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汉语成语词典-全新版 | 作者 | 黄成兰 |
| 定价 | 30.00元 | 出版社 | 四川辞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57900540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 本词典收成语近5000条,以现代常用和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成语为主,同时为兼顾学习古文的需要,也酌收部分现代虽不常用,但在古籍中常见的成语,以及少量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了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编者在编写中做了诸多努力,尽量使解释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例句贴近生活,功能完备实用。 |
| 作者简介 | |
| 图书策划人,策划出版多部畅销工具书。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收列常用词语,包括解义、例句、近义、反义、用法等功能,是一本的成语工具书。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对工具书的第二个评判标准,就是它的检索便利性。毕竟,再好的内容,如果找起来费劲,那它的实用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这本书在设计排版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让人感觉非常人性化。首先,它的字体选择和间距处理得当,长时间查阅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在同一词条下的结构组织非常清晰。比如,当一个成语有多种相近的解释,或者在不同语境下含义略有侧重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堆砌文字,而是采用了小标题或者序号进行区分,让读者能迅速定位到自己最需要的那个解释。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一个特定的商业谈判场景寻找一个恰当的成语,这本书立刻就区分出了“侧重策略”和“侧重结果”的几种表达,这种细致入微的分类,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效率。它的索引部分做得也相当详尽,即便是只记得成语的某个关键的字,也能通过多重索引系统快速锁定目标,这对于那种记忆模糊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这本厚重的工具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这份分量就让人对它寄予了厚望。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收录成语时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一个业余的语言爱好者,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半生不熟的成语,查阅起来既要方便,又得准确。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生僻、历史悠久的成语的处理方式。很多旧版词典为了追求篇幅,往往会草草带过,但这本书似乎投入了更多精力去考证其典故的出处和演变过程。那种追根溯源的严谨态度,让人在学习成语的含义时,更能体会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古人智慧。而且,我注意到它在解释中不仅给出了现代的用法,还穿插了古代文献中的例句,这对于理解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细微差别非常有帮助。相比起那些只提供简单释义的工具书,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微型的文化史手册,让人在查阅单个词条时,不知不觉就沉浸在了汉语言发展的长河之中。这种详实的考据,让我在写作或翻译时,能够更加自信地运用这些精炼的语言精华。
评分坦白说,现在的很多工具书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或者在收录“新”的表达时显得非常保守。这本词典在兼顾传统的同时,展现出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开放态度,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语言是活的,成语的生命力也在于它不断被使用和演化。我发现它收录了一些近现代才逐渐普及,甚至是在特定领域内被广泛引用的新成语或半成语结构。这使得这本词典不仅仅是一个回顾历史的工具,更是一个把握当代汉语脉搏的参照物。比如,对于一些从俗语、谚语中凝练出来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表达,它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解释,并注明了其流行的时间段。这让我感觉到编纂者并非只是墨守成规地整理旧有资料,而是真正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倾听和记录当代汉语的实际运用情况,这使得整本词典的“鲜活度”大大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它的时效价值。
评分我个人在使用词典的过程中,很看重它在“文化关联性”上的挖掘。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成语的真正含义往往根植于特定的历史事件、哲学思想或是民间传说之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满足于给出表层的、教科书式的定义,而是用相对深入的篇幅去阐释成语背后的文化意象。例如,对于一些带有明显地域色彩或者与古代官制、礼仪相关的成语,词典会插入一个简短的背景介绍,解释清楚为什么“A”代表“B”的这种逻辑关系。这种深度挖掘,对于非母语学习者固然重要,但对于我这样的母语使用者来说,它提供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我更精准、更富感情色彩地运用这些词汇。当我理解了“精卫填海”背后的不屈意志,我使用这个成语时,那种力量感是单纯知道字面意思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文化解码器”,而非单纯的词汇汇编。
评分从装帧和用料来看,出版商对这本书的定位显然是希望它能成为一本可以长久使用的案头参考书。翻开书页,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色泽都透露出一种“耐用”的感觉。我是一个习惯在书上做笔记和标记的人,很多薄弱纸张的书,涂画几下就怕渗墨或者磨损内页。而这本词典的纸张厚度适中,即使用钢笔标记也不会有太大的晕染现象。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体现了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我尤其欣赏它在锁线装订上的处理,无论我如何用力地将书页翻到最底下的部分进行抄录,书脊都没有出现任何松动或断裂的迹象。这种扎实的工艺保障,意味着我可以放心地将它作为我书房里常备的工具,不用担心它会因为频繁使用而过早报废,这从长远来看,也是一种高性价比的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