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迪奥:新风貌:: | 作者 | 杰罗姆·戈蒂埃 |
| 定价 | 558.0元 | 出版社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 ISBN | 9787805018331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180000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迪奥:新风貌》集中展现了1947年以来迪奥每一季的经典时尚元素,它们通过非同寻常的图片编排地呈现在您的面前。这些图片或是经典瞬间,成为永恒,或是标新立异,风尚,绝大部分此前从未出版,十分珍贵。凭借1947年个时装系列,克里斯汀·迪奥先生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他的“新风貌”诞生于刚刚结束的战时紧缩经济时期,甫一面世便震惊世界,并重新定义了时尚与优雅。 迪奥一生都在追求的线条和理想的轮廓,这历来为世界设计师们所称颂,伊夫·圣·洛朗、马克·博昂、詹弗兰科·费雷和约翰·加利亚诺都曾高度评价迪奥的杰出贡献。《迪奥:新风貌》中,由迪奥先生亲自设计的服装款式,将与迪奥工作室各时期创作的经典款式同台展出,其中包括迪奥现任艺术总监拉夫·西蒙斯的新设计。 Dior,这一传奇工作室将继续代表着时装的高品位,如同克里斯汀·迪奥本人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做的那样,纪念过去,并以无可争议的优雅和华丽赞美现在。 |
| 作者简介 | |
| 杰罗姆·戈蒂埃(JérmeGautier)是时尚摄影和时装历史方面的专家。他目前在巴黎生活和工作。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全景展现世界时尚领域超级帝国迪奥六十年经典作品 人类对美的追求,亘古不变。二战时美国尼龙纤维成为重要资源,实行配给制,丝袜成为黑市上的紧俏货。于是美人们想出了画丝袜办法,由于旧丝袜无法修补,她们便开始在腿后方画上黑线,模仿丝袜的接缝。 二战结束后的欧洲,百废待兴。在巴黎,这座宁用玫瑰换面包的城市,严酷的物资短缺与配给抵挡不住时尚的蠢蠢欲动。1947年,迪奥先生的高级定制品牌新风貌(NewLooks)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此后的六十余年,新风貌成为高级定制时装的代名词。今天,新风貌是每一位女孩儿的梦想。所趋之若鹜的,不单单是迪奥那拜物化的时尚符号,还有那卓尔不群的优雅与孤傲。在《新风貌》中,读者可一睹从伊丽莎白·泰勒到奥黛丽·赫本,从丽塔·海华丝到玛丽莲·梦露,从凯特·布兰切特到玛丽昂·歌迪亚的流光倩影。 执镜新风貌,也是每一位时尚摄影们的梦想。《新风貌》也是一部关于时尚摄影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新风貌由被誉为二十世纪英国*杰出摄影师之一的塞西尔·比顿(CecilBeaton)与大西洋彼岸的时尚大师欧文·佩恩(IrvingPenn)执掌拍摄。进入70年代,盖·伯丁(GuyBourdin)与赫尔穆特·牛顿(HelmutNewton)——时尚摄影的两座高峰为新风貌拍下流光溢彩与黑白经典。新世纪以来,无论是离经叛道的蒂姆·沃克(TimWalker),还是成名已久的帕特里克·德马切雷(PatrickDemarchelier)都在书写新风貌新的篇章,也将时尚摄影推向当代艺术的前沿。 时尚总是轮回,《迪奥:新风貌》是历史经典,也是流行前沿。 |
| 文摘 | |
| 1947年2月12日清晨的巴黎异常寒冷。袭击整个法国的寒潮已经持续了3个星期,而早前1月底的时候,气温已经达到了14摄氏度。天气预报播报了“多云、迷雾的天气”。在巴黎第八区的蒙田大街上,一群男男女女焦急地跺着脚,严寒并未使这群人丢掉昔日的高雅,他们不是在等待某家杂货店开门。他们聚集在30号维尔纳伊米伦·艾丽高级酒店门口。如果细看,你会发现他们手中拿着的并不是配给的票券,而是珍贵的邀请函。 哈里森·艾略特杂志社的推广总监——一位贵客——在女儿妮可的陪同下,向前台接待处出示了这样一封邀请函:“克里斯汀·迪奥将于1947年2月12日(星期三)上午10点30分,在蒙田大道30号举办个人首场时装发布会。诚挚邀请吕西安·勒龙先生参加。”这位57岁的男士身着条纹粗花呢西装,入时的打扮更加增添了他优雅的气度。出生于纺织世家的吕西安·勒龙在一战结束后接管了父亲的服装店。在他设计的衬衣—短裙套装中,裙子的长度刚刚达到膝盖。这样假小子风格的设计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外,他还是将时装发布会引入社交界的位服装设计师。因此,他可算是全巴黎的人物。他的第二任妻子是美人娜塔莉·帕莱(NataliePaley)——俄罗斯大公爵保罗·亚历山德罗维奇(PaulAlexandrovitch)的女儿,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嫡亲堂妹。1937—1945年间,吕西安·勒龙担任巴黎服装工商会的主席。面对德国占领者欲意将柏林作为时尚中心的企图,他表现出了坚定的反对态度:“你们可以通过武力向我们施加一切,但是巴黎的高级定制并不会因此而转移阵地,无论是作为整体或是部分。它要么存在于巴黎,要么只能消失。” 《迪奥:新风貌》第28页 “新风貌”系列标志着欧洲和世界——尤其是女人所渴望的梦幻的回归。战争一结束,人们就以各种方式宣告摆脱节俭生活。1947年初迪奥举行的次服装系列发布会便是其中的典型。该发布会展现了一种全新的优雅、、富足、美丽……简而言之,自由又回来了!“新风貌”系列先在法国、美国和英国风靡,而后征服了世界。英国的一位年轻女性成了迪奥的代言人:先是半官方的,而后是官方的。1948年2月10日,玛格丽特公主身着一件刚刚过膝的大衣亮相。一个月后,她又身着同一件大衣亮相——只不过是加长版,其长度达到小腿肚正中央——现在的迪奥服装就是这个长度!“玛格丽特公主穿上了‘短版’的‘新风貌’!”Elle杂志如此嘲讽道。被父亲强行送进寄宿学校的玛格丽特和当代的许多人一样,通过花招博取了版面。 正因为玛格丽特,“新风貌”系列在英国风行。她是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的迪奥公司的意外收获,因为这位年轻的公主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自1947年姐姐伊丽莎白结婚后,媒体便将目光对准了她,摄影师也竞相追逐她。尽管玛格丽特并未当上女王,但对人民而言,她是一位懂得在古老传统和当代趋势、尊贵皇族和时尚女王两者 间权衡的公主。《迪奥:新风貌》88页 |
| 序言 | |
作为一个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所引用的那些旁征博引的史料、那些鲜为人知的私人信件和档案记录,都为我们构建起一个远比教科书上更为丰满、也更为真实的世界。作者在梳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商业策略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逻辑梳理能力,那些原本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被编织成一张清晰的网,让人茅塞顿开。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去查证一些背景信息,但很快就会被作者扎实的论证功底所折服,知道自己可以完全信赖这份研究的可靠性。它不仅仅是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深刻地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追本溯源的精神,才是真正令人称道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华丽辞藻堆砌,而是一种带着时代回响的、精准而富有画面感的表达。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抽象的商业概念和艺术理念,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场景,让你仿佛能闻到那个年代空气中混合着香水、皮革和雪茄的味道。这种叙事声调的拿捏非常精准,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读者的接受度。尤其是那些对关键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决策过程的描摹,极其富有戏剧张力,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不会感到冗长拖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文字的节奏感很强,就像是在欣赏一幕幕精心编排的话剧,每一个段落的转换都衔接得天衣无缝,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历史梳理感,反而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家族史诗。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那些复杂的动机、微妙的情感波动,都被挖掘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那种强烈的代入感所吸引,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亲眼目睹了那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情节的推进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精巧的结构性,总是在你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时,抛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伏笔,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到下一页去探究真相。更难得的是,作者在严肃的历史背景下,依然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幽默感和洞察力,让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趣味性和深度,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绝非那些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可比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绝对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廉价印刷品。封面那种低调的奢华感,色彩的运用也极其考究,仿佛能透过封面就触摸到那个时代的优雅与精致。内页纸张的选用也看得出是用心了,文字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每一页都牢固地粘合在一起,让人相信这本书是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书架上可以长久珍藏的宝贝。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那种毫不妥协的态度,比如字体选择的古典韵味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每处都透露出对“美”的极致追求。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让人心生敬意。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对品质的执着,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设计细节。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心灵触动是深远而持久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时尚或历史的书籍,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社会中关于“创新”、“继承”与“颠覆”的永恒命题。作者对时代精神的捕捉极其敏锐,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文化暗流,并将其与核心人物的决策紧密联系起来。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深思了很久,关于美学的本质、关于如何在一个日益同质化的世界中保持个性的重要性。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大胆无畏、敢于打破陈规的勇气,极大地激励了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既定模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书本上那些具体的事件描述来得更有价值,它真正做到了滋养读者的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