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320C2000DSP技術手冊——硬件篇 劉明,等 科學齣版社 9787030348

TMS320C2000DSP技術手冊——硬件篇 劉明,等 科學齣版社 978703034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明 等 著
圖書標籤:
  • TMS320C2000
  • DSP
  • 嵌入式係統
  • 硬件設計
  • 技術手冊
  • 劉明
  • 科學齣版社
  • 數字信號處理
  • 微控製器
  • 控製技術
  • 實時係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欣欣佳和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348128
商品編碼:29715113315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2-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TMS320C2000DSP技術手冊——硬件篇

定價:98.00元

作者:劉明,等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0303481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TMS320C2000 DSP技術手冊:硬件篇以TMS320F2812為例,介紹TMS320C2000係列DSP的基本特點、應用場閤、結構組成、內部各功能模塊以及基本工作原理等內容,同時結閤實際使用情況,針對處理器各功能模塊的特點,分彆給齣有效的硬件連接原理圖及測試結果、實現方法等,為用戶瞭解相關處理器領域發展概況、快速掌握該處理器各功能模塊的特點、設計齣滿足使用要求的數字控製係統提供參考。
TMS320C2000 DSP技術手冊:硬件篇可供利用TI的TMS320C2000係列DSP進行數字控製係統設計及開發、調試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目錄


前言
章 概述
1.1 TI的發展曆程及文化
1.2 TI産品
1.3 微控製器産品簡介
1.4 DSP基礎知識
1.5 典型數字控製係統
1.6 其餘DSP廠商簡介
第2章 TMS320F281x處理器功能概述
2.1 概述
2.2 封裝信息
2.3 TMS320F281x處理器主要特點
2.4 引腳分布及引腳功能
2.5 C28x內核
2.5.1 C28x內核兼容性
2.5.2 C28x內核組成
2.5.3 C28x的主要特性
2.5.4 仿真邏輯特性
2.5.5 C28x的主要信號
2.5.6 C28x的結構
2.5.7 C28x的總綫
2.5.8 C28x的寄存器
2.5.9 程序流
2.5.10 乘法操作
2.5.11 移位操作
2.6 時鍾係統
2.6.1 時鍾和係統控製
2.6.2 時鍾寄存器
2.6.3 振蕩器OSC和鎖相環PLL時鍾模塊
2.6.4 低功耗模式
2.6.5 XCLKOUT引腳
2.7 看門狗模塊
2.8 CPU定時器
2.8.1 概述
2.8.2 CPU定時器的寄存器
2.9 通用I/O
2.9.1 概述
2.9.2 GPIO寄存器
第3章 TMS320F281x供電電源
3.1 供電電源概述
3.1.1 電源電壓
3.1.2 電源引腳
3.2 供電時序
3.2.1 上電時序
3.2.2 掉電時序
3.3 電源設計
3.3.1 TI推薦的供電電源電路
3.3.2 供電電源方案
3.4 低功耗模式
3.4.1 低功耗模式介紹
3.4.2 低功耗模式控製寄存器
3.4.3 低功耗模式喚醒
第4章 TMS320F281x中斷係統
4.1 中斷源
4.2 PIE中斷擴展
4.2.1 外設級中斷
4.2.2 PIE級中斷
4.2.3 CPU級中斷
4.3 中斷嚮量
4.3.1 中斷的映射方式
4.3.2 復用PIE中斷的處理
4.3.3 使能/禁止復用外設中斷的處理
4.3.4 外設復用中斷嚮CPU申請中斷的流程
4.3.5 中斷嚮量錶
4.3.6 PIE寄存器
4.4 可屏蔽/不可屏蔽中斷
4.4.1 可屏蔽中斷處理
4.4.2 不可屏蔽中斷處理
第5章 TMS320F281x存儲空間及擴展接口
5.1 F2812內部存儲空間
5.1.1 F2812片上程序/數據存儲器
5.1.2 F2812片上保留空間
5.1.3 CPU中斷嚮量錶
5.2 片上存儲器接口
5.2.1 CPU內部總綫
5.2.2 32位數據訪問的地址分配
5.3 片上Flash和OTP存儲器
5.3.1 Flash存儲器
5.3.2 Flash存儲器尋址空間分配
5.4 外部擴展接口
5.4.1 外部接口描述
5.4.2 外部接口的訪問
5.4.3 寫操作緊跟讀操作的流水綫保護
5.4.4 外部接口的配置
5.4.5 配置建立、激活及跟蹤等待狀態
5.4.6 外部接口的寄存器
5.4.7 外部接口DMA訪問
5.4.8 外部接口操作時序圖
5.4.9 XINTF接口應用舉例
第6章 TMS320F281x事件管理器模塊
6.1 概述
6.1.1 事件管理器組成及功能
6.1.2 相對240x的EV增強特性
6.1.3 事件管理器的寄存器地址
6.1.4 GP定時器
6.1.5 使用GP定時器産生PWM輸齣
6.1.6 比較單元
6.2 PWM電路
6.2.1 有比較單元的PWM電路
6.2.2 PWM信號的産生
6.2.3 空間嚮量PWM
6.3 捕獲單元
6.3.1 捕獲單元概述
6.3.2 捕獲單元的操作
6.3.3 捕獲單元的FIFO堆棧
6.3.4 捕獲單元的中斷
6.3.5 QEP電路
6.4 事件管理器中斷
6.4.1 EV中斷概述
6.4.2 EV中斷請求和服務
6.5 事件管理器寄存器
6.5.1 寄存器概述
6.5.2 定時器寄存器
6.5.3 比較寄存器
6.5.4 捕獲單元寄存器
6.5.5 EV中斷寄存器
6.5.6 EV擴展控製寄存器
6.5.7 寄存器位設置與240x的區彆
第7章 TMS320F281x串行通信接口模塊
7.1 增強型SCI模塊概述
7.2 SCI模塊結構及工作原理
7.2.1 SCI模塊信號總結
7.2.2 多處理器和異步處理模式
7.2.3 SCI可編程數據格式
7.2.4 SCI多處理器通信
7.2.5 空閑綫多處理器模式
7.2.6 地址位多處理器模式
7.2.7 SCI通信格式
7.2.8 SCI中斷
7.2.9 SCI波特率計算
7.2.10 SCI增強特性
7.3 SCI的寄存器
7.3.1 SCI模塊寄存器概述
7.3.2 SCI通信控製寄存器
7.3.3 SCI控製寄存器1
7.3.4 SCI波特率選擇寄存器
7.3.5 SCI控製寄存器2
7.3.6 SCI接收器狀態寄存器
7.3.7 接收數據緩衝寄存器
7.3.8 SCI發送數據緩衝寄存器
7.3.9 SCI FIFO寄存器
7.3.10 SCI優先級控製寄存器
第8章 TMS320F281x串行外圍接口模塊
8.1 SPI模塊概述
8.1.1 SPI模塊結構及工作原理
8.1.2 SPI模塊信號概述
8.2 SPI模塊寄存器概述
8.3 SPI操作
8.4 SPI中斷
8.4.1 SPI中斷控製位
8.4.2 數據格式
8.4.3 波特率和時鍾設置
8.4.4 復位的初始化
8.4.5 數據傳輸實例
8.5 SPI FIFO描述
8.6 SPI寄存器和通信時序波形
8.6.1 SPI控製寄存器
8.6.2 SPI實例波形
8.7 SPI應用實例
第9章 TMS320F281x eCAN總綫模塊
9.1 CAN總綫
9.1.1 CAN總綫的發展
9.1.2 CAN總綫相關概念和特徵說明
9.1.3 CAN總綫特點
9.1.4 CAN總綫的協議層
9.1.5 CAN總綫的物理連接
9.1.6 CAN總綫的仲裁
9.1.7 CAN總綫的通信錯誤
9.1.8 CAN總綫數據格式
9.1.9 CAN總綫通信接口硬件電路
9.2 eCAN模塊介紹
9.2.1 eCAN模塊特點
9.2.2 eCAN模塊增強特性
9.3 eCAN控製器結構及內存映射
9.3.1 eCAN控製器結構
9.3.2 eCAN模塊的內存映射
9.3.3 eCAN模塊的控製和狀態寄存器
9.4 CAN模塊初始化
9.4.1 CAN模塊的配置步驟
9.4.2 CAN位時間配置
9.4.3 CAN總綫通信波特率的計算
9.4.4 SYSCLK=150MHz時位配置
9.4.5 EALLOW保護
9.5 eCAN模塊消息發送
9.5.1 消息發送流程
9.5.2 配置發送郵箱
9.5.3 發送消息
9.6 eCAN模塊消息接收
9.6.1 接收消息流程
9.6.2 配置接收郵箱
9.6.3 接收消息
9.7 過載情況的處理
9.8 遠程幀郵箱的處理
9.8.1 發齣數據請求
9.8.2 應答遠程請求
9.8.3 刷新數據區
9.9 CAN模塊中斷及其應用
9.9.1 中斷類型
9.9.2 中斷配置
9.9.3 郵箱中斷
9.9.4 中斷處理
9.10 CAN模塊的掉電模式
9.10.1 進入/退齣局部掉電模式
9.10.2 防止器件進入/退齣低功耗模式
9.10.3 屏蔽/使能CAN模塊的時鍾
0章 TMS320F281x多通道緩衝串口模塊
10.1 McBSP概述
10.2 McBSP功能簡介
10.2.1 McBSP數據傳輸過程
10.2.2 McBSP數據壓縮解壓模塊
10.2.3 基本概念和術語
10.2.4 McBSP數據接收
10.2.5 McBSP數據發送
10.2.6 McBSP的采樣速率發生器
10.2.7 McBSP可能齣現的錯誤
10.3 多通道選擇模式
10.3.1 2分區模式
10.3.2 8分區模式
10.3.3 多通道選擇模式
10.4 A-bis模式
10.5 時鍾停止模式
10.6 接收器和發送器的配置
10.6.1 復位、使能接收器/發送器
10.6.2 設置接收器/發送器相關引腳作為McBSP引腳
10.6.3 使能/禁止數字迴路模式
10.6.4 使能/禁止時鍾停止模式
10.6.5 使能/禁止接收/發送多通道選擇模式
10.6.6 使能/禁止A-bis模式
10.6.7 設置接收幀/發送幀相位
10.6.8 設置接收/發送串行字長
10.6.9 設置接收/發送幀長度
10.6.10 使能/禁止異常接收/發送幀同步忽略功能
10.6.11 設置接收/發送壓縮解壓模式
10.6.12 設置接收/發送數據延遲
10.6.13 設置接收符號擴展和對齊模式
10.6.14 設置發送DXENA模式
10.6.15 設置接收/發送中斷模式
10.6.16 設置接收幀同步模式
10.6.17 設置發送幀同步模式
10.6.18 設置接收/發送幀同步極性
10.6.19 設置SRG幀同步周期和脈衝寬度
10.6.20 設置接收/發送時鍾模式
10.6.21 設置接收/發送時鍾極性
10.6.22 設置SRG時鍾分頻參數
10.6.23 設置SRG時鍾同步模式
10.6.24 設置SRG時鍾模式(選擇輸入時鍾)及極性
10.7 McBSP仿真模式及初始化操作
10.7.1 McBSP仿真模式
10.7.2 復位McBSP
10.7.3 McBSP初始化步驟
10.8 McBSP FIFO模式和中斷
10.8.1 FIFO模式下McBSP的功能和使用限製
10.8.2 McBSP的FIFO操作
10.8.3 McBSP接收/發送中斷的産生
10.8.4 訪問FIFO數據寄存器的約束條件
10.8.5 McBSP FIFO錯誤標誌
10.9 McBSP寄存器
1章 TMS320F281x模數轉換模塊
11.1 概述
11.2 自動轉換序列發生器的工作原理
11.2.1 順序采樣模式
11.2.2 同步采樣模式
11.3 不間斷自動定序模式
11.3.1 序列發生器啓動/停止模式
11.3.2 同步采樣模式說明
11.3.3 輸入觸發器說明
11.3.4 定序轉換期間的中斷操作
11.4 ADC時鍾預分頻器
11.5 低功率模式
11.6 上電順序
11.7 序列發生器覆蓋功能
11.8 內部/外部參考電壓選擇
11.9 ADC模塊電壓基準校正
11.9.1 誤差定義
11.9.2 影響分析
11.9.3 ADC校正
11.10 偏移誤差校正
11.11 ADC寄存器
11.11.1 ADC模塊控製寄存器
11.11.2 大轉換通道寄存器
11.11.3 自動排序狀態寄存器
11.11.4 ADC狀態和標誌寄存器
11.11.5 ADC輸入通道選擇排序控製寄存器
11.11.6 ADC轉換結果緩衝寄存器
11.12 模數轉換模塊應用實例
2章 TMS320F281x Boot引導模式
12.1 Boot ROM簡介
12.2 DSP啓動過程
12.3 BootLoader特性
12.4 BootLoader數據流
12.5 各種引導模式
3章 TMS320F281x硬件設計參考
13.1 基本模塊設計
13.1.1 時鍾電路
13.1.2 復位和看門狗
13.1.3 調試接口
13.1.4 中斷、通用的輸入/輸齣和電路闆上的外設
13.1.5 供電電源
13.1.6 引導模式與Flash程序選擇
13.2 原理圖和電路闆布局設計
13.2.1 旁路電容
13.2.2 電源供電的位置
13.2.3 電源、地綫的布綫和電路闆的層數
13.2.4 時鍾脈衝電路
13.2.5 調試/測試
13.2.6 一般電路闆的布局指南
13.3 電磁乾擾/電磁兼容和靜電釋放事項
13.3.1 電磁乾擾/電磁兼容
13.3.2 靜電釋放
13.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原理與應用開發——基於TMS320C2000係列》 前言 數字信號處理器(DSP)作為一種高度優化的微處理器,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以其強大的並行處理能力、高效的運算速度和專門設計的指令集,廣泛應用於通信、音頻、視頻處理、工業控製、醫療設備、汽車電子以及新興的物聯網(IoT)等眾多領域。TMS320C2000係列DSP,憑藉其在實時控製應用中的齣色錶現,尤其在電機控製、電源管理、工業自動化等領域贏得瞭廣泛贊譽,成為眾多工程師和研究人員的首選平颱。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深入地學習TMS320C2000係列DSP原理、架構、編程以及實際應用開發的平颱。我們希望通過本書,幫助讀者不僅理解DS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更能掌握在實際項目中如何有效地利用C2000平颱的強大功能,開發齣高性能、高效率的嵌入式係統。本書內容涵蓋瞭從DSP的基礎理論到具體的硬件特性,從軟件開發流程到典型應用實例,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為讀者打下堅實的DSP技術基礎,並激發其在相關領域的創新與探索。 第一章 DSP概述與TMS320C2000係列概覽 本章首先從宏觀角度介紹數字信號處理(DSP)的基本概念,包括信號的數字化過程、DSP的核心功能以及其在現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將探討DSP與通用微處理器(MPU)和微控製器(MCU)在架構和功能上的顯著區彆,重點闡述DSP在處理實時、高強度計算任務方麵的優勢。 接著,本章將全麵介紹德州儀器(TI)的TMS320C2000係列DSP。我們將迴顧該係列的發展曆程,並重點介紹其主要分支,如F28xx、F283xx等,突齣不同係列在性能、外設集成度和功耗等方麵的差異化特點。讀者將瞭解到C2000係列DSP的核心設計理念,即為嚴苛的實時控製應用而生。我們將簡要介紹其標誌性的架構特徵,如哈佛架構、專門的硬件乘法器/纍加器(MAC)、單指令多數據(SIMD)指令等,這些都是C2000係列能夠實現高性能計算的關鍵。 第二章 TMS320C2000係列DSP核心架構詳解 本章將深入剖析TMS320C2000係列DSP的核心架構,為後續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將詳細解析其CPU核的內部結構,包括程序計數器(PC)、指令寄存器(IR)、算術邏輯單元(ALU)、寄存器文件等關鍵組成部分。讀者將理解C2000係列如何通過精簡的指令集和高效的流水綫技術來優化指令執行速度。 重點我們將詳細講解C2000係列獨有的數據路徑設計,特彆是其高性能的乘法纍加器(MAC)單元,該單元能夠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完成乘法和纍加操作,是DSP在數字濾波、FFT等運算中實現高吞吐量(throughput)的核心。此外,我們將探討C2000係列如何支持嚮量運算(SIMD),這使得單個指令可以同時對多個數據元素進行操作,進一步提升瞭並行處理能力。 本章還將介紹C2000係列DSP的存儲器結構,包括程序存儲器(ROM/Flash)和數據存儲器(RAM)的組織方式,以及其內部總綫接口的設計。我們還將闡述C2000係列在中斷處理機製上的特點,包括中斷嚮量錶、中斷優先級管理以及中斷響應流程,理解其如何快速響應外部事件,確保實時性。 第三章 TMS320C2000係列DSP關鍵外設模塊 TMS320C2000係列DSP之所以能在實時控製領域脫穎而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豐富且高度集成的外設模塊。本章將對這些關鍵外設進行詳細介紹。 脈衝寬度調製(PWM)模塊: 這是C2000係列在電機控製和電源管理領域的核心優勢。我們將詳細講解PWM生成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周期、占空比的配置,以及如何利用其生成多通道、多功能的高精度PWM波形,例如互補輸齣、死區生成、對稱/非對稱PWM等。 模數轉換器(ADC)模塊: 高速、高精度的ADC是DSP采集模擬信號的關鍵。本章將介紹C2000係列ADC的架構,包括其采樣率、分辨率、量化誤差等關鍵參數,以及不同的觸發模式、采樣序列配置和內置的校準功能,確保精確的信號采集。 定時器(Timers): 定時器是實現精確時間控製、事件計數和周期性觸發的基礎。我們將解析C2000係列中不同類型定時器的功能,包括嚮上/嚮下計數、捕獲/比較功能、預分頻器以及與PWM、ADC等外設的聯動機製。 通信接口: 為瞭實現與其他設備的互聯互通,C2000係列集成瞭多種通信接口。本章將重點介紹常用的通信協議,如SCI(UART)、SPI、I2C等,闡述其工作原理、通信時序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配置方法。此外,對於一些高端係列,還將介紹CAN(控製器局域網)等工業通信接口。 其他重要外設: 根據不同C2000係列型號的特點,我們還將介紹其他重要的外設,如通用輸入/輸齣(GPIO)端口的配置和復用功能,看門狗定時器(Watchdog Timer)用於係統監控,以及可能包含的DMA(直接內存訪問)控製器,用於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第四章 TMS320C2000係列DSP的軟件開發環境與編程 強大的硬件離不開高效的軟件支持。本章將引導讀者進入TMS320C2000係列的軟件開發世界。 開發工具鏈介紹: 我們將詳細介紹TI官方提供的集成開發環境(IDE),如Code Composer Studio(CCS),以及其強大的調試功能,包括斷點設置、單步執行、變量監視、寄存器查看、內存分析等。同時,也會介紹常用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如GCC for C2000。 C/C++語言在DSP中的應用: C/C++語言是C2000係列DSP開發的主流語言。本章將探討如何在C/C++中進行DSP編程,包括數據類型的選擇、算法的實現、以及如何通過特定的編譯器指令和關鍵字來優化代碼,充分發揮DSP的硬件特性。 匯編語言的輔助應用: 在某些對性能要求極高的關鍵代碼段,匯編語言可以發揮其獨特優勢。本章將介紹C2000係列匯編語言的基本語法和指令集,以及如何將匯編代碼嵌入到C/C++程序中,實現性能的極緻優化。 驅動程序與庫函數: TI提供瞭豐富的驅動程序庫(Driver Library)和係統控製庫(System Control Library),大大簡化瞭外設的開發。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理解和使用這些庫函數,快速上手外設的配置和操作。 實時操作係統(RTOS)的應用: 對於復雜的實時控製係統,RTOS能夠提供任務調度、同步通信、資源管理等服務,提高係統的可維護性和可靠性。本章將簡要介紹RTOS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將RTOS移植到C2000平颱,並介紹一些常用的RTOS,如TI-RTOS(現已整閤到SimpleLink SDK中)、FreeRTOS等。 第五章 TMS320C2000係列DSP的開發流程與調試技巧 高效的開發流程和熟練的調試技巧是保證項目成功的關鍵。本章將為您詳細解析C2000係列的開發流程,並分享實用的調試技巧。 項目創建與配置: 從零開始,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在CCS中創建新的DSP項目,包括選擇目標芯片、配置編譯器選項、設置鏈接器腳本等。 代碼編寫與編譯: 編寫應用程序代碼,並進行編譯、鏈接,生成可執行文件。我們將講解常見的編譯錯誤和鏈接錯誤,以及如何解決它們。 下載與運行: 將編譯生成的目標文件下載到DSP的目標闆上,並使其運行。我們將介紹不同的下載方式,如JTAG調試器、UART下載等。 硬件調試策略: 深入探討各種調試技巧。包括如何利用CCS的仿真器進行在綫調試,如設置硬件斷點、觀察變量和寄存器變化、內存查看等。我們將演示如何使用邏輯分析儀、示波器等外部硬件工具配閤DSP的調試功能,來分析信號時序和外部信號交互。 性能分析與優化: 介紹如何使用CCS提供的性能分析工具,如計時器、代碼剖析器等,來識彆代碼中的性能瓶頸,並給齣相應的優化建議。 常見問題排查: 總結在C2000係列DSP開發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如程序跑飛、外設不工作、中斷丟失等,並提供係統性的排查思路和解決方案。 第六章 TMS320C2000係列DSP的典型應用開發實例 理論學習需要與實際應用相結閤,本章將通過多個具體的開發實例,幫助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項目中。 實例一:基於PWM的無刷直流電機(BLDC)控製 介紹BLDC電機的工作原理和控製需求。 詳細講解如何配置C2000係列的PWM模塊和ADC模塊,實現三相逆變器驅動。 演示如何編寫控製算法,如FOC(磁場定嚮控製)或六步換相,並通過ADC采集霍爾傳感器或編碼器信號。 展示如何優化控製算法,提高電機運行的平穩性和效率。 實例二:開關電源(SMPS)的高精度穩壓控製 講解開關電源的基本拓撲結構和控製原理。 介紹如何利用C2000係列的PWM和ADC實現精確的電壓和電流反饋控製。 演示如何設計PID控製器,並將其集成到DSP程序中。 探討如何實現軟啓動、過壓保護、過流保護等功能。 實例三:工業自動化中的通信與數據采集 以CAN總綫通信為例,講解如何配置C2000係列的CAN模塊,實現與其他工業設備的數據交換。 展示如何利用ADC和定時器,實現對傳感器數據的周期性采集和處理。 介紹如何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CAN總綫發送齣去,或者進行本地存儲和分析。 其他應用探索(根據具體內容可補充): 還可以根據書籍的側重點,增加如音頻處理、電機驅動中的編碼器接口應用、數字電源等其他實例。 第七章 TMS320C2000係列DSP進階主題與未來展望 本章將帶領讀者進一步探索TMS320C2000係列DSP的高級應用,並展望該領域的發展趨勢。 低功耗設計與管理: 介紹C2000係列在低功耗模式下的運行機製,如不同睡眠模式的功耗特性、喚醒源配置以及電源管理單元(PMU)的使用,幫助讀者在功耗敏感的應用中進行優化。 安全機製與加密: 對於一些安全敏感的應用,如金融支付、工業控製安全等,C2000係列可能集成瞭一些安全特性,如加密引擎、安全存儲等。本章將介紹這些功能的使用方法。 多核協處理與異構計算(如果適用): 對於部分高端C2000係列,可能支持多核架構或與協處理器協同工作。本章將探討多核通信、任務劃分以及異構計算的優勢。 實時操作係統(RTOS)高級應用: 深入探討RTOS在復雜係統中的應用,如多任務間的協同工作、中斷服務程序的優化、內存管理策略等。 DSP在新興領域的應用: 簡要介紹C2000係列DSP在人工智能(AI)的邊緣計算、物聯網(IoT)設備的智能化、以及電動汽車(EV)等新興領域的應用潛力。 行業發展趨勢與技術展望: 結閤當前DSP技術的發展趨勢,如更高的算力、更低的功耗、更強的連接性、以及與FPGA、GPU的融閤等,展望TMS320C2000係列DSP未來的發展方嚮。 結語 通過本書的學習,我們希望讀者能夠建立起對TMS320C2000係列DSP的全麵認識,掌握其核心技術和開發方法。DSP技術正在不斷演進,C2000係列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將繼續在工業自動化、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關鍵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鼓勵讀者在掌握基礎知識後,積極動手實踐,探索更廣泛的應用,為推動科技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從一個注重係統集成和調試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寶貴的“故障排除路綫圖”。雖然它主要側重硬件篇,但其中穿插的許多調試技巧明顯是基於大量實戰經驗總結齣來的。比如,在講解GPIO復用功能配置時,它特彆強調瞭不同功能端口在硬件初始化順序上的先後要求,並列舉瞭如果順序錯誤可能導緻的上電自檢失敗案例。這種“反麵教材”的警示作用,比單純的正麵指導更有衝擊力。此外,書中對JTAG調試接口的底層握手協議和熔絲(eFUSE)燒錄流程的描述,也為我今後進行量産級的固件固化和安全配置工作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讀完這部分,我不再將JTAG視為一個簡單的下載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深入診斷芯片內部狀態的強大窗口。這本書真正幫助我建立起瞭一種“由內而外”的硬件理解深度,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的API調用層麵,它極大地提升瞭我對C2000硬件體係的信心。

評分

這本厚重的書籍一入手,沉甸甸的分量就讓人對它的內容深度有所期待。我本來對TMS320C2000係列芯片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錶層的應用層麵,尤其是在涉及底層寄存器操作和中斷管理這些核心環節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務實,它沒有過多糾纏於理論的宏大敘事,而是直接切入到硬件設計的實際痛點。例如,在講解電源管理和時鍾樹配置的部分,作者圖文並茂地展示瞭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麯綫和對應的配置代碼片段,這對我當前正在進行的一個低功耗嵌入式項目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彆欣賞它對並行總綫接口的詳細剖析,那種對時序圖的精確描繪,讓原本抽象的信號交互過程變得可視化,這在調試硬件初始化失敗時尤為關鍵。坦白說,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往往將硬件手冊的內容簡單堆砌,缺乏針對性的解讀和實戰經驗的提煉,但這本書明顯花費瞭大量精力去“翻譯”那些晦澀的官方文檔,使得初學者也能較快地建立起對C2000內核硬件架構的完整認知框架。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手把手地指導你如何駕馭這顆強大的芯片。

評分

我是一個偏愛從底層硬件視角理解係統的工程師,因此,我對那些深入到芯片物理層麵的描述情有獨鍾。這本書在講解內存映射和啓動配置時,其深度讓我感到驚喜。它沒有止步於解釋為什麼需要Boot ROM,而是詳細分析瞭不同Flash/SRAM分區的讀寫特性、ECC校驗的啓用條件以及如何通過FSC(Flash Status Control)寄存器進行安全啓動的設置。對我來說,理解這些底層機製是構建健壯係統的基石。書中對於看門狗定時器(WDT)的不同復位模式的區分,以及如何利用其窗口模式進行更精細的軟件監控,都提供瞭詳盡的匯編級代碼示例。這些細節對於開發需要長期穩定運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工業控製係統至關重要。相比之下,很多市麵上的教材往往隻關注C語言層麵的抽象函數調用,忽略瞭這些直接關係到係統“生死”的關鍵硬件細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迫使你直麵那些最底層、最容易被忽略但卻最具決定性的硬件行為。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的耐心和條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外設模塊中斷嚮量的分配和優先級設置這一章節。這部分內容往往是DSP編程中最容易引發競態條件和難以排查的Bug的溫床。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中斷源,而是構建瞭一個清晰的邏輯層級,先講解瞭硬件層麵的仲裁機製,再過渡到軟件層麵的服務例程編寫規範,其中穿插瞭幾個關於“高精度定時器與PWM同步”的經典案例分析,這些案例的詳盡程度遠超我以往接觸到的任何參考資料。我發現自己過去在處理多路電機控製算法時遇到的那些看似隨機的時序錯誤,根源就在於對中斷嵌套深度的理解不足,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這方麵的深入洞察。再者,它對ADC模塊的同步觸發模式講解得尤為透徹,對於需要進行高精度數據采集和快速反饋控製的應用場景,書中提供的多通道交錯采樣配置方案,簡直是一套可以直接套用的“黃金模闆”。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粘閤劑”做得非常到位。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的質量,在技術書籍中也算是上乘。尤其是在描述復雜的片上總綫結構,比如AXI/AHB的仲裁邏輯時,如果缺乏清晰的拓撲圖,讀者很容易在腦海中構建齣一個混亂的模型。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使用的流程圖和信號波形圖,清晰地界定瞭各個模塊數據流動的路徑和瓶頸所在。我特彆留意瞭關於片上DMA控製器配置的部分,作者用一個動態的例子展示瞭DMA如何接管數據傳輸,從而釋放CPU資源進行並行計算,這對於理解C2000係列作為數字信號控製器的核心優勢至關重要。在比較瞭不同外設的DMA請求優先級後,我立刻意識到瞭我之前在優化數據采集任務時走的一些彎路——我本應更早地啓用特定DMA通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優化思維的培養,它讓你在設計之初就能預見到硬件資源分配可能帶來的性能影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