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 吴国盛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 吴国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国盛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博物馆
  • 吴国盛
  • 旅行
  • 欧陆
  • 文化
  • 艺术
  • 建筑
  • 历史
  • 摄影
  • 博物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72773
商品编码:29842474900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吴国盛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46727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这里洞察科学的历史,从这里发现科学的魅力

内容提要


欧洲是近代科学的故乡,意大利文艺复兴拉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产生了达芬奇和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巨人。欧洲大陆的科学博物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本书作者考察了米兰国家达芬奇科学技术博物馆、博洛尼亚大学博物馆、佛罗伦萨伽利略博物馆、芬奇镇列奥纳多博物馆、比萨大学计算仪器博物馆、瑞士伯尔尼爱因斯坦博物馆和温特图尔瑞士科学中心,展现了意大利科学博物馆里保存的科学史和技术史遗迹以及瑞士科学博物馆里高超的互动展品。

目录


前言站 米兰国家达芬奇科学技术博物馆

作者介绍


吴国盛,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获哲学硕士,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破格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9-201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201614月转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第八届副理事长。研究方向有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萰礏耀&2017年3月至2027年2月

文摘











序言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 一部关于科学、艺术与人文的探索之旅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旅行日记,也不是一本刻板的科普读物。它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人类智慧结晶的深度凝视。吴国盛先生,一位在科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学养,带领读者漫游欧洲大陆,走进那些承载着科学萌芽、艺术辉煌与人文思想的殿堂——科学博物馆。 “欧陆漫游季”,顾名思义,这是一段精心策划的旅程,目的地是欧洲那些最富盛名、也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博物馆。从巴黎的科学与工业城,到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再到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乃至布鲁塞尔的原子能宫,吴国盛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串联起这些散落在欧洲各地的科学宝藏。然而,他的脚步并未止于简单地展示展品,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探寻科学理论的演进脉络,揭示艺术创作与科学探索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这些伟大的科学发现如何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科学精神的传承与演进:穿越时空的对话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科学精神的传承与演进的梳理。吴国盛先生并非孤立地介绍某一项发明或某一个理论,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展现科学思想如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生根发芽,又如何不断被修正、被发展。 在那些陈列着古老精密仪器、模型和图纸的展馆里,读者将有机会“亲眼”看到伽利略的望远镜如何揭示了宇宙的奥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何被第一次以数学的形式阐述,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如何开启了电力时代。但作者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他会引导读者思考:在那个时代,是怎样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促使这些先驱者挑战权威,质疑传统?正是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求证的精神,构成了科学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书中对经典力学、热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重要科学分支的介绍,也并非枯燥的理论讲解。吴国盛先生善于利用博物馆中的实物模型和互动展项,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形象化。例如,在介绍热力学时,他可能会从博物馆里一个古老的蒸汽机模型开始,讲述热能如何转化为机械功,以及熵增原理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在阐述电磁学时,他会借助于那些精美的线圈、磁铁和电动机模型,让我们触摸到电流与磁场交织的魔力。 而当视角转向近现代科学时,本书将带读者领略更加宏大和复杂的科学图景。从原子弹的模型到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计算机的早期原型到太空探索的壮丽史诗,吴国盛先生将这些里程碑式的科学成就,置于它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他会探讨技术进步与社会变革的互动,科学发现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何引发了深刻的哲学和伦理思考。 艺术的灵感与科学的共通:美的探索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并非一本孤芳自赏的科学著作。吴国盛先生以其广阔的视野,敏锐地捕捉到科学与艺术之间深厚的渊源和共通之处。他会在博物馆的某些角落,发现那些看似与科学无关的艺术品,却能从中挖掘出与科学精神相契合的共鸣。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不仅是为了追求艺术的真实与完美,更是对自然界最精妙造物的科学探索。达·芬奇的解剖图,便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书中可能会穿插对这类作品的解读,展现艺术家们如何用画笔和雕塑,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想象力融为一体。 又比如,在介绍光学原理时,作者可能会将物理学的光谱分析与印象派画家对色彩的运用联系起来。莫奈如何通过捕捉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物体的色彩变化,来呈现视觉的真实,这其中蕴含着对光线本质的深刻洞察。同样,数学的黄金分割比例在建筑和绘画中的广泛应用,也揭示了数理之美与艺术之美的内在联系。 吴国盛先生的叙述,常常能让读者在科学的逻辑之美中,品味出艺术的韵律;在艺术的想象之中,感受到科学的严谨。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智慧是共通的,科学与艺术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共同构筑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 人文关怀的温度:科技与社会的对话 科学的进步,终究是为了服务于人类。在《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中,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吴国盛先生在介绍科学成就的同时,也毫不回避科学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伦理困境。 书中可能会探讨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社会结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阶级分化等问题。核能的发现,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带来了核武器的威胁,这在书中可能会以一种沉思的笔触被提及。基因工程的突破,为治疗疾病带来了希望,但也引发了关于生命伦理的深刻讨论。 吴国盛先生的叙述,不是简单的技术罗列,而是对科技发展背后的人类价值、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他会引导读者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如何确保科学的进步能够真正惠及全人类,而非加剧不平等或带来新的危机。 这种人文关怀的视角,让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学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应对我们所处时代的书。它鼓励读者以更加批判和负责任的态度,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思考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之道。 丰富的图文呈现:视觉的盛宴 本书的“图志”二字,本身就预示着其独特的视觉呈现方式。吴国盛先生不仅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叙事,更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他一同漫游在那些充满智慧光芒的博物馆之中。 这些图片可能包括: 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 那些泛黄的图纸、古老的实验仪器、早期科学家的肖像,都为我们提供了穿越历史的直观感受。 现代博物馆的展品实拍: 从巨型的粒子对撞机模型,到精巧的机器人手臂,再到模拟宇宙的壮丽景观,这些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当代科学的魅力。 艺术作品与科学原理的结合: 可能是一些描绘科学发现的绘画、雕塑,或是展现数学美学的几何图案,它们以视觉化的方式,强化了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吴国盛先生的随笔与手绘: 有些时候,作者可能会用自己独特的笔触,记录下他对某件展品或某个场景的感悟,为本书增添了更多个人色彩和温度。 这些图片并非简单的插图,而是与文字内容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阅读体验,让读者在文字的引导下,通过视觉的冲击,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奥秘,感受人类智慧的伟大。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认识科学。它告诉我们,科学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体现,是艺术与人文的交融,更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 对于科学爱好者而言,本书将是一次知识的盛宴,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深化对科学的理解。对于对科学感到陌生的读者,本书则像一座桥梁,带领他们跨越认知的鸿沟,发现科学的趣味与魅力。对于人文社科学者,本书则提供了宝贵的跨学科视角,帮助他们理解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而言之,《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是一部集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以欧洲科学博物馆为载体,以吴国盛先生的独特视角为引领,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探索之旅,一次对人类智慧的致敬,一次对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它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点燃求知的火焰,更重要的是,它会让我们重新认识科学,认识艺术,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非常推崇那种能够引发持续思考的作品,而《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无疑属于此类。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设置了一系列精妙的问题和观察点,引导读者自己去构建知识的联系。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横跨世纪的科学馆陈列时,作者总能敏锐地指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对“真理”的理解是如何演变和冲突的。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批判性的学习过程。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也非常巧妙,像是精心设计的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但又始终能找到回溯和联系的线索。它让我对“欧洲”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思想孕育和碰撞的巨大熔炉。

评分

这本《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季》的封面设计极具艺术感,色彩搭配和排版都透露着一种沉稳而又充满探索欲的气息。我本就对博物馆学和欧洲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书。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展品和历史事实,而是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对科学哲学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悟融入其中,使得枯燥的“图志”瞬间变得生动立体起来。阅读过程中,仿佛跟随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者,穿越在那些古老而庄严的展厅之中。书中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之间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赞叹。特别是他对那些经典科学仪器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模式的剖析,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在欣赏精美图片的同时,也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不只是一本游记或图录,更像是一部行走中的思想札记,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科普爱好者,我一直觉得许多科普读物在“趣味性”和“学术性”之间难以找到完美的平衡点。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出了极佳的示范。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丝毫没有学究气,即便是涉及复杂的物理学或数学原理,也能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和恰当的故事来阐释。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让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知识点变得平易近人。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兴奋状态,不断地被新的视角和观点所激发。我甚至多次停下来,合上书本,起身在房间里踱步,回味那些关于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探讨。这绝对是一本能真正提升读者认知层次的书籍,它教会我们如何更优雅、更有深度地观察我们身处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令人称赞,纸张的质地和图片的色彩还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对于一本图志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选取材料时的独到眼光,他似乎总能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微小却足以改变人类认知的瞬间和物件。比如,他对某些早期天文观测仪器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其功能层面,更深入探讨了当时的人类世界观是如何受其影响而发生转折的。这种由物及人的叙事路径,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我感觉这不仅仅是在看一份记录,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伟大的先驱们在思想的层面上进行交流。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节,这说明内容的密度和深度都非常可观,绝非走马观花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气质是内敛而深刻的,它没有炫耀式的技术展示,也没有浮夸的旅游记录,而是专注于知识的沉淀和精神的漫游。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待历史遗迹所流露出的那种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并非盲目崇拜,而是建立在对科学方法论的深刻理解之上的。书中对一些展品的解说,往往能一语中的地揭示出其背后的哲学意涵,仿佛是为这些沉默的物件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声音。对于希望通过旅行来拓宽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份完美的精神指南。它不仅仅让你看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深层的价值远超出了书本的标价。读完后,我的书架上又多了一个时常会拿出来翻阅的“老朋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