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長安:詩譯唐詩集 梁曉明 上海古籍齣版社 9787532586622

憶長安:詩譯唐詩集 梁曉明 上海古籍齣版社 978753258662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唐詩
  • 詩譯
  • 長安
  • 梁曉明
  • 古籍齣版社
  • 文化
  • 文學
  • 經典
  • 中國古典詩歌
  • 詩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6622
商品編碼:29976756240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憶長安:詩譯唐詩集
作 者:
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
版  次:
頁  數:0
ISBN :9787532586622
定價:32 元 本店價:25.6 元
摺扣:【80】 節省:6.4 元
分類:  →  
貨號:1748893
圖書簡介 不超過300字圖書簡介,適當重復關鍵字(圖書有關的流行語,實時的關注點)本書是梁曉明先生自八十年代起開始進行的以新詩的形式譯寫唐詩的創作集,每一首包括新詩譯詩、原詩和創作手記三部分,目前共創作瞭三十首左右,不同於一般的白話譯詩,梁先生是先鋒派代錶詩人,新詩的造詣很高,其對唐詩的譯寫,是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再創作,跨越時代勾連起兩種詩歌藝術,是新詩與古詩在意象與精神上的琴瑟和鳴,非常具有藝術性和創造性。", 作者簡介 梁曉明,1963年生。中國先鋒詩歌代錶詩人。1987年創辦中國先鋒詩歌同人詩刊《北迴歸綫》。1994年獲《人民文學》建國四十五周年詩歌奬。1985年起作品陸續被翻譯介紹到日本、德國、美國、英國、土耳其、韓國和颱灣等。和南野、劉翔一起主編《中國先鋒詩歌檔案》、和聶廣友一起主編《北迴歸綫》詩選,03年開始主持拍攝大型電視詩歌專題《中國先鋒詩歌》五十集。2009年5月9日齣席上海德國領事館舉辦的《梁曉明和漢斯.布赫—一次中德詩歌對話》。2011年應邀齣席在韓國首爾舉辦的《第二屆亞洲詩歌節》。2014年8月10日齣席上海民生美術館主辦的《梁曉明詩歌朗讀會》。現為《詩江南》副主編。", 目   錄 【目錄】:
自序

無言的黃昏降下沉默的太陽
(唐)韋應物《夕次盱眙縣》

烏鴉叼著鬆針/無傢可歸
(唐)杜甫《舟月對驛近寺》

今夜點亮鄜州的月亮
(唐)杜甫《月夜》

一萬年的臉龐/青氣朦朧
(唐)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所有光芒都是你的光芒
(唐)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在彆人的傢鄉/我端起瞭送客的酒杯
(唐)王勃《蜀中九日》

大雪的腳跡後/你跟著齣現
(唐)白居易《藍橋驛見元九詩》

色彩休息/在鬆林裏麵
(唐)王維《青溪》

我喝得大醉/他鼓掌開心
(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時間讓流水帶走瞭鮮花
(南唐)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我抬頭就看見瞭升起的南鬥
(唐)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群山忽然都閉上瞭眼睛
(唐)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未歸的牧童在哪一棵樹下
(唐)王維《渭川田傢》

我放聲歌唱/獨自淒涼
(唐)王績《野望》

那樹寒梅開放瞭幾朵
(唐)王維《雜詩》

思念/從五個地方一起齣發
(唐)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我流放的前途和陌生的明天
(唐)瀋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還給你/我的命和我的命運
(唐)王梵誌《道情詩》

輕輕說話/天上有人正在夢鄉
(唐)李白《夜宿山寺》

我低頭想起遙遠的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我打飛他這隻黃鶯/我打斷它的啼鳴
(唐)金昌緒《春怨》

它有時也跳舞/有時也拐彎
(唐)溫庭筠《過分水嶺》

楚王笑瞭/楚宮美女的腰肢更加細瞭
(唐)杜牧《題桃花夫人廟》

鞦露似鐵/有哪一隻翅膀能夠飛進
(唐)駱賓王《在獄詠蟬》

倒影的深潭/騰空瞭人間的嚮往
(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望你/江麵便更加寬闊
(唐)劉長卿《餞彆王十一南遊》

戰亂走瞭/你卻獨迴北方的傢鄉
(唐)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

一萬裏江山/遍地哀愁
(唐)許渾《登鹹陽城東樓》

春風輕舞,在落地的羅裙之中
(唐)李白《寄遠》(其七)

雨下在清明
(唐)杜牧《清明》

你離去,整個三月都去瞭揚州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忽然想起,山居的你會不會更冷
(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路上這遊俠是誰?那麼驕傲
(唐)王昌齡《塞下麯》(其一)

以前它的傢,是宰相的庭堂
(唐)劉禹锡《烏衣巷》

知音在前方等你
(唐)高適《彆董大》

我靜坐,看著桂花一朵朵落下
(唐)王維《鳥鳴澗》

被人間遺忘在此的一枚圖釘
(唐)王之渙《涼州詞》

這是渡口,沒有人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夜雨,漲滿瞭鞦天的池塘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沒人會和我在這裏相逢
(唐)柳宗元《溪居》

一切都好,天就要黑瞭
(唐)李商隱《登樂遊原》

滿院的菊花頭頂著鞦分
(唐)黃巢《菊花》


花草有花草自己的心願
(唐)張九齡《感遇》(其一)

全城都是我的鎧甲一樣,金黃的臉
(唐)黃巢《不第後賦菊》

春天明年一定會來,你來不來
(唐)王維《山中送彆》

獨自垂釣在大雪的江上
(唐)柳宗元《江雪》

鬆子一粒粒空空地敲響瞭整座大山
(唐)韋應物《鞦夜寄邱員外》

新的憂愁,在沙洲之上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漁歌一聲聲,落入瞭河灣的波紋
(唐)王維《酬張少府》

我踩著災難登上瞭樓
(唐)杜甫《登樓》", 插圖和節選
辭彆故園:文脈流轉中的詩意迴望 書籍名稱: 辭彆故園:文脈流轉中的詩意迴望 作者: 蕭 逸 齣版社: 華夏文史齣版社 ISBN: 978-7-5050-3891-2 --- 捲首語:逝水年華,未竟的旅程 人之一生,恰似遠航的扁舟,總在追逐著遙不可及的彼岸,卻時常被浪濤捲迴記憶的港灣。本書並非要描摹宏大的曆史畫捲,而是試圖捕捉那些在時代洪流中被匆匆帶過的瞬間,那些關於“離彆”與“追尋”的永恒母題。我們試圖從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學遺産中,遴選齣那些不以帝王將相為主角,而專注於個體生命體驗的文字碎片,將它們編織成一幅既疏離又親密的精神圖景。 “辭彆故園”,其意象涵蓋瞭地理上的遠行、時間上的流逝,以及精神上的某種自我放逐或重塑。它關乎士子赴考的決絕,農人背井的無奈,遊子望鄉的愁緒,以及哲人對理想傢園的構建與幻滅。本書的選篇與闡釋,旨在跳脫齣常見的“地域文化”或“朝代風格”的窠臼,深入探討情感內核的共通性,如何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映射齣人類共同的漂泊宿命。 第一輯:故園的邊界——空間與身份的重塑 本輯聚焦於空間概念的轉換,即“故園”從一個具體的地理坐標,如何演變為一種復雜的心理疆域。我們不再單純研究“邊塞詩”的壯闊,而是側重於詩人如何處理“在場”與“缺席”之間的張力。 一、尺素難寄的鄉關圖景: 選取唐宋元明清間,那些描繪通信不暢、音訊斷絕的作品。重點分析“尺素”與“鴻雁”意象的演變。例如,北宋某詞人筆下,月光灑在空寂的庭院,他所思念的並非具體的親人,而是那種“過去可以輕易溝通”的狀態本身。這種對“連接斷裂”的描繪,是現代性焦慮的古典迴聲。 二、異鄉的“他者”視角: 探討個體如何在陌生的文化環境中進行自我定位。這裏收錄瞭被貶謫的官員、遠嫁的貴族女性以及隨商隊西行的文人所留下的記錄。他們被迫扮演一個“觀察者”的角色,其文字中常帶著一種審慎的疏離感。我們細緻辨析,這種疏離感是如何從最初的抗拒,逐漸演變為一種帶有清醒洞察力的“超脫”。例如,通過分析對地方風俗的白描,揭示齣一種不著痕跡的文化融閤與身份消解。 三、山川形役:職守與心性的拉扯: 職守的召喚往往要求文人必須遠離故土,常年奔波於治理、勘察、巡防的路上。本部分選取瞭那些描述“山水為伴,日月為期”的作品。重點在於分析,當“山川”取代瞭“故園”成為日常景觀時,詩人如何將對故鄉的思念,轉化為對自然秩序的贊美,實現一種精神上的“藉位”。這種“將離愁轉化為對大道的體悟”,是一種高度成熟的文人修養的體現。 第二輯:流光之沙——時間的斷裂與迴溯 時間,是比空間更無情的離散力量。本輯著重於探討時間在記憶中如何被重構,以及“逝去”的經驗如何反作用於“當下”的感知。 一、光陰催老的鏡像: 重點研讀那些以“白發”、“衰顔”、“暮景”為核心意象的篇章。我們關注的不是簡單的感嘆年華老去,而是探究詩人如何通過精妙的比喻(如“飛逝的箭矢”、“易碎的琉璃”)來量化時間的不可逆性。尤其關注那些中年書寫,他們既懷念青春的蓬勃,又對已有的成就感到虛空,形成一種“富足中的匱乏感”。 二、重逢與失之交臂: 選取描寫久彆重逢場景的文學作品。這裏的核心議題是“時間對人的改變是不可逆的”。即便人與人再次相見,他們攜帶的記憶、經曆的創傷已然不同。詩歌中對對方容貌、談吐細微變化的捕捉,實則是在哀嘆“物是人非”的深層含義——即時間在個體生命中留下的不可磨滅的痕跡。 三、對“瞬間”的凝固: 探究文人如何試圖通過文學手段,截取那些稍縱即逝的“至美瞬間”,以對抗時間的衝刷。這包括對特定天氣、特定光影、特定聲音的極緻描摹。這些描述往往充滿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虔誠,試圖在筆墨中為那個瞬間建立一座永恒的紀念碑。 第三輯:夢境的廢墟——精神傢園的重建與失落 “故園”不僅是物理的,更是精神的。本輯轉嚮內心深處,探討文人在現實失意後,轉嚮內心世界尋找庇護的復雜過程。 一、夢遊故裏的虛幻: 深入分析夢境在文學中的雙重作用:既是現實中無法企及的團聚之所,又是被扭麯、甚至略帶恐怖的記憶碎片集閤。那些夢中的故園往往不完全符閤現實,而是被理想化或被焦慮異化,揭示齣潛意識對“歸屬感”的渴望。 二、隱逸與“心鄉”的構建: 探討那些選擇“退隱”的士人。他們的“隱居”往往並非是簡單的逃避,而是一種主動的“心性開發”。他們通過對自然細微秩序的模仿,構建瞭一個內在的、不受外界乾擾的“心鄉”。這種心鄉的構建過程,伴隨著極大的精神內耗與自我說服。 三、哲思中的超越: 選取少數具有強烈哲學思辨色彩的作品。這些作品試圖將“離彆”提升至宇宙論的高度——人與自然的疏離,生命與永恒的對立。在此境界下,“故園”的失落便不再是個人的悲劇,而成為萬物存在狀態的一部分,最終導嚮一種冷靜而博大的接受。 結語:未竟之歌 本書的最終目的,並非提供一個確切的答案,而是提供一種觀察的視角。在每一次對古典文字的細讀中,我們都在與那些曾經的漂泊者對話,感受他們如何以血肉之軀承載時代的重量,又如何用縴細的筆觸勾勒齣永恒的哀愁與希望。文脈的流轉,正是這些辭彆與追尋的反復吟唱,構成瞭一部永不完結的“他鄉史詩”。閱讀此書,如同站在渡口,目送著每一艘滿載迴憶的船隻,駛嚮遠方的迷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詩集選篇的眼光獨到,不僅僅拘泥於那些耳熟能詳的“爆款”之作,而是巧妙地穿插瞭一些風格迥異、意境深遠的篇章。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選材上展現齣的那種對唐代詩歌多元麵貌的尊重。讀完整本,仿佛完成瞭一次跨越時空的旅行,從初唐的清新婉約,到盛唐的雍容華貴,再到中晚唐的沉鬱頓挫,每種聲調的轉換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它不像是一本簡單的選本,更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音樂會麯目單,高低起伏,張弛有度。譯注部分的處理也頗為精妙,既保留瞭原文的韻味和意象,又用現代漢語清晰地勾勒齣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詩人的心境,使得那些看似遙遠的典故和意象變得觸手可及。那種讀完後,閤上書捲,卻能感受到滿室的唐風宋雨,久久不能散去的感覺,是衡量一本優秀詩集的重要標準,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讓今人得以更深切地體會“風華正茂”那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

整本書讀下來,最讓人感到滿足的,是它成功地營造齣一種“在場感”。唐詩之所以偉大,在於它所描繪的那個世界是如此的鮮活立體,是酒入豪腸的豪邁,是對月獨酌的孤獨,是對故土難歸的惆悵。這本書的譯注和選篇,並沒有將這些情感固化成冰冷的文字符號,而是像一把鑰匙,打開瞭記憶的閘門。我仿佛能聞到麯江池畔桃花的芬芳,能聽到安西烽火颱上的鬍笳聲。這種深度的沉浸感,是很少有詩集能夠給予的。它喚醒瞭我們內心深處對古典美學的共鳴,提醒我們,即便身處現代都市的喧囂之中,我們依然可以隨時迴到那個充滿詩意和氣節的盛唐。這是一次非常充實且富有靈感的閱讀體驗,讓人讀完後,對“生活在彆處”的想象,增添瞭許多堅實的文化錨點。

評分

作為一個對語言的精確度有著苛刻要求的讀者,我對這本書在翻譯處理上的剋製和精準度給予高度評價。很多優秀的古詩詞被翻譯時,常常因為追求所謂的“押韻”或“華麗”,而犧牲瞭原文最核心的意象和語氣。然而,這本書的譯者顯然深諳“信、達、雅”的平衡之道。他們沒有試圖用現代的口語去“稀釋”古詩的古典美,也沒有一味地堆砌辭藻去“拔高”其境界。相反,譯文顯得沉穩、內斂,就像是為一幅色彩斑斕的古畫重新打上瞭一層恰到好處的清漆,既保護瞭原作的肌理,又讓細節更加清晰。尤其是那些涉及禪機或哲理的詩句,譯者給齣的解釋恰如其分,既不賣弄學問,也不含糊其辭,讓人讀來心中豁然開朗,真正體會到瞭“原來如此”的境界。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巧思,它並非簡單地按照詩人或年代進行機械式的羅列。作者似乎更傾嚮於構建一種意境的串聯,使得相鄰的兩首詩之間,哪怕主題迥異,也能在某種情緒的潛流上相互呼應。例如,前一首寫邊塞的壯闊,後一首可能轉到閨怨的細膩,但兩者之間卻有一種“大我與小我”的對照,形成一種張力。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迫使讀者不能隻是淺嘗輒止地掃過,而是必須停下來,去體會這種微妙的轉摺與融閤。這種編排的智慧,體現瞭譯者對唐詩整體審美體係的深刻洞察,它超越瞭“翻譯”的層麵,上升到瞭“重新闡釋”的高度。可以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富有啓發性的入口,去重新認識那些我們以為自己很熟悉的唐詩。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令人眼前一亮,充滿瞭典雅的書捲氣,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敬畏。紙張的質感非常考究,那種微微泛黃的色澤,仿佛自帶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特彆是排版上的用心,字裏行間留齣的空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使得每一首詩的結構和節奏感得以凸顯。很多古典詩詞的選本,在版式設計上常常流於平庸,但這一本卻能讓人在視覺上就感受到一種儀式感。翻閱時,仿佛每一頁都在低語著韆年前的韻事,這對於提升閱讀體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軟性指標。它不僅僅是一本內容集,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體現瞭當代齣版業在傳承經典方麵的匠心獨運。這種對手工質感的追求,在快節奏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