放大器
本章小結
習題2
第3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及應用
3.1 集成運算放大器
3.1.1 集成電路簡介
3.1.2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外形和符號
3.1.3 理想運算放大器
3.1.4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特點
3.1.5 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
3.2 集成運放的綫性應用
3.2.1 比例運算電路
3.2.2 加法運算電路
3.2.3 其他運算電路
3.2.4 測量放大器
3.3 集成運放的非綫性應用
3.3.1 電壓比較器
3.4.2 應用實例
3.5 集成運放的使用常識
3.5.1 調零
3.5.2 消除自激振蕩
3.5.3 保護電路
本章小結
習題3
第4章 反饋與振蕩
4.1 反饋的基本概念
4.1.1 反饋支路
4.1.2 反饋放大器的組成
4.2 負反饋電路的類型
4.2.1 反饋極性
4.2.2 直流反饋和交流反饋
4.2.3 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
4.2.4 串聯反饋和並聯反饋
4.3 負反饋對放大器性能的影響
4.3.1 提高放大倍數的穩定性
4.3.2 改善非綫性失真
4.3.3 展寬通頻帶
4.3.4 改變輸入電阻和輸齣電阻
4.4 自激振蕩
4.5 RC正弦波振蕩器
4.6 LC正弦波振蕩器
4.6.1 變壓器反饋式正弦波振蕩器
4.6.2 電感三點式正弦波振蕩器
4.6.3 電容三點式正弦波振蕩器
4.7 石英晶體振蕩器
4.7.1 石英晶體特性
4.7.2 石英晶體振蕩器
本章小結
習題4
第5章 直流穩壓電源
5.1 整流電路
5.1.1 單相半波整流電路
5.1.2 單相橋式整流電路
5.1.3 三相橋式整流電路
5.2 濾波電路
5.3 穩壓電路
5.3.1 矽穩壓管穩壓電路
5.3.2 串聯型穩壓電路
5.3.3 三端集成穩壓電路
5.3.4 開關型穩壓電路
本章小結
習題5
第6章 數字電路基礎
6.1 數字電路概述
6.1.1 數字信號與數字電路
6.1.2 數字電路的特點
6.1.3 常見的脈衝波形及參數
6.2 數製與碼製
6.2.1 數製
6.2.2 數製轉換
6.2.3 碼製
6.3 基本邏輯門
6.3.1 與邏輯及與門
6.3.2 或邏輯及或門
6.3.3 非邏輯及非門
6.3.4 復閤邏輯門
6.3.5 邏輯電路的錶示方法
6.4 邏輯運算法則
6.4.1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法則和定律
6.4.2 邏輯函數的化簡
6.5 集成與非門電路
6.5.1 TTL與非門
6.5.2 CMOS與非門
6.5.3 三態輸齣與非門
6.5.4 集電極開路與非門OC門
6.5.5 TTL門電路和CMOS門電路的使用注意事項
本章小結
習題6
第7章 組閤邏輯電路
7.1 組閤邏輯電路的分析
7.2 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
7.3 常用的組閤邏輯電路
7.3.1 加法器
7.3.2 編碼器
7.3.3 譯碼器
7.3.4 數值比較器
7.3.5 數據選擇器
7.4 組閤邏輯電路中的競爭與冒險
7.4.1 競爭-冒險
7.4.2 競爭-冒險的識彆
7.4.3 競爭-冒險的消除
本章小結
習題7
第8章 觸發器及時序邏輯電路
8.1 基本RS觸發器
8.1.1 基本RS觸發器的構成
8.1.2 基本RS觸發器的工作原理
8.1.3 觸發器的功能描述方法
8.2 同步觸發器
8.2.1 同步RS觸發器
8.2.2 同步D觸發器
8.2.3 同步JK觸發器
8.2.4 同步T觸發器
8.3 觸發器的分類及轉換
8.3.1 觸發器的分類
8.3.2 觸發器的轉換
8.4 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
8.4.1 同步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
8.4.2 異步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
8.5 計數器
8.5.1 二進製計數器
8.5.2 十進製計數器
8.5.3 集成計數器
8.5.4 計數器的應用舉例
8.6 寄存器
8.6.1 數碼寄存器
8.6.2 移位寄存器
8.6.3 寄存器的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8
第9章 脈衝波形的産生和整形
9.1 施密特觸發器
9.1.1 施密特觸發器的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
9.1.2 由555集成定時器組成的施密特觸發器
9.1.3 施密特觸發器的應用
9.2 單穩態觸發器
9.2.1 單穩態觸發器的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
9.2.2 由555集成定時器組成的單穩態觸發器
9.2.3 單穩態觸發器的應用
9.3 多諧振蕩器
9.3.1 多諧振蕩器的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
9.3.2 由555定時器構成的多諧振蕩器
9.3.3 多諧振蕩器的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9
0章 模擬量和數字量的轉換
10.1 A/D轉換器
10.1.1 A/D轉換器的基本原理
10.1.2 逐次逼近型A/D轉換器
10.1.3 集成ADC0809簡介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排版和印刷質量的角度來看,《電子技術(第3版)》的錶現隻能說是勉強閤格。雖然紙張厚度尚可,但油墨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實在不敢恭維。特彆是那些包含大量細節的電路圖和波形圖,綫條模糊不清,許多細小的元件符號常常難以辨認,這在涉及精細參數閱讀時帶來瞭極大的睏擾。更令人抓狂的是,全書的插圖似乎都是早期掃描或低分辨率導入的,很多圖例的標注文字小得如同蚊子爬過,即便是戴上老花鏡也需要仔細辨認纔能確定是電壓還是電流符號。對於一本技術類教材而言,清晰的視覺信息是理解復雜概念的前提,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不到位。我多次因為需要反復核對一個模糊不清的圖例而打斷閱讀思路,極大地影響瞭學習效率和心情,感覺齣版方在對教材進行數字化或印刷更新時,完全沒有考慮到現代讀者的視覺體驗需求。
評分我是一名在職工程師,想趁著業餘時間係統迴顧一下模擬電路的基礎知識,但對《電子技術(第3版)》的編排方式感到非常失望。這本書的理論深度顯然是足夠的,但是其組織結構顯得極其陳舊和刻闆。它依然將大量的篇幅放在瞭對經典器件(比如早期的分立元件)的深入分析上,而對於當下工業界應用的主流技術,例如開關電源中的新型功率器件、高速運算放大器的設計考量,或者更現代的PCB布局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等,涉及甚少,或者僅僅是一筆帶過。這讓我在試圖將書本知識與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相結閤時,顯得力不從心。書中的例子大多是幾十年前的“標準教科書案例”,缺乏與現代工業設計流程的接軌。我更期望看到一些結閤仿真軟件(如Spice)的實例分析,或者至少是關於元器件選型和成本優化的討論,但這本第三版在這方麵顯得過於“學術化”和“脫節”,讀起來像是翻閱一本博物館裏的藏品,而不是一本指導實踐的工具書。
評分我購買這本《電子技術(第3版)》的主要目的是想瞭解一些現代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結閤的應用實例,比如傳感器接口設計或者基礎的嵌入式係統中的硬件驅動。然而,這本書的重心似乎完全停留在瞭對傳統“離散元件”理論的精深挖掘上。當你翻到數字部分時,它更多地停留在對TTL/CMOS邏輯門的基本特性和布爾代數的深入分析,而對於實際係統中常用的FPGA、微控製器(MCU)的I/O接口設計、ADC/DAC的選型標準,以及如何處理高速信號的阻抗匹配問題等現代電子係統工程師必備的知識點,這本書幾乎是空白的。它更像是一本五十年前的教材的修訂版,盡管聲稱是“第3版”,但其內容架構並未跟上行業的發展步伐。如果你想通過這本書來武裝自己以應對當前電子設計領域的前沿挑戰,那麼你很可能會感到知識儲備嚴重不足,因為它更專注於“是什麼”而非“怎麼用”。
評分這本《電子技術(第3版)》的教材,坦率地說,對我這個剛入門的新手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天書”。我本來是抱著極大的熱情想搞清楚那些晶體管、二極管是怎麼一迴事,但翻開這本書,映入眼簾的便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復雜的電路圖。作者似乎默認讀者已經具備瞭紮實的微積分和綫性代數基礎,每一個推導都省略瞭中間的關鍵步驟,直接跳到瞭結果。例如,在講解BJT的飽和區和截止區時,它用瞭大量的數學模型來描述,看得我一頭霧水,完全無法將那些抽象的符號與我動手搭建的簡單電路聯係起來。我嘗試著去理解它的邏輯,但每次深入幾頁後,都會被一個我從未接觸過的概念卡住,然後不得不停下來去查閱其他更基礎的參考資料。這本書的深度毋庸置疑,對於那些已經有紮實背景,需要進行係統性理論提升的專業人士來說,或許是寶典,但對於我這種需要手把手教的“小白”來說,它的陡峭的學習麯綫簡直讓人望而生畏,閱讀體驗非常不友好,更像是一本研究生的參考手冊,而不是一本麵嚮廣大愛好者的入門教材。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在試圖用一套既定的、非常龐大的知識體係去“填鴨式”地教育讀者,而非引導讀者主動去探索。內容冗餘度太高,很多章節的論述過於囉嗦,一個簡單的概念往往需要好幾頁的文字來鋪墊和重復論證,這使得我很難快速定位到核心的知識點。比如,在介紹反饋理論時,它花瞭大量篇幅去討論開環增益和閉環增益的數學推導,但對於如何根據具體應用場景(比如音頻放大器和射頻電路)來選擇閤適的負反饋結構,卻論述得非常籠統。對於像我這種追求效率的讀者來說,我更需要的是清晰的知識脈絡和快速獲取實用結論的路徑。這本書的結構更像是作者個人知識體係的完整呈現,而不是一本精心設計的學習工具。它要求你必須按部就班地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否則就可能錯過某個看似不起眼的“基礎”概念,但這種綫性閱讀模式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效率實在是太低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