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鑒論 (清)王夫之

讀通鑒論 (清)王夫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王夫之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通鑒
  • 王夫之
  • 清史
  • 史學
  • 政治
  • 哲學
  • 文化
  • 古籍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典則俊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88694
商品編碼:29830855573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3-03-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書名讀通鑒論
作者(清)王夫之
定價75.00元
ISBN號9787101088694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3-03-01
版次1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精裝開本:大32開重量:0.4
版次:1字數:頁碼:
  插圖

  目錄

  內容提要

  《中華學文庫:讀通鑒論》是明末清初思想王夫之有關古史評論的代錶作之一,是王夫之閱讀司馬光的曆史巨著《資治通鑒》的筆記。全書30捲,其中秦1捲,西漢4捲,東漢4捲,三1捲,晉4捲,宋、齊、梁、陳、隋各1捲,唐8捲,五代3捲,另附《敘論》4篇為捲末。


  編輯推薦

  《中華學文庫:讀通鑒論》所選均為中學術文化的“*要之書”。舉凡哲學、曆史、文學、宗教、科學、藝術等各類基本典籍,隻要是公認的學經典,皆在此列。
  《中華學文庫:讀通鑒論》所選均為代錶當代**學術水平的“*善之本”,即經過精校精注的*有品質的整理本。其中既有傳統舊注本的點校整理本,也有獲得學界定評的新校新注本。總之,不以新舊為彆,惟以善本是求。
  《中華學文庫:讀通鑒論》所選均以新式標點、簡體橫排刊印。中古籍嚮以繁體竪排為標準樣式。時至當代,繁體竪排的標準古籍整理方式仍通行於學術界,但絕大多數人早已習慣於現代通行的簡體橫排的圖書樣式。《文庫》作為服務當代公眾的學讀本,標準簡體字橫排本自當是恰當的選擇。


  作者介紹

  序言

《讀通鑒論》並非一本通俗易懂的枕邊書,它更像是一位智者,邀請你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刻對話。王夫之,這位明末清初的思想巨匠,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激憤的筆觸,在《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這四大史書的基礎之上,展開瞭他對《通鑒》的審視與評判。然而,這裏的“通鑒”並非僅僅指司馬光那部煌煌巨著,而是王夫之以史為鑒,對中國曆史發展脈絡、王朝興衰規律、政治製度演變、文化精神傳承乃至人性善惡根源的宏大思考。 此書的精髓,不在於簡單地復述曆史事件,而是王夫之通過對史料的精雕細琢,發掘齣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道”。他所探討的“道”,是一種超越具體朝代、適用於一切時代的普遍真理。他並非史官,不以記錄史實為己任,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思想傢,他的目光穿透瞭曆史錶象,直抵事物本質。因此,《讀通鑒論》與其說是一本史學著作,不如說是一部充滿哲思的曆史解讀,一部關於“如何理解曆史,如何從中汲取智慧”的深刻論述。 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極其重視“勢”的運用。他認為,任何曆史事件的發生,任何王朝的興衰,都離不開“勢”的推動。這裏的“勢”,包含瞭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心理等多種力量的綜閤作用。他仔細剖析瞭曆代王朝從鼎盛走嚮衰亡的種種徵兆,例如君主是否能體察民情,是否能任用賢能,是否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是否能抵製誘惑。他尤其關注權力結構的變化,對皇權、相權、宦官、外戚等各方勢力的互動關係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摹。他發現,當“勢”失衡,或者被少數人操縱時,往往預示著危機的到來。他通過對具體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生動地展示瞭“勢”如何決定著曆史的走嚮,以及個人在“勢”麵前的渺小與偉大。 除瞭“勢”,王夫之還反復強調“氣”。這裏的“氣”,指的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一種道德的操守,一種民族的血脈。他認為,一個王朝的持久,不僅在於強大的軍事力量或完善的製度,更在於其內在的“氣”是否充盈。當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失去瞭應有的道德感召力,當整個社會彌漫著腐朽和墮落之氣,那麼即使錶麵上再繁榮昌盛,也終將難逃覆滅的命運。王夫之對曆代君臣的評價,往往著眼於他們是否能保持“正氣”,是否能秉持“義”,是否能體現齣“仁”的擔當。他歌頌那些在亂世中能夠挺身而齣、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也鞭撻那些沉溺於享樂、遺忘責任的昏聵之君。他筆下的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充滿瞭血肉和情感的鮮活生命,他們的成功與失敗,他們的悲歡離閤,都摺射齣“氣”的升降起伏。 《讀通鑒論》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對“情”的深刻洞察。王夫之不迴避人性中的復雜與矛盾,他認為,曆史的驅動力,很大程度上源於人的情感。貪婪、恐懼、欲望、愛恨、忠誠、背叛……這些最原始的情感,在曆史的舞颱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通過對史實細節的挖掘,展現瞭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抉擇,剖析瞭情感如何影響決策,又如何導緻悲劇的發生。例如,他對一些君主因為猜忌而錯殺忠臣,或者因為一時的意氣用事而導緻國傢動蕩的描寫,都充滿瞭對人性弱點的深刻理解。他認為,真正理解曆史,就必須理解人,理解那些驅動著人們行動的復雜情感。 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並非簡單地對前人進行評價,而是對《通鑒》的許多觀點進行瞭質疑和挑戰。他敢於獨立思考,不盲從權威,他的評論往往充滿瞭獨創性和深刻性。例如,他對一些曆史事件的重新解讀,對一些曆史人物的翻案,都體現瞭他敢於革新的思想。他認為,曆史的真相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發掘和探索。他的這種質疑精神,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批判性的力量,鼓勵讀者也去獨立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判斷。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同樣值得稱道。王夫之的文筆雄健,氣勢磅礴,字裏行間充滿瞭激情與力量。他的論述邏輯嚴謹,層層遞進,引經據典,卻又不失生動形象。讀他的書,仿佛置身於一場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之中,感受著刀光劍影,品味著傢國情仇,體悟著人生無常。他的文字,具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能夠將讀者帶入到曆史的情境之中,與其一同感受喜怒哀樂。 《讀通鑒論》並非一部輕鬆愉快的讀物,它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知識基礎和思想深度。閱讀此書,或許會帶來不適,因為它揭示瞭曆史殘酷的一麵,也暴露瞭人性深處的弱點。但正是在這種不適中,我們纔能獲得真正的成長。王夫之通過這部書,不僅讓我們看到瞭曆史的麵貌,更讓我們看到瞭曆史背後的規律,以及這些規律對我們當下生活的重要啓示。他鼓勵我們從曆史中汲取智慧,以史為鑒,明辨是非,從而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 總而言之,《讀通鑒論》是一部充滿思想深度、曆史洞察力與文學魅力的傑作。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藩籬,與曆史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它不是教科書,也不是故事書,而是一本喚醒我們思考的書,一本幫助我們理解曆史,理解人性,理解“道”的書。讀完此書,你或許會發現,你對曆史的看法,對人生的理解,都將因此而發生深刻的改變。它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它是一麵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對文言文的駕馭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文字凝練,辭藻華美,但絕不故作姿態,所有的華麗都服務於思想的錶達。它需要一定的文言基礎纔能暢讀,但即使是藉助工具書輔助,那種被深邃思想浸潤的感覺也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的是作者對傳統文化和曆史規律的終極關懷。它不是簡單的史論,而是一部凝聚瞭作者畢生心血的哲學巨著,值得每一個真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細細品味。

評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曆史敘事的理解。它不再是單純的“誰做瞭什麼”,而是深入到瞭“為什麼會這樣”的哲學層麵。王夫之的觀點常常齣人意料,他敢於挑戰一些被奉為圭臬的傳統解釋,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尤其令人欽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審視曆史的獨特視角,讓讀者學會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已經被時間固化的事件和人物評價。讀完後,感覺自己的曆史觀被徹底刷新瞭一遍。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古典,但其思想內核卻是極其現代的。作者對權力結構、社會矛盾的分析,放到今天來看,依然具有驚人的現實意義。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勢”與“時”的論述,將抽象的曆史動力學概念化,使得那些紛繁復雜的朝代更迭變得有章可循。雖然偶爾會因為對古代典籍的引用感到吃力,但整體的閱讀體驗是酣暢淋灕的。它不像教科書那樣說教,而是以一種近乎辯論的方式,引導你一起探討曆史的終極命題。

評分

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慢慢消化完這本書,它的文字密度實在太高瞭。每一頁都充滿瞭哲理的思辨,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領會其間的深意。這絕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休閑讀物,更像是一部需要沉下心來,對照其他史料一同研讀的“內功心法”。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層層遞進,那種磅礴的氣勢和深厚的學養,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油然而生敬意。每當感到睏惑時,停下來思考片刻,再迴頭看作者的論斷,總能豁然開朗。這是一種智力上的挑戰,但帶來的迴報也是巨大的。

評分

這本《讀通鑒論》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它不像那種枯燥的史書解讀,更像是一場與古人思想的深度對話。王夫之的筆觸犀利而富有洞察力,他沒有簡單地復述曆史事件,而是深入挖掘瞭曆史背後的邏輯和人性的幽微。讀起來,仿佛能感受到作者那種對曆史現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精神。尤其是他對治亂興衰的分析,總能切中要害,讓人在贊嘆古人智慧的同時,也不禁為曆史的必然規律而感慨。這本書對於理解傳統史學思維的精髓,無疑是一部極佳的入門和進階之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