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修订版)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徐正惠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0301923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电子技术的新发展编写而成,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电子工艺与管理、无线电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类各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三篇16章。篇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第二篇介绍分立元器件组成的放大电路,第三篇介绍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本书注重实际应用,避免使用“微变等效电路法”进行电路分析,在保证必须的理论知识传授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大幅度增加了模拟集成电路的内容,增加了半导体器件特性曲线识读,典型应用电路识读,应用电路设计等内容,有利于对学生模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
技术与仪器、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电子工艺与管理、无线电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类各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电子技术相关专业工程人员参考。
目录
篇 常用半导体器件
章 半导体二级管
1.1 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
1.2 二极管的应用
1.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4 二极管的分类
1.5 整流电路设计
1.6 二极管单向导电原理简介
习题和思考题
第2章 晶体三极管
2.1 晶体二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2.2 三极管导电特性曲线和参数
2.3 常用三极管简介
2.4 三极管的简单应用
2.5 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理论分析
习题和思考题
第3章 半导体场效应管
3.1 场效应管的分类
3.2 结型场效应管
3.3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
3.4 VMOS场效应管
3.5 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
习题和思考题
第4章 其他常用半导体器件
4.1 发光二术管
4.2 光电二极管
4.3 光电三极管
4.4 晶闸管简介
4.5 单结晶体管
习题和思考题
第2篇 分立元器件组成的放大电路
第5章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5.1 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解
5.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习题和思考题
第6章 基本放大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6.1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6.2 基本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6.3 基本共基极放大电路
……
第7章 差分放大电路
第8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第9章 应用电路识读
第3篇 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0章 模拟集成电路基本常识
1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2章 运算放大器组成的运算电路
3章 集成稳压电路
4章 集成信号测量电路
5章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6章 集成信号发生电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另一个深刻体会是它对器件特性的描述极其细致入微。很多教材会把晶体管(无论是BJT还是MOSFET)当做一个理想化的开关或受控源来处理,但这本书显然不满足于此。它花了不少篇幅去讨论沟道长度调制、早起效应、阈值电压的温度依赖性等这些“非理想”因素。举个例子,在讲解运算放大器时,作者没有直接跳到“理想运放模型”,而是先用了好几章的篇幅,从输入失调电压、共模抑制比、到摆幅限制,将一个真实器件的各种限制条件一一摊开来讨论。这使得我在设计仪表放大器时,能够更有预见性地去选择合适的芯片系列,而不是盲目追求指标上的“完美”。这种深入到硅片内部的探讨,让模拟电路不再是空中楼阁般的抽象概念,而是建立在扎实物理基础之上的工程技术。读完后,对“精度的代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实,蓝白相间的配色,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初步印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第一章,没想到里面的内容组织得相当有条理。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基础概念的铺陈,从半导体物理的基础讲起,每一步的推导都力求清晰,没有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突兀感。特别是对于PN结的形成和特性描述,用了很多类比和图示,即便是初次接触模拟电路的读者,也能比较顺利地跟上思路。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放大器基本原理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电流和电压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让我在理解负反馈电路时,感觉比之前看的其他资料要透彻得多。整体来说,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你构建起对模拟电子系统的整体认知框架。虽然有些地方的数学推导稍微有些繁琐,但正是这些详尽的步骤,保证了知识的牢固性,绝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科普读物。
评分这本书在排版和图表的使用上,体现出了一种克制而高效的美学。它没有采用目前市面上一些新教材那种花里胡哨的彩色印刷和大量的装饰性图片,全书基本是黑白为主,但重点突出。每一个关键波形图和等效电路图都标注得极其清晰,线条的粗细和元件符号的规范性都达到了专业水准。我发现自己在查阅特定电路拓扑(比如某个特定的限幅器或锁相环的基础结构)时,可以非常迅速地定位到相关的示意图,并且能一眼看出信号的流向和关键节点的电压关系。这种视觉上的高效性,大大降低了阅读时的认知负荷。此外,书中提供的表格,比如不同偏置电流下的晶体管跨导和输出电阻变化趋势,都整理得井井有条,这对于快速进行电路估算和参数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务实的,一切设计都服务于知识的清晰传达。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设置简直是“魔鬼级别”的考验,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真正帮我把理论知识转化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记得有几道关于多级放大器频率响应计算的题目,涉及到了米勒效应的精确处理,如果没有仔细研读课本中关于高频特性的那部分内容,光靠死记硬背公式是绝对算不出来的。更让我觉得巧妙的是,很多习题都不是标准的 Textbook Problem,而是模拟了一些工程上常见的简化场景,比如在一个特定温度漂移下设计一个恒流源,这迫使我必须思考参数的敏感性和实际的工艺限制。做完这套习题集,我感觉自己的“电路直觉”明显提升了,不再是看到一个电路图就手足无措,而是能迅速判断出关键的工作点和潜在的瓶颈。说实话,我很少看到有教材能把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做得如此紧密,它真正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思考”电路,而不是仅仅“记住”电路。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特定高级主题的处理方式,它成功地在深度和广度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虽然是“教程”,但它并未止步于基础的放大和滤波。比如,它对开关电容电路(Switched Capacitor Circuits)的介绍,从原理到实用电路的搭建,讲解得非常透彻,特别是对“电荷注入误差”的分析,深入浅出,避免了纯理论的晦涩。再比如,在讨论电源管理部分,它不仅仅讲了LDO和DC-DC转换器的基本拓扑,还深入探讨了环路稳定性、瞬态响应优化等实际工程师需要面对的难题。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链被拉得很长,从大学二年级的入门学生到初步接触项目开发的工程师,都能从中汲取到有用的知识。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参考书,而是可以伴随职业生涯中不同阶段不断回溯和印证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