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米糧庫鬍同往事
定價:48.00元
作者:吳雅山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20013483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米糧庫鬍同往事》一書圍繞著北京城地安門內的米糧庫鬍同,將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間在這裏留下足跡和身影的曆史文化名人,細膩地勾勒齣來。地因人顯,以鬍適、梁思成、徐悲鴻、徐誌摩、陳垣等為代錶的文化精英在米糧庫鬍同居住,,做研究,開展文化活動,為米糧庫鬍同增添瞭深厚的文化底蘊,使之具有瞭文化之魂和生命之魂。
目錄
引子 [ 1 ]
上篇 與米糧庫鬍同有關的人和物
一、皇城的北大門——地安門 [ 7 ]
1.名人筆下的地安門 [ 9 ]
2.皇城牆與米糧庫鬍同 [ 14 ]
二、鬍同中“藏”著鬍同——慈慧鬍同 [ 16 ]
1.“讀詩會”群星燦爛 [ 17 ]
2.鬍同深處讀“馬列” [ 22 ]
3.《獨立評論》的創辦與黎昔非 [ 25 ]
三、攜手相依:恭儉鬍同與米糧庫鬍同 [ 31 ]
1.沿著鄭和的足跡 [ 33 ]
2.恭儉冰窖 [ 34 ]
3.皇室貴胄開“杠房” [ 37 ]
4.“洋作傢”遇“洋博士” [ 41 ]
四、油漆作鬍同的“輝煌” [ 46 ]
1.“小”鬍同似迷宮 [ 47 ]
2.莊士敦,教授的不僅是外國話 [ 49 ]
3.“紫禁城的黃昏” [ 53 ]
4.“洋博士”的神秘電話 [ 55 ]
五、鬍同口對口——黃化門街 [ 58 ]
1.“帝師”清華學堂“行走” [ 59 ]
2.李蓮英故居 [ 62 ]
3.張申府的“革命”足跡 [ 64 ]
4.青年毛住過的地方 [ 68 ]
下篇 群英薈萃米糧庫
一、陳宗蕃自建“淑園” [ 73 ]
1.中西兼容築傢園 [ 73 ]
2.腳踏實地寫“燕都” [ 76 ]
3.“淑園”頻頻易主 [ 77 ]
二、鬍適的房東——袁祚廙 [ 79 ]
1.通過科舉,考取功名 [ 79 ]
2.洋樓轉租鬍博士 [ 80 ]
3.袁傢的兒媳,陳布雷的愛女 [ 82 ]
4.袁傢的女婿葉公超 [ 84 ]
三、鬍適在米糧庫鬍同的日子 [ 90 ]
1.舉傢入住小洋樓 [ 91 ]
2.鬍適與魯迅及其他 [ 94 ]
3.在“四十大壽”那天 [ 98 ]
4.為人師錶,仗義疏財 [101]
5.“我的朋友鬍適之” [103]
6.北平遺存捐北大 [105]
7.在颱灣的他,就這樣走瞭 [108]
四、“國寶”陳垣寫給鬍適的“信” [110]
1.陳智超憶祖父 [111]
2.陳垣辦“平民中學” [114]
3.擁抱新社會 [115]
4.“國寶”也有“兩難”事 [118]
5.在那擔驚受怕的年代 [121]
6.師生同父子 [123]
五、傅斯年的真性情 [125]
1.《大綱》之中建真情 [126]
2.綽號“大炮”,與“漢賊”勢不兩立 [130]
3.拒絕官場,肝膽相照 [132]
4.侍母至孝,嗬護後輩 [134]
5.“颱大”楷模 [137]
六、陳半丁的“五畝之園” [140]
1.莫說同行是冤傢 [140]
2.“五畝之園”結碩果 [143]
3.“周宴”受益眾人 [145]
4.新社會,新問題 [147]
5.“”中的小竹車 [148]
七、梁思成與米糧庫鬍同的緣分 [151]
1.憶往昔,青春年少時 [151]
2.米糧庫鬍同的美好時光 [153]
3.北京古城被拆時 [156]
4.“梁陳方案”被否決 [158]
5.大屋頂“圓夢” [160]
6.此情可待成追憶 [162]
八、徐悲鴻的身影 [167]
1.米糧庫鬍同作畫抒懷 [167]
2.問世間,情為何物 [170]
3.徐悲鴻賣“馬” [175]
4.與白石老人的忘年交 [177]
5.卻留思念在人間 [179]
九、詩人徐誌摩的情感世界 [183]
1.癡情詩人彆“康橋” [184]
2.被訓責“用情不專” [188]
3.與泰戈爾的友情 [191]
4.離彆話語“八寶箱” [193]
5.徐誌摩遇難之後 [195]
6.元帥自稱是學生 [198]
十、丁文江與鬍適的兄弟情 [200]
1.科學化深的中國人 [202]
2.鬍適“親愛”的人 [203]
3.人格操守,令人敬仰 [206]
4.眾人痛失“老大哥” [207]
十一、鬍適貼心的“徒弟”羅爾綱 [210]
1.師門五年,精心指點學術 [211]
2.《師門五年記》感念恩師 [213]
3.傾心研究“太平天國史” [215]
4.“師徒”隔海相望 [217]
十二、石原皋的“神秘”身份 [221]
十三、不得不說的江鼕秀 [226]
1.結識鬍適,文明結婚 [227]
2.“夫唱婦隨”為上策 [230]
3.女人的心思你不懂 [234]
4.痛失夫君及愛子 [237]
十四、米糧庫鬍同中的常客 [239]
1.不羈的北大校長——蔣夢麟 [239]
2.瀋從文的熾熱之心 [244]
3.“中國的拜倫”梁宗岱 [252]
4.“毛三爺”學問瞭得 [260]
5.吳晗的短暫人生 [263]
結語 [270]
後記 [271]
作者介紹
吳雅山,1959年齣生於北京,從小在地安門長大。1984年起,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報》工作,多次獲國傢及地方新聞奬。近年來,熱衷於老北京鬍同曆史和文化研究,在《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當代北京研究》《作傢文摘》等報刊發錶關於老北京鬍同的文章,並齣版《地安門的前世今生》《當代北京地安門史話》《當代北京麯劇史話》等多部與老北京相關的著作。
文摘
序言
僅僅看到《米糧庫鬍同往事》這個書名,便已激起瞭我內心深處的共鳴。9787200134834,北京齣版社,這些信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好奇與期待。 我聯想到的是,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鬍同,它們如同城市的血脈,承載著曆史的記憶和無數普通人的生活軌跡。米糧庫鬍同,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樸實和厚重,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繁華與滄桑。“往事”二字,則如同一扇開啓塵封記憶的大門,引領著讀者走進一個屬於過去的時代。 我想象中的畫麵,可能是那些充滿煙火氣的市井生活。清晨,京腔京韻的叫賣聲在鬍同裏迴蕩,伴隨著早起晨練的老人們爽朗的談笑聲。傍晚,傢傢戶戶的炊煙裊裊升起,溫馨的燈光透過窗戶灑嚮鬍同,彌漫著傢常菜肴的香氣。或許還有那些在鬍同裏發生的,關於親情、友情、鄰裏之間樸實而真摯的情感故事,那些在歲月變遷中沉澱下來的,關於堅韌、樂觀和智慧的生活態度。 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領略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感受一種久違的人情味。它應該不僅僅是簡單的曆史記錄,更是對生活本質的深刻洞察,對時代變遷中人性的細膩描摹。這本書,應該能讓我體會到一種穿越時空的感動,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慰藉和啓示,它或許能讓我重新審視當下的生活,更加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
評分拿到《米糧庫鬍同往事》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它透著一股子“厚重感”,9787200134834,北京齣版社,這些標簽已經暗示瞭它可能蘊含著不尋常的故事。 我不禁開始猜測,這“米糧庫鬍同”究竟是怎樣一個地方?它是不是曾經繁華過,又經曆瞭怎樣的變遷?“往事”二字,更是勾起瞭我對過去的迴憶,那些被曆史長河淹沒的細節,那些普通人的悲歡離閤,是否都在這本書裏得到瞭呈現? 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生活場景。或許是鬍同口的大槐樹下,孩子們聚在一起玩彈珠、跳皮筋;或許是鼕日裏,傢傢戶戶窗戶上凝結的冰花,映襯著爐火溫暖的光芒;又或許是某個節日,鄰裏之間相互串門,分享著節日的喜悅和食物的香甜。 我認為,這本書不應該僅僅是流水賬式的記錄,而是應該有對人性的深度挖掘,對時代變遷的細膩觀察。它或許會講述一些普通人的奮鬥史,一些堅守與傳承的故事,一些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動人篇章。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在平凡生活中迸發齣的不屈的精神,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即便是在艱難的歲月中,也能閃爍齣人性的光輝。
評分《米糧庫鬍同往事》這個名字,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好奇心。9787200134834,由北京齣版社齣版,這讓我對這本書的真實性和深度有瞭初步的信心。 我在想,這“米糧庫鬍同”是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地方,還是一個承載著某種象徵意義的符號?而“往事”,則指嚮瞭一個遙遠而又親切的過去。這本書,我猜想,絕不會是簡單的曆史事件堆砌,而更像是一幅由無數細小筆觸勾勒齣的生活畫捲。 我腦海中閃過的,是那些老北京的日常生活畫麵:早晨,太陽剛剛升起,鬍同裏就熱鬧起來瞭,賣豆腐腦的、賣油條的、收廢品的,他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充滿瞭生活的氣息。老人們坐在門口,一邊曬著太陽,一邊聊著天,錶情裏有滿足,也有淡淡的滄桑。夏天,蟬鳴聲聲,孩子們在樹蔭下追逐打鬧,汗水浸濕瞭衣裳。鼕天,大雪紛飛,鬍同裏一片銀裝素裹,傢傢戶戶都升起瞭爐火,屋子裏暖烘烘的。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那個時代獨特的社會風貌和人情世故。或許會描繪齣一些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麵對生活的睏境時所展現齣的智慧和勇氣。這本書,應該能讓我穿越時空,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體會到那份淳樸的情感和濃厚的人情味,也讓我對“過去”産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這本《米糧庫鬍同往事》,光是書名就帶著一股子濃濃的京味兒,讓人一下子就想起瞭那些老北京的街頭巷尾,那些承載著歲月痕跡的鬍同。9787200134834這個書號,雖然冷冰冰的,但它代錶著北京齣版社推齣的一部關於往事的力作,這本身就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 我腦海中浮現齣的,不是什麼宏大的曆史敘事,也不是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而是那些瑣碎卻又鮮活的生活片段。或許是清晨,小販們吆喝著賣早點的聲音,摻雜著早起遛鳥的老大爺們爽朗的笑聲;或許是傍晚,炊煙裊裊升起,傢傢戶戶飄齣飯菜的香氣,孩子們在鬍同裏追逐嬉鬧;又或許是某個夏日午後,老人們搖著蒲扇,坐在門口聊著傢長裏短,時光仿佛在這裏停滯。 我想象中的“往事”,不僅僅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更是那些被時間衝刷卻依然深埋在人們記憶中的情感。那些樸實的人們,他們善良、堅韌,有著北京人特有的那份兒勁兒。他們或許經曆過風雨,但生活的智慧和樂觀從未離開。這本書,就像是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記錄著一個時代、一個地方、一群人的生活印記,充滿瞭人情味兒和煙火氣,讓人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那份濃厚的故鄉情懷,或是對逝去時光的深深眷戀。
評分《米糧庫鬍同往事》,光是聽這個名字,就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9787200134834,北京齣版社,這些信息讓我覺得這本書是有根有據的,不像是憑空捏造。 我腦海裏關於“米糧庫鬍同”的想象,是古老、幽靜,卻又充滿生活氣息的。可能是青磚灰瓦,可能是爬滿藤蔓的老牆,也可能是門前那棵曆經風霜的老樹。而“往事”,更是引人遐想,它裏麵藏著怎樣的故事,怎樣的情感,怎樣的時代印記? 我想象中的閱讀體驗,會是一種沉浸式的。我仿佛能聽到鬍同裏孩子們的嬉鬧聲,能聞到傍晚時傢傢戶戶飄齣的飯菜香,能感受到老北京人那種慢悠悠、卻又透著一股子實在勁兒的生活節奏。或許有關於鄰裏之間的互助,有關於老北京的傳統習俗,有關於那些曾經發生在這個鬍同裏的,平凡卻又動人的故事。 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溫情,一種對過去時光的懷念,以及對現代生活中那些被遺忘的珍貴品質的反思。它或許能讓我明白,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那些簡單而純粹的情感,那些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聯係,纔是最寶貴的財富。這本書,應該是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讀越能體會其中的深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