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入境遊客旅遊地意嚮認知的性彆差異研究:以西安市為例
定價:38.00元
作者:謝雪梅
齣版社:南開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310048137
字數:
頁碼:18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入境遊客旅遊地意嚮認知的性彆差異研究:以西安市為例》以旅遊地意象認知的性彆差異為研究對象,在旅遊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理論指導下,以西安市作為研究實證案例,藉助旅遊市場調查以及國傢旅遊統計數據,利用數理分析、定性分析、比較分析等方法,較係統地研究瞭中國入境遊客旅遊目的地意象認知的性彆差異問題。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問題提齣及研究區域
1.3 研究目標與選題意義
1.4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綫
1.5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第2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
2.1 理論基礎
2.2 研究現狀及評述
第3章 研究設計
3.1 研究假設
3.2 研究設計
3.3 樣本描述
第4章 入境遊客旅遊意象認知性彆差異的曆時性分析
4.1 入境遊客性彆差異的曆時性分析
4.2 入境遊客旅為特徵性彆差異的曆時性分析
4.3 入境遊客旅遊意象認知的性彆差異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入境遊客西安市旅遊意象認知的性彆差異分析
5.1 數據分析
5.2 研究結果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入境遊客兵馬俑景區旅遊意象認知的性彆差異分析
6.1 數據分析
6.2 研究結果
6.3 本章小結
第7章 影響因素解析
7.1 性彆差異的理論分析
7.2 旅遊意象影響因素分析
7.3 入境遊客旅遊意象認知性彆差異的影響因素解析
第8章 結論與討論
8.1 研究結論
8.2 討論
8.3 創新之處
8.4 不足之處及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兵馬俑景區調查問捲
附錄2 西安調查問捲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說,我對這類聚焦於地方性研究的學術著作一嚮抱有很高的期待,因為它們往往能提供比宏觀研究更紮實、更具“泥土芬芳”的見解。西安的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從唐風的恢弘到迴坊的市井煙火,從博物館的深邃到現代商業綜閤體的繁華,這種多樣性恰好為檢驗性彆差異提供瞭絕佳的試驗田。我猜想,書中可能會觸及到“安全感”在不同性彆遊客心中的權重差異,這在夜間旅遊規劃中尤為關鍵。一個男性遊客和一個女性遊客在選擇“夜晚逛迴坊”時的安全感閾值和期望值可能截然不同。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挖掘這種心理安全感的差異如何轉化為具體的消費行為和路綫規劃,那就太有價值瞭。這說明,研究已經超越瞭簡單的“喜歡/不喜歡”的層麵,進入瞭對人類基本需求在特定社會結構下如何被性彆化解讀的深度剖析,是非常值得一讀的力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裝幀風格,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那種嚴謹又不失細膩的學術研究範疇,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內文,但光是看到這個標題,就能想象到作者在資料搜集和數據分析上一定下瞭不少功夫。尤其是在“性彆差異”這個切入點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旅遊決策背後的社會文化驅動力,以及地域文化如何與個體認知發生作用。我猜想,這本書大概率會引用大量的統計數據和問捲調查結果,來量化不同性彆遊客在選擇西安旅遊目的地時的偏好側重。比如,男性遊客可能更傾嚮於那些具有宏大曆史敘事或工程壯舉的景點,而女性遊客是否會更關注體驗式的、更具人文關懷或者精緻餐飲類的場所?這種預設的衝突和對比,無疑是吸引我進一步翻閱的動力。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夠揭示齣那些隱藏在遊客行為背後的深層次性彆腳本,為旅遊目的地營銷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策略參考。這種基於實證的研究,總比那些空泛的感性描述來得可靠得多,期待它能帶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發現。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帶著一種非常現代的、社會科學的冷峻感,它將一個看似感性的旅遊決策過程,置於量化分析的顯微鏡下。作為讀者,我更期待看到作者在方法論上的創新。在提取和提煉“意嚮認知”這個主觀概念時,作者采用瞭何種量錶或工具?數據采集的過程是否充分考慮瞭文化背景和受訪者受教育程度對答案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特定社會語境下,性彆角色的錶達往往是微妙且具有錶演性的,研究者如何穿透這種錶層錶達,捕捉到真實的旅遊動機,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書中能詳細闡述如何處理這種情境化的數據偏差,那麼這本書的可靠性和說服力將大大提升。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結論,更是如何進行高質量社會調查的範例,對於後來的研究者來說,也是一本重要的工具書。
評分讀完摘要,我最大的感受是,研究視角非常精準地切中瞭當前旅遊市場細分的痛點。現有的很多旅遊指南或市場分析,往往將遊客視為一個同質化的群體,忽略瞭性彆這一基礎變量的巨大影響力。作者選擇西安這個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同時旅遊産品結構非常復閤的城市作為案例,無疑是為研究提供瞭豐富的樣本空間。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旅遊地意嚮認知”的?它僅僅是針對具體景點的選擇,還是包含瞭對旅遊體驗的整體預期,比如對安全感、舒適度、社交互動機會的考量?如果能深入探討不同性彆在“期望體驗”與“實際感知”之間的落差,那就更具深度瞭。這種研究的意義,不僅在於學術上的補充,更在於實際操作層麵——如果能清晰描繪齣“他/她”心目中的完美西安之旅畫像,那麼無論是民宿業者、導遊服務還是文創産品開發,都能找到更精準的發力點,避免資源的無效投入。這種將理論研究直接掛鈎市場需求的務實態度,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
評分從結構上看,這本書似乎采用瞭一種比較經典的實證研究框架,但其核心魅力在於它試圖打破對傳統旅遊行為模式的刻闆印象。在很多大眾文化認知裏,西安旅遊可能被簡單地等同於秦始皇兵馬俑和城牆騎行,但性彆差異的研究必然會揭示齣更細微的偏好譜係。比如,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關注上,是男性對傳統技藝的“技術性”更感興趣,還是女性對生活美學和手工體驗的“參與性”更偏愛?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跨越年齡層的比較分析,看看年輕一代(Z世代)的性彆認知差異是否與父輩有所不同。如果能將文化消費的傾嚮與個體對“公共空間”和“私人體驗”的界定聯係起來,那這本書的理論貢獻就非常大瞭。它不再隻是一個簡單的“誰去哪兒”的統計,而是一份關於現代社會中性彆角色如何重塑休閑空間選擇權的社會學觀察報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