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八路军史 | 作者 | 岳思平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4206619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同时利用有关研究成果,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援等内容,力图再现历史本来面目,充分记述了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 |
| 作者简介 | |
| 岳思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担任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国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员,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成员,八路军研究会首席专家。 |
| 目录 | |
| 目录 章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 节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和党的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一、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实行全国性抗战 二、 洛川会议,中国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第二节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彭德怀通电就职 一、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二、 八路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的设立 第三节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八路军成立后的任务和部署 一、 适应全国抗战爆发的新形势,八路军实行军事战略转变 二、 八路军的任务和战略部署 第四节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首战告捷 一、 日军展开战略进攻,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 二、 八路军15师发起平型关战役,首战告捷 第五节八路军在华北日军侧后作战,参加保卫忻口、太原 一、 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忻口正面防御战,在雁门关、阳明堡等地连战皆捷 二、 八路军29师转战正太铁路沿线地区,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娘子关争夺战 三、 八路军15、29两师主力掩护娘子关方向国民党军撤退,保卫太原 第二章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 节太原失守后的华北战局,八路军的任务和部署 第二节八路军15师和20师各一部创建晋察冀军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围攻 一、 八路军15师和20师各一部创建晋察冀军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八路围攻” 二、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成,晋察冀军区在20师主力等部配合下粉碎日军空前大规模围攻 第三节八路军20师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围攻 一、 八路军2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大力扩大主力部队 二、 八路军20师主力粉碎日军围攻,收复晋西北七城 三、 八路军20师一部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扩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晋绥抗日根据地 第四节八路军29师创建和发展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围攻和“九路围攻” 一、 八路军29师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晋冀豫军区成立 二、 进行正太、邯长路破袭战,粉碎日军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围攻和“九路围攻” 三、 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发展晋冀豫军区部队 第五节八路军15师主力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并与20师配合后方留守处保卫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一、 八路军15师主力挺进晋西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二、 八路军15师主力与20师配合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保卫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 第六节八路军一部挺进冀鲁豫平原,发展华北抗日根据地 一、 八路军15师一部、29师主力创建冀南、冀鲁豫边平原抗日根据地 二、 八路军15、29师各一部发展冀鲁边平原抗日根据地 三、 八路军第4纵队在冀热边特委配合下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 第七节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地方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和人民地方武装的建立 一、 山西新军协同八路军开展地方抗日游击战争 二、 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 三、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成立,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 第八节党加强对八路军的领导和八路军部队的全面建设 一、 党坚持对八路军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 二、 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需要,抓紧进行军事教育和训练 三、 树立独立自给的思想,改进后勤保障工作 第三章八路军发展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华北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战场 节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一、 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二、 广州、武汉失守后的形势,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第二节八路军主力挺进冀鲁豫地区,完成在华北的战略展开任务 一、 八路军15师主力挺进山东,与山东纵队共同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二、 八路军20师主力帮助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巩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 三、 八路军29师主力挺进冀南,15、29师各一部挺进冀鲁豫地区,巩固平原抗日根据地 四、 抗大总校迁至华北敌后办学,大力培养八路军干部队伍 第三节粉碎日伪军的连续“扫荡”,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 一、 粉碎日伪军对华北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二、 粉碎日伪军对冀中、冀鲁豫边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第四节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国民党顽固派次高潮 一、 国民党顽固派重蹈覆辙,中央确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二、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次高潮,八路军和山西新军进行自卫还击作战 三、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次高潮,继续保持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局面 第五节八路军进行整军,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一、 八路军各部队分期分批进行整训 二、 在整训的基础上,八路军进行整编 第六节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一、 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战役决策 二、 百团大战的战役意图和敌我双方的部署 三、 百团大战的经过 四、 百团大战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战胜严重困难,坚持华北敌后抗战 节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中央及八路军的方针、任务 第二节1941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一、 八路军展开反“扫荡”作战 二、 八路军开展反“蚕食”斗争 三、 八路军反对敌、第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的斗争 第三节1942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二、 八路军反对日伪军春夏季“扫荡”,打破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 三、 八路军反对日伪军秋冬季“扫荡”,打破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 四、 八路军的反“蚕食”斗争 第四节1943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一、 进一步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 二、 八路军29师和山东军区等部开始攻势作战,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第五节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三次高潮 第六节八路军部队深入贯彻党的“十大”政策,渡过难关 一、 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发挥党政军民整体力量 二、 实行精兵政策,提高部队质量 三、 参加全党整风运动,增强全军团结统一 四、 开展大生产运动,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五、 开展拥政爱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第五章参加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后胜利 节八路军发动1944年攻势作战,正式展开局部反攻 一、 晋察冀军区发动攻势作战 二、 山东军区发动攻势作战 三、 晋绥军区发动攻势作战 四、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发展 五、 晋冀鲁豫边区部队发动攻势作战 第二节八路军一部挺进河南,转战湘鄂赣边区、湘粤赣边区,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一、 发展豫东、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成立河南军区 二、 转战湘鄂赣边区、湘粤赣边区,成立湘鄂赣军区 第三节八路军进行军政大整训,准备全面反攻 一、 中央关于军队整训的指示 二、 八路军进行军政整训与加强后勤工作,全面提高部队素质 第四节八路军发动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扩大解放区 一、 八路军发起大规模春季攻势 二、 中国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八路军再次实行军事战略转变 三、 八路军发动猛烈的夏季攻势 第五节八路军参加全面反攻,向敌占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 一、 参加全面反攻时的形势和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任务 二、 适应新的军事战略转变需要,八路军大力扩建主力兵团 三、 八路军大规模进攻华北交通要道和沿线大小城市 四、 继续进逼敌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重点夺取中小城市和控制广大乡村 第六节歼灭拒降之敌,八路军扩大全面反攻战果 一、 继续夺取华北中小城市,破袭主要交通线 二、 八路军一部挺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 八路军大事纪要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2018上半年“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政治类推荐图书! 中国研究八路军*人,写作八路军历史! 综合借鉴、吸收学术界关于八路军新的研究、考证成果,著成新信史,以飧读者! >>'>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读的感受,仿佛是直接被卷入了一个宏大叙事的洪流之中,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老辣而富有张力。他似乎懂得如何把握历史事件的节奏,在平铺直叙中暗藏着惊涛骇浪,又在描绘宏大战略部署时,巧妙地穿插那些鲜活的个体故事,使得冰冷的历史瞬间有了温度和血肉。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时间线的梳理,那种清晰而又有逻辑的递进关系,让人能够轻松地跟上历史的脉搏,不会在纷繁复杂的战役和人物中迷失方向。行文中,那些专业术语的运用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没有高高在上地将普通读者拒之门外,真正做到了普及与深度的平衡。这种叙事风格,让人感觉不像是在“学习”历史,而更像是在“经历”历史,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对那个时代决策者和奋斗者心路历程的深刻体悟,笔力之雄健,令人叹服。
评分这本书在资料搜集和考据方面所下的功夫,简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一手文献资料,很多细节的呈现都带有强烈的“现场感”,这绝非依靠二手资料拼凑出来的空洞描摹。例如,对于某次关键会议的记录,文字描述中不仅还原了讨论的焦点,甚至能从侧面感受到当时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和各方角力的微妙之处。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极大地增强了历史叙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对于每一个重要人物的侧写,作者都力求立体饱满,不作脸谱化的处理,而是展现他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复杂人性与艰难抉择。这种尊重历史原貌、力求还原真相的治学态度,是任何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所不可或缺的基石,也正因如此,每次读到关键转折点,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不可思议。
评分作为一位对这段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最惊喜的是这本书在“人”的刻画上所展现出的细腻和人文关怀。它没有将历史人物浪漫化或神化,而是将他们置于巨大的历史熔炉中去考察。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在书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会犯错、会挣扎的个体。作者笔下的艰苦卓绝,不仅仅是体现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信仰的坚守和在极端困境中人与人之间迸发出的那种纯粹的互助与信任。这种对底层人民和普通战士命运的关注,使得宏大的历史叙事不再空洞,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的底色。阅读过程中,我数次被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瞬间所触动,深刻体会到胜利的来之不易,远非简单的军事胜利所能概括,而是一代人精神和意志的艰难淬炼。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先后堆砌事件,而是采用了清晰的专题模块化处理,使得读者在理解一个阶段的演变时,能够同时把握其政治、军事、社会等多维度背景的相互作用。比如,在探讨某一战略方针的确立时,作者会先行铺垫前因后果,再深入分析其内部的理论基础和外部的敌我态势,最后才落到具体的执行层面,这种层层剥笋式的解析,极大地降低了复杂历史脉络的理解难度。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地图、图表和关键人物关系图谱,更是神来之笔,它们直观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在空间和关系上的局限性,让人对战役的地理形势和权力结构一目了然。这种精心的组织和布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极高的为读者服务的意识,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探索和解密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沉甸甸的,那种质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其中蕴含的厚重历史。封面色调沉稳又不失力量感,字体设计也相当考究,既有年代的沧桑感,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度,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看得出是用心了,文字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装订工艺更是无可挑剔,书脊平整坚固,完全不用担心翻阅几次就会散架。细节之处见真章,从这本书的外在呈现上,就能感受到编纂者对内容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这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极佳的心理基础,让人满怀期待地想揭开它的面纱,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究竟是如何被细致记录下来的。整体而言,这算得上是一本集实用性、审美性和收藏价值于一体的佳作,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觉得增添了几分庄严和历史气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