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境外投資環境與社會風險案例研究
定價:49.00元
作者:查道炯 等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124747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境外投資環境與社會風險案例研究》為中資企業提高海外投資風險管理水平服務的“智庫型”成果!
內容提要
中國企業“走齣去”進行海外投資已經到瞭十分重要的階段,每年的增量顯著,投資領域越來越廣,涵蓋能源礦産開發、農業、基礎設施、跨國並購等,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走齣去”的勢頭都很強勁。與此同時,中資企業境外投資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突齣,麵臨著各種風險,其中突齣的風險有環境風險、社會風險和衝突風險。
《中國境外投資環境與社會風險案例研究》選取中國境外投資中的十幾個環境與社會風險案例,重點在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亞等地區,通過研究,深入探討瞭這些風險的基本原理和規避方法,以期提高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以及金融機構融資的風險管理水平。
參加本書編寫的作者主要來自北京大學和國傢發改委、商務部、環保部、進齣口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智囊機構,也有一些國際組織的專傢學者。本書可供國傢宏觀經濟決策部門、“走齣去”企業、教學及研究機構的有關人士閱讀。
目錄
章 中國境外投資環境社會風險與“走齣去”戰略的可持續性 李福勝 一、導言 二、環境與外部性 三、商業道德、閤規經營與公司社會責任 四、利益攸關方與全球公民社會 五、結束語第二章 境外投資中的政治風險概觀 查道炯 一、政治風險概念的起源 二、政治風險內涵的充實 三、管理政治風險的措施 四、中國企業海外政治風險的特殊性 五、中國企業如何趨利避害 六、結束語第三章 海外環境與社會風險的應對盲區及誤區 蔣姮 一、海外投資中麵臨的環境社會挑戰 二、海外投資環境社會挑戰應對的盲區與誤區 三、應對海外投資環境社會挑戰的成功經驗 四、應對海外投資環境社會挑戰的對策建議第四章 中國對外投資環境問題識彆的理論分析 李霞 陳超 一、直接投資影響環境的主要理論及模型 二、區域案例:中國對東盟投資環境問題識彆第五章 中國投資拉美的社會和環境風險謝文澤 一、拉美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資源類産品進口來源地 二、拉美國傢的投資環境令不少中國企業“水土不服” 三、大部分拉美國傢的效率令中國企業“無可奈何” 四、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令中國企業“有點陌生”第六章 中資國企投資澳大利亞:審批環節 查道炯 一、投資澳大利亞的吸引力 二、澳大利亞直接投資準入中的“中資例外” 三、中資在澳並購失敗案例 四、中資在澳並購成功案例之一 五、中資在澳並購成功案例之二 六、小結第七章 中企投資澳大利亞:商業風險與項目運行風險的管理 李薇 漢斯·杭智科 一、中國企業在澳投資的趨勢與特點 二、中企在澳投資的商業風險與項目運行風險 三、中企在澳投資案例分析第八章 從緬甸密鬆電站看衝突風險的迷局與齣路 蔣姮 一、衝突風險的機理剖析 二、我國海外投資麵臨的衝突風險 三、緬甸密鬆電站項目衝突風險的識彆 四、緬甸密鬆電站衝突風險應對的國際比較及啓示第九章 “資源詛咒”下南蘇丹風險的評估與管理 蔣姮 一、南蘇丹衝突風險及影響分析 二、我國企業應對衝突風險的現狀與挑戰 三、避免捲入衝突漩渦的戰略框架第十章 中國境外水電工程的環境與社會影響風險——不同融資模式下的案例分析 李福勝 一、導言 二、水電仍然是人類重要的電力來源 三、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水電站建設的主力軍 四、水電水利工程是環境與社會影響高度敏感的行業 五、建設資金來源成為因水電環境與社會影響而反對大壩建設的靶標 六、中國通過提供極具競爭力的融資支持在境外全方位參與建設水電站 七、以齣口信貸方式融資支持境外水電EPC工程承包案例——巴基斯坦尼勒姆傑勒姆972MW水電站項目 八、以境外投資貸款(齣口信貸或有限追索權項目融資)支持境外水電BOT(含BOOT)項目案例——中國華電柬埔寨額勒賽下遊水電站項目 九、中國優惠齣口買方信貸支持境外水電項目案例——毛裏塔尼亞、馬裏、塞內加爾古伊那水電站項目 十、小結第十一章 境外投資閤作中的社區問題風險——以秘魯為例 吳婧 一、相關理論 二、社區問題風險的主要方麵 三、具體國彆社區問題舉例分析第十二章 汽車跨國並購中的相關利益方與文化整閤分析 鬍江雲 一、中國上汽集團並購韓國雙龍汽車案例 二、中國吉利汽車並購瑞典沃爾沃轎車公司案例第十三章 從忽略到重視環境規則的轉變——中國石化在加蓬盧安果國傢公園的石油勘探活動案例 李霞 解然 一、加蓬與中國 二、環境要素決定項目成敗——中國石化盧安果國傢公園內石油勘探活動引發環境爭議 三、案例啓示後記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李福勝:於1980考入安徽大學,1989-1995年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深造,並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研究員。中國進齣口銀行總行項目評審委員會風險管理專傢委員,《海外投資與齣口信貸》雜誌副總編。多年從事國際貿易融資與國際項目融資,先後負責中國進齣口銀行業務開發、國彆與行業研究、國傢風險評級、海外投資谘詢等工作,並進行相關領域的理論與政策研究。近年齣版和發錶瞭《英漢國際經貿國際金融縮略語辭典》(再版)、《訪美漫談》、《官方支持齣口信用機構的國際比較與藉鑒》及《從WTO反補貼磋商訴訟案例看齣口産業補貼政策》等多部學術專著和論文。蔣姮,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北京幫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副所長。曾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南京大學外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1991—2003年間,先後在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法律谘詢等領域從事企業跨國經營實務工作,擔任亞行、世行、歐盟等國際大型谘詢項目的法律專傢和項目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在商務部研究院從事對中外跨國公司的研究和谘詢工作,主要領域包括跨國投資並購、風險管控、企業品牌建設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副標題“案例研究”引起瞭我的極大好奇,因為我一直覺得,關於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討論,往往過於側重經濟和政治層麵,而忽略瞭那些更具“人性”的挑戰。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例如,在一些偏遠的地區,中國企業如何處理與當地部落首領的關係?如何尊重並融入當地的風俗習慣?在一些對環境保護要求極高的國傢,中國企業又是如何平衡發展需求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的?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有關於某傢中國企業,在非洲某國因為未充分考慮當地居民對土地的傳統所有權,而引發瞭土地爭端,最終導緻項目停滯的案例。又或者,在某歐洲國傢,一傢中國企業因為其企業文化與當地社會強調的員工福利和工作生活平衡存在巨大差異,而麵臨著持續的輿論壓力。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列舉問題,更能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企業是否應該在投資前就組建專門的跨文化溝通團隊?是否應該邀請當地的社會學傢或人類學傢參與到項目規劃中?這些“軟性”的因素,往往比“硬性”的投資更容易決定一個項目的成敗。
評分我是一名經常關注國際新聞和商業動態的讀者,對中國企業如何在全球市場披荊斬棘一直充滿好奇。《中國境外投資環境與社會風險案例研究》這個書名,讓我眼前一亮,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我一直在思考但缺乏係統瞭解的領域:除瞭經濟和政治因素,那些“看不見”的社會風險,究竟是如何影響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一些具體的、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的案例。例如,書中是否會講述一傢中國企業,在某地因為未能充分理解當地的宗教禁忌,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觸犯瞭當地民眾的信仰,從而引發瞭持續的對立和抵製。或者,是否會分析一傢中國企業,在跨國並購後,如何處理與當地員工在企業文化、價值觀上的差異,如何建立信任,化解矛盾,避免齣現“水土不服”的局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有藉鑒意義的解決方案,例如,企業在投資初期,應該如何進行全麵的社會風險評估,如何建立有效的利益相關者溝通機製,以及如何通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來構建與當地社會的良性互動關係。這些“軟實力”的建設,對於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我是一位對國際關係和全球化議題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尤其是“中國模式”在海外的實踐。這本書的名字《中國境外投資環境與社會風險案例研究》精準地擊中瞭我的關注點。我一直認為,中國的海外投資不僅僅是經濟行為,更是一種文化和社會影響力的輸齣。因此,理解其麵臨的“社會風險”至關重要。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超越那些教科書式的理論,而是通過具體的、生動的案例,來揭示那些隱藏在數字和報告背後的復雜人性與社會動態。例如,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當中國企業在一些發展中國傢,因為提供瞭更多的就業機會而受到當地民眾歡迎的同時,是否也可能因為引進“外來”的生産方式和管理模式,而引發瞭當地傳統産業的衝擊,甚至導緻潛在的社會結構性矛盾。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分析,企業在當地社會的“接納度”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因素會加速這種接納,又有哪些因素會阻礙它。我想看到,作者如何運用社會學、人類學甚至心理學的視角,來解讀這些案例,從而為我們提供一個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吸引瞭我,我一直對中國企業“走齣去”的動嚮非常感興趣,尤其是他們在海外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未曾預料的挑戰。我尤其好奇的是,除瞭政策法規、市場準入這類顯而易見的障礙之外,那些更深層次、更具人文色彩的“社會風險”究竟是怎樣的。比如,當地社區的文化差異、宗教信仰、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的敏感性,甚至是對中國企業價值觀的誤解,這些都會給投資帶來多大的不確定性?這本書的標題明確指齣瞭“案例研究”,這意味著它不會隻是泛泛而談,而是會深入剖析具體的項目,讓我們能夠看到真實的睏境和可能的應對之道。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包含一些在非洲、東南亞、拉美等地區,中國企業與當地社會發生摩擦的案例,也可能涉及一些與當地政府、非政府組織打交道的經驗。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分析框架,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社會風險的來源和錶現形式,以及企業如何通過更具前瞻性的風險管理,建立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不僅僅是為瞭規避風險,更是為瞭贏得當地的尊重和信任,為“中國製造”乃至“中國品牌”在國際舞颱上贏得長遠的立足之地。
評分我剛翻開這本書的目錄,就被其中一些案例的標題深深吸引。例如,書中可能探討瞭某傢中國礦業公司在南美某國,因為觸及瞭原住民的聖地而引發大規模抗議的事件。或者,一傢中國科技企業在東南亞國傢,因為雇傭瞭大量外籍管理層,而導緻當地員工産生“被邊緣化”的感受,進而引發一係列的勞資糾紛。這些真實的、充滿細節的案例,遠比抽象的理論更容易讓人産生共鳴,也更能揭示齣“社會風險”的復雜性和多麵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分析這些案例的起因,包括但不限於:文化誤讀、溝通不暢、信息不對稱,以及企業在決策過程中可能忽視瞭哪些關鍵的社會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後續的視角,比如這些企業是如何應對這些風險的?他們的策略是有效的嗎?是否從中吸取瞭寶貴的教訓?這種“事後諸葛亮”式的分析,對於我們這些希望避免重蹈覆轍的後來者來說,無疑是極其寶貴的財富。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例如企業在進入新市場前,應該如何進行深入的社會文化調研,如何建立有效的社區溝通機製,以及如何在企業內部培養跨文化管理人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