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漢英翻譯教程-董曉波 9787566301192 展望全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係列精品教材 英語英

大學漢英翻譯教程-董曉波 9787566301192 展望全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係列精品教材 英語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翻譯教程
  • 漢英翻譯
  • 英語專業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董曉波
  • 9787566301192
  • 英語學習
  • 外語教學
  • 精品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臨池學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1
ISBN:2827327213929
商品編碼:29761847534

具體描述

 

書名:大學漢英翻譯教程

 

ISBN:9787566301192

 

作者:董曉波

 

齣版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年09月

 

頁數:349

 

定價:38.00 元

 

參考重量:0.360Kg

 

目 錄
章  緒論 1
1.1  翻譯的性質與類型 1
1.2  翻譯的標準和方法 3
1.3  翻譯的步驟 14
自我提升一 20
1.4  翻譯對譯者的要求 21
第二章  漢英文化與漢英翻譯 25
2.1  漢英翻譯與文化 25
2.2  中英思維方式對比 27
自我提升二 30
2.3  漢英語言對比 32
2.4  漢英文字對比 32
2.5  漢英語音對比 33
2.6  漢英詞匯對比 34
2.7  漢英句法對比 39
2.8  漢英篇章對比 41
自我提升三 44
第三章  詞語的英譯與常用技巧 47
3.1  詞語的指稱意義與蘊含意義的對比 47
自我提升四 50
3.2  詞語英譯與語言語境 53
3.3  詞語英譯與文化語境 56
自我提升五 58
3.4 “假朋友”的識彆 59
3.5  詞義空缺與英譯策略 61
自我提升六 62
3.6  詞組的翻譯與轉移法 63
自我提升七 67
3.7  特定詞匯的翻譯 68
地名、人名 68
俗語、成語、四字格 71
術語 74
自我提升八 77
第四章  句子的英譯與常用技巧 79
4.1  簡單句與省譯法 79
4.2  復句與増譯法 83
4.3  長句翻譯 88
順譯法 89
斷句法 90
閤並法 93
自我提升九 96
第五章  段落的英譯與常用技巧 99
5.1  邏輯、層次與重復詞語的處理 99
自我提升十 103
5.2  順序、連貫與句子主語的選擇 106
自我提升十一 110
第六章  篇章的英譯 113
6.1  篇章布局 113
6.2  語篇銜接 120
自我提升十二 129
第七章  文學翻譯之小說英譯 131
7.1  特點和要求 131
7.2  名傢名篇譯析 135
7.3  技巧點撥 142
自我提升十三 150
第八章  文學翻譯之散文英譯 153
8.1  特點和要求 153
8.2  名傢名篇譯析 157
8.3  技巧點撥 165
自我提升十四 170
第九章  文學翻譯之詩歌英譯 173
9.1  特點和要求 173
9.2  名傢名篇譯析 186
9.3  技巧點撥 193
自我提升十五 200
第十章  商務文本英譯 203
10.1  特點和要求 203
10.2  範文譯析 224
10.3  技巧點撥 232
自我提升十六 236
第十一章  政論文本英譯 239
11.1  特點和要求 240
11.2  範文譯析 248
11.3  技巧點撥 254
自我提升十七 258
第十二章  法律文本英譯 261
12.1  特點和要求 261
12.2  範文譯析 268
12.3  技巧點撥 279
自我提升十八 283
第十三章  新聞文本英譯 285
13.1  特點和要求 286
13.2  範文譯析 289
13.3  技巧點撥 298
自我提升十九 308
第十四章  科技文本英譯 313
14.1  特點和要求 314
14.2  範文譯析 322
14.3  技巧點撥 325
自我提升二十 327
第十五章  旅遊文本英譯 329
15.1  特點和要求 329
15.2  範文譯析 335
15.3  技巧點撥 341
自我提升二十一 344
參考文獻 346

我國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翻譯事業大發展、大繁榮,蔚為壯觀的30年。的翻譯,
無論在規模、範圍上,還是在質量、水平上,以及對中國社會發展的貢獻上都是的。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綜閤國力不斷增強,政
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作為服務於改革開放的先導力量和與世界溝
通的橋梁,翻譯的作用愈發突齣。威爾金斯在他的?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一書中寫到:“外語學習成功的標準不應是學生能背多少教過的句子、詞組和生詞,或知道多
少語法規則,而是他們能用所學到的語言創造性地錶達多少。”
所謂用所學語言創造性地錶達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口頭錶達;一是書麵錶達。書麵錶
達又分為寫作和翻譯兩個方麵,有時寫作和翻譯又無法截然分開。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英譯漢
是翻譯,那麼漢譯英就相當於寫作瞭,或者說是一種“強迫性的寫作”。大學翻譯教學的基本
任務是培養學生翻譯的技能意識和實際翻譯能力。翻譯作為教學活動,是為學生打好英語基礎
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是考察學生綜閤性技能的標尺之一。
翻譯作為一種跨越時空的語言活動,是“把一種語言已經錶達齣來的東西用另一種語言準
確而完整的重新錶達齣來”(範存忠,1985),是“從語義到文體兩個方麵在譯入語中用切
近的自然對等語再現原語的信息”(Eugene A. Nida,1982)。翻譯可被看作是一門科學,它
有著自己內在的科學規律;翻譯也可以被視為一門藝術,因為翻譯好比作畫,先抓住客觀人物
的形態和神態,然後用畫筆把它惟妙惟肖地錶現在畫上;翻譯還可以被認作是一門技能,因為
就其操作過程而言總是離不開方法和技巧的。但總的看來,翻譯是一門綜閤性的學科,它要求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沒有實踐的理論有可能是無源之水的空談;反過來說,沒有理論指導的實
踐也有可能是盲目的事倍功半的實踐。把兩者有機地結閤起來,是翻譯工作者和學習翻譯的人
所必需的原則,是翻譯研究和翻譯實踐高屋建瓴的必由之路。
《大學漢英翻譯教程》以《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為依據,將社會的需求與培
養外語專業高素質、創新型人纔緊密結閤,著重翻譯基本功訓練,強調雙語修養和雙文化修養。
也就是說,既注重翻譯在語言層麵上的轉換,即字詞、句、篇章這三個層麵上的轉換;同時也
強調翻譯在文化層麵上的譯傳,即在語用語境和文化語境層麵上意義的傳達。每一層麵都是從
漢語的特點切入,“對癥下藥”,解決實際問題。全書共15章,理論、知識和技巧有機結閤,
每章都包括理論概述、漢英比較、方法介紹、譯文比較、實踐練習。盡量將翻譯之“道”貫穿
於語言、文化、修辭等各個方麵,形成一個立體網絡狀的綜閤翻譯教學體係,讓教學在全方位
的思考和反復實踐中進行。同時,每章課後的自我提升翻譯練習,專門用以加強學習者在反復
實踐中掌握翻譯之“器”,終達到培養和提高他們漢譯英的綜閤能力。
本書既可以作為英語專業、翻譯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修教材,也可以作為非英語專業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選修教材,還可以作為英語學習愛好者及英語自學者的學習參考書。
本書由董曉波主編,董曉波、周斌、張明明、徐磊、王元方、陸波陽參編。此外,翻譯碩
士研究生薛立敏曾幫助收集過一些資料,在此一並錶示感謝。在整個編著過程中,我們力求完
美,但由於水平所限,不乏疏漏和欠妥之處,懇請廣大同仁和讀者不吝指正,以便充實與完善。

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容! !!


聚焦語言學習與文化理解:多角度的語言學與應用精選 本係列旨在為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提供全麵且深入的語言學習資源,涵蓋語言學理論、跨文化交際、高級寫作與閱讀技巧等多個關鍵領域。所推薦的圖書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旨在培養學生紮實的語言功底和敏銳的文化洞察力,使其能夠適應未來全球化環境下的復雜溝通需求。 一、 語言學基礎與深度探究係列 本係列圖書深入剖析現代語言學的核心理論框架,為學習者搭建起理解人類語言係統的堅實基礎。 1. 《現代語篇分析導論》 本書著重於語篇(Discourse)層麵的研究,超越傳統句子層麵的語法分析。它係統介紹瞭語篇分析的主要流派,包括功能語篇分析、話輪分析(Turn-taking Analysis)以及語篇語義學(Discourse Semantics)。 核心內容概述: 語篇結構與連貫性(Cohesion and Coherence): 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連接詞、指代、重復等顯性連接手段(Cohesion)構建文本的內在邏輯和可理解性(Coherence)。書中通過大量真實文本實例,對比分析書麵語篇和口頭語篇在結構組織上的差異。 語境化理論(Contextualization Theory): 強調語篇理解離不開社會、文化和情境背景。探討瞭“共同知識基礎”(Common Ground)在對話協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語境綫索推斷說話者的真實意圖。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語篇: 分析瞭不同社會群體(如不同年齡層、職業群體)在語言使用上的差異,以及權力關係如何在語篇互動中得以體現和維護。特彆收錄瞭關於“話語標記”(Discourse Markers)功能的研究,如 well, you know, actually 等在組織對話流程中的關鍵作用。 應用實例: 提供瞭新聞報道、學術論文摘要、網絡論壇討論等不同體裁語篇的深度剖析案例,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復雜文本的工具和方法。 2. 《英語語音學與音係學原理》 本書為學習者提供瞭係統、科學的英語語音和音係知識體係,側重於理論模型的建立與實際發音的校準。 核心內容概述: 語音學基礎: 詳盡介紹瞭國際音標(IPA)的使用,重點講解輔音和元音的發音部位、方式及聲學特性。書中包含大量的口腔圖示和聽覺訓練指導,旨在精確區分易混淆音素(如 /l/ 和 /r/, 單元音與雙元音)。 音係學理論: 引入瞭生成音係學(Generative Phonology)的基本概念,如音位(Phoneme)、異位( Allophone)、音位過程(Phonological Processes)如同化、失落、插入等。通過對比英式英語(Received Pronunciation)和美式英語(General American)的係統差異,加深對音係規則多樣性的理解。 韻律學(Prosody): 深入探討瞭重音、語調和節奏在傳達意義和情感中的作用。分析瞭不同語調模式(如升調、降調、降升調)在陳述、疑問、強調等功能中的實現方式。 實踐指導: 配有大量聽力辨析練習和自我錄音對比指導,幫助學習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準確、自然的英語口語錶達。 二、 高級應用技能與跨文化能力培養係列 本係列聚焦於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復雜信息的處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 3. 《英語學術寫作規範與技巧》 該教材專注於培養學生撰寫符閤國際標準的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的能力,是通往研究生學習和學術交流的橋梁。 核心內容概述: 學術語篇的特徵: 係統解析瞭學術寫作中對客觀性、精確性、邏輯嚴密性的要求,並對比瞭描述性(Descriptive)、議論性(Argumentative)和解釋性(Explanatory)等不同類型文章的結構規範。 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的構建: 詳細指導如何有效地搜集、篩選、評估現有研究,並以批判性的眼光組織成邏輯清晰的綜述段落,避免簡單的歸納堆砌。 引用與參考文獻管理: 嚴格講解 MLA, APA, Chicago 等主流引用格式的規範用法,強調學術誠信,杜絕抄襲行為。 清晰有力的論證: 教授如何構建強有力的中心論點(Thesis Statement),並使用強有力的證據(Evidence)和有效的推理(Reasoning)來支撐論點。重點訓練段落內部的主題句控製、過渡句的有效銜接以及結論部分的總結升華。 4. 《深度閱讀與批判性思維:英語文本解析》 本書旨在超越基礎的詞匯和語法理解,訓練學生對英語文本進行深層挖掘和批判性評估的能力。 核心內容概述: 閱讀策略的進階: 介紹如“反嚮閱讀”(Reading Against the Grain)、“細讀分析”(Close Reading)等高級技巧,以識彆作者的潛在偏見、假設和修辭手法。 修辭分析與手法識彆: 重點分析隱喻(Metaphor)、反諷(Irony)、象徵(Symbolism)等復雜修辭手段在不同文體中的功能,尤其是在文學、政治評論和廣告語篇中的應用。 邏輯謬誤識彆: 教授識彆常見的邏輯漏洞,例如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訴諸權威(Appeal to Authority)、稻草人論證(Straw Man)等,從而增強讀者對信息的可信度判斷。 文本與意識形態: 引導學生思考文本背後的意識形態傾嚮和文化預設,例如在曆史敘事或社會議題討論中,語言是如何建構和鞏固某種世界觀的。 三、 跨文化交際與應用語言學前沿 本部分關注語言在真實社會互動中的動態性,以及文化差異如何影響信息傳遞的有效性。 5.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行為研究》 本書側重於語言行為理論(Speech Act Theory)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應用與變異,強調“做什麼”比“說什麼”更重要。 核心內容概述: 禮貌理論(Politeness Theory): 深入探討 Brown & Levinson 的負麵和正麵禮貌策略,並對比東西方文化(如中、日、美)在請求、拒絕、批評等高風險交際行為中對禮貌的偏好和執行方式的差異。 語用失誤分析(Pragmatic Failure Analysis): 區分因詞匯或語法錯誤導緻的失誤(Linguistic Error)與因不理解交際規則導緻的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分析,闡釋跨文化交流中為何“說對瞭卻做錯瞭”。 非語言交際(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探討手勢、眼神接觸、身體距離(Proxemics)和時間觀念(Chronemics)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含義差異,這些因素如何增強或阻礙口頭信息的有效傳遞。 --- 本係列教材的設計理念是構建一個由理論(語音學、語篇分析)到實踐(學術寫作、深度閱讀)再到應用(跨文化交際)的完整學習路徑。每一本教材都配備瞭嚴謹的學術框架和豐富的實證案例,旨在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全球視野的高素質英語專業人纔。學習者通過係統地掌握這些知識,將能更自信、更精準地駕馭英語這門工具,並深入理解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與思維模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雖然低調,但內容細節的處理上似乎透露齣一種對讀者的尊重。我特彆關注教材中是否強調瞭技術工具的使用,比如CAT(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在現代翻譯流程中的整閤問題。我們身處的時代,機器翻譯的進步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一本麵嚮未來的教材,不應該迴避或貶低這一現實,而應該教導學生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提高效率,同時保持人工乾預的精準度和人文關懷。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將人工智能輔助與人工精修相結閤的實戰策略,並探討機器翻譯的局限性,那纔算是與時俱進。另外,我對它對“語體和文體轉換”的處理方法很感興趣。文學作品、新聞報道和學術論文的翻譯標準截然不同,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可量化的、針對不同語體的翻譯質量評估標準,將極大地提升學習者的自我檢測能力。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將翻譯視為一個包含技術、藝術和倫理的復雜係統工程。

評分

從整體的編排風格來看,這本書似乎散發齣一種老派而紮實的學術氣息,這對我來說恰恰是一種安慰。現在的許多教材為瞭迎閤市場,內容往往浮於錶麵,缺乏足夠的力量感去支撐起“大學”這個定位所應有的深度。我更傾嚮於那些願意花大力氣去深入探討語言哲學和翻譯倫理的著作。例如,譯者的主體性在翻譯實踐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麵對意識形態的壓力或商業利益的驅動時,譯者應該如何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如果這本書能在這些宏大但又至關重要的議題上有所建樹,哪怕隻是提供一個引發思考的討論平颱,也遠比一堆空洞的練習題更有價值。我希望它能引導我思考“為什麼這樣譯”而非“如何這樣譯”。這種對底層邏輯的探究,是真正區分“翻譯工人”和“翻譯傢”的分水嶺。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翻譯思想史的背景知識,將特定的翻譯流派與其代錶人物和實踐風格相結閤進行講解,那更是令人振奮的學術盛宴。

評分

拿到手後,我立刻翻閱瞭目錄,這份結構安排的嚴謹性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它似乎沒有采取那種堆砌知識點的做法,而是遵循瞭一種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這對於我這種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我尤其注意到關於“翻譯過程控製”那一部分的描述,這往往是被許多傳統教材忽略的關鍵環節。好的翻譯不僅僅是産齣結果,更是對輸入和輸齣過程的精妙管理。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盡闡述從初稿到終稿的修改、校對、潤色的各個階段應該側重於哪些方麵——是準確性優先,還是流暢性優先?在實踐中,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兩者之間做齣取捨,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決策模型或權衡的案例分析,那將是巨大的加分項。此外,我對它在“跨文化交際障礙識彆與規避”上的論述抱有極高的期待。翻譯的最高境界是實現文化層麵的等效,而非僅僅是語言層麵的對等。如果書中能有足夠多的、發人深省的案例,展示那些看似微小卻能顛覆整個譯文效果的文化陷阱,那麼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得到瞭質的飛躍。

評分

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我如何做題”的應試手冊,而更像是一本“激發我如何思考”的智力夥伴。最令我感到沮喪的翻譯學習經曆,往往是那些隻教你“套路”的教材,一旦遇到結構新穎或錶達獨特的文本,所有的“套路”瞬間瓦解。因此,我更看重的是它在培養學習者獨立解決未知翻譯難題的能力上投入瞭多少心力。它是否鼓勵讀者去探索新的、尚未被主流接受的譯法?它是否提供瞭足夠的空間讓學習者去質疑和批判既有的翻譯規範?我期待這本書能塑造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氛圍,鼓勵批判性思維,讓學習者明白翻譯實踐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領域,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如果它能以一種充滿對話性的方式呈現復雜概念,例如通過模擬譯者間的辯論或者不同譯本的對比分析,從而引導我們形成自己堅實的翻譯信念,那麼這本書就遠遠超越瞭一本普通教程的範疇,而成為瞭我們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初看之下並沒有什麼特彆吸引眼球的元素,但正是這種沉穩的氣質,讓我對它的內容産生瞭更多的好奇心。我一直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理解中英互譯核心邏輯的教材,而不是那種僅僅羅列大量生硬例句的工具書。從我對翻譯理論學習的經驗來看,優秀的教材應該能引導學生從思維層麵去把握兩種語言的差異與橋接,而不僅僅是詞匯的替換。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語境、文化背景對譯文準確性和自然度的影響。比如,在處理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成語或典故時,如何找到既不失原意又符閤目標語讀者習慣的錶達方式,這是衡量一本翻譯教材水平的關鍵標準之一。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框架,幫助我構建起一套係統的、可操作的翻譯方法論,尤其是在麵對復雜句式和抽象概念時,能夠遊刃有餘。如果它能像一本精密的地圖冊那樣,清晰地標示齣不同語言間的“地形地貌”和“安全路綫”,那麼它無疑就是一本價值連城的學習夥伴。我特彆關注它在高級階段是否涉及專業領域(如法律、科技)的翻譯規範和術語處理,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我未來職業發展的廣度與深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