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天说诗(4)-此情可待成追忆 周啸天 四川人民出版社 9787220105197

啸天说诗(4)-此情可待成追忆 周啸天 四川人民出版社 978722010519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歌
  • 文学
  • 周啸天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现代诗
  • 情感
  • 回忆
  • 人生
  • 艺术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5197
商品编码:2997496996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啸天说诗(4)-此情可待成追忆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220105197
定价:46 元 本店价:34.5 元
折扣:【75】 节省:11.5 元
分类:  →  
货号:1757784
图书简介 在古典文学的各类文体中,“诗词”是篇幅最短小,语言最精炼,技术含量最高,从而被人们公认为最难读懂,最难鉴赏的一类文体。鲁奖得主、《唐诗鉴赏辞典》主撰稿人周啸天先生应我社之约,将其历年精心撰写的古典诗词鉴赏文章汇编出版,本书为其一。周啸天先生对古典诗词研究精深,他的鉴赏心得可谓字字玑珠,如此精彩的古典诗词鉴赏文集,必将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其传世是必然的!从沉博绝丽到轻倩秀艳,用丽语写悲哀, 以心象融铸物象,看晚唐诗人如何吟咏衰老孤独、乡愁羁恨。", 作者简介 周啸天,号欣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所获其他奖项有《诗刊》首届诗词奖第一名、第五届华夏诗词奖第一名、2015诗词中国杰出贡献奖。",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诗意江湖:行走在文字与历史的交汇点 一部关于古典诗词的深度探索与人文关怀之作,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品味中国古典文学的千年风华。 本书并非对既有诗作的简单解读或堆砌,而是一次深沉而富有洞察力的学术探寻与个人体悟的结合。我们试图穿透历史的迷雾,探究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背后,蕴藏的复杂人性、时代精神与审美情趣。全书围绕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与核心议题展开,力求在宏大叙事中保持对细节的精准把握,在学术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 第一部分:风骨初探——先秦至魏晋的文学基因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诗歌的源头活水,追溯其最原始的生命力与美学基石。 一、从《诗经》的田园牧歌到楚辞的浪漫悲歌: 我们首先剖析《诗经》作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其朴素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何塑造了早期文学的底色。重点考察“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并探讨其与当时社会结构、祭祀礼仪的内在关联。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南方的浪漫主义源泉——屈原的《离骚》。不再囿于对屈原生平的罗列,而是深入研究其独特的意象系统(如香草美人、神灵旅程),解析其构建的内心情感世界,以及这种强烈的个体精神如何为后世的抒情文学奠定了基调。 二、汉魏风骨的转型与重建: 汉代乐府民歌的生命力与宫廷诗歌的雕琢,构成了早期帝国文学的两极。本章重点分析汉乐府如何承接民间疾苦,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口号”与“史诗”。接着,我们将讨论建安文学在战乱背景下的独特气质。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所展现的慷慨悲凉、对人生短促的深刻认知,标志着文学开始从集体叙事向个体命运的深度挖掘转变。这种“风骨”的形成,是对汉末儒家理想破灭后,知识分子精神重建的艰难尝试。 三、玄言与山水:魏晋风度的形塑: 魏晋时期,在政治动荡与玄学思潮的影响下,诗歌进入了一个内省的时代。本章将深入探讨玄言诗的兴起及其局限性,并着重分析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如何通过诗歌来确立其独立于世俗的“风度”。山水诗的勃兴并非简单的题材转换,而是士人寻求精神寄托、实现“天人合一”理想的文学途径。我们将细致比对谢灵运与陶渊明的差异,前者是雕琢山川的匠人,后者则是融入自然的哲人,他们的分野预示着中国山水美学的成熟。 第二部分:盛唐气象——格律的锤炼与精神的张扬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心之一,探讨唐诗如何达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并形成多元化的美学范式。 一、初唐的过渡与格律的成熟: 唐诗的勃发并非一蹴而就,初唐的宫廷咏物与应制诗,在形式上进行了重要的探索。本章梳理近体诗(律诗与绝句)格律的最终定型过程,分析格律的约束如何反而激发了诗人的创造力,实现了形式美与意境美的统一。 二、盛唐双峰:浪漫与现实的辉映: 我们将盛唐的诗歌成就归纳为两条主要脉络进行深入剖析: 1. 李白的浪漫主义: 探讨李白诗歌中“仙气”的来源,分析其如何将道家思想、游侠精神与对个体自由的无限向往熔铸一炉。重点分析其独特的句法和夸张手法,如何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充满生命力的宇宙图景。 2. 杜甫的现实主义: 杜甫被誉为“诗史”,本章着重考察其“沉郁顿挫”的风格如何源于对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变迁的深刻体察。分析“三吏”“三别”等作品中,作者如何以极大的同情心和克制的笔触,记录底层人民的苦难,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理想在乱世中的艰难坚守。 三、边塞诗的壮阔与哲思: 边塞诗群的出现,标志着唐代文化自信与军事扩张的文学投射。高适、岑参等人的作品,不仅描绘了异域风光与战争场面,更在其中融入了对家国、功业与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本章将探讨边塞诗如何成功地将宏大的地理空间与个体的情感体验进行对接,创造出一种雄浑悲壮的格调。 第三部分:中晚唐的转向——内敛、精微与形式的再探索 随着盛世的远去,诗歌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更幽微的内心世界与对语言的极致运用。 一、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通俗与教化的张力: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中唐文学转向的标志。本章分析其新乐府的社会批判力量,以及其如何通过语言的平易近人,试图恢复诗歌的社会教化功能。同时也探讨了其“闲适诗”中流露出的对人生不易的洞察。 二、韩孟的奇崛与韩愈的古文运动影响: 韩愈以其“以文为诗”的尝试,对格律的桎梏进行了大胆的冲击。本部分重点分析韩愈诗歌的奇崛之感,其对说理的引入,以及他对散文笔法在诗歌中的试验性运用。 三、晚唐的唯美主义与精微之境: 晚唐的诗人,如李商隐与杜牧,在格律已臻化境的基础上,转向了对语言的深度提炼和意境的暧昧处理。我们将李商隐的“无题”诗视为一种语言游戏与情感密码的结合体,探讨其晦涩之美。杜牧的诗则以其清峻的意境和对历史兴亡的敏锐捕捉,展现了晚唐知识分子的优雅与无奈。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满足于对“名篇名句”的简单回顾,而是力求在宏观的历史脉络中,挖掘每一位重要诗人创作背后的时代动因、哲学根基和审美追求,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且富有人文关怀的中国古典诗歌地图。它旨在激发读者对古典文学遗产的重新认识,体会诗歌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永恒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担心这种传统风格的诗集会有些晦涩难懂,但翻开后发现,那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语言虽然典雅,但绝不故作高深,更多的是一种朴素而深沉的力量感。它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觉得味道醇厚,但越往后品,那股回甘和余韵就越发悠长。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关于故乡和离别的描写,那种带着淡淡乡愁的笔触,没有过分的渲染,只是平静地叙述,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每一次阅读,都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宁静,这种“大音希声”的艺术境界,令人叹服。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做得相当考究,这对于提升阅读体验至关重要。纸张的质感温润细腻,墨色的浓淡处理也恰到好处,让阅读变成了一种触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从内容上看,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从一个非常规的角度切入,探讨那些亘古不变的主题,比如时间、记忆与失落。我特别欣赏其中几首关于季节更迭的篇章,那些描绘初春萌动或深秋萧瑟的句子,精准地勾勒出了物候变化中的哲理。它们不堆砌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人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命旅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沉静的力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静下心来欣赏如此精妙的文字结构和意境营造,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作者似乎对传统格律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使得整部作品既有根基,又不失新意。翻阅时,我注意到一些诗作的结构布局非常精巧,如同建筑般严谨,每一个字的位置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这种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与内容所表达的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形成了完美的张力,让情感的表达更具穿透力,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回味无穷。

评分

拿到这本厚实的书时,首先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文化气息所吸引。它不像一些当代诗集那样追求新奇的表达,而是沉淀着一种历经时间考验的文学底蕴。我个人偏爱那些能够引发深层思考的作品,而这本集子里的诗篇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们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口水诗”,而是需要静下心来,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三昧的佳作。作者对意象的选取和情感的铺陈都显得极为克制而又饱满,这种张弛有度的拿捏,体现了极高的文学修养。读完一首,我常常会放下书本,凝视窗外,试图在现实中捕捉到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意境。这种“入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现代作品难以给予的深度共鸣。

评分

这本诗集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古典韵味,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意气风发的年代。从书页间流淌出的文字,如同山涧清泉,洗涤着现代人浮躁的心灵。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即便是看似寻常的景物,在他的笔下也焕发出不一样的生命力。装帧设计也颇为雅致,那种沉稳的色调与诗歌的意境相得益彰,让人在捧读之初就对内容充满了敬意与期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那些看似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的词语,常常能精准地捕捉到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让人在反复品读中不断获得新的感悟。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仿佛与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对饮,听他娓娓道来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