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遠方的邀請:泰戈爾遊記選
定價:38.00元
作者: 泰戈爾,馮道如
齣版社:江蘇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999328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泰戈爾不僅是對世界文學作齣瞭貢獻的天纔詩人,還是憎恨黑暗、爭取光明的印度人民的傑齣代錶。 ——
n一個人格潔白的詩人,一個憐憫弱者,同情於被壓迫人們的詩人,一個鼓勵愛國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英國帝國主義的詩人。 ——茅盾
n既然梵我閤一,我與非我閤一,人與自然閤一,其間的關係,也就是宇宙萬有的關係,就隻能是和諧與協調。和諧與協調可以說是泰戈爾思想的核心。 ——季羨林
n他的詼諧與智慧使我們想象當年的蘇格拉底與老聃。 ——徐誌摩
n我不會因為身心倦怠就走馬觀花、潦草塗鴉。 ——泰戈爾
n內容提要
《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這是眾所周知的詩人泰戈爾。
n但這次,他可能還有另外的身份:行走者、記錄者、思考者。
n英國、俄國、日本、中國……亞歐大地上散落著泰戈爾的深淺腳印,他用書信、日記與演講的形式將各地遊曆的過程清晰道來,在遊記中深刻地錶述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東方與西方的差異及聯係。“人不應該隻在乎結果,更應注重産生結果的漫長過程”,行走是丈量心靈的方式,思考是抵達心靈的法門,而泰戈爾的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的博大情懷亦在此間閃耀。
n目錄
輯 旅歐劄記
n第二輯 俄國書簡
n第三輯 日本紀行
n第四輯 中國講談
n作者介紹
泰戈爾(1861年—1941年), href='#'>印度 href='#'>詩人、 href='#'>文學傢、 href='#'>社會活動傢、 href='#'>哲學傢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憑藉《 href='#'>吉檀迦利》成為首位獲得 href='#'>諾貝爾文學奬的亞洲人。其創作多取材於印度現實生活,反映齣印度人民在 href='#'>殖民主義、封建製度、愚昧落後思想的重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描繪齣在新思想的衝擊下印度社會的變化及新一代的覺醒,同時也記載著他個人的精神探索曆程。在創作技巧上,他既吸收民族文學的營養,又藉鑒西方文化的優點,藝術成就頗高。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反映瞭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製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瞭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瞭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有獨特的藝術神韻,深受人民群眾喜愛,有“印度史詩”之譽。
n文摘
我已年近七十,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失去過耐心。我們的祖國已不堪重負,除瞭抱怨自己的命運,我彆無他法。我曾經希望能以我的微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我的確這麼做瞭。但是,我的願望達成的速度遠比它破滅的速度要慢。當我看到我們的祖國遭遇巨大的不幸時,我寜願放棄我所有的榮譽。我也曾嚮尋求過幫助,然而讓人痛心和感到可恥的是,我的某些同胞極力阻撓我的工作,而這些人全靠當局的殘羹冷炙豢養著。這是在外國統治下的國傢裏嚴重的疾病——他們嫉賢妒能,心胸狹隘,以與自己的同胞作對為榮,再沒有比這更毒的毒藥瞭。
nn
……
n細細思考不難發現,歐洲的文明是變動的文明,而非僵化的文明。源源不斷的新思想、新行動、新嘗試引發接連不斷的革命,而歐洲文明正是在這些革命的浪頭上展翅翱翔的。在亞洲,唯有日本擁有這樣變動不息的天性,能輕鬆且迅速地跟上歐洲的步伐,並終免於遭受毀滅性的打擊。這是因為,日本無論拿來何種素材,都能將其加以創造,讓素材與自身的發展之道協調,為己所用。任何新事物對日本人而言都不是阻礙,那些阻礙在變動而活潑的日本人麵前根本不值一提。這些新事物初看起來有些不閤情理地古怪,而後漸漸轉化,終演變成自然閤宜的存在。
n……
n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人類獲知的一切真理,都是屬於全體人類共有的。金錢和財富屬於你們各自的個人所有,但你們不能為瞭一己之利的財富擴張而掠奪真理,否則就是在齣賣上帝的福澤來謀取利益。科學也是真理的一種,它救死扶傷,它消除飢餓,它豐富我們的生活。但是當科學變成強者侵略弱者,從那些沉睡的人們那裏竊奪財富的幫凶,這便是對真理的大不敬。而那些褻瀆神聖的強盜都將遭受嚴厲的責罰,他們手中的武器終有一日會將他們吞噬。
n序言
無
初次接觸這類遊記文學,往往會有一種誤解,以為它隻是記錄瞭作者的行程和見聞,但真正引人入勝的,是作者如何將自我融入到旅程之中,並從外界的變遷中反觀自身的成長與迷惘。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超越地理限製的廣闊視角。旅行,本質上是一種對日常生活的暫時逃離,是為瞭用新的眼光審視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泰戈爾的文字,想必會像清晨的薄霧一樣,溫柔地揭開世界的麵紗,讓我們看到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理。我特彆注重作者對於“相遇”的描寫,無論是與人物的交流,還是與自然力量的對視,這些瞬間的碰撞往往是塑造一個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石。如果書中有大量關於他與當地人深入交流,探討信仰、藝術和生活哲學的片段,那將是極大的收獲。這不僅僅是一份行程單,更像是一份精神地圖,指引我們去探索更深層的自我。
評分從書名的結構來看,“遠方的邀請”似乎暗示著一種主動的、被期待的召喚,而非被動的走馬觀花。這讓我聯想到那種充滿目的性的探索,作者帶著明確的問題或情感需求齣發,並在旅途中尋求解答。我十分欣賞那種帶著批判性眼光去審視不同文明的文本,既不盲目崇拜異域,也不固步自封。我期待看到他對西方現代文明與東方古老傳統的碰撞與融閤的思考,畢竟,這種跨文化體驗常常是思想火花迸發的溫床。文字的節奏感也是我關注的重點,一位偉大的詩人,即使在寫散文或遊記時,其文字也應具備音樂般的流動性,讀起來應是舒緩而富有韻律的,而非乾巴巴的流水賬。如果能捕捉到那種在異國情調中,對故土傢園的復雜情感——既有思念,又有理解後的釋然——那就更完美瞭,那份情愫往往是最能引起共鳴的。
評分這本關於遠方和旅行的書,光是書名就帶著一種詩意的召喚,讓人忍不住想翻開,去探索那些文字裏描繪的世界。我一直對那些跨越地理和文化邊界的敘事很感興趣,特彆是當講述者是一位像泰戈爾這樣擁有獨特洞察力的靈魂時。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風景的描摹,更是通過旅途中的觀察,摺射齣的對生命、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想象一下,一位詩人行走在異國他鄉,他眼中所見的,必然與常人不同,那些尋常的街景、古老的遺跡,在他的筆下都會被賦予新的生命和意義。這種精神層麵的“遠遊”,遠比簡單的觀光遊覽來得珍貴和耐人尋味。我尤其好奇,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如何激發他新的哲學思考,那些異質的文化元素又是如何融入他一貫的東方智慧之中,形成一種既包容又獨特的見解。這本書,對我而言,是通往一次心靈朝聖的門票,是關於“在路上”最優雅的詮釋。
評分這本書的副標題強調瞭“選”的概念,這本身就意味著經過瞭精心的篩選和編排,每一篇文字都可能是精華中的精華。我推測,這些選篇會圍繞幾個核心主題展開,例如對自然之美的贊頌、對人類精神共同性的探尋,或是對不同社會形態下生活智慧的比較。我更傾嚮於那些充滿哲理思辨的文章,即“讀詩入迷,讀遊記開悟”。如果能找到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的遊曆記錄,對比泰戈爾心境的變化,那將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我不會去尋找那些過於直白的情緒宣泄,而是更欣賞那種經過沉澱後的、內斂而深邃的感悟。這本書對我來說,不應是一份快速消費品,而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茶,每一口都能帶來新的迴味,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層次和未曾察覺的細節,它應該是一扇通往更廣闊精神世界的窗戶。
評分閱讀遊記,我最看重的是作者是否能成功地構建一種“沉浸感”。如果一本書僅僅停留在對景色的白描,讀者很難真正“進入”那個時空。我希望這本書的描述能達到一種感官上的豐富,讓人能聞到空氣中的味道,聽到街道上的喧囂,甚至觸摸到古老石牆的粗糲質感。尤其是在描述一些曆史悠久的地方時,文字需要有厚重感,仿佛能讓人感受到時間在這裏凝固的力量。這種厚重感不應是枯燥的曆史說教,而是通過細節的捕捉,將曆史的餘韻巧妙地編織進當下的情境中。此外,我對作者如何處理“孤獨”這一主題非常感興趣。旅行中難免會有獨處的時刻,如何在這種狀態下與內心對話,並將這份內心的風景轉化為有力量的文字,是檢驗一位旅行文學傢功底的關鍵。我期待的是那種高貴的孤獨,而非無助的寂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