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尼泊尔,寻找爱与安宁
定价:39.80元
售价:25.9元,便宜13.9元,折扣65
作者:杰克翔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32046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尼泊尔,寻找爱与安宁。喜马拉雅南麓的群山间诞生地尼泊尔古国一直备受游人推崇作者带你一起――徒步ABC 聆听天籁音 破解神秘国度的行走密码
内容提要
《尼泊尔,寻找爱与安宁》是一本旅行者亲身讲述在全世界徒步旅行者的天堂尼泊尔,徒步世界十大徒步线路之一,安娜普纳环线(简称ABC),探访尼泊尔旷世秘境,传达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散文书籍。按照线路,全书分为八章,讲述了作者与一群天南地北的小伙伴徒步ABC环线的故事。
全书以作者的徒步路线为主线,以精华景点为框架,重点介绍尼泊尔绝世美景、风土人情,穿插美食、探险、民俗等各种可写、有趣事物,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思考,配之以精美的图片,把身在心在天堂的尼泊尔地展现给读者。
目录
自序:心灵之栖
Why Nepal
枯燥与充实 14
“净土”之行 16
出国准备 19
加德满都,繁华与古旧
飞越喜马拉雅山 22
穿越时空的错觉 24
梦花园与女神的寺院 30
质朴之夜 35
博卡拉,湖畔“东方瑞士”
前往“东方的瑞士” 38
邂逅雨中费瓦湖 41
雪山,明天见 43
神的屋檐:初遇鱼尾峰 45
徒步之一:前三日的跋涉
徒步**天,与羊群同行
悠然之境 48
关于ABC 55
徒步第二天,漫漫长路
意外:随风离队 56
揣着不安与期待继续上路59
让人崩溃的3500级台阶 61
徒步第三天,雪山日出
海拔3000米不顾一切地往前冲 67
大自然的环形剧场 69
徒步之二:攀向“天堂”
徒步第四天,走过“”
面朝雪山,春暖花开 76
“”与“天堂” 82
徒步第五天,赶路与生活
行走,枯燥,冥想 86
枯燥才是生活 89
珍贵的名字,Himalaya 93
徒步第六天,“天堂”独坐
天堂的路口有点窄 96
雾中的冥想 112
仰望星河,时空穿梭机 115
徒步之三:人生如梦
第七、八天的争执与欢乐
高原上喝烈酒 120
乡野温泉 125
徒步第九天,梦想与爱
不走回头路 128
关于爱情 132
徒步第十天,如同来过
回到地平线 138
重回博卡拉,让我成为一条鱼
后会无期 142
脚踏车的日子 145
带我翱翔,带我飞 147
心灵spa与马杀鸡 153
费瓦湖的温柔 155
纳加阔特,宇宙尽头的早餐
前往世界之巅 160
天际旅店 162
美好的一天源于早餐 165
古城巴德岗,异域乡愁
中世纪生活的橱窗 170
夜晚的乡愁 179
假窗 187
重回加德满都,光明之城
西藏人心中的树:猴庙192
遭遇“艳遇” 198
生命开始就面对的严肃课题:烧尸庙 204
宇宙正能量中心:大佛塔209
处女崇拜:活女神 211
尾声:天空中的珠穆朗玛峰
“血拼” 216
珠峰航线 219
计划下一次 222
作者介绍
杰克翔,原名张翔,80后文艺青年,喜欢徒步、摄影。朋友称翔哥,自称艺术家。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做了很多商业动画短片,得了许多动画设计奖。国外去过很多地方,梦想成为旅行家:一副墨镜,一部单反,一个背包,说走就走。
曾经的北漂,现居成都,和朋友创办文化传媒公司,公司名字的灵感便来自尼泊尔那座6999米、未被人登顶的处女峰,鱼尾峰。
文摘
序言
哇,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泥土芬芳和淡淡香料气息的纸张质感,配合着封面那种略显粗粝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光是捧在手里摩挲,都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敬意。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张拍摄得极其细腻的照片,那些高耸入云的雪山、缭绕在山谷中的晨雾,以及忙碌的市集上那些饱经风霜却眼神清澈的面孔,无声地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与信仰。文字的排版也很有心思,那种疏朗中带着古典韵味的感觉,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我感觉作者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从墨水的选择到留白的艺术,都在为读者铺设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甬道,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已经被这种精心构建的氛围深深吸引住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光是陈列在书架上,都能为空间增添一份宁静而深邃的格调,让人每次瞥见,都忍不住想再次沉浸其中,去探寻那隐藏在纸张背后的真实故事和情感波动。那种强烈的视觉和触觉体验,是很多当代快餐式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相当老道,它不像那种急于抛出结论或者用炫目辞藻堆砌的游记文学,反而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慢条斯理地为你展开一幅宏大而又充满细节的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克制的叙述方式,他似乎并不急于用华丽的辞藻去描绘那些已经被无数人赞颂过的壮丽景观,而是将笔墨聚焦于那些日常的、微小的瞬间:清晨寺庙里传来的低沉诵经声,当地人在转动经筒时那种近乎冥想的专注,或是某个偏远村庄里,一位母亲在阳光下缝补衣物时手指的律动。这些片段被组织得错落有致,时而如同高山上的疾风,带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时而又像低地的溪流,缓缓地、温柔地抚慰人心。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技巧,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一种持续的好奇心,总期待着下一页会揭示怎样一个意想不到的文化侧面或是个人体悟。它成功地避免了流于表面的观光记录,而是深入到了精神肌理之中,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却又回味无穷,仿佛自己也参与了那段漫长的旅程,与作者共同呼吸着那片土地的气息。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作者的语言功力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他似乎拥有一种罕见的、能够捕捉并固化转瞬即逝的氛围的能力。我特别喜欢他运用感官细节来构建场景的笔法,比如那种混合了高海拔寒冷空气的干燥感,或是雨后泥土被阳光烘烤后散发出的那种温暖的、略带苦涩的气味,甚至是那些市井小贩的吆喝声是如何被狭窄的街道反射和扭曲的。这些描写入木三分,让阅读体验拥有了三维甚至四维的沉浸感,几乎可以让我清晰地“闻到”、“听到”和“触摸到”他所描述的一切。更难得的是,他的文字在保持画面感的同时,并未牺牲情感的穿透力。那些关于失落、关于坚持、关于在严酷自然面前的人类渺小与伟大的段落,都以一种极其克制却又饱含力量的语气表达出来,那种情感的张力,如同被拉满的弓弦,在不经意间射出,直击读者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成熟作家的标志,懂得“少即是多”的真谛,用最精准的词汇去引发读者最丰富的联想和共鸣。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深层次的自我对话和精神洗礼。作者在描写他所接触到的那些人物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共情,是极其动人的。他没有将当地人塑造成符号化的“异域他者”,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完整个体的复杂性——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幽默、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面对生活艰辛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令人敬佩的达观态度。我常常在某一段落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记录下的那些对话片段,那些看似朴素的言语中,往往蕴含着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这种对人文精神的捕捉能力,是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它引导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让我们这些身处现代喧嚣中的人,重新审视“幸福”与“满足”的真正含义。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直接的道德说教都要来得深刻和持久,读完之后,我感觉内心那些不必要的浮躁和焦虑都被过滤掉了一层,留下了更清晰、更坚定的自我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简直令人惊叹,但绝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报告,作者巧妙地将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知识,如同精美的刺绣线脚一般,自然地融入到他的个人经历叙述中。比如,当他描述攀登某座神山时的身体体验时,会穿插一段关于该山在当地宗教信仰体系中的地位演变,或是对古代岩画的解读。这种跨领域的融合处理,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的层次感。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跟随一个旅行者的脚步,更像是在一位博学的向导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知识探险。他对当地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乃至不同民族间的微妙关系,都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考证。对于任何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去满足求知欲,同时也保持了足够的趣味性,确保读者不会在密集的知识点中感到疲惫。每次读到作者对某一处遗址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时,我都会忍不住去查阅更多的资料,这本书无疑成功点燃了我对这个地区更深层次的探究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