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城:凤凰旅行新概念读本
定价:32.00元
作者:匡离离 ,匡离离,匡国泰 摄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404366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出版者将这样一本行走创作的图文书,策划为一本新锐的旅行读物。它设计新颖独特,文字新锐时尚,照片极具冲击力。青年学者龚旭东翻阅《爱城》,连声赞叹:“漂亮!”作家何立伟说:“就是搞设计的人,也要读读这本书。”作为关注和研究青少年成长的观察者,我在喜爱这本精美的图文书时,对作者行走、感悟、发现、表达的过程更为感兴趣。我觉得这样的一次奇妙经历,实在是一种美好的教育。
内容提要
作为80后新生代作者,匡离离在18岁时出版过长篇小说《青春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广州学习和工作,体验着中国时尚的城市生活。忽然有一天,匡离离行走的脚步叩响了远在湘西凤凰的石板街,走进从小就阅读着喜爱着的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深处里去了。
匡离离从一张“广州—吉首”的火车票开始了她的行走、叙述和展示。她带着笔记本,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更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份心灵体验的敏锐,一份来自美好阅读的审美趣味。沈从文、黄永玉的文字固然是她行走的节奏和旋律,爱因斯坦、米洛兹、荷尔德林、加斯奇?巴什拉关于行走在大自然的精妙话语,也被山风吹到了她的耳畔和眉梢。城墙、石板老街、沱江、虹桥目不暇接了,酒吧、客栈、扎染店、特色商店和手工作坊魅力四射了,姜糖、盛在桐叶里的红刺莓、从山野采来的蕨菜和小笋都有滋有味了,银镯、靛蓝绣花布、江风里的苗寨,都有声有色了……匡离离用她的镜头和文字,捕捉迎面而来的自然风景,感悟传统深处的新锐和时尚,发掘寻常生活情境里的感动和诗意。
让年轻的生命走进大自然,走进传统,走进美的深处,这种美好的教育方式在今天显然失落已久。匡离离用《爱城》展示了这样一条美好的途径:让自由自在的行走成为美和快乐的旅程,爱上一座城,读懂一座城,也会更加懂得爱!轻松自然地走进一座城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之中,也会更加热爱城里城外的人群和生活。
也许,从阅读这样的一本书开始,一些幸运的青少年便能够发现和走上一条自我教育的美好途径了。
目录
片头·火车票
火车票
ATicket
途经吉首站列车时刻表
凤凰老城区地图
话说凤凰
回忆·为美丽面存在
从不同的时间出发
小船上的信
人家屋门前的事
太阳下的风景
我所生长的地方
内衣的气息
边城
寻找小时候
乡梦不曾休
为美丽而存在
全景·地图上的胭脂
印象
城
沱江
虹桥
的虹桥
石板老街
外国人
姜糖
银饰的魔咒
初夏凤凰的三场雨
地图上的胭脂
迷失
室内·吧吧吧
素
Soul Cafe
一江春水
ALOHA BAR酒吧
长沙满哥
骆驼酒吧
要泡,就泡在自己的酒吧里
问 ?酒吧
哗啦啦啦
水车坊酒吧
凤凰劫
凤凰劫酒吧
部分酒吧地址集锦
特写·我的私家菜谱
我的私家菜谱
黄师傅菜馆
北京人在凤凰
室内·推开窗便能看到河流的生活
临江仙
大树客庄
桥头客栈
玲玲客栈
我家就在岸边住
近水楼客栈
青年旅社
一源客栈
翠翠客栈
爱城
Love a Town
剪影·蓝印花布
客串·不期而遇的朋友
特写·一些人,一些事
夜景·夜凤凰
外景·边地风烟
片尾·一封信及其他
作者介绍
匡离离,80后新生代作者。18岁出版长篇小说《青春的同学》。现居广州,从事金融工作。中山大学研究生在读。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最初翻开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望值并不高,以为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城市介绍。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被一种强烈的现代感和实验性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似乎毫不避讳地采用了非线性的结构,将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与当代青年的生活碎片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种处理方式,对于习惯了传统线性叙事的读者来说,或许一开始会有些许的挑战,但一旦适应,便能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书中对于城市空间与个体身份认同之间关系的探讨,尤其深刻。它不再仅仅是描绘地标建筑,而是深入到那些被边缘化的区域,探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个体如何在这片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锚点。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城市夜晚灯光的描绘,它不是简单的光影对比,而是将光线视为一种情绪的载体,述说着白日喧嚣褪去后,潜藏在城市底层的焦虑与希望。这种将哲学思辨融入日常观察的笔法,显得既高级又接地气,让人在享受文学美感的同时,也能获得智识上的满足。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采取了一种极其个人化和内省的姿态,这使得它摆脱了传统“向导”的刻板形象,更像是一位知己在分享他与这座城市独有的私密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时而冷静客观得如同人类学家,时而又热烈奔放得仿佛一位初恋中的诗人。这种风格上的跳跃,恰恰映射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你永远无法用单一的标签去定义它。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迷失”主题的处理。作者坦然承认在探索中迷失的乐趣,并赞美了那些非预设的、偶然的发现。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拥抱,是对传统“目标导向型”旅行观念的一种温和反叛。它鼓励读者放下地图,去相信直觉和缘分。读完之后,我感受到的不是对特定地点的了解,而是一种更广阔的、关于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心态转变。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的旅行方式,并激发了下一次出行时,去追求那种更具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的体验的渴望。
评分阅读体验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对于“声音景观”的捕捉能力。在这个充斥着视觉信息的时代,很多书籍都忽略了听觉的重要性,但这本书却将城市的“声景”提升到了与画面同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清晨市场里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是傍晚时分地铁进站时那特有的金属摩擦声,甚至是雨后积水滴落的节奏,都被作者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描摹出来。这使得阅读过程仿佛变成了一场沉浸式的听觉体验。我能够清晰地“听见”书中所描述的一切,那份真实感扑面而来,几乎让我忘记了自己正坐在安静的房间里。这种对声音细节的极致关注,不仅丰富了对城市的认知,更触及了记忆深处那些与特定声音场景关联的情感回响。它教会我,旅行的本质,或许就是去聆听一个地方的心跳,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声波痕迹,而非仅仅用眼睛去记录固态的景观。这种全方位的感官调动,实在是一次难得的阅读冒险。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这对于一本主题如此抽象的读物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从字体选择到留白处理,再到穿插其中的那些非传统的图像元素,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它没有使用大量俗套的风光照片,反而更倾向于那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插画,或是模糊的、带有年代感的黑白影像,这些视觉元素与文字内容形成了极佳的互文关系。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个精心布置的谜题。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解构主义的阅读,文字与图像相互拉扯,共同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城市意象。书中对于特定街区的历史文化符号的挖掘,也显示了作者扎实的田野调查功底。这种深厚的学术背景与轻盈的文学表达完美结合,使得整本书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而非简单的信息传递工具。对于追求高品质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收藏,因为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关于城市旅行的新读本,着实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落入那种千篇一律的旅游指南的窠臼,而是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这座城市迷人的肌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旅行”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以往的旅行,总是在打卡那些光鲜亮丽的景点,匆匆忙忙地拍照留念,但这本书却引导读者去关注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尾的日常细节,去倾听那些平凡故事里蕴含的深刻哲理。比如,书中对一个老式茶馆的描绘,不仅仅是描述了茶的味道和环境的布置,更深入地挖掘了那里承载了几代人的情感记忆和生活变迁。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仿佛带着读者穿梭时空,与那些早已模糊的面孔进行了一次跨越距离的对话。这种叙事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的游客,而是成为了这座城市故事的一部分,深深地被卷入了它的呼吸之中。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凝视窗外,试图在自己的日常环境中寻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是很多浮光掠影的游记所无法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高效地游览,而在于教你如何慢下来,如何去“感受”一个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