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华尔街证券分析:股票分析与公司估值(原书第2版)
定价:79.00元
作者:[美]杰弗里 C. 胡克(Jeffrey C. Hooke)、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115520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版探讨了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下,共同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机构类资产管理人、投资银行、商业评估机构、企业兼并方等是如何开展证券分析和商业估值的。
内容提要
过去20年以来,两次大的市场崩盘、无数次财务和会计丑闻,《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及相关法规、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证券分析和商业估值的基础。以上这些促成了这本畅销书推出第2版。本书版曾被《巴伦周刊》评为“继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证券分析》之后当代的《证券分析》”,CFA持证人则评价本书为有洞见的证券估值指南。
新版探讨了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下,共同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机构类资产管理人、投资银行、商业评估机构、企业兼并方等是如何开展证券分析和商业估值的。
本书充满了真知灼见、专业意见,本次及时更新的第2版具有以下特点:
展示了从业人员对普通股和公司进行估值、做出买卖决策时使用的方法、流程。
阐释了互联网和计算机如何自动化完成部分的研究分析工作。
包含了*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能够代表该领域内专业人士每天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探讨了两次股灾的冲击以及财务和会计丑闻导致的针对估值方法的新监管政策。
对于希望教授股票与商业估值核心技巧的商学院教授,该书是工具。
对于在金融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以及兼并方、商业评估师、国际投资者来说, 证券分析与商业估值是金融的核心学科。对于任何希望在金融领域打牢基础的人士来讲,本书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本书。
目录
目录丛书序
丛书序(英文版)
丛书介绍
致中国读者
序言
部分投 资 环 境
章为什么进行证券分析/2
证券分析的起源/2
并非盈利的保证/4
日常交易与证券分析/5
羊群效应与证券分析/5
趋势投资者/7
博弈论与证券分析/7
证券分析的前提/9
科学的方法/10
证券分析技巧/12
基本估值方法/12
其他估值方法/15
小结/16
第2章谁在从事证券分析和企业评估/18
证券公司及其分析师/19
大型的机构投资者/22
一门濒危的艺术?/23
指数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26
小型资产管理公司/26
评级机构/28
个人投资者:一个特殊的群体/29
企业价值评估/30
小结/30
第3章寻求公平的竞争环境/31
证券监管历史概述/33
高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35
销售和交易行为/37
保证金管理/39
新发行股票的生命周期/40
小结/52
第4章信息的其他来源/53
商业媒体/54
免费的互联网/55
有偿服务的互联网/56
行业协会、咨询公司、出版物和金融组织/57
信用评级机构/57
证券公司研究报告/57
通讯社/58
独立专家服务/59
小结/59
第二部分证券分析及撰写研究报告
第5章为什么进行证券分析/62
证券分析的流程/63
研究报告范本/64
分析师的职责/65
层层递进的预测/66
选择股票来研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68
有限的时间和资源/69
安全边际/69
小结/70
第6章行业分析/72
背景/73
行业分析解构/74
行业分类/75
外部因素/80
需求分析/86
行业研究中的供给分析/92
获利能力、定价和行业分析/93
国际竞争与市场/95
小结/97
第7章具体公司分析/98
系统方法和竞争优势/99
概述和业务描述/105
产品和市场部分/106
生产和分销/109
竞争分析/112
业务评论中的其他主题/113
小结/116
第8章公司财务报表分析/118
开始调查/119
分析的原始素材/120
财务报表分析手段的演变/121
基本方法展示/122
内曼·马库斯公司财务分析的总结/135
小结/137
第9章会计数据的局限性/138
基本会计问题/140
国际性问题/140
有关特定公司的问题/143
上市公司的基本目标/147
案例研究:稳定公司/148
小结/162
0章财务分析和公司分类/164
公司分类/165
成熟型公司/165
成长型公司/166
周期型公司/169
衰退型公司/175
转型公司/175
先锋型公司/176
财务游戏/177
新增发行在外的股份数?/180
小结/180
1章财务预测指标/182
预测的流程/183
典型的财务预测/183
其他预测方法/184
对亨斯迈化工预测的评论/187
准备预测/188
周期型公司预测/191
曲棍球棒现象/192
小结/194
第三部分评估及投资决策
2章评估方法/196
评估每种方法/197
使用多种方法/198
小结/199
3章内在价值与现金流量折现/200
应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时的问题/201
现金流量折现法与相对价值评估/204
现金流量折现和市盈率比率/204
现金流量折现估值的过程/206
小结/209
4章现金流量折现法:选择正确的折现率/210
贝塔系数/212
用以计算股东权益收益率的方法——积层法/214
特殊案例/215
小结/217
5章相对估值法/218
房地产的类比/219
案例研究:现代派遣服务业/220
为公开发行进行估值/223
资产负债表项目和相对价值/223
多高算是高/224
小结/224
6章边缘公司的业绩评估/226
如何定义“存在问题的公司”/227
小型公司和相对价值/234
小结/234
7章并购市场、证券分析和估值/235
理解杠杆/237
杠杆的运作机制/238
案例研究:KEANE公司/239
私募股权公司应该支付多少钱/240
杠杆估值以及对上市公司的证券分析/242
战略型估值/242
小结/243
8章分部加总法/244
背景介绍/245
税收更有利于资产分拆而非现金出售/246
分部加总法举例/247
业务部门的估值/247
非经营性资产和负债/250
揭开分部加总法价值的面纱/251
小结/252
9章投资建议/253
自上而下分析过程摘要/255
折现现金流法估值/258
相对价值法/分部加总估值法/260
价值/262
杠杆法/263
投资推荐意见和结论/265
小结/266
第四部分特 殊 情 况
第20章私募股权投资/268
行业细分和规模大小/269
费用结构/270
私募股权基金并没有跑赢标普500指数/271
私募股权基金和信息的收集/271
私募股权基金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做出修改/272
对流动性和控制权的调整/273
小结/276
第21章自然资源类公司/278
一般方法论/278
自然资源类公司的财务报告/280
案例研究:Encore Acquisition Company/283
矿业公司/289
小结/291
第22章金融行业个股/292
产品线/295
金融资产的性质/296
两种技能/297
贷款机构/298
大型商业银行/305
小结/307
第23章保险公司/308
总体背景/308
保险公司的基本职能/309
保险公司的监管/311
财务报表分析:财产险与意外事故险公司/312
财务报表比率/317
人寿保险公司/317
小结/320
第24章高度投机性股票/321
背景/322
折现现金流/323
案例研究:巴拉德动力/324
风险投资资本加价与IPO/329
历史的视角/330
证券分析、高科技股票、投资组合/331
小结/331
第25章问题证券与转折期公司/332
投资机会/333
筛选技巧/334
接受转型公司失败的可能性/336
对出现杠杆问题的公司进行财务分析/337
投资决策/339
对转型公司的评估/340
清算/343
小结/344
第26章国际股票/345
证券分析的作用/346
美国证券存托凭证/348
发达国家市场/348
相对价值乘数/352
小结/353
第27章新兴市场/354
新兴市场与证券分析/356
股票定价原则/360
财务预测/364
新兴市场股票贴现率/365
新兴市场上的相对价值分析法/368
小结/369
第五部分结论
第28章资产的繁荣和萧条/372
2008年金融危机:起因/372
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373
裁判员的失败/375
另一场危机的必然性/379
证券分析师和企业估值会如何变化/381
小结/382
第29章结束语/383
注释/387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杰弗里C.胡克 估值顾问公司胡克公司(Hooke Associates, LLC.)和投资银行Focus LLC的董事总经理。他曾任EMP(Emerging Markets Partnership)的总监、世界银行集团首席投资官,雷曼兄弟、施罗德投资集团(Schroder Wertheim)的投资银行家。胡克先生同时也是畅销书《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和《新兴市场: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的使用指南》的作者。
译者简介
林东 CFA,FRM 清华大学学士、硕士。毕业后加入花旗集团(Citigroup),工作于投资银行部、固定收益部(FICC,任职衍生品交易员)。工作地点包括北京、上海、新加坡。2009年进入瑞银证券资产管理部(UBS AM),任职副董事。现任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固定收益事业部(FICC)总经理,业务范围包括证券市场的自营投资、投资顾问、大宗商品期货和量化交易。
林先生是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CFA Beijing Society)发起创始人之一,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校友会固定收益俱乐部理事。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 译著有《*投资策略》《华尔街证券分析》《资产证券化原理精解》 等。
刘潇然 CFA 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现为某VC基金的创始人员,从事风险投资工作,曾任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从事并购基金工作。已出版合译作品:《REITs:人员、流程和管理》和《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
文摘
序言
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开始深入学习证券分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宝贵的入门指南,但其深度和广度又远远超出了普通入门书籍的范畴。作者以一种非常谦逊但又极其专业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华尔街的投资世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现金流”的重视。许多分析师可能更关注利润表上的数字,但这本书却强调了现金流的重要性,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利润表中调整出经营活动现金流,以及如何分析自由现金流,这些内容让我对公司的“造血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关于如何识别财务造假和“财技”的章节,也为我敲响了警钟。在信息不对称的股市中,学会辨别真伪,识别风险,比单纯的追求收益更为重要。作者通过列举一些经典的案例,教会我们如何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种“火眼金睛”的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无价的。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投资之路的初期,为我指明了方向,并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股票分析中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股市理解的另一扇大门!原本以为自己对股票投资已经算得上是略知一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之前那些零散的知识点是如何被系统地串联起来,并且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对于基本面分析的讲解,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层层剥茧,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如何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再到微观的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全方位的透视。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部分,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识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字,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去解读这些数字背后的逻辑,理解公司经营的健康状况,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增长点。书中提出的那些关于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市盈率倍数分析等估值方法,不仅仅是公式的罗列,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这些方法的使用场景、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我曾经在分析一家公司时,总是觉得少了那么一点“抓手”,不知道如何量化其价值,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我现在能够更自信地去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凭感觉或零散信息进行买卖的散户,而是真正能够进行严谨分析的“聪明投资者”了。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启发,更多是关于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习惯于追逐市场热点,或者依赖一些“小道消息”来做投资。这种方式虽然偶尔也能带来一些短期的收益,但长期来看,往往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而《华尔街证券分析》则为我构建了一个更加理性、更加系统化的分析框架。它强调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即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的股价波动。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讲解了如何去识别那些具有“护城河”优势的公司,以及如何判断这些优势的持久性。我学到了如何从公司的竞争格局、品牌影响力、技术专利、成本优势等多个维度来评估其竞争能力。而且,书中对于如何运用各种分析工具,比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来辅助评估公司状况,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教我们如何“找好公司”,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在好公司的价格合适时买入”。关于估值的章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之前一直觉得估值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作者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生动的例子,让我明白了估值其实是基于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而这种预测是可以通过严谨的分析来实现的。这本书让我明白,投资不是一场赌博,而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投资智慧,是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从中找到可操作的逻辑。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通过大量的图表、案例和数据分析,将股票分析的各个环节都清晰地展现出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公司估值”部分的讲解印象深刻。它并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估值背后的逻辑和假设。例如,在讲解DCF模型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关键假设(如增长率、折现率)的设定,以及这些假设对最终估值的影响。这让我明白,估值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而是一个区间,并且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此外,书中对于如何识别“好”的公司和“坏”的公司,也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我学到了如何从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层能力、战略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估,而不仅仅是财务数据。这本书让我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分析方法,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关于“价值投资圣经”的现代诠释,它融合了经典的投资理念与现代的市场实践。我最喜欢的部分在于,作者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预测者”,而是提供了一套“分析者”的工具箱。他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并基于扎实的研究来做出判断。书中对于“护城河”的详细剖析,让我对理解公司的持久竞争优势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仅仅关注一个公司当前的利润有多高,而是去思考这个利润是如何产生的,并且是否能够持续下去。例如,书中对于品牌溢价、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转换成本的讲解,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那些真正具有强大竞争壁垒的企业。另外,关于如何构建投资组合以及风险管理的章节,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我知道,即使是最好的公司,其股价也会有波动,如何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以及如何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这些都是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重要课程。这本书让我明白,投资成功不仅仅是选对股票,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整个投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