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运动心理学简编
定价:42.00元
作者:毛志雄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644052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专为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的函授生编写的,也可作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参考教材。考虑到函授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与学校全日制本科生有所不同,本书就每章的建议讲授和自学内容进行了分割,自学内容用“★”号标识。这仅是我们的建议,任课教师可根据面授时间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自行掌握。为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结构框架,形成概念体系,本书力求简明通俗、图文并茂并开辟专栏就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每章结束后简要阐述本章要点,书的末尾,还有全书的名词解释和主题索引供快速查阅。
全书共分15章,以探讨竞技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为主,兼顾体育教学和大众锻炼的心理学问题。
目录
章 绪论
节 什么是运动心理学
第二节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
第二章 运动活动的动机
节 什么是运动动机
第二节 动机如何影响运动表现
第三节 如何培养与激发运动员的动机
第四节 动机如何影响运动表现(补充)
第三章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节 什么是唤醒和焦虑
第二节 唤醒如何影响运动表现
第三节 焦虑如何影响运动表现
第四节 如何测量唤醒和焦虑
第五节 如何降低焦虑
第四章 运动活动的归因
节 什么是归因
第二节 归因时会出现哪些偏差
第三节 训练或比赛中如何正确归因
第四节 归因有哪些不同方面
第五节 如何矫正习得性无助
第五章 运动员的自信
节 如何理解自信
第二节 如何培养自信
第三节 如何测量自信
第六章 运动活动的注意状态_
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有何关系
第二节 运动员注意分配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节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 放松训练
第三节 表象训练
第四节 注意训练
第五节 其它几种心理技能训练
第六节 心理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八章 比赛心理调节
节 比赛目标的设置与心理定向
第二节 比赛方案的制定
第三节 比赛心理调节 方法
第四节 比赛中常遇到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调节 策略
第九章 运动中的心理疲劳
节 运动中有心理疲劳吗
第二节 运动中的心理疲劳是如何产生的
第三节 如何避免运动中的心理疲劳
……
第十章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
第十一章 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
第十二章 观众效应与主场效应
第十三章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第十五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全书名词解释
全书参考文献
全书中外文姓氏对照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理论体系非常完整,逻辑性也很强。它从最基础的心理学原理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出了运动心理学特有的概念和理论,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界定都非常清晰,论证也十分严谨,能够让人深刻理解运动心理学的核心要义。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不同主题时,能够不断地回溯到基本原理,这使得知识的传播过程更加扎实,不容易产生断层。比如,在讲解动机理论时,作者不仅分析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差异,还将其与具体的运动情境相结合,解释了不同类型动机对运动员行为的影响。此外,书中对于理论的阐述,并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来自不同运动项目,覆盖了各种类型的运动场景,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和记忆。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让我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获得了深刻的知识启迪。
评分这本书在阐述运动训练的实际操作层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书中对如何进行运动心理技能的训练,有非常详细的步骤和方法。比如,如何通过有效的反馈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如何运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克服比赛中的消极念头,如何设计具有挑战性但又可达成的训练目标来激发运动员的内在驱动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应对比赛压力的章节,作者给出了非常多实用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可视化想象等,并且对每种技巧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解,让读者能够一步步地去学习和掌握。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练员在运动心理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教练员如何通过沟通、倾听和支持来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如何在运动训练中更好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升运动表现,从而更好地实现运动的价值。
评分我对这本书在内容上的前沿性和深度感到非常惊叹。作者显然在运动心理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并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巧妙地融入到教材之中。书中对运动中的情绪调控、注意力管理、以及团队协作中的心理因素等方面的探讨,都触及了当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最新前沿。例如,在讲解运动员在高压环境下如何保持冷静时,作者不仅引用了传统的心理学理论,还结合了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阐述了大脑在压力下的反应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此外,书中对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退役运动员的心理适应等问题的关注,也体现了作者对运动生涯全方位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运动表现本身,更关注运动员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心理健康。这种对运动心理学多维度、深层次的挖掘,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运动心理学的教材,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全面提升运动员身心健康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灾难,阅读体验极差。首先,字体大小的设置非常不合理,有些章节的字体小的像蚂蚁一样,长时间阅读眼睛会感到极度疲劳,简直是在折磨读者。其次,段落之间的空隙过大,导致视觉上显得很零散,失去了阅读的连贯性。更让人抓狂的是,章节标题和正文的字体样式和颜色对比度很低,有时候甚至难以区分,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找到关键信息。还有,书中插图的位置也十分随意,有时候插图会突然出现在一段文字的中间,打断了阅读思路,让人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寻找上下文。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完全没有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感受,像是一个未经仔细打磨的初稿,与其说是知识的传播载体,不如说是对阅读耐心的严峻考验。如此糟糕的排版,即使内容再精彩,也会让读者望而却步,或者在阅读过程中倍感煎熬,严重影响了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希望出版社在未来的出版物中,能够更加重视书籍的视觉呈现和阅读体验,哪怕只是在细节上做出改进,也能极大地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评分我一直对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调适很感兴趣,尤其是在专业运动员身上,强大的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阐述,而是深入剖析了运动员在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比赛阶段可能面临的心理挑战,比如焦虑、压力、疲劳、动机波动等,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但语言表述却非常清晰易懂,即使是没有深厚心理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尤其让我受益的是,书中关于目标设定、意象训练、放松技巧等方面的详细介绍,让我对如何系统性地提升运动员的心理韧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尝试将书中一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训练实践中,发现效果确实显著。比如,通过更科学的目标设定,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得到了提升;通过有效的放松练习,他们在比赛前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运动心理学领域的一扇窗,让我看到了通过科学的心理干预,能够为运动表现带来多么大的飞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