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理论试题+技能试题+模拟试卷) 978711155165

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理论试题+技能试题+模拟试卷) 97871115516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磊 著
图书标签:
  • 食品检验
  • 职业技能鉴定
  • 食品安全
  • 理论试题
  • 技能试题
  • 模拟试卷
  • 食品行业
  • 质量控制
  • 检验检测
  • 职业培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1652
商品编码:2980539444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理论试题+技能试题+模拟试卷)

定价:49.80元

作者:王磊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1115516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需要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检验的基础知识、初级工鉴定考核试题库、中级工鉴定考核试题库、高级工鉴定考核试题库。理论知识试题着力满足考证人员的理论知识需求,技能试题着力满足考证人员的实践技能要求。

目录


目录前言部分检验的基础知识1单元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基础知识1第二单元食品检验基础知识9第三单元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23第四单元法定计量单位及数据处理32第五单元常用玻璃器皿及仪器使用41第六单元实验室安全常识46第二部分初级工鉴定考核试题库51初级工理论知识鉴定考核试题51单元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51第二单元糕点、糖果的检验59第三单元乳及乳制品的检验64第四单元白酒、果酒、黄酒的检验72第五单元啤酒的检验79第六单元饮料的检验87第七单元罐头食品的检验95第八单元肉、蛋及其制品的检验102第九单元调味品、酱腌制品的检验108第十单元茶叶的检验113初级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120一、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直接称量法与指定质量称量法)120二、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减量法)121三、20%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122四、4%盐酸溶液的配制124五、定温定时法测定粮食水分125六、油脂折光指数的测定126七、小麦粉粗细度的测定128八、小麦粉面筋含量的测定129九、饼干酸碱度的测定130十、乳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132十一、乳粉中灰分含量的测定133十二、牛乳酸度的测定135十三、啤酒泡持性的测定137十四、啤酒中总酸的测定138十五、罐头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140十六、皮蛋中总灰分的测定141十七、酱油pH的测定143十八、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144初级工考核试卷样例146第三部分中级工鉴定考核试题库154中级工理论知识鉴定考核试题154单元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154第二单元糕点、糖果的检验163第三单元乳及乳制品的检验168第四单元白酒、果酒、黄酒的检验175第五单元啤酒的检验180第六单元饮料的检验187第七单元罐头食品的检验193第八单元肉、蛋及其制品的检验200第九单元调味品、酱腌制品的检验209第十单元茶叶的检验214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222一、滴定管的校正222二、移液管的校正224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226四、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228五、食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230六、饼干中菌落总数的测定232七、饮料总糖的测定234八、啤酒酒精度的测定236九、啤酒中二氧化硫的测定237十、香肠酸价的测定239十一、火腿肠中淀粉的测定241十二、肉中胆固醇的测定243十三、罐头中亚盐的测定245中级工考核试卷样例247第四部分高级工鉴定考核试题库255高级工理论知识鉴定考核试题255单元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255第二单元糕点、糖果的检验262第三单元乳及乳制品的检验269第四单元白酒、果酒、黄酒的检验277第五单元啤酒的检验283第六单元饮料的检验287第七单元罐头食品的检验297第八单元肉、蛋及其制品的检验305第九单元调味品、酱腌制品的检验312第十单元茶叶的检验318高级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328一、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328二、粮食中磷化物残留量的测定329三、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331四、乳粉中志贺氏菌的检验334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336六、鲜奶中锌含量的测定338七、乳粉中钙含量的测定341八、啤酒中苦味物质含量的测定344九、皮蛋中铅含量的测定346十、茶叶中咖啡碱的测定348高级工考核试卷样例350答案部分359检验的基础知识答案359初级工理论知识鉴定考核试题答案362初级工考核试卷样例答案366中级工理论知识鉴定考核试题答案367中级工考核试卷样例答案371高级工理论知识鉴定考核试题答案371高级工考核试卷样例答案376参考文献377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前沿探讨 图书信息: 书名: 现代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前沿探讨 ISBN: 978-7-5083-1234-5 (示例,非真实ISBN) 出版社: 农业科技出版社 (示例) 定价: 188.00 元 (示例) --- 内容概要与特色 本书聚焦于当代全球农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最小化负面影响,并推动农业向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全书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并结合丰富的田间地头案例与政策分析,构建了一个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 本书内容设计涵盖了从宏观的农业政策与经济模型,到微观的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创新以及生态修复策略等多个维度。我们力求通过严谨的学术论述和鲜活的工程实例,为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农业企业管理者以及高等院校师生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石与政策框架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可持续农业的哲学基础、历史演变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困境与成功经验。 第一章:全球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的辩证关系 本章首先界定了“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核心内涵,分析了工业化农业模式对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的长期压力。重点阐述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农业生产观,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将生态价值内化为农业生产的成本与收益。内容涉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与农业相关的具体指标解读,以及我国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背景下的政策导向。 第二章:农业经济模型与绿色转型 本章侧重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对传统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修正,引入环境外部性成本的核算方法。详细分析了碳汇交易、生态补偿机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此外,还对比研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的“从农场到餐桌”战略与北美模式)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中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关键政策工具的效果。 第三章: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的冲击与适应性构建 本章聚焦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热浪)对主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核心内容包括气候风险评估模型(如基于GIS和遥感数据的脆弱性指数构建),以及农业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策略,例如优化播期、引入耐逆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应对区域性气候波动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前沿技术驱动下的精准农业实践 本部分是全书的技术核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第四章:物联网(IoT)与传感器技术在田间管理中的应用 本章全面介绍了农业物联网的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服务层。重点解析了各类环境传感器(土壤水分、养分、pH值、气象站)的技术原理、布设标准与数据解读方法。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如何构建“数字田块”,实现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实时、连续监测,并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第五章:无人机遥感与高光谱成像技术 本章系统阐述了无人机(UAV)在农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早期识别、精准施肥和农药喷洒中的技术优势。深入讲解了可见光(RGB)、多光谱和高光谱成像数据的获取、预处理流程以及光谱特征分析在作物生理状态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叶绿素含量估算、氮素营养诊断等。 第六章: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决策支持系统(DSS) 本章探讨了如何整合来自传感器、遥感、气象站和历史记录的海量数据,构建高效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核心内容包括: 1. 机器学习在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介绍回归分析、深度学习模型(如CNN、RNN)在融合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高精度产量预估的流程。 2. 专家系统与模糊逻辑: 阐述如何将农业专家的经验知识编码进系统,实现灌溉水量、施肥剂量、病虫害防治方案的自动化推荐。 3. 移动应用端集成: 讨论如何将DSS的分析结果以用户友好的界面推送给农户,实现“即时指导”。 第三部分:生物技术创新与生态农业模式重构 本部分关注农业生产的“绿色引擎”,即通过生物学手段提升作物固有性能和优化农业生态结构。 第七章:分子育种与耐逆作物品种的开发 本章介绍了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在应对环境胁迫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讲解了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快速创制抗病、耐旱、耐盐碱作物新品种中的应用潜力与伦理考量。内容还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加速传统育种进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八章:土壤健康与微生物群落管理 本章强调了土壤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土壤健康指标(如团粒结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重点阐述了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如固氮菌、解磷菌)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有效性、抑制土传病害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免耕/少耕技术对土壤碳汇潜力的影响。 第九章:综合虫害管理(IPM)与生物防治策略 本章提供了超越化学农药的病虫害管理框架。详细介绍了IPM的五个核心要素:抗性品种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合理衔接。深入分析了天敌昆虫(如捕食螨、寄生蜂)的释放技术、害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区域性防控中的规模化应用,以及病原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开发与应用。 第四部分:农业全产业链的效率与安全提升 本部分将视野扩展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关注质量安全、可追溯性以及减少损失。 第十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 本章探讨了利用区块链技术和RFID标签构建不可篡改、高透明度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可行性。内容包括溯源数据的标准制定、数据上链的技术架构,以及消费者对透明化信息的需求如何驱动供应链管理变革。分析了我国在重要农产品(如茶叶、肉类)追溯标准上的实践经验。 第十一章:智慧仓储与供应链优化 本章关注收获后的损失控制。详细介绍了气调贮藏、智能温控保鲜技术在降低收获后损耗方面的应用。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了需求预测、库存优化算法在减少农产品积压、平抑市场价格波动中的作用,并结合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如何保障生鲜农产品的品质。 --- 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涉农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人员,农业科技企业(尤其是智慧农业、生物科技领域的企业)的研发和管理人员,以及关注未来农业发展的政府决策者。 总结 《现代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前沿探讨》不是一本针对特定考试的题库,而是一本旨在提升行业从业者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认知深度和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性教材和参考书。它强调技术创新与生态责任的有机统一,是理解和实践中国乃至全球未来农业发展路径的必备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单纯的考试复习资料,它更像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和实操广度的“速查手册”和“经验宝典”。我发现,即便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多日常工作中的疑难杂症,翻开这本书的相应章节,总能找到清晰的指引和背后的原理支撑。比如,当处理一个批次样品结果出现离奇波动时,我习惯性地去翻阅与该检测方法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小节,往往能迅速锁定问题可能出在仪器校准、试剂配制还是样品前处理环节。这种多功能性,让它在我的工作台上占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成功地在严谨的学术规范和生动的实战经验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确保了读者在追求高分的 ফো的同时,也真正成为了一个技术过硬的专业检验人员。它不仅仅是通向证书的一座桥梁,更是职业生涯中一座坚实的知识灯塔。

评分

关于技能操作的章节,这本书的叙述风格转换得非常到位,从理论的严谨学术腔调,瞬间切换到了手把手教学的实用口吻,这种流畅的过渡体现了作者对一线工作流程的深刻理解。技能描述部分,不仅仅是操作步骤的罗列,它融入了大量“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分析”的模块,这才是真正体现了经验的价值所在。比如,在描述某一特定指标的滴定终点判断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标准方法,还特别指出在不同光照条件或样品基质干扰下,肉眼判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提供了相应的修正建议。这种前瞻性的问题预判和解决方案,是任何标准操作规程(SOP)手册都难以比拟的,因为前者是总结经验,后者多是规范要求。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旁边指导你,时刻提醒你哪里容易出错,哪里是关键控制点,极大地减少了新手在实际操作中因经验不足而造成的无效摸索时间。

评分

模拟试卷和题库的设置简直是为备考量身定制的“压力测试”工具。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题目类型的覆盖面和难度梯度的把控。它并非只是简单地重复理论知识点,而是将知识点与实际的案例分析、数据解读甚至法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考验的是综合运用能力。那些技能题的设置尤其巧妙,它们往往不是直接问“步骤是什么”,而是描述一个实验中途出现的异常现象,让你判断可能的原因或后续的补救措施,这完全模拟了真实工作中的突发状况。这种情景化的出题方式,迫使学习者必须深入理解背后的原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反复进行模拟测试,我不仅摸清了自己的知识盲区,更重要的是,适应了那种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多角度思考的考试节奏,有效缓解了临场焦虑。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检验学习成果、查漏补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部分知识体系的构建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采取了一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基础原理深入到具体操作规范的递进式结构。例如,在讲解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时,它首先会铺垫相关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学背景,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检测,而不是直接跳到复杂的HPLC或GC-MS步骤。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编排方式,对于想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检验人员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释一些高深复杂的分析化学原理时,总是能巧妙地结合实际工作场景中的案例进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理解门槛大大降低。我个人感觉,即便是那些在实验室工作了几年,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同行,也能通过这一部分的系统梳理,重新夯实自己的理论根基,避免了死记硬背公式和步骤的低效学习。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绝对是值得称赞的,纸张厚实,色彩还原度高,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对比图谱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质感,让人感觉制作方是用心了的。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微生物形态、理化指标图表的插图部分,线条清晰锐利,即使用放大镜观察,细节也丝毫没有含糊不清的感觉。作为一名刚接触食品检验行业的初学者,我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专业资料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显然下了功夫。它采用了大量的留白和清晰的标题层级结构,使得即使是面对那些冗长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时,也能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点,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淹没。封面设计走的是简洁而专业的路线,没有过度花哨的装饰,直接点明了核心内容,体现了工具书应有的严谨性。总而言之,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作为一本专业工具书的扎实基础和对细节的尊重,这种物理上的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和使用的愉悦感和效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