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雷达测高波形重定及应用

卫星雷达测高波形重定及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金运 著
图书标签:
  • 卫星雷达测高
  • 波形重定
  • 数据处理
  • 遥感
  • 地球物理
  • 海洋学
  • 地形测量
  • 信号处理
  • GIS
  • 水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ISBN:9787503028243
商品编码:2971166630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卫星雷达测高波形重定及应用

定价: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郭金运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30282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卫星测高技术采集了大量海洋和陆地资料,为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但是在近海、冰面和陆地上的测高数据质量却严重下降,波形重定技术是测高数据质量改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书介绍了卫星测高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国内外已经执行和计划执行的卫星测高任务,分析了卫星雷达测高波形,给出了近海、湖泊、沙漠等典型波形特征,对测高波形进行了分类,讨论了陆地和自动增益控制对测高波形的影响,阐述了测高波形重定算法,开发了测高波形重定软件,并将测高数据应用于沿海重力异常和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化、湖泊水位变化监测及其与ENS0的关系、地转流流速解算等研究,给出了相应实例。

本书可供大地测量、地球物理、海洋学、遥感等有关学科的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科技工作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绪 论

 1.1 卫星测高发展

 1.2 卫星测高应用

 1.3 卫星雷达测高波形重定

第2章 卫星雷达测高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

 2.1 卫星雷达测高计基本构成

 2.2 卫星测高基本原理

 2.3 卫星测高误差分析

 2.4 卫星测高数据时空基准统一

 2.5 交叉点平差

 2.6 共线平差

第3章 主要测高卫星任务

 3.1 SKYLAB、GEOS一3和SEASAT

 3.2 GEoSAT和GF0一1

 3.3 ERS一1、ERS一2和ENVISAT

 3.4 TOPEX/Poseidon、Jason一1、Jason-2和Jason一3

 3.5 ICESAT

 3.6 CRYOSAT-1/2

 3.7 HY一2

 3.8 其他测高卫星任务

第4章 卫星雷达测高波形

 4.1 足迹

 4.2 平均回波波形

 4.3 波形自适应跟踪

 4.4 回波模型

 4.5 波形特征分析

 4.6 陆地和AGC对近海波形影响分析

第5章 卫星测高波形重定方法

 5.1 概述

 5.2 0COG算法和Threshold算法

 5.3 B参数算法

 5.4 基于波形分类的重定方法

 5.5 参数模型算法

 5.6 面体散射重定算法

 5.7 其他波形重定方法

 5.8 波形重定距离改正和重定结果评判

 5.9 波形重定实例

第6章 卫星雷达测高数据应用

 6.1 基于卫星测高的近海重力异常计算

 6.2 基于卫星测高的海洋垂线偏差计算

 6.3 基于卫星测高的潮汐模型精化

 6.4 呼伦湖水位变化的卫星测高监测

 6.5 测高监测的湖泊水位变化与NIN0海面温度之间的相关性

 6.6 基于交叉点的台湾岛东部黑潮流速计算

第7章 卫星雷达测高波形重定系统设计与开发

 7.1 软件功能和运行环境

 7.2 软件使用

 7.3 命令行格式的软件操作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术语对照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时空涟漪:深海下的秘密回响》 内容简介 广袤无垠的海洋,承载着地球上最古老的秘密,也孕育着最令人着迷的生命奇迹。在这片深邃而神秘的蓝色疆域,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着勇敢的探索者去揭开它们的面纱。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海洋的腹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去聆听那些来自海底深处,跨越亿万年时空的“回响”。 我们将从海洋的起源说起,探讨地球生命如何在遥远的太古时代,于这片孕育一切的汪洋中悄然萌芽。从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到如今形态各异、生生不息的复杂生命体,海洋生物演化的壮丽史诗将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我们将深入了解那些适应了极端环境的古老生命,它们如何在深海的热液喷口、黑暗的深渊以及高压的海底地壳中,进化出令人惊叹的生存策略,它们的存在,不仅为我们研究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也挑战着我们对生命极限的认知。 本书并非一部冰冷的科学报告,而是一场充满想象与探索的旅程。我们将跟随一群富有远见的海洋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深入地球的最深处。通过先进的深潜器、精密的探测设备,他们正试图捕捉那些“时空涟漪”——那些记录着地球过往信息,却又难以捉摸的微妙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来自海底沉积物的微小变化,可能来自地壳深处物质的缓慢迁移,甚至可能来自远古海洋环境中某种未知的能量场。 其中,一个核心的研究方向便是海洋地质学的最新进展。本书将详细阐述当前科学家如何通过分析海底地层的沉积物,来“阅读”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洋流模式以及地质事件。每一层沉积,都像一本厚重的史书,记录着特定时期的海洋环境。通过对这些“书页”的精细解读,我们可以重建数百万年前甚至数亿年前的地球面貌,了解气候的剧烈波动,板块构造的缓慢演变,以及火山喷发、地震等重大地质活动的踪迹。我们将看到,地质学家如何像侦探一样,从细微的沉积物颗粒、化石残骸中,拼凑出地球演化的宏大图景。 同时,本书将重点介绍海洋声学在探索未知领域中的关键作用。声音,是海洋中最普遍的传播介质之一,它携载着丰富的信息。我们将了解,科学家如何利用声纳技术,绘制出复杂的海底地形,探测隐藏在沉积物下的地质构造,甚至发现那些沉寂了数千年的古代沉船。更令人兴奋的是,本书将探讨一种新型的海洋声学监测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捕捉到极其微弱、低频的海洋声学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源于地壳深处的应力变化,与地震活动息息相关;也可能源于远古时期微生物群落的生物活动,它们在亿万年的时间里,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留下了细微的“声学印记”。这些“低语”虽然微弱,却可能蕴含着解开地球内部运作机制,甚至预测未来地质灾害的钥匙。 除了地质和声学,本书还将触及海洋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最新发现。想象一下,在阳光无法穿透的万米深渊,存在着一群形态奇特、代谢方式独特的生物。它们如何获取能量?它们如何适应高压和低温?它们与地球早期生命有着怎样的联系?本书将介绍科学家如何利用基因测序、同位素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这些深海生物的基因组,探寻它们在漫长演化过程中留下的“基因痕迹”。这些痕迹,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路径,甚至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重要的参考。 我们还将走进古生物学的世界。在那些被海洋覆盖过的陆地,或是在海底深处的化石宝库,科学家正发掘出那些早已灭绝的海洋生物。三叶虫的优雅,菊石的螺旋,恐龙时代海洋巨兽的雄姿……这些远古生命的遗骸,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它们是地球生命史的活化石,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本书将重点介绍,科学家如何通过分析这些化石,重建古代海洋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灭绝的原因,以及推测未来生物演化的可能性。 本书的叙事将聚焦于几个关键的科学发现和正在进行的重大科研项目。例如,我们将跟随一支探险队,前往马里亚纳海沟,利用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尝试采集来自地壳深处的样本,并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古老有机物和独特的矿物结构。这些发现,将可能为我们揭示地球早期生命存在的证据,或是对地球内部物质循环有全新的认识。 另一个引人入胜的章节将聚焦于对海底冰下湖泊的探索。在极地冰盖之下,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巨大的湖泊,它们可能与世隔绝了数百万年。这些湖泊中是否存在着独特的生命形式?它们的水源和化学成分是如何形成的?本书将介绍科学家们如何冒着极大的风险,钻透厚厚的冰层,获取湖水样本,并分析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地质信息。这些研究,对于理解极端环境下的生命适应性,以及地球的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还将探讨海洋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海洋吸收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对调节全球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了解,科学家如何通过布设在全球海洋的传感器网络,监测洋流、温度、盐度以及海洋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建立更精确的气候模型。本书将特别关注近期科学家对深海热液活动的研究。这些海底火山活动,不仅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重要窗口,也可能影响着全球的碳循环和海洋化学平衡。 《时空涟漪:深海下的秘密回响》不仅是一本关于科学探索的书,更是一次关于人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赞歌。它将带领读者超越日常的认知,去感受地球的宏伟与生命的顽强。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而隐藏在深海之下的,是更加广阔、更加古老、也更加令人敬畏的世界。通过对这些“时空涟漪”的捕捉和解读,我们正一步步接近地球真实的年龄,生命的起源,以及它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 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海洋科学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在看似平静的蓝色表面之下,正发生着一场关于地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对话。它将呈现给读者一个充满未知、挑战与希望的海洋世界,一个等待着我们去倾听、去理解、去守护的蓝色星球的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在行业内的口碑去的,实际阅读后,感觉它确实配得上这份赞誉。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完整,从基础的电磁波理论到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层层递进,毫无拖泥带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误差分析的部分,分析得非常透彻,各种误差源的识别和量化方法都有详细的介绍,这对于做实际项目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书中的一些图表,尤其是性能对比图,做得非常直观有力,让我很快就能判断出不同方法的优劣。虽然我更偏向于应用层面的研究,但这本书提供的坚实理论基础,让我对后续的工作更有信心。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表面介绍的“快餐式”读物,而是真正沉下心来做学问的结晶。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毋庸置疑,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前沿研究动态的把握。它似乎不满足于介绍经典理论,而是花了不少篇幅讨论当前该领域正在攻克的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走在技术前沿的研究人员来说,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启发。那些关于数据反演模型的新思路和新算法,光是阅读思考就能激发不少灵感。排版上的细节处理也值得称赞,页边距的宽度、字体大小的选择,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扎实又具有前瞻性的专业著作,非常值得拥有并反复研读。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结构精密的知识迷宫,需要耐心去探索,但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我注意到作者在行文中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一个章节的结论常常是前一个章节内容自然而然的延伸,这种结构上的美感令人印象深刻。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在自己的电脑上复现了一些小的模拟计算,发现书中的描述指导性极强,几乎不需要太多额外的资料就能完成基础操作。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尽管全书篇幅不短,但阅读起来并不觉得累赘,因为每一个部分似乎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研究路线图。

评分

我是一个对遥感技术非常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信息量有点大,但整体阅读体验还是很棒的。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宏大的视角,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还探讨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与挑战。书中对历史背景的梳理也很到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现在的方法是这样形成的,而不是凭空出现的。虽然有些数学公式推导部分我看得比较吃力,但我跳过去之后,后面的案例分析部分依然能让我领会到其核心思想。那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让我对卫星测量这种看似高深的技术有了更贴近生活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引导你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很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内容上,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翻阅目录和前几章的介绍,能感受到作者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基础理论的阐述非常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较快地抓住核心概念。图表的绘制也相当专业,很多示意图都配有详细的注释,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物理过程至关重要。特别是关于数据处理流程的描述,步骤清晰,逻辑性强,给人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论,对于想要深入这一领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很好的入门和进阶参考。那种对细节的打磨,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这个主题的热爱和投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