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雕塑知识与鉴赏
作者:萧晖荣 著
定价:35.00
ISBN:9787122266255
关键字:
雕塑;造型;美术;
重量:244克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16
装帧:平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版次:1
页码:88
印次:1
名师讲解,学会雕塑的基础知识和鉴赏要点,纵览古今,带你赏鉴中外传世之作。
本书编写者萧晖荣提倡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之“文人雕塑”开了雕塑界先河。他在参考中外多种雕塑艺术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审美志趣,按年代先后对中外雕塑历史和重点的名家名作进行梳理罗列,以资初学者或有兴趣者入门了解之用。
本书编写者萧晖荣提倡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之“文人雕塑”开了雕塑界先河。他在参考中外多种雕塑艺术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审美志趣,按年代先后对中外雕塑历史和重点的名家名作进行梳理罗列,以资初学者或有兴趣者入门了解之用。本书分为中外雕塑概述、雕塑的创作技法、雕塑作品欣赏与雕塑作品的价值、鉴赏和保存四个章节,将读者步入雕塑欣赏之门。
一章 中外雕塑概述 / 001
一、雕塑的涵义 / 003
二、中国雕塑 / 003
三、外国雕塑 / 014
二章 雕塑的创作技法 / 023
一、雕塑的基本创作过程 / 025
二、雕塑创作的工具 / 027
三、示例 / 028
三章 中外雕塑家作品欣赏 / 031
一、中国雕塑欣赏 / 033
二、外国雕塑欣赏 / 064
四章 雕塑作品的价值、鉴定和保存 / 083
一、雕塑作品的价值 / 085
二、雕塑作品的鉴定 / 086
三、雕塑作品的保存 / 087
参考文献 / 088
《雕塑知识与鉴赏》这本书,在鉴赏和保存这两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觉得,欣赏一件艺术品,不仅仅是静态的观看,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它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在鉴赏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一件雕塑,比如,它所处的空间环境如何影响观感,不同角度的观看会带来怎样的视觉体验,以及艺术家是如何利用材料本身的质感来营造视觉和触觉的联想。我特别喜欢关于“留白”和“负空间”的讨论,这让我明白了雕塑不仅仅是实体本身,其周围的空间也同样是创作的一部分。而在保存方面,这本书的内容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从未想过,一件雕塑的保存会如此复杂和细致。书中列举了不同材质雕塑在保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木材的虫蛀、金属的氧化、石材的风化等等,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特别是关于温湿度控制、光照影响以及日常清洁保养的建议,都非常具体和实用。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雕塑,更学会了如何去“呵护”这些凝固了时光的艺术品。
评分拿到《雕塑知识与鉴赏》,我最期待的部分就是关于雕塑作品的欣赏和价值分析。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何为好作品”的解读,这不仅仅关乎技法的精湛,更涉及到作品的情感表达、文化内涵以及它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书中选取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从古希腊的黄金比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解剖学精准,再到现代抽象雕塑的情感张力,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我特别喜欢关于罗丹的《思想者》的分析,作者不仅描述了其肌肉的遒劲和姿态的沉思,还结合了当时社会背景,阐述了这件作品如何象征着人类的理性与挣扎。书中还提到了如何从材料的运用、构图的平衡、光影的处理以及色彩的运用(如果适用)等多个维度来鉴赏一件雕塑。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这些分析方法非常有启发性,让我看一件作品时,不再是茫然的惊叹,而是能够抓住重点,去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意义。而且,书中对于不同艺术流派的雕塑作品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雕塑艺术的多样性和演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雕塑知识与鉴赏》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对萧晖荣雕塑创作技法的深入探讨。我一直很欣赏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总觉得他的作品中有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东方韵味。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讲解了雕塑的创作技法,更通过萧晖荣的案例,将这些技法具象化、实践化。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材料选择、工具使用以及艺术家如何在创作过程中与材料进行对话的描述。例如,书中分析了萧晖荣是如何运用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去表达他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痕迹的探索。他对不同雕刻刀法的运用,如何塑造出作品细腻的肌理和丰富的层次感,也被讲解得非常详细。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克服材料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将个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融入到雕塑的造型之中。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技法的学习,更是一种创作理念的启发。它让我明白了,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是艺术家技艺、材料、情感和思想高度融合的产物。
评分《雕塑知识与鉴赏》这本书,我最近刚拿到手,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说实话,我一直对雕塑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自己处于一个门外汉的状态,对那些大师级的作品总是看得懂点,又说不上来为什么好。这本书的到来,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从最基础的材料认知开始,比如石材、木材、金属、陶瓷等等,每一种材料的特性,以及它如何影响雕塑的最终形态和质感,都被讲解得相当透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雕塑技法的介绍,像是雕、塑、刻、焊、铸等,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步骤,把原本听起来很专业的工艺过程变得生动易懂。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减法”和“加法”两种基本创作思路的区分,这让我对艺术家如何在材料中“寻找”形象,或者如何“堆砌”出内心的想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雕塑范例,配以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对照着文字去感受那些作品的魅力。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雕塑的了解不再是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而是开始能够辨析其中的工艺难度、材料选择的智慧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循序渐进,不会让初学者感到 overwhelming,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你进入雕塑的殿堂。
评分作为一名对雕塑艺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入门的读物,而《雕塑知识与鉴赏》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雕塑概念和历史演变讲起,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带领读者深入到更复杂的技法和鉴赏层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雕塑发展脉络的梳理,它清晰地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艺术的特点和创新,让我能够对雕塑的整体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例如,书中对古埃及雕塑的严谨、古希腊雕塑的写实、哥特式雕塑的灵动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关怀,都进行了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我感觉就像是跟随作者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了一次雕塑的“穿越之旅”。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雕塑家生平故事的介绍,这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艺术史变得更加鲜活有趣。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雕塑艺术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不再是零散的点状知识,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