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编写的《60000词现代汉语词 典(第3版)(精)》收录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约 60000条,含新词新语及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约5000 条,贴近语言使用实际;设置注音、释义、例词等栏 目,功能齐备,实用性强。
凡例
音节表
新旧字形对照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词典正文
(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词类表
标点符号用法
汉字笔画分类、名称表
常见部首名称和笔顺表
汉字笔顺规则表
我国历代纪元简表
节气表
干支次序表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
我国少数民族名称表
计量单位表
地质年代简表
元素周期表
我习惯于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任何一本工具书的实用性,因为很多时候,厚度并不等同于效用。但这本书的索引和检索系统设计得极为人性化,这直接关系到查找效率。首先,它不仅有传统的笔画、拼音检索,还巧妙地增设了一些更符合现代人使用习惯的辅助索引,大大缩短了定位词条的时间。其次,每一个词条的排布结构都经过精心设计,主条目和附注信息之间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我测试了几个需要精确到某个特定用法的词汇,无论是繁体字转换,还是异形词的标注,都处理得干净利落,没有出现任何含糊不清的指引。这种在效率和准确性之间找到的绝佳平衡点,使得它真正成为了一个高效的工作伙伴,而不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驯服”的庞然大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它是一本很有分量的工具书。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米白色的主色调配上深蓝色的字体,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信赖感。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触感细腻,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易出现磨损或损坏的迹象。内页的排版布局是真正体现了编纂者的用心之处,字号适中,行间距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查找,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那清晰的分割线和条目索引,让查找过程变得异常流畅,即便是初次使用这样厚重的工具书,也能迅速找到目标词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使用体验,让人在查阅的间隙中,也能感受到一种阅读的愉悦,而非仅仅是工具的冰冷。整体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体现了出版社对品质的坚持。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学习者,我深知一本权威、准确的工具书对于工作效率的决定性影响。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全面”与“精深”。它不仅仅是收录了大量的常用词汇,更在许多生僻词和新词的解释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特别留意了那些需要精确界定语义的词条,无论是多义词的区分,还是不同语境下的例句选取,都显得非常考究和到位。这些例句的来源广泛,涵盖了文学、科技、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词汇在实际应用中的细微差别。这种扎实的积累和严谨的考证,使得我在处理复杂的文本时,有了更坚实的后盾。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只给出干巴巴的定义,而是提供了丰富的语境支持,这种深度解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对这种大部头的工具书总有一种畏惧感,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普通人难以亲近,要么就是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变化。然而,这本词典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编纂风格显然是站在现代读者的角度去设计的,语言解释清晰明了,逻辑性极强,即便是初涉汉语学习的读者也能快速掌握核心含义。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收录新时代词汇方面表现出的灵活性。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些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网络用语或新兴专业术语,它们被纳入并给予了规范的解释,这表明编纂团队对语言的演变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关注,没有将自己固守在传统的窠臼里。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这本书在如今这个语言飞速发展的时代,依旧保持着极强的生命力。
评分从一个资深图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词典在文化传承与学术规范的结合上,做到了极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一个查词工具,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现代汉语发展史的缩影。通过对不同时期词汇的收录和解释的演变,我似乎能窥见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轨迹。编纂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并未牺牲语言的鲜活性和温度。书中的很多解释不仅仅是定义,更像是对该词语在文化语境中的“画像”。阅读这些解释,不仅满足了查找的需求,更带来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让人在学习规范用语的同时,也增进了对语言背后所承载的社会背景的理解。这种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厚度的作品,实属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