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典藏文集:谈美书简 朱光潜 浙江文艺出版社 9787533938628

朱光潜典藏文集:谈美书简 朱光潜 浙江文艺出版社 978753393862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美学
  • 文学
  • 朱光潜
  • 谈美
  • 书简
  • 文化
  • 哲学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现代文学
  • 散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38628
商品编码:29978292088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朱光潜典藏文集:谈美书简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33938628
定价:38 元 本店价:27.74 元
折扣:【73】 节省:10.26 元
分类:  →  
货号:1708434
图书简介 本书是美学泰斗朱光潜82岁时写给年轻人的美学启蒙书,是其晚年美学思想集大成之作,是学习美学和文艺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籍。在书中,朱光潜不但将深奥的美学知识写得明白通俗,还和年轻人谈论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
有人说,不懂艺术的工程师是蹩脚的工程师,缺乏乐感和不懂诗意的学者只是欺世盗名之徒。一个不懂美的人很难拥有更高的成就。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请从认识美开始。让我们学习美学,提高审美能力,将生活过得更加美好,工作变得更加有趣。在无趣的世界里,做一个富有诗意的人!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早年留学欧洲,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执教,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被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朱光潜一生硕果累累,代表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西方美学史》等。他的文笔优美流畅,人生态度活泼平和,兼具感性和理性之美,被视为永远的青年导师和美学启蒙者。",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美学漫谈:从古至今的审美追寻》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座跨越时空的美学思想桥梁,深入浅出地探讨美的本质、审美经验的构成,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取向与理论演变。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位特定学者的全部著作,而是以一种广博的视角,梳理了西方古典美学、东方哲学美学与近现代以来美学思潮的脉络。 第一部分:古典美学的基石——和谐、比例与理念 本部分将从古希腊的源头谈起。我们将详细考察柏拉图的“理念论”如何影响了西方对美的永恒性与超越性的理解。美不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而是一种对更高实在的摹仿与回忆。随后,我们将深入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探讨“悲剧的净化”(Catharsis)在审美过程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这里的审美体验,是结构、形式与情感释放的完美统一。 紧接着,我们将转向古典时期的“形式美”传统。古罗马的建筑理论、文艺复兴时期对人体比例的数学化探求(如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都体现了“和谐即美”的核心观念。我们探讨了这种基于数理逻辑的美学观如何奠定了西方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这种规范在后世不断被挑战与继承的过程。 第二部分:东方哲思中的“韵味”与“境界” 与西方对客观、清晰的“美”的追求不同,本卷将转入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意境”的独特阐释。 我们将探讨先秦诸子中对艺术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如儒家强调的“中和之美”与礼乐教化。随后,重点分析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文人画和山水诗中“气韵生动”、“空灵”、“幽远”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我们考察了道家思想对“自然”的推崇,如何使审美对象从具象的描摹转向对“道”的感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将细致区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雅”与“俗”,以及“境”与“物”的关系。东方美学强调审美主体(观者)与审美客体(景物)之间的精神交融,强调“未成之美”和“留白”的艺术手法,这构成了与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维度。 第三部分:近现代的观念转向——主观性与经验的爆发 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美学的焦点从“美是什么”转向了“我们如何感受美”。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无利害的愉悦”的界定,探讨“崇高”(The Sublime)概念的提出如何拓宽了人类的审美疆域,使恐惧、震撼等非愉快情感也纳入美学的范畴。接着,我们会触及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如休谟)对审美判断的社会性与习惯性的探讨。 进入十九世纪,审美趣味经历了剧烈的变革。浪漫主义对个体内在情感的极端推崇,对“天才论”的强调,标志着主体性在审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随后的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直至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浪潮,都围绕着对传统价值的解构与重塑展开。本书将梳理从印象派对瞬间光影的捕捉,到立体主义对客观视角的打破,再到抽象艺术对“纯粹形式”的探索,展现美学如何紧密地伴随社会和科技的剧变而不断自我革新。 第四部分:当代美学的前沿议题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目光投向当代。我们将探讨现象学美学(如梅洛-庞蒂)如何将审美经验还原到身体感知层面;分析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对艺术作品意义的系统性解读;以及后现代语境下,对“艺术”与“非艺术”边界的消解(如杜尚的小便池)。 此外,本书还会涉及环境美学、技术美学(如虚拟现实中的审美体验)等新兴领域,以期展现美学思想在应对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本书内容涵盖广博,旨在为所有对美与艺术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一个结构清晰、论证严谨的系统性梳理,帮助读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立足于深厚历史基础之上的审美认知框架。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场跨越历史长河的、永无止境的审美追寻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初次翻开时,那种纸张的触感和墨水的清晰度就让人感到愉悦。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喜欢在书页上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都恰到好处,不会有油腻感,也不会因为用力过重而洇墨。设计上,虽然整体风格偏向经典,但细节之处又透露着现代的精致,字体选择非常讲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兼顾了视觉上的美感。我常常在午后阳光下,捧着它慢慢品读,文字的间距和行距都处理得非常到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这本书的开本大小,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非常合适,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和对内容的尊重。这种精心的制作,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感,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

评分

坦白说,我过去对这类经典著作常常抱有一种敬畏甚至畏惧的心态,总担心内容晦涩难懂,需要查阅大量背景资料才能勉强理解。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那种信手拈来、气韵流转的文笔,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很多复杂的概念,在他笔下被解构得清晰明了,层次分明,即便初次接触相关理论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上他的思路。我甚至发现,在某些情绪较为低落的时候,仅仅是沉浸在这些优美的文字和清晰的逻辑之中,就能起到一种情绪疏导和自我修复的作用。这种流畅性,使得阅读体验从“学习”转化为了“陪伴”,让我愿意一再重温那些精彩的篇章。

评分

初读此书,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保持思想深度的同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关怀。它不是沉湎于陈旧的学术回响,而是试图将古典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进行对话。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敏锐捕捉,以及他对如何在这种复杂环境中保持内心澄明、追求高尚情操的真诚探索。这种对“人”的关注,使得书中的论述摆脱了纯粹的象牙塔气息,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情味。书中引用的例子和类比,也往往非常贴切和生动,没有那种为了阐述理论而生硬堆砌的痕迹。它教会我的不仅是一种思考方式,更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即便周遭喧嚣,也要努力在心中构建一方宁静的港湾,坚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仅仅是前几章的论述,就已经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洞察力。它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甚至可以说是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哲学思考融入日常的观察之中。尤其是在探讨某一特定领域时,作者总能从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切入,让人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这种叙事风格非常吸引我,它不是生硬地灌输观点,而是像一位智者在与你进行深入的对话,引导你独立思考,去发现事物背后的本质联系。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读完一个段落后,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望向窗外,开始将书中的理论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照和印证,这正是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它能激发你内心的回响。

评分

这本合集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完美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感染力。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为了追求客观性而牺牲了表达的温度,也不像纯粹的散文那样,可能在深度上有所欠缺。作者似乎拥有极强的内在定力,使得笔下的每一个观点都有坚实的根基支撑,同时又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探索的激情。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作者正在我耳边细语,分享他多年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这种亲近感是很多严肃读物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可供阅读的书,更像是一盏指引前行的灯塔,在迷茫时能给予清晰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让人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精神净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