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成语词典 第2版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新华成语词典 第2版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成语词典
  • 新华成语词典
  • 商务印书馆
  • 辞书
  • 语言文字
  • 工具书
  • 汉语
  • 第二版
  • 参考书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3237
商品编码:2979743565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华成语词典 第2版

定价:79.9元

作者: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001032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华成语词典》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型成语词典。收词严谨规范,涵盖古今常用成语;释义准确详备,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书证精当丰富,充分体现成语的时代性和使用特点。词典自2002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超过500万册。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是成语类辞书的品牌产品。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依据大型文献语料库,对收词、释义、例证等做了全面修订。收词从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收录了“风生水起”“冰山一角”等大量新近产生的成语。


内容提要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这次修订,以大型语料库为文献依据,吸收多年研究成果,对词典的收词、释义、例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改进。在保持版优点、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强词典的科学性、实用性。

◎ 审核、调整词目,收词从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增收大量古今常用成语及新近产生的成语。

◎ 全面检查、改进释义。

◎ 核查书证;补充及更换部分更典型、更恰当的书证。

◎ 调整语源阐释方式,增加“语本”体例以表明成语定型之前的语源。

◎ 以常用常见和兼顾语源为原则,对部分主副条进行调整。

词典采用双色套印,条目释义部分用蓝色楷体表示,较版更为清晰、美观。


目录


作者介绍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赵克勤、张万起、许振生等辞书专家审订。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唐宋诗词鉴赏与赏析》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旨在全面展示该书的深度与广度,不涉及您提供的《新华成语词典 第2版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的任何信息。 --- 《唐宋诗词鉴赏与赏析: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引言:盛世之音,千古绝唱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它们以磅礴的气象、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构建起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审美基石。本书《唐宋诗词鉴赏与赏析》并非仅仅是古代诗文的汇编,而是一部深入挖掘这两大文学体裁的内在精神、时代烙印与艺术精髓的导读之作。我们试图带领读者,跨越历史的尘烟,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伟大诗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本书秉持“知人论世,格物致知”的原则,力求在兼顾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保持语言的流畅与可读性,确保即便是初涉古典文学的读者,也能轻松步入唐宋诗词的审美殿堂。 第一部分:唐诗的辉煌与变革——气象万千的时代交响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影响力贯穿整个古典文学史。本书对唐诗的探讨,将围绕“气象”与“嬗变”两大核心展开。 1. 盛唐气象:浪漫与现实的交织 本部分着重解析初唐至盛唐时期的诗歌风貌。 A. 初唐:奠基与过渡 详细梳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如何承接六朝余绪,并为唐诗的革新埋下伏笔。重点剖析他们对格律的初步探索和意境的拓展。 B. 盛唐之音:李杜的并峙与交融 这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李白:浪漫主义的巅峰。 我们将深入剖析李白诗歌中“谪仙”气质的来源,分析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探讨其乐府诗与歌行的宏大叙事。例如,对《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哲学内涵,以及对边塞诗中浪漫主义情怀的解析。 杜甫:现实主义的巨擘。 重点阐释杜甫“诗史”的价值,细致考察“三吏”“三别”等作品中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关怀。分析其“沉郁顿挫”的风格如何通过对炼字的精妙运用和对仗的工整结构得以实现。 C. 边塞与山水田园的并行 探讨王维、孟浩然开创的山水田园诗派,及其禅意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背景。同时,系统梳理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展现盛唐疆域开拓的雄心与壮志。 2. 中晚唐的转向:情感的深化与形式的精巧 本书不回避唐诗后期的复杂性。 A. 中唐的革新:韩孟与社会批判 解析韩愈、孟郊“以文为诗”的倾向,探讨他们如何试图打破唯美主义的藩篱,重塑诗歌的力度与思想性。 B. 晚唐的感伤:李商隐与杜牧 重点对“小李杜”的艺术成就进行区分和比较。李商隐的“无题诗”和隐晦的用典,揭示了晚唐政治压抑下的个体情思;而杜牧的七绝,则以清丽俊爽的笔触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哀愁。 第二部分:宋词的兴盛与转型——婉约到豪放的审美变迁 宋代,词体真正确立并超越了诗歌的地位,成为宋代文人的主要载体。本书将词的演变视为一部宋代社会心态的变迁史。 1. 婉约派的典范:细腻情感的极致表达 A. 早期奠基与柳永的世俗化 梳理词的起源与早期发展,重点分析柳永如何将词从宴乐歌妓的小范围提升到市民阶层的广阔天地,剖析其长调的结构特征和对都市生活的热情描摹。 B. “词中之帝”:李清照的独创性 本书将李清照置于宋代文学史的独特位置。分析她的词作如何以女性视角,将家国之痛与个人离愁完美融合,探讨其“易安体”中对语言的提炼与锤炼,特别是其对叠字和口语化的运用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2. 豪放派的崛起:诗性精神的回归与拓展 宋词的突破在于从“艳科”走向“雅正”。 A. 苏轼:打破边界的文学巨人 苏轼是宋词转折点的关键人物。我们将详细解析苏轼如何“以诗为词”,极大地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将哲思、议论引入词中。重点赏析其以豁达心态驾驭万物的“旷大之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历史英雄的重新定位。 B. 辛弃疾:爱国情怀的悲壮交响 辛弃疾的词是南宋精神的集中体现。本书着重分析他如何将强烈的政治抱负与深深的功业未遂感融入词中,探讨其用典的繁复与节奏的奔放,以及“稼轩体”中蕴含的激昂与苍凉。 3. 晚宋词坛的多元发展 晚宋时期,词坛呈现出“格高境深”的趋势。 A. 姜夔的清空之美: 分析姜夔对音律的极致追求和“以意象传神”的写景手法,其词的“冷月”“孤舟”等意象如何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境。 B. 周密的史事与情怀: 探讨周密等词人如何通过对故国往事的追忆,以细腻笔触承载南宋士人的复杂心绪。 第三部分:鉴赏方法论——如何走进诗词的内心世界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讲解作品,更在于提供有效的阅读工具。 1. 意象学:解读古典文学的密码 系统梳理唐宋诗词中反复出现的经典意象(如“月”“酒”“柳”“鸿雁”)及其在不同诗人笔下的情感侧重与象征意义的流变。 2. 艺术技巧的解析:声律与格律的张力 区别于一般的选本,本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近体诗的格律要求、词牌的平仄与句式,以及“拗救”“换韵”等技巧,帮助读者理解形式如何服务于内容。 3. 历史语境中的情感投射 强调阅读文学作品必须回到其诞生的历史现场。例如,理解“安史之乱”对唐诗风格的影响,以及“靖康之变”如何成为宋词豪放派的强大催化剂。 结语:永恒的生命力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最璀璨的瑰宝。本书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把钥匙,打开通往这些不朽杰作的门径。通过对时代精神、诗人个性、艺术手法的多维度解读,我们期望读者不仅能欣赏到文字之美、音律之和,更能领悟到那份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生命力与人文关怀。阅读唐宋诗词,就是与中国传统精神进行一场深刻的、永不落幕的艺术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自由撰稿人,我对于工具书的“与时俱进”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很高兴看到这本新版本在收录新近产生的、在网络和新媒体语境中频繁出现的成语类表达时,处理得相当得体和审慎。它们并非盲目跟风,而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论证,力求在保留其时代烙印的同时,确保其具备相对稳定的语言生命力。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对传统成语进行现代阐释时,所采用的语言是如此的鲜活而富有活力,完全没有老旧工具书那种滞涩难懂的腔调。阅读这些解释,就像是听一位博学又风趣的长者娓娓道来,既能学到知识,又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这种在恪守学术严谨与拥抱时代脉搏之间找到的完美平衡点,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它证明了经典的力量,也彰显了编纂团队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评分

坦白说,工具书的便携性往往是我在选择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毕竟谁也不想带着一本“砖头”到处跑。然而,面对这本词典时,我不得不重新权衡“信息密度”与“实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尽管它囊括了异常详尽的条目和深度的解析,使得其厚度可观,但一旦你开始使用它,那种想要随时置于案头、随时可以伸手取用的冲动会压倒一切对重量的抱怨。它更像是书房里那一台镇得住场面的“知识中心”,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塞进背包的临时帮手。事实上,正是这种“分量感”,反而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提醒使用者,你所翻阅的每一页都承载着深厚的学术积累和考证工作,这是一种无形中的价值体现。如果说有什么遗憾,或许是希望未来能推出一个更轻量化的精简版本用于外携,但即便如此,对于深度学习和学术研究而言,当前这个版本绝对是无可替代的首选。

评分

这本工具书的印刷质量实在令人赞叹,纸张的选择厚实而细腻,即便是长时间翻阅,指尖拂过书页也不会有那种廉价的粗糙感。装帧设计上,米白色的主色调搭配沉稳的深蓝色字体,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不是什么赶时髦的速成品。尤其是那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底蕴,虽然是工具书,却丝毫没有索然无味的感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受到知识的重量。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极为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疏密得当,即便是像我这样视力稍有下降的中年读者,在查找和阅读时也能感到非常舒适,不会因为信息密度过大而感到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装订工艺非常扎实,书脊的折叠处处理得一丝不苟,即便是频繁地摊开到某一固定页面,也不用担心出现散页或书脊开裂的窘境,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的词典类书籍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社对品质的坚持和对读者的尊重,让人对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

我对这本词典的检索系统进行了多次“极限测试”,结果令人非常满意。它的索引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无论是按拼音首字母查找,还是通过部首进行交叉检索,反馈速度和准确性都无可挑剔。特别是那些笔画复杂的成语,以往在旧词典里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但在这里,只需要稍加留意索引页的微小提示,就能迅速定位目标。此外,它在同一成语的不同义项之间设置了清晰的数字或字母标记,并且在每个释义后面都紧跟着精炼的语境提示,这极大地提升了查阅效率。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反复回溯,就能在一次查找过程中获得完整、分层的理解,这对于需要进行快速文本校对或需要即时知识补充的场景来说,简直是效率的飞跃。这种流畅、无阻碍的交互体验,是衡量一本优秀工具书能否真正融入日常工作的关键标准,而这本词典无疑是成功通过了考验的。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成语词典的编纂体例时,我便被它那近乎苛刻的释义精准度所折服。它绝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成语的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语境,这一点对于真正想领会成语精髓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成语,编纂者并没有采取敷衍了事的并列说明,而是煞费苦心地设置了对比分析的栏目,清晰地剖析了它们在语用场景、情感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这种处理方式极其有助于读者避免在写作或口语交流中闹出笑话。我特别欣赏它对例句的选择,那些例子无一不是精挑细选的经典范例,它们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能够迅速地将读者带入到成语的原始语境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深度挖掘和细致区分的做法,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参考工具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笔,引导读者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