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店工作日15:00前发货,周末及法定休息日不发货!请知悉!谢谢!
本店电话:010-65737570;13910599010
高端视界
1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力推动优质旅游 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在2018 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的讲话李金早
旅游大讲堂
17以人民为中心 开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戴 斌
理论前沿
26时空叙事与生活日常:优质旅游时代下再论城市旅游的起源、建构与价值归宿洪灏源
40旅游:从和谐中走来,以优质而绚丽王敬武
54规划信息化与优质旅游
——从大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管窥赵鹏风
66优质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产业链延伸研究
——以大连旅顺口区为例王?恒
76 “互联网+”背景下优质旅游目的地构建路径初探
——以深大智能LOTS旅游生态开发为例刘 尉 郭雯洁 王良举
产业评论
86旅游要Happy,关键看IP洪清华
91发展优质旅游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做好产业的底层架构
——一个旅游从业者眼中的优质旅游程超功
97优质旅游首先要让游客有品质获得感杨宏浩
旅游学人茶座
103优质旅游发展与新时代旅游文化建设宋子千
108理解优质旅游发展的三重维度吴?俊
113消费者负面口碑传播及旅游业公共治理研究张?杨
122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引领入境研学旅行业优质化发展郑维佳
地方案例研究
128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建优质乡村旅游吴友鹏
137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优质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胡念望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本辑刊会是一堆枯燥的统计数据堆砌,毕竟是“评论”性质的出版物,总担心学术腔过重,但实际翻阅下来,感受到了那种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它在探讨旅游伦理和游客行为转变的部分尤其精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网红景点”现象的社会学考察,作者没有简单地将此归咎于大众的盲从,而是深入挖掘了社交媒体语境下,个体身份认同与空间符号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那段关于“打卡”行为背后隐藏的社会心理动因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让我这个自认为对网络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感到醍醐灌顶。语言风格上,它在保持学术基调的同时,运用了不少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现代语汇,阅读体验相当流畅,完全没有阅读官方报告或纯理论著作时的那种晦涩感。它成功地做到了学术深度与大众可读性之间的平衡,让一个非专业研究人员也能轻松跟上其论述的节奏,并且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当代社会文化趋势的深刻洞察。
评分我对这辑书的区域发展研究部分印象最为深刻,它不像通常的旅游年鉴那样将全国一概而论,而是采取了非常精细的微观视角。比如,其中有两篇专门针对西南边陲某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跟踪研究。我看到作者们是如何细致入微地记录下当地旅游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传统社区结构带来的冲击与融合的。他们没有回避问题,比如在推进旅游化的过程中,原住民文化如何被过度商业化解读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社区共建的方式来重塑文化主体性。这种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旅游发展公平性的立场,让我感到非常敬佩。读完后,我甚至改变了自己对某些“生态旅游”项目的固有看法,意识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远比开发漂亮的观光步道要复杂得多,它关乎权力结构、话语权和利益的再分配。这本书展现了评论界的良心与担当。
评分这本辑刊的编辑组织能力值得称赞,它的结构安排极具巧思,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到个体体验,层次分明却又互相勾连,读起来很有整体感。有一部分内容是专门聚焦于旅游技术创新的,但我预期的那种冷冰冰的科技介绍并没有出现。相反,作者们探讨了VR/AR技术如何重塑历史场景的叙事,以及大数据在个性化定制旅游路线中的伦理边界。特别是关于“AI导游”的效能评估那一章,它不仅仅比较了不同算法在信息准确性上的优劣,更深入地探讨了当人与机器共同构建旅游记忆时,这种体验的“人情味”是否会丧失。我从中看到了作者们对技术与人文关怀之间张力的深刻理解,他们似乎在提醒我们,技术是工具,旅游的核心价值依然是人的连接与情感的投射。这种辩证的视角,让科技话题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被置入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去审视。
评分这本《中国旅游评论:2018第一辑》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并非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景点介绍合集,而更像是一扇深入中国旅游业肌理的观察窗。我尤其欣赏它对旅游政策变迁的深度剖析,比如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的“全域旅游”战略,书中从宏观的国家规划层面,细致地拆解到地方政府的执行层面,分析了不同省份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创新。那些关于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案例研究,实在太具参考价值了。我记得有一篇文章详细论述了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产品,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口号上,而是列举了几个具体项目的运营数据和游客反馈模型,让人能直观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对于一个长期关注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同行者来说,这样的深度报道简直是饕餮盛宴,它提供的不是故事,而是方法论和可复制的经验教训。作者群的学术背景显然非常扎实,论证逻辑严密,大量引用的数据和图表都经过了细致的交叉验证,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点牵强”的疑虑,整体的专业度和严谨性远超一般行业期刊的水准,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目。
评分坦白讲,我对旅游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通常兴趣不大,总觉得过于抽象,但这次的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既有印象。这本辑刊里有一篇关于旅游投资回报率(ROI)评估的跨学科分析,它巧妙地引入了生态价值和文化资本的概念,来修正传统的财务指标。作者们提出,对于文化遗产类景区,如果不将“未来世代的体验权”折算进当前的成本效益分析中,那么任何高额的短期收益都可能是一种对未来的掠夺。这个视角非常具有前瞻性,它不是在空谈环保口号,而是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量化的评估框架,这对于那些正在规划大型文旅项目的决策者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整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注重论证的严谨性,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没有一句是废话,信息密度高到我需要时不时停下来,对照着地图和背景资料仔细琢磨,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细微的论点,绝对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专业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