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有情——當代名傢書緣存真 9787308163644 浙江大學齣版社

信是有情——當代名傢書緣存真 9787308163644 浙江大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書法
  • 信劄
  • 文化藝術
  • 文學
  • 曆史
  • 傳統文化
  • 藝術鑒賞
  • 名傢作品
  • 浙江大學齣版社
  • 書信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浙江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8163644
商品編碼:29727587754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信是有情——當代名傢書緣存真

定價:40.00元

作者:古劍/著

齣版社:浙江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3081636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三輯。*輯是有關讀書、編書的隨筆,以及與當代作傢交往的迴憶性文章;第二輯集錄20多名作傢寫給作者的信件,反應瞭內地作傢與香港、颱灣地區的文學交流史;第三輯是作者早期發錶的散文。

目錄


書緣劄記

董橋著作版本劄記

董橋傳真信五通

《絕色》裏的溫情

葉靈鳳嘆藏書不易

舊事說分明

無盡的思念與艾蕪的六封信

流沙河: 獨無興趣見大人

黃裳信劄隨筆

渡海的暗夜掌燈人姚一葦

瘂弦: 兩岸文學交流燕

巧遇詩人趙瑞蕻

張弦與《掙不脫的紅絲綫》

閑話姚剋

紀念鄭子瑜先生

散文傢張秀亞與《良友》

第二輯 作傢書簡

蘇雪林書信十一則

林海音書信十七則

餘光中書信四則

瘂弦書信十五則

紀弦書信一則

林清玄書信兩則

阿盛書信二則

李瑞騰書信一則

高準書信一則

蔡文甫書信一則

應鳳凰書信三則

鍾麗慧書信二則

鍾玲書信兩則

陳仲玉書信兩則

何懷碩書信十一則

管執中書信兩則

楚戈書信五則

李轂摩書信八則

邵燕祥書信一則

戴厚英書信二則

顧城書信二則

作者介紹


古劍,本名辜健,字康馥,祖籍泉州,現居珠海,是編輯兼作傢。1939齣生於馬來西亞,經曆過日寇南侵、英殖民地的“緊急法令”。十歲落籍廈門,曆經“反右”“”風雨。曾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師從施蟄存先生,與戴厚英、沙葉新等作傢是同學,1961年畢業。曾任華僑大學助教,鏇即下鄉。1974年漂轉香港,曆任香港《新報》《東方日報》《華僑日報》副刊編輯,擔任《良友》畫報、《文學世紀》執行主編,與海峽兩岸的文學界、齣版界交遊廣泛。近年來齣版有《書緣人間》(山東畫報,2010年)、《聚散》(海豚齣版社,2014年)、《箋注——二十作傢書簡》(河南文藝,2015年)等,編有《父愛》(香港三聯,2009年)一書。

文摘








序言



《人間情緣——近代文人書信集萃》 編輯推薦 《人間情緣——近代文人書信集萃》精選瞭二十餘位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印記的作傢、學者、藝術傢們在特定曆史時期往來的書信。這些信件,如同泛黃的紙頁上流淌的生命之河,穿越時光,嚮我們展露齣那些風雲人物鮮為人知的日常,他們真摯的情感,以及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感悟。這不是一份冰冷的學術文獻,而是一幅幅飽含溫度的肖像畫,讓我們得以窺見他們在筆耕不輟之外,作為凡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以及那些支撐他們走過風雨的,最樸素也最堅韌的情感紐帶。本書旨在通過這些真實鮮活的筆跡,重新連接過去與現在,讓讀者在體會文人墨客的個人際遇之時,也能感悟到人性的共通與時代的脈搏。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瞭二十餘位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學術、藝術領域卓有建樹的先輩們的珍貴書信手稿。這些信件的時間跨度較大,上起民國初年,下至改革開放前夕,真實記錄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下,一群精神貴族的心路曆程與情感往事。 編者曆時數載,搜集、整理、甄選瞭大量散落在海內外圖書館、博物館、私人收藏中的書信原件或影印本。經過嚴謹的考證與細緻的校勘,最終將這些承載著曆史信息與個體溫度的文字匯編成集。本書不側重於單一作傢的文獻整理,而是著力於展現不同人物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因文脈、師友、親情、愛情等多種緣由而形成的深層聯係。 第一部分:文學情誼,薪火相傳 在此部分,我們將聚焦於幾位大傢族式的文學群體內部的書信往來。例如,魯迅與許廣平之間,那些充滿瞭體貼、關懷與革命同誌般情誼的通信,讓我們得以一窺他們共同戰鬥、相互扶持的晚年生活。魯迅先生在信中,不吝於對許廣平的教誨與鼓勵,時而溫情脈脈,時而嚴詞勸誡,字裏行間無不透齣對伴侶深沉的愛與責任。同時,我們也會看到魯迅先生與其他文學界同仁,如茅盾、鬱達夫等人的書信。這些信件多涉及文學創作的交流、齣版事宜的商討,以及對時代風雲的共同憂思。讀其信,可知其友,更可知其心。 再如,老捨與其學生,以及巴金與他所尊重的長輩、摯友間的書信,則更顯齣師承的脈絡與文壇的傳承。老捨先生的信件,常帶著京味兒的幽默與豁達,即便是在艱難的時刻,也時常流露齣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文學的堅守。巴金先生的信,則多是飽含深情,他對親人和朋友的掛念,對社會不公的痛恨,對文學理想的執著,都通過樸實而有力的文字展露無遺。這些書信不僅記錄瞭他們個人的創作曆程,也摺射齣當時文學界蓬勃發展的態勢與麵臨的挑戰。 第二部分:師友恩義,情深意重 這部分將著重展現幾位德高望重的學者、藝術傢與他們的學生、同僚之間,以及他們與故交好友之間的書信。例如,錢锺書與楊絳夫婦,他們之間的書信往來,雖然數量不及其他幾對,但其精煉的文字,飽含的默契與深情,無不令人動容。他們的信件,常是生活中的點滴,學術上的切磋,以及對世界的好奇與觀察。 我們還會看到陳寅恪先生與其弟子間的通信。陳寅恪先生學貫中西,治學嚴謹,他對弟子要求極高,但其信中亦不乏殷切的期盼與關懷。這些信件,不僅是學術上的指導,更是精神上的傳承,讓弟子們在追隨先賢治學的同時,也感受到瞭師者的溫度。 此外,傅雷先生與其子傅聰的傢書,更是感人至深的篇章。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教誨,不僅限於音樂技巧,更著重於人格的塑造與精神的養成。他將自己的人生哲學、藝術理念,以及對祖國深沉的愛,毫無保留地傾注於每一封信中,字字珠璣,成為無數傢庭教育的典範。這些信件,穿越瞭代溝,超越瞭距離,傳遞著父子間最純粹的愛與期盼。 第三部分:生活印記,時代剪影 書信作為一種最私密的交流方式,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生活狀態與時代氛圍。在這一部分,我們將選取一些展現文人日常生活情趣、情感波摺,以及對時代變遷的真實反應的書信。 例如,一些女作傢,如張愛玲、蕭紅等人的書信,雖然公開的信件相對較少,但通過零星的披露,我們能窺見她們在戰亂年代的生活艱辛,對情感的渴望與迷茫,以及在藝術創作中的獨特思考。她們的筆觸,時而冷靜析理,時而細膩哀傷,將女性特有的敏感與堅韌展露無遺。 我們還將看到一些藝術傢,如齊白石、徐悲鴻等人在戰火紛飛、社會動蕩時期的書信。他們的信件,既有對藝術創作的執著與探索,也有對傢國命運的深切憂慮。在物質匱乏、戰亂頻仍的歲月裏,他們的筆墨,不僅是對美的追求,更是對精神傢園的守護。 本書收錄的書信,不僅是文學傢、學者、藝術傢個人生活的記錄,更是那個時代的一麵鏡子。透過這些泛黃的紙頁,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生活的變遷,思想文化的碰撞,以及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 本書的意義 《人間情緣——近代文人書信集萃》的齣版,具有多重意義。 首先,它為研究中國近現代文學、曆史、文化提供瞭第一手珍貴的資料。這些書信,是鮮活的史料,能夠填補曆史記載的空白,糾正一些不準確的說法,為學術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依據。 其次,它是一次對人性溫暖與情感力量的重溫。在快節奏、高科技的當下,這些手寫信件所蘊含的真摯情感,與人性的溫度,顯得尤為珍貴。它們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永遠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再者,本書也為讀者提供瞭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通過閱讀這些先輩們的書信,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的思想,感受他們的精神,並從中獲得啓迪與慰藉。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跨越時空的交流。 本書的裝幀設計力求古樸典雅,充分尊重原件的風貌,力求在排版和校注上做到精益求精,旨在為讀者呈現一份值得珍藏的文化精品。我們希望,通過這本《人間情緣》,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那些偉大的靈魂,重溫那些動人的情感,感受文字的力量,以及時代留下的深刻印記。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信是有情——當代名傢書緣存真》的書名就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讓人不禁想起那些在書信中流淌的情感。我一直對那些塵封在紙張裏的故事充滿好奇,尤其是涉及文化名人的書信,那裏麵一定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交往細節、創作靈感,甚至是一些時代的印記。想象一下,讀到魯迅先生在戰火紛飛年代寫給友人的慰藉信,或是冰心女士在動蕩時期對孩子們寄予厚望的諄諄教誨,那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必定是文字本身所無法完全傳達的。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窗口,讓我們得以窺探那些大師們生活中最真實、最柔軟的一麵。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收錄那些信件的原文,不僅僅是內容,連同那些手寫的字跡,也許還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和筆下的溫度。通過這些“存真”的書信,我們或許能更立體地理解他們的思想,以及他們與那個時代的復雜關係。這種形式的圖書,往往能帶來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仿佛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著一場私密的對話,沉浸其中,體驗他們曾經的生活軌跡,感受他們澎湃的內心世界。

評分

我嚮來對那些能夠觸及曆史肌理,又不失人文關懷的作品情有獨鍾。《信是有情——當代名傢書緣存真》這個書名,巧妙地將“信”作為連接人與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媒介,將“情”作為貫穿其中的情感主綫,再加上“書緣”與“存真”,勾勒齣一幅充滿溫度與深度的畫捲。我很好奇,書中所收錄的名傢,是否涵蓋瞭不同領域的翹楚?比如,是僅限於文學領域,還是也包括瞭藝術、哲學、科學等各個方麵?不同領域的大傢,在書信往來中,是否會展現齣迥異的思維方式和情感錶達?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信件本身的內容,更希望作者在整理和呈現這些信件時,能夠附帶一些背景性的介紹,例如信件寫就的時代背景、收發信人之間的關係,甚至是一些關於信件來源的考證。這樣一來,讀者在閱讀信件時,就能更好地理解其深層含義,避免望文生義。這種精心的編纂,能夠讓這些“存真”的書信,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一份份承載著曆史信息和人文情感的珍貴文獻,值得細細品味和深入研究。

評分

當我看到《信是有情——當代名傢書緣存真》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充滿畫麵感的場景。我想象著,在某個溫暖的午後,一位飽學之士,提筆蘸墨,在潔白的信紙上,寫下對遠方友人真摯的問候,字裏行間流淌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又或者,在某個寂靜的夜晚,一位飽經風霜的革命傢,在燈下奮筆疾書,將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對國傢民族的深切關懷,傾注在筆尖,寄往遠方,期盼著光明。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提供一些信件的文本,更能夠附帶一些精美的圖片,比如那些信件的原件照片,甚至是名傢們在寫信時的場景描繪,這樣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溫度。我希望通過閱讀這些“存真”的書信,能夠觸摸到那個時代的名傢們,他們的思想是如何碰撞,情感是如何交流,他們的創作靈感又是如何被點燃。這種跨越時空的連接,會讓閱讀變得更加鮮活和生動,也更能激發我們對曆史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評分

我對“書緣”這個概念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朋友聚會,更是在共同的愛好和理念驅動下,形成的深度精神連接。當這種“書緣”通過書信的形式得以保存並呈現時,其價值便愈發凸顯。我設想,這本書中收錄的信件,一定充滿瞭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甚至是一些關於藝術創作、學術研究的討論。想象一下,幾位大師級彆的學者,就某個學術難題,通過數封書信往來,逐步深入,最終激發齣新的靈感,這樣的過程本身就極具啓發性。或者,是幾位藝術傢,在創作遇到瓶頸時,互相寄送作品的草圖,交流感受,共同探討,這種跨越時空的閤作,定然能激蕩齣絢爛的思想火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在那個相對純粹的年代,知識分子之間是如何維係著深厚的友誼,又是如何通過這種傳統的通信方式,傳承著寶貴的學術精神和人文情懷。這是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交流,是精神世界的深度對話,讀來想必讓人心生敬意,也從中汲取力量。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信是有情——當代名傢書緣存真》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散落在歲月長河中的珍貴迴憶。我一直認為,書信是最能真實反映一個人內心世界的載體,沒有瞭當下的即時性,也沒有瞭為瞭迎閤而進行的錶演,寫信人往往會更加坦誠和隨意地錶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我特彆好奇,書中收錄的“當代名傢”,他們寫下的書信,是否能讓我們一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另一麵?比如,某位以嚴謹著稱的學者,在寫給親密朋友的信中,是否會流露齣幽默風趣的一麵?又或者,某位以浪漫著稱的作傢,在麵臨生活睏頓時,他的筆下又會是怎樣的情緒?我期待的是,這些信件能夠打破我們對這些名傢固有的印象,讓我們看到他們更真實、更立體、更有人情味的一麵。這種“存真”的意義,不僅僅是文字本身的記錄,更是情感的真實流露,是生活點滴的匯聚。通過這些書信,我希望能夠更加貼近地理解這些偉大的靈魂,感受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在麵對生活挑戰時的堅韌與智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