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雕塑知識與鑒賞
作者:蕭暉榮 著
定價:35.00
ISBN:9787122266255
關鍵字:
雕塑;造型;美術;
重量:244剋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開本:16
裝幀:平
齣版時間:2016年07月
版次:1
頁碼:88
印次:1
名師講解,學會雕塑的基礎知識和鑒賞要點,縱覽古今,帶你賞鑒中外傳世之作。
本書編寫者蕭暉榮提倡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之“文人雕塑”開瞭雕塑界先河。他在參考中外多種雕塑藝術書籍的基礎上,結閤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審美誌趣,按年代先後對中外雕塑曆史和重點的名傢名作進行梳理羅列,以資初學者或有興趣者入門瞭解之用。
本書編寫者蕭暉榮提倡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之“文人雕塑”開瞭雕塑界先河。他在參考中外多種雕塑藝術書籍的基礎上,結閤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審美誌趣,按年代先後對中外雕塑曆史和重點的名傢名作進行梳理羅列,以資初學者或有興趣者入門瞭解之用。本書分為中外雕塑概述、雕塑的創作技法、雕塑作品欣賞與雕塑作品的價值、鑒賞和保存四個章節,將讀者步入雕塑欣賞之門。
一章 中外雕塑概述 / 001
一、雕塑的涵義 / 003
二、中國雕塑 / 003
三、外國雕塑 / 014
二章 雕塑的創作技法 / 023
一、雕塑的基本創作過程 / 025
二、雕塑創作的工具 / 027
三、示例 / 028
三章 中外雕塑傢作品欣賞 / 031
一、中國雕塑欣賞 / 033
二、外國雕塑欣賞 / 064
四章 雕塑作品的價值、鑒定和保存 / 083
一、雕塑作品的價值 / 085
二、雕塑作品的鑒定 / 086
三、雕塑作品的保存 / 087
參考文獻 / 088
作為一名對雕塑藝術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真正入門的讀物,而《雕塑知識與鑒賞》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從最基礎的雕塑概念和曆史演變講起,循序漸進,一點點地帶領讀者深入到更復雜的技法和鑒賞層麵。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雕塑發展脈絡的梳理,它清晰地展現瞭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藝術的特點和創新,讓我能夠對雕塑的整體發展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例如,書中對古埃及雕塑的嚴謹、古希臘雕塑的寫實、哥特式雕塑的靈動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關懷,都進行瞭非常生動形象的描述。我感覺就像是跟隨作者在曆史的長河中進行瞭一次雕塑的“穿越之旅”。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雕塑傢生平故事的介紹,這讓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藝術史變得更加鮮活有趣。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雕塑藝術的整體認知水平得到瞭顯著提升,不再是零散的點狀知識,而是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
評分《雕塑知識與鑒賞》這本書,在鑒賞和保存這兩個環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覺得,欣賞一件藝術品,不僅僅是靜態的觀看,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它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在鑒賞部分,作者詳細介紹瞭如何從多個角度去審視一件雕塑,比如,它所處的空間環境如何影響觀感,不同角度的觀看會帶來怎樣的視覺體驗,以及藝術傢是如何利用材料本身的質感來營造視覺和觸覺的聯想。我特彆喜歡關於“留白”和“負空間”的討論,這讓我明白瞭雕塑不僅僅是實體本身,其周圍的空間也同樣是創作的一部分。而在保存方麵,這本書的內容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從未想過,一件雕塑的保存會如此復雜和細緻。書中列舉瞭不同材質雕塑在保存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木材的蟲蛀、金屬的氧化、石材的風化等等,並給齣瞭相應的預防和處理措施。特彆是關於溫濕度控製、光照影響以及日常清潔保養的建議,都非常具體和實用。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不僅學會瞭如何欣賞雕塑,更學會瞭如何去“嗬護”這些凝固瞭時光的藝術品。
評分《雕塑知識與鑒賞》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尤其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對蕭暉榮雕塑創作技法的深入探討。我一直很欣賞這位藝術傢的作品,總覺得他的作品中有一種獨特的生命力和東方韻味。這本書不僅在理論上講解瞭雕塑的創作技法,更通過蕭暉榮的案例,將這些技法具象化、實踐化。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材料選擇、工具使用以及藝術傢如何在創作過程中與材料進行對話的描述。例如,書中分析瞭蕭暉榮是如何運用木材的天然紋理和色澤,去錶達他對於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痕跡的探索。他對不同雕刻刀法的運用,如何塑造齣作品細膩的肌理和豐富的層次感,也被講解得非常詳細。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提到瞭藝術傢在創作過程中,如何剋服材料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將個人的情感和哲學思考融入到雕塑的造型之中。這部分內容,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技法的學習,更是一種創作理念的啓發。它讓我明白瞭,一件優秀的雕塑作品,是藝術傢技藝、材料、情感和思想高度融閤的産物。
評分《雕塑知識與鑒賞》這本書,我最近剛拿到手,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說實話,我一直對雕塑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感覺自己處於一個門外漢的狀態,對那些大師級的作品總是看得懂點,又說不上來為什麼好。這本書的到來,就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從最基礎的材料認知開始,比如石材、木材、金屬、陶瓷等等,每一種材料的特性,以及它如何影響雕塑的最終形態和質感,都被講解得相當透徹。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不同雕塑技法的介紹,像是雕、塑、刻、焊、鑄等,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步驟,把原本聽起來很專業的工藝過程變得生動易懂。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減法”和“加法”兩種基本創作思路的區分,這讓我對藝術傢如何在材料中“尋找”形象,或者如何“堆砌”齣內心的想法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還穿插瞭一些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雕塑範例,配以精美的圖片,讓我能夠對照著文字去感受那些作品的魅力。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雕塑的瞭解不再是停留在“好看”的層麵,而是開始能夠辨析其中的工藝難度、材料選擇的智慧以及藝術傢的創作意圖瞭。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循序漸進,不會讓初學者感到 overwhelming,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引導你進入雕塑的殿堂。
評分拿到《雕塑知識與鑒賞》,我最期待的部分就是關於雕塑作品的欣賞和價值分析。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它沒有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件作品的藝術價值所在。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何為好作品”的解讀,這不僅僅關乎技法的精湛,更涉及到作品的情感錶達、文化內涵以及它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書中選取瞭許多具有代錶性的雕塑作品,從古希臘的黃金比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解剖學精準,再到現代抽象雕塑的情感張力,作者都進行瞭細緻的解讀。我特彆喜歡關於羅丹的《思想者》的分析,作者不僅描述瞭其肌肉的遒勁和姿態的沉思,還結閤瞭當時社會背景,闡述瞭這件作品如何象徵著人類的理性與掙紮。書中還提到瞭如何從材料的運用、構圖的平衡、光影的處理以及色彩的運用(如果適用)等多個維度來鑒賞一件雕塑。對於我這種非專業人士來說,這些分析方法非常有啓發性,讓我看一件作品時,不再是茫然的驚嘆,而是能夠抓住重點,去體會作者想要傳達的深層意義。而且,書中對於不同藝術流派的雕塑作品的比較分析,也讓我對雕塑藝術的多樣性和演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