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選 莫礪鋒,童強 商務印書館 9787100158022

杜甫詩選 莫礪鋒,童強 商務印書館 978710015802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杜甫
  • 唐詩
  • 詩選
  • 古典詩歌
  • 中國文學
  • 商務印書館
  • 莫礪鋒
  • 童強
  • 注譯
  • 唐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58022
商品編碼:29975545615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杜甫詩選
作 者:
齣版社:
叢書名:古代詩詞典藏本
齣版日期:201804
版  次:
頁  數:0
ISBN :9787100158022
定價:39 元 本店價:31.59 元
摺扣:【81】 節省:7.41 元
分類:  →  
貨號:1769775
圖書簡介 杜甫是偉大的唐代詩人,在人格境界和詩歌造詣兩方麵都達到瞭超凡入聖的程度,被譽為“詩聖”。杜詩不僅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代畫捲,而且是記錄人們心底波瀾的心靈史,被譽為“詩史”。杜詩鮮明地體現瞭以儒學為代錶的中國傳統價值觀,具有陶冶心靈、啓發人生的重大意義。現存杜詩1400餘首,注本繁多,故閱讀杜詩可從選本開始。
本書撰者熱愛杜甫,長期研讀杜詩,頗多心得。在此選錄杜甫的代錶作255首,並以“注釋”和“評賞”幫助讀者理解、欣賞。讀者閱後更加理解熱愛杜甫,並有興趣閱讀杜甫全集,則撰者幸甚。", 作者簡介 莫礪鋒,1949年生。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著有《杜甫評傳》《杜甫詩歌講演錄》等。
童強,1961年生。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及思想史研究。著有《嵇康評傳》《嵇康年譜匯考》,主編《藝術理論基本文獻·中國古代捲》。", 目   錄 插圖和節選
《唐代文學史:盛唐氣象與中晚唐轉摺》 作者:李明 著 齣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0168886 定價:88.00元 字數:約45萬字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麵而深入探討唐代文學發展脈絡的學術專著。它不僅梳理瞭唐代文學自初唐肇始,經由盛唐的輝煌達到中晚唐的復雜轉嚮這一宏大曆史進程,更著重剖析瞭不同曆史時期文學思潮、風格流變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內在聯係。全書以嚴謹的考據和獨到的見解,力圖重構唐代文壇的真實麵貌,展現其思想的深度與藝術的廣度。 第一部分:初唐的奠基與探索(約1000字) 本書伊始,首先聚焦於初唐時期,即“武周”至“開元”前期這段被曆史長河略微衝刷的時代。這一時期的文學,如同大唐帝國初建時期的探索,充滿瞭對前代(特彆是六朝宮體文學)的反思與掙紮。我們看到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崛起,他們以昂揚的“初唐氣象”,試圖擺脫南朝的綺靡之風,重拾漢魏風骨,為盛唐的詩歌高峰積蓄瞭強大的精神能量。 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不僅是友情的頌歌,更是對個體生命價值在廣袤疆域中得以確認的渴望;楊炯對邊塞題材的關注,預示著唐詩恢宏視野的開啓;而盧照鄰在病榻上對生命易逝的感悟,則以清麗的筆觸觸及瞭人生的永恒主題。 更重要的是,本書詳細分析瞭“上官體”的衰落與“初唐體”的興起之間的張力。初唐文人一方麵需要遵循宮廷的審美規範,另一方麵又渴望錶達真實的個體情感。這種內在的矛盾,恰恰構成瞭初唐文學“奠基”的復雜性。我們探討瞭陳子昂如何以復古的姿態,高舉“漢魏風骨”的大旗,倡導“骨氣”與“法度”,為盛唐詩歌的雄渾奠定理論基礎,盡管他自身的詩作成就有限,但其理論影響卻如播種般深遠。 第二部分:盛唐的巔峰與多元(約1500字) 盛唐,是唐詩無可爭議的黃金時代。本書將此部分作為全書的重心,細緻描摹瞭“開元”、“天寶”年間,在強盛國力和開放文化背景下,文學所達到的藝術高峰。盛唐文學的顯著特徵在於其風格的多元化、氣勢的恢宏化和哲理的深化。 1. 邊塞詩派的壯闊: 本書特彆關注瞭以高適、岑參為代錶的邊塞詩群。他們不再僅僅停留在宮廷對邊疆的想象或徵戍將士的簡單悼念,而是深入邊塞,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寫實技巧,捕捉瞭異域的奇景與戍卒的艱辛。高適的沉鬱頓挫,常帶有一種對傢國的深沉憂患;而岑參的詩歌則充滿瞭浪漫的想象力,如“忽如一夜春風來,韆樹萬樹梨花開”,將壯麗的景象與奇崛的想象熔於一爐。他們以詩言誌,將個人的抱負融入到國傢安危的大背景中,成就瞭唐詩“氣象”的極緻。 2. 田園山水詩的澄明: 與邊塞的壯闊相對照,王維、孟浩然構建瞭田園山水詩的清幽境界。王維的詩歌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將禪宗思想融入山水描摹之中,使自然景物成為心靈棲居的場所。本書深入分析瞭王維如何運用“留白”和“點染”的藝術手法,創造齣一種超然物外的審美體驗。孟浩然的詩則更顯自然閑適,他的“不教青草近君情”,流露齣對塵世喧囂的疏離感和對淡泊人生的追求。 3. 盛唐的“異類”與對立統一: 當然,盛唐並非鐵闆一塊。本書也細緻分析瞭李白的浪漫主義精神。李白的詩歌是盛唐精神的集中體現,其想象之奇特、語言之奔放,打破瞭一切格律的束縛,展現齣一種“天真爛漫”的創造力。他的詩作中蘊含的對自由的強烈渴望與對功名利祿的鄙棄,構成瞭盛唐文學最光彩奪目的一極。 同時,我們也考察瞭盛唐詩歌中的社會批判傾嚮,以及這種批判如何被盛唐的自信所包容,並未成為主流的悲涼之音,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前夕,這種自信纔開始動搖。 第三部分:中晚唐的轉摺與轉型(約1500字) “安史之亂”無疑是唐代文學史上的一道分水嶺。本書強調,中晚唐的文學並非簡單的衰落,而是一種深刻的內嚮化、精細化和風格的轉嚮。 1. 中唐的革新與現實主義的迴潮: 中唐文學的核心議題是“由盛而衰”的巨大反思。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是這種反思最直接的體現。他高舉“為君、為臣、為風化、兼濟天下”的旗幟,主張“文章閤為時而著,歌詩閤為事而作”。本書詳述瞭白居易如何通過平易近民的語言,揭露社會黑暗與民生疾苦,將唐詩的功用性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與白居易的平易相對,韓愈、孟郊則代錶瞭“奇險”的革新路綫。韓愈的古文運動,旨在重建文章的骨力與氣勢,他反對六朝以來的柔靡文風,追求“以文載道”的力度。孟郊的詩歌則以“瘦硬”著稱,體現瞭中唐文人在睏頓中對個體精神力量的極緻錘煉。這兩股力量的並存,使得中唐文學呈現齣一種激烈的革新姿態。 2. 晚唐的唯美、精微與哲理的沉思: 進入晚唐,隨著藩鎮割據的加劇和國勢的進一步衰微,文學風氣開始轉嚮內斂與精緻。杜牧的詩歌,風格清峻,擅長以簡潔的筆觸勾勒曆史興亡的場景,其詠史詩往往蘊含著對時代命運的深刻洞察。 而李商隱則是晚唐唯美主義的集大成者。他的詩歌以“朦朧”和“典故”著稱,情思纏綿悱惻,語言雕琢精美。本書認為,李商隱詩歌的復雜性,是時代焦慮和個體情感無處安放的産物。他的無題詩,以其高度的藝術技巧和隱晦的錶達方式,成為後世解讀的永恒謎題。 最後,本書還簡要迴顧瞭晚唐的傳奇小說和教坊詞的興起,指齣這些新的文學形式,反映瞭知識分子在政治失意後,將審美重心轉移到更私人化、更具藝術趣味的領域,預示著唐代文學的終結和宋代文學的序幕。 總結: 本書通過對三個階段的細緻劃分與深入剖析,旨在展現唐代文學作為一個完整有機體的演變規律:從初唐的積蓄、盛唐的爆發,到中晚唐的內省與轉型。它強調瞭曆史環境對文學創作的決定性影響,同時,也肯定瞭唐代文人以其不朽的創造力,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留下瞭難以逾越的藝術豐碑。閱讀本書,讀者將得以領略唐詩磅礴之美背後的復雜肌理與深刻內涵。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古代詩歌,最大的障礙往往在於對背景知識和用典的理解不足。我過去常常因為一個典故不通,而不得不中斷閱讀去查閱注釋,這極大地破壞瞭沉浸式的體驗。然而,這本選集在注釋和賞析部分的處理上,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平衡和恰到好處的度。它既沒有將注釋堆砌得像一部工具書那樣令人望而生畏,使得原本優雅的詩行被密密麻麻的腳注所淹沒;也沒有因為追求“簡潔”而對關鍵性的曆史背景和詩詞典故避而不談,使得讀者對詩歌的深層含義一知半解。它似乎總能在最需要解釋的地方,用最精煉的語言給齣最精準的解讀。這種“適度”的講解,如同在山間幽徑旁點亮的幾盞路燈,既能照亮前路,又不至於搶瞭月光的風頭,讓我得以在保持閱讀節奏的同時,逐步深入地領悟到詩句背後蘊含的深厚曆史重量和詩人復雜的情感糾葛。

評分

這本書帶來的影響已經超越瞭文學欣賞的範疇,它潛移默化地改變瞭我看待日常事物的角度。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但通過這些詩篇,我學會瞭慢下來,去重新觀察一片落葉的飄零,去體會一場驟雨的洗禮,去感受季節更迭中蘊含的哲理。詩聖的視角是如此的廣闊而深沉,他能在最睏頓潦倒之時,依然捕捉到生命力的頑強和宇宙的秩序。這種“以詩觀世”的能力,極大地拓寬瞭我個人的精神疆域。它提供瞭一種強大的精神避難所,讓我在麵對生活中的瑣碎與不公時,能夠找到一個更宏大、更具韌性的參照係。讀完後,我會時不時地迴想起某些詩句,它們就像是心靈的定錨石,幫助我在紛亂的思緒中迅速找迴內心的平靜與力量。這本選集,無疑是我近年來閱讀體驗中,最具滋養性和持久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評分

這本書帶來的閱讀體驗,讓我對詩歌産生瞭全新的敬畏感。我過去總以為“詩”是纔華橫溢的詩人信手拈來的靈感爆發,但讀完這本選集後,我纔明白,偉大的詩篇背後,是詩人對語言的精雕細琢和對意象的極緻錘煉。有些詩句,初讀時平淡無奇,但經過細細咀嚼,會發現每一個字的選擇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的寶石,鑲嵌得恰到好處,無法被替代。特彆是那些描繪自然景象的作品,看似寫景,實則寫心,那份融入筆端的滄桑感和宏大敘事,非親曆過時代風雲的人不能道也。我甚至嘗試著去模仿詩中的某些句式結構,纔深切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格律之美與音韻之妙,那是一種對語言的極緻掌控力所展現齣的巨大張力,讀起來酣暢淋灕,又迴味無窮,讓人不禁感嘆,真正的大師之作,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

評分

我對詩歌的理解一直比較淺薄,更多是停留在中學課本裏那些耳熟能詳的名篇。這次選擇閱讀這本選集,是希望能真正走進那位“詩聖”的內心世界,去體會他如何在顛沛流離中,依然能保持那份對傢國和人民深沉的關懷。這本書的編排結構給我帶來瞭極大的便利。它似乎非常體貼讀者的閱讀習慣,沒有采用那種純粹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枯燥方式,而是巧妙地將詩作分門彆類,或許是按照題材的側重,或許是根據情感基調的遞進,這使得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連貫地捕捉到杜甫詩歌創作中不同階段的核心主題和情感脈絡。比如,我可以清晰地對比齣他早期對朝廷的抱負與晚期目睹民生凋敝時的那種沉痛,這種結構上的引導,極大地幫助瞭我這個“入門級”讀者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遠比零散地閱讀要有效得多,感覺就像有一位高明的嚮導,正牽著我的手走過那段波瀾壯闊的詩歌曆程。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瞭一種沉甸甸的文化氣息。硬殼精裝的質感,配閤上素雅的書脊和封麵字體,透露齣一種內斂而高貴的氣質,完全符閤商務印書館一貫的齣版水準。我特彆喜歡它所采用的紙張,觸感溫潤,墨色印製得清晰銳利,即便是細小的宋體字也毫無模糊之感,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封麵上的設計元素不多,卻恰到好處地營造齣一種古樸的韻味,仿佛透過這層封麵,就能感受到盛唐氣象的餘暉。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歌選集,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每次翻閱,都會被這種精心的製作工藝所摺服,它使得閱讀體驗得到瞭極大的升華,讓我在與偉大的詩魂對話時,多瞭一份儀式感和敬畏感。可以說,單就外在的呈現而言,它已經遠超齣瞭普通讀物的範疇,達到瞭收藏級的標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