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第二版)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郭培源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124039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各种光电检测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和典型应用。《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第2版)》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光电检测器件工作原理及特性、半导体光电检测器件及应用、光电信号检测电路、光电直接检测系统、光外差检测系统、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光电信号的数据采集与微机接口、光电检测技术的典型应用。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注重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述,另一方面着重介绍光电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果。《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章 绪论
1.1 信息技术与光电检测技术
1.2 光电检测与光电传感器概念
1.2.1 检测与测量的概念
1.2.2 光电传感器与敏感器的概念
1.3 光电检测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4 光电检测方法及应用发展趋势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光电检测器件工作原理及特性
2.1 光电检测器件的物理基础
2.1.1 光电导效应
2.1.2 杂质光电导效应
2.1.3 光生伏特效应
2.1.4 光热效应
2.2 光电检测器件的特性参数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半导体光电检测器件及应用
3.1 光敏电阻
3.1.1 光敏电阻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1.2 光敏电阻特性参数
3.1.3 光敏电阻的应用
3.2 光生伏特器件
3.2.1 光电池
3.2.2 光电二极管与光电三极管
3.2.3 发光器件
3.2.4 光电耦合器件
3.2.5 光电位置敏感器件
3.2.6 光热辐射检测器件
3.2.7 各种光电检测器件的性能比较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光电信号检测电路
4.1 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要求
4.2 光电信号输入电路的静态计算
4.2.1 恒流源型器件光电信号输入电路
4.2.2 光伏型器件光电信号输入电路
4.2.3 可变电阻型器体光电信号输入电路
4.3 光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动态计算
4.3.1 光电信号输入电路的动态计算
4.3.2 光电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
4.4 光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噪声
4.4.1 检测电路的噪声等效处理
4.4.2 典型光电检测电路的噪声估算
4.5 前置放大器
4.5.1 放大器的噪声
4.5.2 前置放大器的低噪声设计
4.5.3 检测器件和放大电路的连接
4.6 光电检测电路举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光电直接检测系统
5.1 光电直接检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5.2 光电直接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
5.2.1 直接检测系统的信噪比
5.2.2 直接检测系统的检测极限及趋近方法
5.2.3 直接检测系统的视场角
5.2.4 系统的通频带宽度
5.3 直接检测系统的距离方程
5.3.1 被动检测系统的距离方程
5.3.2 主动检测距离方程
5.4 光电直接检测系统举例
5.4.1 莫尔条纹测长仪
……
第6章 光外差检测系统
第7章 光纤传感检测技术
第8章 光电信号的数据采集与微机接口
第9章 光电检测技术的典型应用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章节组织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了更加模块化和交叉引用的结构。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灵活性。比如,当我关注到某个特定应用场景时,我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应的应用案例章节,而书中会巧妙地使用脚注或交叉引用标记,将我导向回顾所需的理论章节,确保我在应用层面上不会因为缺乏理论支撑而感到困惑。此外,书中穿插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展望”小节,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它们不仅交代了某个技术的诞生背景,有助于理解其设计初衷,还对未来可能的技术突破方向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和分析。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策略,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更像是一场探索科技发展脉络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列表做得非常详尽和专业,这对于希望进行更深层次学术研究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作者不仅引用了经典的奠基性文献,还包含了近三到五年内发表在顶尖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表明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信息筛选和整合。每条引用的格式都极其规范,便于读者查阅。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正文的关键论述点后,都会精准地标注出参考文献序号,使得知识的溯源性极强。这在学术写作中是极高的加分项,因为它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于研究生来说,这本书不仅是学习的起点,更是一个构建自己文献综述的优质资源库,大大节省了我们前期搜集和筛选资料的时间。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非常出色,封面设计简约大气,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给人一种专业而可靠的感觉。内页纸张质量上乘,文字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都绘制得极其精细,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很多复杂的物理原理和系统结构通过这些图示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那些对比图,直观地展示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把握核心概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目录结构设置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逻辑层次分明,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让人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迷失方向。整体来说,这是一本从硬件设计到审美体验都无可挑剔的教科书级别著作,拿在手里就感觉物超所值,是知识的载体,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
评分我花了整整两周时间仔细研读了这本书的理论基础部分,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平衡点。作者在讲解核心概念时,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概念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数学推导和物理本质。例如,在论述光电转换效率的限制时,书中引用了最新的量子力学模型进行解释,推导过程详略得当,既保证了严谨性,又照顾到了不同基础读者的理解能力。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引入新理论时,总会回顾前置知识,确保读者能够建立起坚实的知识链条。很多同类书籍在深度上往往会偏向纯理论或者纯应用,而这本书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理论前沿与工程实践的坚固桥梁。对于希望从“知道是什么”跃升到“理解为什么”的工程师和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和解析深度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作为一名实际从事传感器调试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最看重的是书籍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现行的工业标准和前沿的实际案例。书中关于噪声抑制和信号处理的部分,简直就是一本“故障排除手册”。我特别对照书中关于环境光干扰的章节,优化了我正在调试的一个高精度光电测量系统,效果立竿见影。它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调试步骤和参数设置建议,而不是空泛的指导方针。例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选择合适的滤波算法,书中都给出了明确的算法流程图和性能对比数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似乎揣摩到了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棘手问题,并提供了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这使得它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