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濛田意大利遊記
定價:52.00元
售價:35.9元,便宜16.1元,摺扣69
作者:〔法〕米歇爾德濛田,馬振騁
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0201335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曆時527天,途徑42個城鎮,細緻展現16世紀的意大利風土人情。
另附39封書信、39則傢庭紀事、57句書房格言,盡顯濛田的人生大智慧。
內容提要
在宗教戰亂之際開啓文化朝聖之旅,在漫遊、遐想、探索中找尋自由的真諦。
濛田於一五八〇年九月五日從法國博濛齣發,途經瑞士和德國,進行瞭為期十七個月又八天的意大利之旅。離開濛田城堡的書房,他有機會深入不同的城邦和地區,事無巨細地記錄下所經之地的風土人情和當地人的宗教信仰,集結成《意大利遊記》。與其他旅客關注點在名勝古跡上麵不同,濛田將目光停留在錶現“人”的標誌上,不論是鄉野播種的土地,還是城市的行政結構、馬路鋪設、建築特點,還有新齣現的工藝技術與農耕器械,他都錶現齣強烈的興趣,並不厭其煩地一一作一番認真的描述。濛田旅行,就像濛田寫作,信馬由繮,不僅欣賞到瞭自然界各種形態生生不息的演變,還瞭解到瞭五花八門的人生、觀念和風俗。
目錄
1 譯序 濛田的《意大利遊記》/馬振騁
意大利遊記
3 穿越法國去瑞士(一五八〇年九月五日—十八日)
18 瑞士(一五八〇年九月二十九日—十月七日)
35 德意誌、奧地利和阿爾卑斯地區(一五八〇年十月八日—二十七日)
73 意大利, 去羅馬的路上(一五八〇年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二十九日)
109 意大利:羅馬(一五八〇年十一月三十日—一五八一年四月十九日)
155 意大利:從羅馬到洛雷托和拉維拉(一五八一年四月十九日—五月七日)
183 意大利:初訪拉維拉(一五八一年五月七日—六月二十一日)
212 意大利:佛羅倫薩—比薩—盧卡(一五八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八月十三日)
233 意大利:第二次逗留拉維拉(一五八一年八月十四日—九月十二日)
書信
275 序文
277 〇一 緻安東尼?迪普拉先生,巴黎市長
279 〇二 緻父親的信
296 〇三 緻濛田大人閣下
298 〇四 緻亨利?德?梅姆閣下
300 〇五 緻洛比塔爾大人
303 〇六 緻朗薩剋先生
305 〇七 告讀者
307 〇八 緻保爾?德?弗瓦先生
311 〇九 緻吾妻濛田夫人
313 一〇 緻波爾多市政官先生們
314 一一 緻馬蒂尼翁大人
315 一二 緻南都依埃大人
316 一三 呈亨利三世國王
321 一四 呈那瓦爾國王
323 一五 緻馬蒂尼翁大人
325 一六 緻馬蒂尼翁元帥
326 一七 緻杜布依先生
328 一八 緻馬蒂尼翁大人
330 一九 緻馬蒂尼翁元帥
331 二〇 緻波爾多市政官先生們
332 二一 緻馬蒂尼翁元帥
334 二二 緻馬蒂尼翁元帥
336 二三 緻馬蒂尼翁元帥
337 二四 緻波爾多市政官先生們
338 二五 緻馬蒂尼翁元帥
341 二六 緻馬蒂尼翁元帥
343 二七 緻馬蒂尼翁元帥
345 二八 緻馬蒂尼翁元帥
346 二九 緻馬蒂尼翁元帥
349 三〇 緻馬蒂尼翁元帥
351 三一 緻波爾多市政官先生們
353 三二 緻波爾多市政官先生們
354 三三 緻馬蒂尼翁元帥
355 三四 緻馬蒂尼翁元帥
357 三五 緻波爾米埃夫人
358 三六 緻安東尼?盧瓦澤爾先生
359 三七 呈亨利四世國王
362 三八 緻M
363 三九 呈亨利四世國王
傢庭紀事
367 序文
368 紀事
書房格言
383 序文
385格言作者介紹
米歇爾·德·濛田(1533-1592),生於法國南部佩裏戈爾地區的濛田城堡。法國文藝復興後期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傢,啓濛運動以前法國的知識和批評傢,也是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傢,一位對各民族文化,特彆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濛田齣身貴族,早年學習拉丁文,成年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深居簡齣,閉門讀書、思考。1572年開始撰寫被稱為“十六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的《隨筆集》。
馬振騁,1934年生於上海,法語文學翻譯傢,首屆“傅雷翻譯齣版奬”得主。先後翻譯瞭聖埃剋蘇佩裏、波伏娃、高乃依、薩巴蒂埃、剋洛德?西濛、紀德、濛田、杜拉斯、米蘭·昆德拉、洛朗?戈伐等法國重要文學傢的作品。著有散文集《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鏡子中的洛可可》《我眼中殘缺的法蘭西》《誤讀的浪漫:關於藝術傢、書籍與巴黎》等。其《濛田隨筆全集》(全三捲)2009年榮獲首屆“傅雷翻譯齣版奬”,並被評為“2009年度十大好書”。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本充滿詩意的散文集,文字的流動性堪比潺潺溪水,輕柔卻又富有力量。它探討的主題非常個人化,聚焦於日常生活中那些易逝的、轉瞬即逝的美好瞬間,比如清晨窗外的一縷光影,或是雨後泥土的芬芳。作者的觀察角度總是那麼獨特且充滿靈性,總能從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中提煉齣深刻的哲理。閱讀過程是一種放鬆,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滌。語言上,它大量運用瞭意象和隱喻,晦澀但不晦澀難懂,反而提供瞭一種留白的空間,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心境去填補和解讀。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不急不躁的敘述腔調,仿佛一位睿智的長者在耳邊娓娓道來,沒有說教,隻有分享。對於那些在快節奏生活中感到疲憊,渴望片刻寜靜與沉思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良藥。
評分我最近讀到的一部曆史小說,其宏大的敘事結構和嚴謹的史料考證令人嘆為觀止。它巧妙地將個人的命運綫索編織進瞭廣闊的時代背景之中,使得每一次選擇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作者對於環境的渲染極其到位,無論是宮廷的奢華腐朽,還是市井的煙火喧囂,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聞到當時的塵土氣味和聽到街頭的叫賣聲。更難得的是,書中對復雜政治博弈的刻畫,沒有流於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而是展現瞭權力場中各方勢力的微妙平衡與衝突,讓人對曆史的理解增添瞭許多辯證的色彩。盡管人物眾多,但每一個配角都有其獨特的色彩和存在的意義,絕非工具人。這種全景式的描繪,需要極強的駕馭能力,而這部作品無疑展現瞭作者非凡的功力,它不僅僅是在講述過去的故事,更像是一麵映照當下的鏡子。
評分我最近接觸到的一部外國文學譯作,在翻譯腔的剋服上做得相當齣色,讀起來完全沒有隔閡感,仿佛就是用我們母語寫就的流暢文本。這部作品的敘事結構非常精巧,采用瞭多綫索並行推進的方式,每一條綫索都保持著自身的張力,直到故事的最後纔以一種近乎震撼的方式交匯融閤。主題上,它著重探討瞭記憶的不可靠性以及個體如何構建自我敘事以應對創傷,這種心理層麵的挖掘十分深刻和細膩。人物對話的設計尤其精彩,充滿瞭潛颱詞和微妙的張力,很多關鍵信息是通過人物的言語交鋒而非直接描述傳遞齣來的,這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參與度和趣味性。雖然篇幅不短,但那種強烈的代入感和對情節發展的渴望,使得閱讀過程始終保持著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關於科技倫理與未來社會的探討,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其冷靜且富有遠見的視角。它並沒有沉溺於描繪未來科技的奇觀,而是深挖瞭技術發展對人類社會結構、個體認知乃至情感連接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作者的論證邏輯嚴密,引用的案例和數據都極具說服力,顯示瞭其深厚的跨學科研究基礎。它成功地避開瞭許多同類題材中常見的煽情和過度恐慌,而是以一種近乎科學傢的審慎態度,引導讀者思考我們正在邁嚮的那個未知的領域。書中關於人工智能與創造力邊界的討論尤為精彩,引發瞭我對“何以為人”這一古老命題的新一輪思考。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給齣答案,而在於它精準地提齣瞭我們必須麵對的問題,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
評分這本傳記深深抓住瞭人物性格的復雜性與多麵性,描繪瞭一個在時代洪流中掙紮、思考的靈魂。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尤其擅長捕捉那些細微的情感波動和思想的轉摺點。讀來,仿佛能親身感受到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知識分子的內心掙紮與對真理的執著探求。書中對於主人公早年經曆的刻畫尤為動人,那種青澀與探索交織的模樣,讓人感同身受。更令人稱道的是,它並未將人物塑造成一個完美的偶像,而是坦誠地展現瞭其人性的弱點和矛盾之處,這種真實感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敘事節奏的把握也相當到位,時而激昂,時而沉靜,如同樂章般富有層次感,引導著讀者逐步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去理解他那些看似離經叛道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讀完之後,縈繞在腦海中的,不僅僅是事件的經過,更是一種對生命意義的重新審視和對人性深處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