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春秋]孔子 漓江出版社 9787540781736

诗经 [春秋]孔子 漓江出版社 978754078173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经
  • 经典
  • 孔子
  • 春秋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漓江出版社
  • 文化
  • 诗歌
  • 古代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81736
商品编码:29978375034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诗经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40781736
定价:45 元 本店价:27 元
折扣:【60】 节省:18 元
分类:  →  
货号:1724861
图书简介 《诗经》是我国首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本书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附注解、译文、点评。《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史海钩沉:先秦诸子经典选读与思想脉络探析 一、 引言:文明之初的回响与思想的奠基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究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这是一个群星璀璨、思想迸发的时代,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华文化的基本格局。本书聚焦于对先秦重要典籍的精要选读、文本解读,并力图勾勒出不同学派之间复杂而又深刻的思想互动与演变脉络。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的历史叙述,更致力于挖掘这些古代智慧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命力与启示。 二、 经典选粹与文本精读:思想的基石 本书首先精选了先秦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部核心典籍,进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析。 1. 《尚书》:上古的政道与天命观的变迁 选取《尧典》《皋陶谟》《禹谟》等核心篇章,着重分析“德”在统治合法性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天命靡常”观念的逐步演变。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早期政治伦理观,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朴素民本思想,及其在周初的强化与实践。我们对其中晦涩的词汇和古老的祭祀、典礼记载进行详尽注释,力求还原其原始的政治场景与哲学意涵。 2. 《周礼》:理想的官制与社会秩序的构建 截取《周礼》中关于“六官”职掌的部分,结合《仪礼》《礼记》的相关内容进行交叉印证。重点阐释周公构建的理想化国家机器——“天子经由礼制来化育万民”的社会工程。详细剖析“礼”如何从最初的祭祀规范上升为维护社会等级和人伦关系的根本大法,以及这种制度设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实践困境与理论价值。 3. 诸子异说:百家争鸣的学术交锋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学术考察区域,我们摒弃简单罗列,侧重于对关键思想家的核心命题、论证结构和相互批判的深入研究。 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体系化 孔子学说的再审视: 聚焦于“克己复礼为仁”的内涵,探讨“中庸”在实践中的辩证法意义。不同于将儒家视为教条的传统理解,我们着重分析其对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秩序重建的张力。 孟子与告子的对论: 重点剖析“性善论”的逻辑构建,特别是“四端”的发现过程,以及孟子与告子关于“性”与“义”的论战,揭示儒家内部在人性论上的早期分歧。 荀子的“性恶论”与隆礼重法: 分析荀子如何通过“化性起伪”来为“礼”的建立提供哲学辩护,探讨其相较于前两者的实践进路差异。 道家:自然无为的终极关怀 老庄的“道”与“德”: 深入阐释《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宇宙论意涵,以及“无为而治”在政治哲学上的反向操作逻辑。对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进行专题研究,探讨其如何以消解既定价值的方式来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驭民之术与权力结构 申不害的“术”与韩非的集大成: 详细梳理法家思想的演进,从“术”(权谋/统治技术)、“势”(权力基础)到“法”(公开的规章制度)的相互关系。重点解析韩非如何将黄老之术的自然观,与商鞅的重农抑商和郡县制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备的君主集权理论。 墨家:兼爱非攻与社会实践 着重分析墨家“显学”的社会基础,即手工业者和中下层士人的诉求。探讨“兼爱”作为一种功利主义伦理的理论基础,及其与儒家“差等之爱”的根本区别。对墨家在军事防御技术上的贡献及其组织体系进行简要介绍。 三、 思想的互动与冲突:春秋战国思想地理学 先秦思想并非孤立发展,而是相互渗透、彼此批判的结果。本部分采用“主题式”对比研究方法: 1. 治国方略的辩论: 对比儒家(德主刑辅)、法家(法制至上)和道家(无为而治)在如何治理一个动荡国家上的核心主张。分析他们对“人治”与“法治”的不同理解深度。 2. 战争伦理的冲突: 探究“仁义之师”的理想(儒墨)与“兵不厌诈”的现实主义(法家兵家)之间的张力。重点考察孙吴兵学如何将“道”与“势”结合,在不诉诸绝对道德的情况下实现军事目标。 3. 知识论的差异: 比较名家(公孙龙、惠施)对逻辑和概念的精确辨析,与儒家、道家在对“言”与“意”的看重程度上的不同倾向。 四、 先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评估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汉代“独尊儒术”的格局形成过程,分析其背后实际是儒、法、道三家思想的混合体(如汉代帝王术对道家权谋和法家制度的采纳)。探讨先秦思想遗产在今天解决全球化挑战、伦理重建和社会治理中的潜在价值。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清晰的文本导读,为有志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导读材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中透着古朴的气韵,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文字的分量。漓江出版社的出品,一向在细节之处见真章,纸张的质感温润而不失挺括,油墨的印制清晰匀称,即便是最繁复的字形,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我尤其欣赏他们对版式的处理,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营造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氛围,让人在翻阅时自然而然地放慢了节奏,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装帧的硬壳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磨砂感,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容易留下明显的指纹和磨损痕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人文气息。每次拿起它,都会被这种精心的制作工艺所打动,让人更加期待里面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这种对实体书本体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解读部分(如果包含注释或导读的话)的评价是,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做到了令人惊喜的可读性。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复杂的背景介绍和注释,很多篇章的典故和地域特色,如果没有现代人细致的梳理和考证,是很难理解其深意的。这本书的注释团队显然下了大功夫,他们没有采取那种堆砌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的传统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较为平实流畅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古奥的词汇和复杂的历史背景。这种平衡感拿捏得非常好——既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简化,也没有为了学术深度而牺牲读者的接受度。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古代礼仪和音乐的部分,注释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不至于在阅读诗句时感到迷失方向,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这对于想深入了解古代文献的普通爱好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阅读体验,说实话,需要一点耐心和沉浸感,但这恰恰是它魅力所在。它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扫过、追求即时娱乐的作品,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咀嚼每一句诗文的韵味。我发现,当我不再急于理解每一个字面意思,而是跟着它的节奏去感受那种远古的情感流动时,许多意象便活了过来。比如描写田猎、祭祀或是爱情的篇章,那种质朴却又直击人心的情感表达,即便隔着千年的时光,依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初次接触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会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哲理。那些看似简单的词句背后,往往隐藏着那个时代人们对天地自然、人伦秩序最原始的认知和思考,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首古老的歌谣,虽然不完全理解每一个音节,却能感受到旋律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历史的回响。

评分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刻了一部古代经典,更是将一种深植于中华文明根基的文学形式,以一种现代人能够接受和亲近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阅读它,能清晰地感受到“风、雅、颂”的结构脉络,体会到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是如何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得以窥见先民们在面对自然灾难、战争离乱以及日常劳作时的精神面貌。每读到一首著名的篇章,都会联想到后世文人如何从中汲取灵感,它就像是一条河流的源头,滋养了后续所有的文学创作。可以说,掌握了这部作品的精髓,就等于为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框架,其文化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

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喜欢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与这类经典进行交流,而这本书的整体呈现,恰好能完美地契合这种需求。比如,在冬日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洒在书页上,泡上一壶清茶,慢慢地品读那些关于爱情和乡思的篇章,那种意境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给予的。书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用比较缓慢、抑扬顿挫的语速来朗读,体会古人的吟咏之美。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在于它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沉静与专注,它强迫你放慢生活节奏,去关注那些被现代社会所忽略的、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永恒主题。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精神的避难所,每当我感到外界喧嚣时,翻开它,就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而富有哲理的内心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